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1501. 温度治理、深度设计——城市生命体反脆弱性的新时期重构
摘要: 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的一次全身"CT",这迫使人们需要对城市生命体建立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引入反脆弱性的概念,构建了"生理机能-智能-情绪情感"的解释框架,阐释了城市生命体的进化与不确定性应对机制,并基于新时期城市生命体反脆弱性重构与城市中人的需求之间的深度关联特征,论证了基于信息共享和价值共营的作为城市生命体反脆弱性的重构策略的意义;在重构实现层面上,基于新治理时代下"大规划、小设计"并举的思路,提出了对人与人关系设定及共识达成过程与设计产品化的深度设计新路径.旨在为群体个体化时代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空间治理精微手段上的补足,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提交时间:2021-09-25
1502. "港产城"博弈下的宁波港口地区发展路径思考——以宁波大榭港区和梅山岛港区为例
摘要: 中国的港口建设目前已经在数量上进入了稳定的时期,但在港区的发展模式方面仍然存在很多探讨.港区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和城市,但港产城未来的发展之路该何去何从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港产城三者的博弈关系入手,以宁波港为分析案例,首先探讨了目前中国港区发展中,影响三者关系的原因,并分析了宁波港区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劣态势.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通过国内外的成功案例经验,分析港产城三者之间融合的必要性和融合方式.以先进案例为指导,探索宁波港区北仑大榭港和梅山保税港各自的发展路径.最后以梅山保税港区为案例,具体探讨了港产城融合思路如何在空间进行落实.
提交时间:2021-09-25
1503. 港口地区慢行系统规划探究——以盐田河临港产业带慢行系统规划为例
摘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人居环境的建设,优先考虑慢行系统将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乃至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的一种趋势.探究具有复杂城市结构的港口地区的慢行系统的规划,是解决港口地区美好人居环境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以深圳盐田河临港产业带慢行系统规划编制实践为例,首先简要阐述了慢行系统的概念,其次从三个层面分析临港产业带慢行系统规划的技术路线,通过慢行系统建设现状、居民调查、城市数据来解读产业带的慢行困境,最后从对产业带慢行系统规划的规划内容精要分析总结,包括指导原则、系统规划的特色、基于需求层面的规划策略以及分区分期建设原则与计划及管控导则,以求为港口地区的慢行系统规划提供示范,同时也为慢行系统规划的研究提供重要补充.
提交时间:2021-09-25
1504. 湖北省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研究
摘要: 创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支撑.本文结合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及高新企业数等数据,对当前湖北省区域创新的空间格局加以剖析.在分析创新产出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湖北省创新合作网络进行刻画,并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分析湖北省城市间创新联系强度及空间结构.研究表明,湖北省创新产出呈现城市间高度不均衡、创新聚集带初现的特征,与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存在较高耦合性,武汉市、宜昌市与襄阳市是创新产出的主要空间.湖北省创新合作网络尚处于初步形成阶段,网络内部块状分层现象明显.省内东部城市间的创新联系强度明显大于西部,武汉市是城市创新联系网络的中心城市,围绕其形成"核心-边缘"结构.最后提出提升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1505. 湖南省2000—2017年新型城镇化水平与格局的变化特征与规律研究
摘要: 本研究结合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与发展阶段,研究湖南省2000-2017年新型城镇化水平与格局的变化、质量评价等,分析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与规律,指出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呈现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双向提升、等级规模结构不断完善、人口回流趋势渐显、新增城镇人口向县以上城市聚集等典型特征规律.并结合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律,预测城镇化速度、区域差异、城镇群发展、城镇空间结构等发展趋势,为推进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1506. 湖南省产业园区域调适与规划管控的优化初探
摘要: 通过对湖南省级以上产业园的比较分析和问题梳理,发现当前产业园和产业用地在区域统筹的顶层设计和自上而下的管控方面比较粗放和无序,因此结合湖南省的城镇和产业空间特点,提出在区域层面构建产业园的"区域跟踪-定期评估-动态调适"管控机制,在园区层面探索"控制单元引导-园区地块管控"的规划治理体系,以推动既有园区规划建设的管控与矫正.
提交时间:2021-09-25
1507. 湖南省县(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演进特征研究
摘要: 本文以湖南省86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2017年数据,分常住与户籍统计口径,从人口演变(规模、结构与迁移)、城镇化演进等维度进行梳理与分析,借助空间分析法揭示湖南省县(市)人口与城镇化演进特征,结合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趋势分析与判断.研究表明:(1)人口演变特征:县(市)域人口规模总量逐年提升;人口聚集由湘东与湘中向湘西地区圈层递减;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湘北地区尤为严重;人口迁移以流出为主,人口回流趋势渐显;(2)城镇化演进特征:县(市)城镇化水平由离散向相对均衡演变;城镇化水平增速常住快于户籍;城镇化水平差异户籍大于常住;半城城镇化现象普遍存在;(3)趋势判断:县(市)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将保持增长趋势;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迁移保持回流趋势;常住与户籍城镇化差距逐步缩小;半城市化现象将逐步缓解;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仍将存在,其潜力区主要分布于城镇群及区域性中心城市周边.研究结论可为县(市)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现实依据,为十四五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1508. 湖贝旧村保护更新中的价值重构
摘要: 湖贝城市更新项目自规划启动,历经八年才获得规划审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湖贝旧村的保护问题.由于公众的广泛参与,使得湖贝旧村在市场主导下的城市更新中得以保留下来.这一过程被认为是市民的胜利、开门规划的典范,吸引了不少学者的研究.然而在对湖贝旧村的研究中,更多地是强调公众参与的形式与作用,却忽略了文化遗产更本质的价值问题.本文的研究希望回归到湖贝旧村的价值问题.通过对比分析湖贝旧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外在价值在更新前后的变化以及各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与更新参与过程等内容,发现湖贝旧村在公众参与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影响,给湖贝旧村带来了巨大的价值重构.
提交时间:2021-09-25
1509. 湿地景观微介入研究——以武汉涨渡湖湿地景观设计为例
摘要: 湿地对于人类与自然都极为重要,如何平衡湿地景观开发与湿地保护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湿地、湿地保护与开发以及微介入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以微介入为切入点来探讨湿地景观的设计是具有价值的,并认为湿地开发需遵循系统性及可控性的设计原则,以此来讨论不同视角下的微介入策略.又以武汉涨渡湖湿地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微介入在湿地景观设计的实际运用.从微介入的视角审视湿地的湿地景观,或能为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带来新启示.
提交时间:2021-09-25
1510. 滇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综合测度研究
摘要: 随着城镇体系的不断完善及发展,城市群逐渐成为全球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通过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要素的不断整合,城市间逐渐形成了要素流通廊道,区域一体化格局也逐步显现.通过分析国内外区域一体化相关研究,本文构建了滇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程度综合测度指标,对滇中城市群2011—2017年一体化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滇中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并于2012年与2017年增长率达到最高;②市场一体化对区域一体化影响程度最高,其中空间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的指数权重分别为0.1695、0.724、0.1065;③空间一体化中交通设施权重最高,对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大;④社会一体化中民族自治度影响因素最高.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滇中城市群未来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1511. 滇池边一个历史村落的研究发现与规划思考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历史村落,它既不是历史文化名村,也不是传统村落,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没有进入我国村落名录相关的评选条件,不能纳入相关的保护体系中.本文通过滇池边一个历史村落——晋宁金砂村的历史研究与价值发现,阐述了一套历史村落保护规划的四部曲:讲故事、挖价值、理清单、研出路.提出对历史村落需要建构科学的评价标准、保护措施、利用方法及发展路径,摸索一套适宜于地方管理又要兼顾村民需求的方法策略,使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利用.
提交时间:2021-09-25
1512. 滨水区域景观通廊相关空间指标研究
摘要: 滨水地带由于具有良好的景观及视野,成为展示城市形象、表达城市文化的核心地带.建筑与建筑之间的景观通廊也成为人们观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本文基于滨水景观通廊作为分析切入点来对滨水景观形象进行评价分析,同时选取人流量较大的滨水道路作为研究的观测视点,是以观察者沿路的行进路线为基础,通过人的移动形成对滨水景观的整体感觉印象,并且其观测机制属于动态观赏,作为观测点进行分析具有明显的实践价值.本文研究的空间指数分析方法正是一种以滨水道路作为连续线性观测视点,对道路与水体之间的滨水景观形象进行评价的方法,其提出空间指数概念,选取影响滨水景观形象的空间维度进行分析,而影响维度有很多,比如空间开敞度、自然度和干扰度等,本文选取其中两大空间维度——空间开敞度和干扰度进行介绍,并将其继续细分为六项具体指标,以量化分析的方式构建了评价指标,同时阐述了图谱绘制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大量滨水样本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最优经验区间,将其运用到实际项目的评价与分析之中.
提交时间:2021-09-25
1513. 滨水高强度街区微气候特征评价与优化——以天津市海河嘉里汇段为例
摘要: 建设与水共生城市,塑造良好的城市微气候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城市滨水空间是重要的景观空间组成部分.出于对水体景观与环境的利用,城市中不乏高强度开发的滨水街区,往往导致不良微气候的产生.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与景观设计,形成适宜的风、热、湿环境,对于塑造高品质滨水空间,高效利用水体小气候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天津海河沿岸嘉里汇段河道两岸街区为例,对室外微气候特征进行实测调研与ENVI-MET软件模拟实验,分析滨水高开发强度街区的风环境、热环境与人体舒适度参数分布,得到各微气候参数与街区空间特征关系并进行评价.最后,从建筑空间设计角度出发,结合水体风环境、热环境特征与城市设计需求,提出基于微气候舒适度与城市美学原则的空间优化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1514. 滨河公共空间活力特征分析及优化路径研究——以石家庄滹沱河主城区段为例
摘要: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大规模的城市发展使得跨滹沱河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滹沱河也将从石家庄的景观河逐渐成为石家庄的城市内河,其原本承担的景观价值也会逐步扩展,承担更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重要联系价值与社会价值,所以提升滨河公共空间的活力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石家庄滹沱河主城区段为例,以滹沱河的开放空间活力特征为切入点,运用PSPL调研方法浅析石家庄滹沱河现有开放空间的活力特征,得出结论:1.以灯塔为中心,空间活力度最高,2.花海盛开之时,人群吸引力最强,3.人群节假日聚集,活力度越级增长,4.多元活动类型引导活力度增强.并总结了区段的典型现状问题,由此探索符合以石家庄滹沱河主城区段的优化路径,同时给予一些合理建议,对于未来石家庄市滹沱河主城区段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提交时间:2021-09-25
1515. 潜江市城市建设用地强度管控研究
摘要: 中小城市建设发展日益升温,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划定开发强度的预测模型,为中小城市强度控制提供解决方案.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土地开发基础理论,借鉴国内外城市成熟经验,确定本次研究的价值体系及研究思路.首先,分析潜江市开发强度现状,确定本次强度研究用地类别,对潜江市现状用地开发强度进行整体梳理,并分析现状开发强度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基于潜江市主城区规划用地构建强度分区基准模型,并结合潜江市现行规划条件及发展情况,构建强度分区的修正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居住强度分区图和公服、商服设施强度分区图.同时,在强度指标方面,从宏观层次对潜江市整体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科学预测潜江市建设总量及土地供应量,确定潜江市土地开发的基准容积率及修正原则.最后,通过建设强度分区与指标体系评估,对近期审批项目容积率进行校核,验证用地开发强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终实现潜江市主城区内用地建设强度的分类、分区、分级控制,建立起较为科学的强度管理体系,为潜江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提交时间:2021-09-25
1516. 潮汕地区"半城市化"特征及其乡村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潮汕地区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衍生出"半城半乡"的半城市化三元空间.半城市化地区在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景观风貌、管理体制等面临严重问题,导致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了限制,迫切需要合理的引导开发.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潮汕半城市化地区乡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进行总结,并提出村庄转型发展策略,构筑城乡融合、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地区文化特色鲜明的全新格局.
提交时间:2021-09-25
1517. 澧阳平原风景道网络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澧阳平原为澧水中游的冲积平原,稻作文化历史悠久,如今更具有广袤的稻田景观以及点缀其间的各类遗址,在我国大力进行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发展规划澧阳平原风景资源值得探索.而结合澧阳平原特殊的路网结构以及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布局特征,规划风景道网络可以实现对澧阳平原的资源优化利用.风景道网络的构建可以丰富我国当前风景道的研究内容,其研究方法可为我国主题型风景道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以澧阳平原为研究范围,通过基址勘察和文献整理总结其资源要素,并通过适宜性分析法、关联性分析法以及人工识别法,综合分析结果,最终确定风景道选线并组织风景道网络.基于此提出该主题型风景道网络的选线原则、方法、服务设施规划指引.
提交时间:2021-09-25
1518. 灾害救援系统与医疗设施规划的中外比较研究
摘要: 在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建立合理高效的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系统,并融入救援医疗设施的合理规划,有助于灾难救援活动的高效展开,降低灾害受灾伤病人员的死亡率.本文将我国的灾害应急救援系统与日本、美国和瑞士三个国家的应急救援系统进行比较,分别从现场救援力量、医疗后送和医疗机构救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各国应急救援系统的特点与特色,探讨我国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和医疗设施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灾害救援系统和专门用于灾害救援的医疗设施资源不能满足大规模灾害救援的需要.因此,将应急灾害医疗机构纳入到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中,增加医疗机构的布点密度使医疗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化;完善不同灾害救援调度层级的规划,提高各地区应急救援协同能力,满足医疗后送的需求,这是提高我国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保障水平的关键.
提交时间:2021-09-25
1519. "点状供地"政策问题研究——以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为例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越来越多的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实施,为了适应乡村项目的建设特点,国家、各省相继出台了点状供地政策.许多点状供地项目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同时也伴随着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政策和分析各类实践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对儋州市兰洋镇点状供地的认识,认为点状供地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如果能明确好适用范围,按照项目灵活制定供地方式,合理确定点状用地规模和开发指标.在推进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本、盘活闲置土地、助民增收扶贫、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城镇开发边界内或者产业园区内的地块采用整体规划,建筑基地及周边包含一定的交通、安全和设施空间的用地按照点状用地进行出让,其余用地采用"只征不转"或者"先租后让"的方式进行管理.
提交时间:2021-09-25
1520. 片区停车综合整治的规划探索
摘要: 城市不同片区的用地和停车特征具有差异性,城市层面的停车设施规划难以有针对性地改善各片区的停车问题,需要从片区层面开展停车综合整治.本文首先提出了停车综合整治的片区划分原则,并以南京市鼓楼区芳草园片区为例,从现状停车特征分析、思路策略、整治措施、方案评估四个方面,阐述了片区停车综合整治的规划方法和路径.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