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1461. 河谷型城市零售商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服务研究

    摘要: 河谷型城市是中国山区城市的典型代表,其特殊的地貌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研究其商业空间结构及其与人口分布的耦合,是人文地理与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领域.利用零售商业POI数据与百度人流分布热力数据,分析城市零售商业空间集聚特征及其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基于热力数据分析城市零售商业与人口分布的空间耦合特征.研究表明:(1)河谷型城市零售商业空间集聚形态与城市空间形态协同度高;(2)城市规模是河谷型城市零售商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城市规模越小零售商业越呈现单中心、强中心结构,城市规模越大越易形成多中心、带状延伸、区域发展的格局;(3)发达城市(兰州)与小型城市(雅安)的零售商业人流热力总体协调度高于中等规模发展的城市(宜昌),宜昌市零售商业与人流空间分布协调度存在显著的跳跃性与破碎化.兰州与雅安的零售商业空间服务能力较强.

    作者:

    赵垚;叶强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62. 河谷盆地型城市总体城市设计方法探讨——以浦江县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摘要: 河谷盆地型城市是一类地貌形态特殊的城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城市在面临风貌特色缺失等普适性问题的基础上还面临气候问题凸显、山城空间冲突、水城空间冲突等典型性问题.本文以浦江县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从山水、人文、功能、艺术四大视角出发,通过对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和形态风貌的影响要素分类重组,构建以二维框架体系、三维形态体系为支撑的城市骨架结构和以文化风貌体系为支撑的城市风貌结构,尝试提出河谷盆地型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的工作方法,以期为同类型城市的总体城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

    吕文佳;卢锐;陆磊;李梦珂;黄唯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63. 治理视角下资源枯竭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探索——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

    摘要: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和空间治理视角下,本文以淮北市为例,本着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项目导向的工作思路,通过望闻问切诊断法对资源枯竭城市进行体检,尝试构建特色城市山、水、城、矿四个方面的体检评估指标体系,识别现状核心问题作为人居环境改善的出发点,搭建战略-策略-指标-行动的闭环规划框架,以"治水修山绿入城"重织生态网络、塑造美好环境,以"补短便民提品质"重构城市品质、缔造幸福生活,以近远结合的实施项目库为城市空间治理的行动抓手,循序渐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以空间治理之力转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转型崛起,探索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空间品质为目的,以目标指标化、指标空间化、空间项目化为实施机制的人居环境改善路径和方法.

    作者:

    王智慧;李星银;张敏;黄闯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64. 法团主义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摘要: 基于法团主义视角,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我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基层社会的应对,构筑"国家法团主义—地方法团主义—社会法团"主义的垂直体系,并重点比较了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三大城镇群在地方法团主义理论下的协同应对水平,分析了各部门、各地区联动组织的横向协作框架,研究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框架,同时表明法团主义理论下,强势主体的导向直接决定了区域协同合作深度,因此国家法团主义和以协作共赢为核心的地方法团主义成效显著,社会法团主义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较好的支撑作用.

    作者:

    肖菲;傅俊尧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65. 波兰克拉科夫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研究

    摘要: 城市中不同等级和塑造城市形态的绿地,具有保护自然环境、整合城市结构和提高生活质量等功能.在以多中心方式发展的现代城市中,几乎很少出现带状、楔形、辐射型或环形绿地模型系统.现代城市中最常见的是混合的绿地系统,其拥有连续性、可进入性和分级使用结构.克拉科夫作为波兰第二大历史名城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该城市紧邻维斯瓦河,其独特的滨水空间、多样的地形条件和土地覆盖类型构成独特的自然和景观价值.本文以城市绿地发展为研究背景,对克拉科夫绿地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行梳理,分析各阶段概念设计和方案实施.19世纪末是克拉科夫绿地系统发展的开端阶段,城市美化运动促进了克拉科夫绿地系统空间结构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克拉科夫绿地系统发展的探索阶段,由于城市的领土扩张、中心地位变化和城市形态改变,基于水文系统和道路系统的环楔绿地系统模型没有得到实施;1996年至2016年是绿地系统发展的完善阶段,基于克拉科夫独特的水文系统开发以河流公园为特色的楔形布局系统;2017年以后是绿地系统发展的提升阶段,克拉科夫以河流公园和紧凑绿化形式的提出楔形混合网络模型.最后,本文在对克拉科夫绿地系统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启示,分析当前遇到的挑战,为我国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绿地系统规划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

    宛天月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66. 活力城乡之门:城市近郊区产业振兴对策研究——以惠州市惠阳区西南部近郊区为例

    摘要: 过去快速城市化时期,城乡二元隔离下的高速工业化,使得工业净产值的高比例同农业"就业"的高比例,十分罕见地长期并存,城乡差距大、矛盾突出,这种矛盾在城乡交接的城市近郊区体现最为直接.新时代背景下,以城、乡等值视角审视城乡发展成为共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共同目标.地区兴衰和发展质量深度依赖产业的经济推动力,产业成为解决问题的首要要素,不同于现有以乡村农业振兴为主要路径的相关产业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基于城市近郊区的乡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和实践,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通过对城市近郊区的关联城与乡的产业发展特征和问题梳理,提出产业链式平台构建、全产业链链式运营思维引导产业振兴;以城乡融合、产城融合、三生融合的空间统筹理念,落实产业空间布局;并在产业项目、产业土地、时间进度等方面量化细化产业落地行动计划,构建村企合作、多方经营主体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城乡产业振兴和良性可持续发展,打开城乡活力之门.

    作者:

    张伟娟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67. "活态博物馆"理念下的山地风貌区更新研究——以重庆通远门城墙段及沿线社区为例

    摘要: 遗存历史风貌区在城市现代化更新中面临着发展滞后与活力衰退的问题,以社会共享与功能置换取代重建是缓解文脉断裂与地域特征消失的举措之一,将培养社会文化自信的精神文明建设植入人居环境的实体更新中.本文结合对重庆通远门城墙段沿线山地风貌区的更新设计实践,将"Eco-museum"理念运用于中心城区,营建成古今并重、功能复合的"活态博物馆",转化为原生山地城巷为基底的城市形象展示与博览游憩公共空间,构建以地域特征为主题的多类型展品体系,包括空间肌理、建筑景观风貌等实体遗存与历史故事场景、风土人情等非物质文化符号叠加,并通过引入现代方式与活动策划对其进行展示与传承,试图在延续城市文脉、利用原有地域元素及活力塑造的方面寻求将失落历史风貌区建设成为可持续、动态发展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出路.

    作者:

    江子莹;刘骏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68. "活态博物馆"视角下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寺街历史街区为例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在"文化自信,健康发展"的社会需求下,人们对于文化愈发重视,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许多历史街区有待进行更新和改造,但现存更新模式较为单一,更新仅仅保护历史建筑,而未从更宽泛的社会背景、现代城市发展入手,实现古今对话.为探求历史文化街区在原真性保护基础上的发展,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寺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案例,以活态博物馆理论为基础,结合街区面临问题和发展目标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现状主要居住人群,提出以养老社区街坊作为基底、历史建筑及街巷作为文化传承载体、集体记忆和市井记忆作为骨骼脉络串联整个街区,营造原住民实现自身价值需求的空间,同时延续地块历史文化,对类似地区的历史街区更新提出探讨.

    作者:

    石佳宁;成丝雨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69. 流动空间视角下ICT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

    摘要: 基于流动空间视角,对规划范式转型背景下ICT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在流动空间视角下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充分双向流动,城乡之间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流线和快速交通为支撑,城乡之间的实体空间与以ICT为支撑的虚体空间之间无缝嵌合,城乡之间形成流动性、共享性、高实效性、空间弹性、高级网络性的流动空间格局.最后基于城乡一体化现存问题与挑战,总结ICT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有促进要素双向流动、城乡设施共享、城乡联系高效、空间布局弹性、城乡体系网络化五个方面.

    作者:

    张书宇;沈丽珍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70. 流域规划空间研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摘要: 流域作为一个规划单元,在水文、地理和经济视角上都是整体的,建立适应流域边界的规划体系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外流域规划空间研究文献进行特征总结和内容分析,总结研究的趋势及适应我国规划体系的经验与启示.研究得出国外流域规划从单一目标转向多目标规划发展,从侧重经济增长转向注重社会和生态影响发展.相关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流域规划方法与规划管理、流域自然生态恢复、流域规划与空间规划的关系研究等,趋向于对流域数据管理的应用研究、气候变化、政策驱动等规划条件对决策的影响、流域规划与空间规划的整合策略研究、流域开发环境保护对策研究等.最后总结国外流域规划空间研究在体系构建、生态修复、管理决策方面对我国空间规划的经验与借鉴.

    作者:

    张颜璐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71. 流线逻辑思维下的城市公园开放性研究

    摘要: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然、对绿色的渴求愈加强烈.城市公园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正面临着"拆围透绿"的升级改造,然而传统的封闭式公园在逐渐走向开放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本文首先对开放性公园等相关概念做出界定,随后通过对兴庆宫公园使用现状及人群诉求的调研,发掘城市传统公园边界开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及影响因素,总结边界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基于流线逻辑思维,从道路流线、节点功能、植物景观、业态种类、后续管理五大方面探讨兴庆宫公园拆围后的更新策略,以期为打破公园被城市道路所孤立的现状,促进公园与城市的融合提供新思路.

    作者:

    李亚辉;黄昕彤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72. 流行性传染病视角下气候变化的规划政策应对

    摘要: 新冠肺炎引发了大众对公共健康事件的关注,研究发现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许多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威胁公共健康安全.近年来,严峻的气候形势促使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政策,但仍存在目标结构单一、可操作性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梳理了气候变化影响传染病传播的三条主要作用路径,分别是气候变暖扩大病原体及其宿主分布范围、降水量变化加快病原体成熟及媒介繁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降低人体免疫力并导致环境卫生恶化.基于上述结果,本文从减缓气候变暖、增强城市韧性、优化公共政策三个方面对纽约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50)中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进行提取整理,总结出该规划对我国有以下启示:细化规划内容,将目标拆解为具体实施计划;完善监测体制,建立科学的预测系统及指标监测系统;鼓励绿色经济,丰富气候应对行动资金来源.

    作者:

    冷红;邹纯玉;赵慧敏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73. 浅丘型城市中心城区水系规划方法与策略研究——以岷东新区为例

    摘要: 浅丘型城市多样的地形地貌孕育出丰富的水系格局,水资源分布散,时空变化大,水文过程复杂,生态脆弱.城市中心城区水系是自然要素与人工建设的结合点,高强度建设对水网破坏严重,生产生活活动对水系干扰相对强烈,导致城区内洪涝灾害频发、水体污染.中心城区范围,景观游憩、经济利用、灾害防范等多重功能在客观上加剧了对水系规划的诉求.本文基于浅丘型中心城区城市水系的特性,针对水系规划的问题和诉求,通过构建"3-9-3"的规划框架体系,从"系统保护、安全防护、复合利用"三大目标导向出发,提出"理水、活水、保水、排水、蓄水、净水、靓水、用水、兴水"九大水系空间组织策略,通过"关键节点、廊道空间、关联地区"三个维度的导控,以实现水系有效保护、安全防护、复合利用、可持续的发展.本文以期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提供水系空间规划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作者:

    熊威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74. 浅析城市生态廊道地区规划内容与方法——以南京市灵岩山-八卦洲生态廊道概念性总规为例

    摘要: 从廊道的理论渊源出发,立足城乡规划学,结合景观生态学准确定义城市生态廊道.并从城乡规划专业角度解析城市生态廊道地区规划实质是以地区生态安全保护规划为核心前提的城乡统筹规划及其规划的主要内容,以灵岩山-八卦洲生态廊道为例阐述规划的主要内容与规划方法.

    作者:

    司马耀;吴博;何康;刘松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75. 浅析我国"规委会"制度建设现状与优化对策——基于25份案例文本的比较

    摘要: 规划委员会章程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安排,其质量关系到规划委员会制度建设与完善.选取我国26份城市规划委员会(规委会)规范性文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文本中关于设立依据、机构定位、运作模式和会议规则等要求,分析发现我国规委会在规划管理占有重要地位,但机构运作仍表现出政府行政权主导等特征.规委会作为落实和体系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机制,理应纳入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中,并从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要求来说,规则设计可以从保持机构中立、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和提升制度文本引领性等方向进行优化.

    作者:

    高捷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76. 浅析清代迁、复界闽盐聚落的变迁

    摘要: 顺治十八年(1661)颁布的"迁海令"深刻地影响着福建沿海地区的盐业发展和周边的盐业聚落,同时后期清朝发布的"展复令"又是帮助了福建沿海地区盐业经济的恢复.关于迁界和复界的研究在经济类及历史类方面已经较为深刻,但是在建筑及规划方面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主要以福建沿海迁界和复界两个时间段作为大背景,试浅析福建盐场、盐业聚落在此前后的变化.迁界的划界基本将福建盐场大多画出在外,这对福建沿海盐场聚落空间的分布影响几乎是覆灭性的;而在复界后,清政府和人民花了漫长的时间来重新修复家园同时开垦盐田,这对后面盐业聚落的发展又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比研究、走访调查、历史文献、历史地图等运用,来论证其主要观点.本文创新点在于从规划层次上探究了迁、复界对盐场和盐业聚落空间的影响,并且运用古今地图对比来展现聚落的变迁.

    作者:

    李雯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77. 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体制机制优化研究

    摘要: 传统村落是乡土中国的文明载体,其保护和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首先基于浙江省"千万工程"以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践情况,从政策法规体系、各级保护主体责任、要素保障、保护发展模式、传统建筑保护等方面分析目前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体制机制现状、成效、问题和原因.最后从问题导向提出建立专门统一管理机构体制、传统建筑产权退出及流转机制、传统村落多元化发展动力机制、全要素有效保障机制等四方面的体制机制优化建议.

    作者:

    何智锋;徐硕含;张建波;徐磊;吴宦漳;白文韬;庞海峰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78. 浙江省城市收缩的特征、机制及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应对——以浦江县为例

    摘要: 浙江省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伴随着局部城市收缩现象.本文以常住人口变化作为衡量指标,筛选出浙江省县市域单元的收缩城市,并以浦江县作为研究对象,从人口、产业、空间等方面分析城市收缩的现状、机制和特征,得出城市转型发展是导致浦江收缩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当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从生态优先、新旧动能转换、人口结构优化、高品质生活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作者:

    陈雪依;朱烈建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79. 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编制探索——以《温州市城市中轴线特色景观风貌区城市设计》为例

    摘要: 浙江省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城市景观风貌专项立法——《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明确了城市设计作为城市风貌规划及管控的核心手段.《温州市城市中轴线特色景观风貌区城市设计》作为省内第一批响应《条例》的城市设计实践,其编制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围绕《条例》相关要求,城市设计重点从城市设计评估、城市特色提炼、城市设计管控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首先,引入城市设计评估机制,系统地评价已编城市设计的编制深度、内容及导控效果,明确下一步城市设计优化重点;其次,梳理并整合片区的山水空间、建筑序列、街道界面、公共艺术等内容,强化片区的地域特色;最后,细分特色街坊管控单元,设定导控图则的刚弹内容,为下一步城市控规的编制及设计条件的出具提供控制指引.

    作者:

    冯奔伟;蔡新车;吴港

    提交时间:2021-09-25

  • 1480. 浙江美丽城镇建设的蝶变之路——以湖州市织里镇为例

    摘要: 通过浙江美丽城镇建设的历史进程分析,依据湖州市织里镇的城镇发展现状与其"五美"评价得分.研究城镇发展的短板与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城镇发展目标与美丽城镇空间结构,寻求美丽城镇建设有效的抓手,指导湖州市织里镇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国小城镇的美丽中国实践提供可参考的典型示范.

    作者:

    刘润生;余建忠;刘煜如;于敬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