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1301. 整体提升与精品创造:珠海市乡村建设风貌的行政干预手段及思考
摘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应对乡村风貌特色危机的实践与探索,表明乡土风貌的保持与传承已无法依靠乡村社会自身秩序来维持,需要加以行政干预.在此背景下,珠海市展开了保护乡村风貌的一系列举措,探索出了一条整体提升-精品创造的风貌管控思路,乡村风貌得到大幅提升,对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提交时间:2021-09-25
1302. 文化IP引领视角下的美丽城镇样板镇创建探索——以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美丽城镇创建方案为例
摘要: 浙江省近年来大力推进美丽城镇的建设工作,在明确了"十个一、五个美、三个圈"等基础创建要求之外,更强调了小城镇需要彰显自身特色,打造城镇样板的高要求.研究首先分析了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的特征与要求,进而探讨了文化IP与美丽城镇创建的适应性,并提出了文化IP引领下构建文化魅力空间、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推行长效制度机制的美丽城镇三大创建策略.进一步,研究结合诸暨市枫桥镇的实践案例,提出了在"枫桥经验"这一文化IP引领下打造"枫桥精镇"、发展"枫桥经济"和弘扬"枫桥精神"的规划思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1303. 文化价值导向下三线建设工业遗址保护与规划
摘要: 三线建设工业遗址承载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蕴藏着赋能城镇社区、振兴城乡经济的潜力,其再利用问题关系到地区群众与企业的福祉.在城市进入存量发展的阶段和新时代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语境下,探索积极有效的规划设计策略,促进社区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激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当前的重要命题.文章通过网络和实地调研广泛收集三线建设工业遗址的保护规划与更新案例,总结其再利用现状,发现存在文化特色模糊、历史肌理破坏、价值认知差异化、公众认知意识薄弱等现实困境.选取成都和绵阳两个更新案例进行规划策略和方法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现实困境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价值和文化自信的角度规划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即通过多规并举、区域产业联动、引入特色功能业态、构建多主体参与机制、融入社区来实现文化资源与空间更新的互动发展.以期对该类工业遗址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304. 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岭南水乡公共空间营造策略研究——以鹤山市古劳镇古劳村中心片区为例
摘要: 文化是乡村有别于城市的独特之处,在经历过重物质、轻内涵而导致"千村一面"的发展困境之后,从政策到地方都越发强调在乡村规划建设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乡村公共空间的营造方式与乡村文化传承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以鹤山市古劳镇古劳村中心片区为例,通过乡村文化资源和公共空间特征总结归纳,提出岭南水乡公共空间的营造策略包括:产业转型,整合公共空间资源;诉求融合,构建内外互动通道;元素提取,打造文化体验节点.希望通过该实践项目分析,为其他乡村地区的空间营造提供借鉴,实现乡村振兴.
提交时间:2021-09-25
1305. 文化保护视角下的历史古镇控规编制要点探索——以大运河滑县段道口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摘要: 道口古镇是大运河沿线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在积极响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其控规编制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综合空间规划.本文从分析道口古镇的保护要素现状分析入手,阐述了基于运河古镇的特殊文化背景下,其控制编制在角色与目标、内容与方法要有适应性的变化,才能使控规成为协调实施阶段矛盾与冲突以及开展历史文化保护的有效工具.从而实现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
提交时间:2021-09-25
1306. 文化信仰建筑的城市空间形塑机制探究和应用——以郑州古城文化景观体系修复为例
摘要: 在中国传统城市布局中,文化信仰建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但与宫殿建筑、官府建筑、民居建筑一同构成了城市空间的有机整体,更因形塑城市空间的强大能力,成为了解城市历史、认知城市发展逻辑的关键突破口.中国城市发展的内生逻辑是中国传统城市历经朝代更迭、战争动荡,依然得以自我纠正、自我修复的法宝.近百年间,随着人口压力增大、西方规划理念的引入以及快速无序地建设,许多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史册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城市,传统格局遭到了严重破坏,原有的生长骨架被打破,传统风貌荡然无存.近年来,过去几十年强势注入传统中国城市的现代主义行列式住宅小区、服务车行的路网体系等西方规划实践暴露出大量问题,如社区密度过高、缺乏多样性、公共生活空间不足、城市丧失步行性等.在对郑州古城的研究和探索中,相比"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补救式规划,我们尝试以文化信仰建筑为突破口,破译城市历史上的空间生长逻辑,进而抢救并恢复城市生长骨架,激活城市的自我修复机制,从而引导城市向更具中华文化内涵和更具宜居性的方向发展,在中国传统城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间之间架起桥梁.
提交时间:2021-09-25
1307. 文化发展导向下的扬州大运河复兴策略探索
摘要: 经八年的申遗之路,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坚定文化自信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大运河需承担起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展示文明高度和文化生态的重任.而大运河扬州段开挖最早、特色鲜明,在沿河35座运河城中最具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大运河扬州段的深入研究,借鉴世界运河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启示,对大运河流域文化全要素进行聚集、转换和重塑,以文化为核心导向,提出聚集全流域文明要素的文化复兴、构建运河遗产大旅游的全域振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蓝绿创新以及运河对城市赋能的产城更新策略,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文化遗产资源,以实现运河与城市共融发展.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文化经济,是当前中华文明复兴的必经之路,中国大运河是以文化驱动创造的新区域战略,依托扬州"运河第一城"的地位和价值,积极探索运河与城市互相赋能复兴的发展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1308. 文化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路径探究——以仙桃市渔泛村为例
摘要: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体.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正在加速转型,区别于一般乡村,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权益在此期间在难以找寻平衡点.如何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统村落振兴的目标共同实现是现如今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剖析了传统村落在文化保护和开发中遇到的困境,并受生物遗传学的启发,引入文化基因的概念,来构建传统村落振兴框架,在生态文化层面采用文化基因生态保育的方式来实现生态修复,在精神文化层面通过文化基因活态传承的方式实现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在建筑风貌层面通过文化基因类型植入的方式实现村落风貌的保护,在产业经济层面采用文化基因功能植入的方式实现文化要素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以期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协同发展.
提交时间:2021-09-25
1309. 文化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文化活化策略研究——以贵州省石阡县楼上村为例
摘要: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见证者,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体.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正在加速转型,区别于一般乡村,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权益在此期间在难以找寻平衡点.如何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统村落振兴的目标共同实现是现如今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剖析了传统村落在文化保护和开发中遇到的困境,并受生物遗传学的启发,引入文化基因的概念,来构建传统村落振兴框架,在生态文化层面采用文化基因生态保育的方式来实现生态修复,在精神文化层面通过文化基因活态传承的方式实现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在建筑风貌层面通过文化基因类型植入的方式实现村落风貌的保护,在产业经济层面采用文化基因功能植入的方式实现文化要素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以期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协同发展.
提交时间:2021-09-25
1310. 文化基因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图式语言解析——以洛阳市老城区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摘要: 以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基因视角出发,通过对街区基因的挖掘、提取转译为图示语言,总结洛阳市老城区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基因要素,探索其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应用.本文从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沿革、街巷格局以及建筑形制三个方面入手,以"点"基因、"线"基因、"面"基因三个层面进行基因解析、基因提取,通过对图示语言的总结分析,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新思路.
提交时间:2021-09-25
1311. 文化基因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米兰布雷拉历史街区为例
摘要: 文化基因是城市空间的内生动力,也是产业发展、活动策划的重要依据,历史街区作为传承文化基因、保留城市记忆最直接的物质载体,其保护与更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失当的保护与更新措施和越来越多"有形态无灵魂"的保护与更新实例对历史街区产生了威胁,文化基因留存和城市新生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如何把握成为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基因的概念和内涵,浅析文化基因的三个载体(物质载体——文化空间、经济载体——文化产业、时间载体——文化活动)对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各自作用,并辨析了文化基因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三个阶段.继而通过米兰布雷拉历史街区保护与新生的历程进行了实例验证,对其文化空间的分类分布、文化产业的框架体系和文化活动的层次类别细化分析,归纳出布雷拉历史街区文化空间—产业—活动三者有机结合的方法体系.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为今后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312. 文化旅游导向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方法与实践
摘要: 文化旅游是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一个新的契机与导向,能够促进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和发展,同时弘扬民族的文化自信.本文建构了在文化旅游导向下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体系,基于体系要素提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新方法,并以蔡官田村为例,加以实践应用.
提交时间:2021-09-25
1313. 文化景观视角下景德镇乡村瓷业遗产的保护
摘要: 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业城市,瓷业文化浸润血脉,铸就了城市的空间血肉.景德镇瓷业遗产众多,可分为城市瓷业遗产与乡村瓷业遗产两大类型,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景德镇历史城区,对广布市域的乡村瓷业遗产关注较少.乡村瓷业遗产是自然与人文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具有文化景观的特性,因此,本文首先对乡村瓷业遗产空间特征与文化景观内涵进行探讨,继而从文化景观的视角出发,以南河流域为例,探讨乡村瓷业文化景观的空间构成与文化内涵,并以国家打造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新试验区政策的契机,探讨瓷业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策略,主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产业链条下产业空间的梳理与重塑和新文化功能的植入三种方式,推动瓷业文化遗产的复兴,彰显文化自信.
提交时间:2021-09-25
1314. 文化景观语境下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策略探究——以楼上古寨为例
摘要: 传统村落蕴含独特的历史人文、科学艺术价值,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在乡村旅游开发热潮下,如何规避非理性发展误区、在突显村落本体文化价值的同时科学、可持续性地长期发展旅游产业,是当前值得思考探索的议题.本论基于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引入"形式—价值"内在统一、"文化—景观"相互耦合的理论视角,对旅游资源重新进行了于文化内涵与景观资源两方面的认知划分,并从"文化内生"与"活力外引"两种不同的途径方式探索了村落旅游发展的思路.由此,以传统村落楼上古寨为例,通过文化景观视角下对其旅游资源的梳理解析,根植文化本体、立足长效发展,提出功能更新植入、线路主题营造、空间文化演绎、产业融合联动的旅游创新发展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1315. "文化+"模式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研究——以安阳市殷墟国家遗址考古公园为例
摘要: 近年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文化领域规划建设和大遗址群保护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城市中保留着很多大型遗址群及墓葬群,在国家文物局多个文件及规定的统筹下,我国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入新的发展和建设时期.本文首先对文化自信背景下出现的"文化+"新模式进行解读,阐释了"文化+"对相关规划的影响,进而以安阳殷墟国家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对殷墟保护总体规划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在新模式下可以采用的规划策略和方法.本文从规划编制程序着手,提出了在规划编制中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打造遗址的智慧保护机制,在规划编制的内容中增加包含泛文化集群及精品文旅的展示规划和基于和遗址区域功能结构上的区域协调策略,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内部形成文化串联的旅游体系,在外部形成遗址保护网络集群,使其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提交时间:2021-09-25
1316.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历史文化名镇空间形态研究——以陕南凤凰古镇为例
摘要: 近年来,文化生态的降格成为历史文化名镇开发建设所面临的共性症结,而空间形态作为文化生态特质的外在表征,是挖掘古镇内在机制的有效介质.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文化生态学视角下历史文化名镇空间形态研究框架,以空间形态"历时性"为支点,在历史溯源中探寻古镇生态环境系统、生态基系统、生态库系统三者间的深层联系,并以陕南凤凰古镇为例,剖析其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空间形态生成、成长和变化特征,明确其文化、生态、空间的时空变迁与因果关系,为历史文化名镇空间形态的保护与适应性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提交时间:2021-09-25
1317. 文化自信导向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路径探索——以官渡古镇为例
摘要: 当下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已不再是简单的构成要素罗列,而更多的是注重分析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价值,非遗的保护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自我文化认同感提升的过程,更是一种自下而上,逐步实现地区文化自信的路径.本文以提倡文化自信为导向,以非遗的生产性保护研究为切入点,通基于官渡古镇的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试图探索历史文化资源的活态传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造血和持续发展的途径,找寻适合其生存发展的生态文化空间,实现长远的传承发展.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衰与其承载的物质空间息息相关,依托环境而逐步发展,同时应结合文化元素,借助新的创意产业模式,体现文化遗产的价值,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提交时间:2021-09-25
1318. 文化自信背景下昆明池文化传承与活化研究
摘要: 文化自信背景下,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及文化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昆明池文化资源丰富,作为全时序的中华文明历程证据链面临进行文化价值传承及文化资源开发的现实问题,本文系统梳理、评价昆明池文化资源,凝练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昆明池文化价值,综合考虑资源开发条件,提出昆明池文化活化策略体系,形成"脉络梳理——资源评价——开发评估——价值传承——活化策略"的体系方法.
提交时间:2021-09-25
1319.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生产研究——以中江县蒋家大院为例
摘要: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的源泉与物质载体,当前传统村落文化面临着历史演进、资本发力、主体缺位等困境,亟需建立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生成逻辑及实践路径.本文从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生成逻辑入手分析,以中江县蒋家大院为例,探讨文化自信视域下传统村落在文化空间生产中的发展演变路径:"正本清源(传统村落文化价值认知及评价)——时空与场域新生(基于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空间物化及文化价值转化表征)——共同缔造的文化期许",以期建立文化自信视域下传统村落以文化保护与发展、文(农)旅融合及文化价值转化为核心任务的文化空间生产研究方法.
提交时间:2021-09-25
1320. 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活化研究——以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公共空间提升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城市空间治理水平提升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聚焦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现实需求,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剖析了文化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特色要素弱化、文化氛围不强、空间活力不足等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维度评价——多要素提升——多路径活化"的规划路径.首先建立空间评价指标体系,明晰空间提升的具体抓手,其次针对功能业态、建筑立面、景观环境、设施小品等空间要素,以微更新的方式推进空间品质提升,最后在物质空间提升基础上,提升空间治理水平,融合城市运营、项目策划,通过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通过展览表演、特色节事、科普教育、生活体验等方式,将地方文化渗透到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升空间全时活力.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