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1161. "山水"观念影响下的武昌古城空间格局探析
摘要: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下,"山水"具有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含义,随着时间的变迁,其内涵逐渐丰富.古人极其注重山水与古城空间的相互关系,抱着对"山水"的不同精神理解,在多层次的"山水"观念下营建具有特色东方韵味的古城空间,并讲究城市与自然的有机融合.本文总结古人秉承的四类山水观念,并以明清时期的武昌城为例,深入探究四类"山水"观念与其空间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分析武昌古城山水空间的发展过程,以期更好的理解山水与城市关系的本质,并汲取古人的营城精华,将独具特色的东方韵味更好的传承于当代我国的城市建设中.
提交时间:2021-09-25
1162. 山西陵川东部山区乡村聚落形态演变研究
摘要: "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问题持续受到关注,山地型乡村处在"青山绿水"中的概率极高,是乡村振兴的一大重点.山西陵川东部山区的乡村是典型的山地型乡村,位于太行山脉南端,乡村聚落受山地环境影响,具有一些类似的特征,又由于区位和用地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分处于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观察到这个地区的乡村聚落演变的过程.文章首先分析了陵川东部山区乡村聚落作为山地型乡村聚落的基本特征,包括场地条件有限、交通可达性差、生态友好度高和经济发展落后;其次,以若干村落为例,分析村落现阶段情况和成因,将陵川东部山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演变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并总结每个阶段的特征;再次,从两方面分析了陵川东部山区乡村聚落形态演变机制,包括内因外因的双向驱动和无序演变导致的不可逆破坏,并得出陵川东部山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演变指向两个方向:无序破坏或永续发展;最后,根据前文分析的结论,从问题产生的内在机制出发,探讨实现陵川东部山区乡村聚落永续发展的措施,包括把握政策利好契机、借鉴相关成功经验、通过专业规划管控和提升各方人员意识等四方面内容;并期望该研究对其他地区山地型乡村聚落的研究和发展有所助益.
提交时间:2021-09-25
1163. 岭南水乡水环境及滨水空间的改善探索——以鹤山市古劳水乡为例
摘要: 本文从岭南水乡保护与发展为出发点,岭南水乡因水而生、因水而达、因水而兴、因水而变,水环境对于岭南水乡发展影响重大,从而落脚到岭南水乡水环境的保护与利用.进而分析了岭南水乡的水环境和滨水空间特征,归纳总结了岭南水乡水环境和滨水空间典型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以岭南水乡典型地区古劳水乡为例,针对其现状水环境保护利用的问题所在,对水环境与滨水空间的改善进行探索.水环境的改善策略主要为河道水质改善和基塘修复.滨水空间设计策略:通过驳岸、滨水广场、滨水步道、滨水建筑四个常规空间要素构成滨水空间体系主体;古埠头、石板桥、古榕树等三个特色空间要素打造水乡滨水空间地域特色.通过以上策略,以期为岭南水乡的水环境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164. 川西平原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研究——以安仁镇为例
摘要: 建设特色小镇已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新型城镇和小城镇建设最为突出的载体和呈现模式,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且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也各不相同,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经济、文化上有着巨大差距,中西部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可能按照东部地区某些成功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必须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川西平原上的特色小镇与江南、滇黔、湖广等地区相比,有其独特的盆地平原文化底色,安仁镇作为首批国家特色小镇,同时也是以"文博、文创、文旅"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在川西平原特色小镇建设中具有典型性,本文选取安仁镇为案例,探究其建设特色小镇的方式途径,从中总结出可供川西平原特色小镇建设参考的经验:(1)根植:立足本土,召唤"地方感".(2)借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3)联合:突破行政限制,实现联动发展.(4)尺度重构:重构发展尺度,增强全球互动.
提交时间:2021-09-25
1165. 工业用地存量更新的制度设计与规划实践——以上海、深圳为例
摘要: 工业用地存量更新是提高工业用地效益、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上海、深圳在工业用地存量更新的历程、制度架构、规划实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两地的系统比较,分析工业用地更新的重点难点,总结经验得失,为其城市的工业用地更新提供经验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166. 工业遗产保护背景下半坡艺术区更新策略探索
摘要: 工业遗产型文创产业园是将城市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旧工业建筑进行文创产业开发再利用而形成的产业园区,如何在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的同时实现文创产业园区的合理发展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工业遗产,应该根据区域发展背景的不同为其谋划不同的发展之路,避免同质化发展.西安市半坡国际艺术区作为此类产业园的典型代表,也面临着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定位不明确,功能泛化、未能合理利用周边资源以及交通不够便捷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其所在区域进行逐层分析,探讨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划更新设计的策略,希望帮助其能走出发展困境,旨在对同类型文创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1167. 工业遗产再利用背景下的南京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本文以南京为例,探讨工业遗产再利用背景下创意产业发展情况.首先,从创意产业园利用工业遗产进行更新改造、工业遗产改造更新再利用成为创意产业功能正反两方面,分析创意产业和工业遗产空间耦合的必然原因,通过空间叠合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工业遗产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物质载体,创意产业同时给工业遗产再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模式.同时,创意产业的形成有其自身规律,不同类型创意产业的区位选择、开发模式均不相同,笔者梳理南京工业遗产转型创意产业的主导产业类型并结合南京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特点,讨论其区位选择以及其再利用模式类型.最后,对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工业遗产改造利用背景下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具体现状问题与相关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1168. "工业遗产+"理念下的老工业区城市治理——以株洲清水塘片区为例
摘要: 我国诸多城市进入内涵提升的发展阶段,大量老、旧、棕地等亟待更新改造.老工业区在城市生态、风貌等方面遗留很多问题,而其遗留的大量工业遗产所蕴含的时代财富需要被传承保护,同时地区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清水塘工业区在搬迁改造规划过程中利用工业遗产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树立工业文化地标典范,探索工业遗产开发模式的多种可能需要,打造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活力之城.同时通过分阶段推进和分阶段决策的实施路径,解决实操过程中资金运转等困难.
提交时间:2021-09-25
1169. 工作地点—家的通勤者出发时刻延迟选择行为研究
摘要: 通过居民出行决策行为研究,分析与把握居民出行规律,对城市功能布局与交通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目前复杂拥堵的城市交通环境下,国内目前针对通勤者出发时刻的决策行为研究尚未能充分展开.本文以城市通勤者下班出发时刻延迟选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苏州市通勤者出行调查数据的分析,建立了Nested Logit模型.同时对参数进行了标定,获得了影响通勤者选择出发延迟时间的显著因素,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多项Logit模型相比,考虑出发时间的NL模型具有更好的统计学特征,精度更高.
提交时间:2021-09-25
1170. 已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立体空间改造利用——以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为例
摘要: 伴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转型,已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立体空间改造利用是城市存量空间精细化利用的关注点之一.通过总结国内外案例,归纳出对应铁路、城市轨道、高速公路三类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三种改造方式,包括废弃设施的保留改造、现状设施的立体化改造利用、整体拆除重建或新建.在案例特征归纳的基础上,形成改造项目的可行性评价体系,抽象出四项主要指标以系统性评价同类型项目,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城市环境影响.并结合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轨道空间综合提升利用研究项目,具体说明评价体系在改造项目方案上的应用方法.
提交时间:2021-09-25
1171. 巴渝传统聚落山水格局特征及其生成解析
摘要: 巴渝地区大山大水的自然地理格局孕育了历久弥新、形态各异的山地传统聚落,久经自然选择的聚落山水格局映射着巴渝传统聚落的空间营建智慧.本文从巴渝传统聚落所处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出发,利用ArcMap、Global Mapper等工具,结合地理数据和图示语言抽象出聚落于发展传承过程表现出来的山水格局模式,并从传统聚落山水的地形格局、地貌格局和空间格局方面对其共性特征进行解析,再从适应和存续两视角辨析巴渝传统聚落山水格局的个性特征,而后围绕山水格局要素的生成组合规律进行解析.最后,从聚落发展繁衍的"生存、避险、交流和思想"四个需求层次,归纳总结出巴渝传统聚落发展存续中表征出来的系统观、方位观、区域观和自然观,以期丰富山地传统聚落保护与研究.
提交时间:2021-09-25
1172. 巴渝传统聚落建筑群体组合特征及生成解析
摘要: 巴渝古镇聚落融山水之间,建筑层叠错落有致,景观环境优美,在中国传统聚落中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以及地域特征.巴渝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从侧面体现了巴渝人民千百年来的营建智慧,汇巴地的灵山秀水和悠远的传统文化于巴渝传统聚落建筑群体的地域特征中.文章采用已有的形态类型学研究方法,结合建筑形态学及聚落学相关理论,以微观视角探索巴渝传统聚落空间环境的特色.本文以重庆市的历史文化名镇为研究样本,梳理并总结巴渝传统聚落建筑群体的空间形态特色与地域特征,从物质空间环境、建筑营建技艺、巴渝文化内涵三个层面解析巴渝古镇建筑单体的空间形态特征生成原因,进而研究建筑群体组合的地域特征成因,由巴渝古镇的聚落形态研究中提取巴渝地域文化在空间上的体现,以期对巴渝地域特色的维育、历史文化聚落的保护与更新,以及特色文脉的传承起到科学指导的作用.
提交时间:2021-09-25
1173. 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方法初探
摘要: 做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有效实施监督的重要前提.当前《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试行)》对评估指标的数据计算做出明确说明,尚无指标数值结果判定和前置国土空间规划评估反馈的方法指引,目前鲜有方法的研究.本文在现状评估指南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指标评估和国土空间特征识别的评估方法,面向国土空间规划.首先,在指标评估层次,提出四个维度的评估方法.其次,在特征识别层次,整合关联指标,提出"指标+"的评估方法.最后,以安徽省皖北某市为例,介绍评估方法的应用.
提交时间:2021-09-25
1174.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提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将文化空间作为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筹管理,以"整体保护、底线控制、要素覆盖"为核心,以"建立保护体系、提出管控方式、提出利用引导"为主要工作方向.建立保护名录;构建保护利用格局;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实施刚性底线管控;加强文化空间与三条控制线的协同管理;加强历史城区等文化资源集聚片区的整理保护管控与展示利用;建立横纵传导与动态管理机制.以期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建立更加完善、系统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为文化资源及文化空间的保护利用和地域特色的突出提供思路.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正定为例进行具体阐释.
提交时间:2021-09-25
1175.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更新思路探讨——以许昌市为例
摘要: 本文研究提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将文化空间作为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筹管理,以"整体保护、底线控制、要素覆盖"为核心,以"建立保护体系、提出管控方式、提出利用引导"为主要工作方向.建立保护名录;构建保护利用格局;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实施刚性底线管控;加强文化空间与三条控制线的协同管理;加强历史城区等文化资源集聚片区的整理保护管控与展示利用;建立横纵传导与动态管理机制.以期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建立更加完善、系统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为文化资源及文化空间的保护利用和地域特色的突出提供思路.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正定为例进行具体阐释.
提交时间:2021-09-25
1176.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探讨
摘要: 本文研究提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将文化空间作为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筹管理,以"整体保护、底线控制、要素覆盖"为核心,以"建立保护体系、提出管控方式、提出利用引导"为主要工作方向.建立保护名录;构建保护利用格局;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实施刚性底线管控;加强文化空间与三条控制线的协同管理;加强历史城区等文化资源集聚片区的整理保护管控与展示利用;建立横纵传导与动态管理机制.以期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建立更加完善、系统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为文化资源及文化空间的保护利用和地域特色的突出提供思路.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正定为例进行具体阐释.
提交时间:2021-09-25
1177.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摸清家底"的方法与实践——以湖南省醴陵市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摘要: "摸清家底"筑牢国土空间规划基础,已形成广泛共识.传统城市总体规划"摸家底"存在诸多问题,而新时期"以人民为中心""多规合一"等重大发展理念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摸清家底"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工作组织与技术分析两方面,通过比较传统不足和结合新时期新要求,从高效组织和务实调研、三调成果、翔实数据、新技术手段等四个方面提出摸清国土空间规划诉求家底、资源家底、发展家底和问题家底的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筑牢基础,并结合湖南省醴陵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工作实践进行阐述,以期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178.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格局"构建策略——以《高唐县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为例
摘要: 在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空间保护和利用指南,而生态格局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支撑.文章以聊城市高唐县为例,对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研判现状发展困境和生态格局构建难点,以区域协同发展和区域共治为导向,确定高唐县的定位,通过生态空间"指状格局"与多级管控、生态空间准入清单、城市重点集聚突破、三生空间融合等策略,实现县域国土空间尝试生态格局的构建.
提交时间:2021-09-25
1179. 市县空间规划编制的探索与思考:以宁夏同心县为例
摘要: 我国多种规划各自为政、内部相互冲突的现象已经成为学界与业界的普遍共识,所造成的各级部门事权模糊不清,规划管理混乱等问题给我国国土空间治理带来了巨大阻力.2018年,国家顶层设计出台,重大机构实行改革与职能转变,需要尽快构建起顺应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的空间规划体系.本文借此次规划体系转变发展的契机,以笔者参与的宁夏同心县空间规划为例,首先梳理了空间规划的相关概念与发展历程,对新形势下我国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同心县面临的国土开发现状问题出发,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并依此展开三区三线的划定过程梳理,最后反思了实践中存在的部门职能转变滞后、用地空间落地和"一张图"层级体系完善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未来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相关借鉴与经验.
提交时间:2021-09-25
1180. 市县级双评价工作探索——以济南市为例
摘要: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空间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完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划定三条控制线,确定用地用海等规划指标的参考依据.本文从市县级双评价的难点与问题出发,深入剖析底线约束、要素评价、地域特色体现等方面;并在"问题导向"下的探索双评价的开展,寻求底线的思维构建、因地制宜的体系搭建、承上启下的管控传导;最后"目标导向"下的综合分析,认识资源禀赋,研判问题与风险,找寻规模与潜力,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完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划定三条控制线,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提供基础性依据.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