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1541. 生态文明时代湿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思路创新——以杭州大江东江海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空间治理成为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生态类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湿地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重要生态空间,对它的规划自然面临地位跃升的契机;但另一方面,机构改革前的湿地规划由林业部门主管,其规划内容与当下的国土空间管理要求存在差异,亟待转型.因此,探索湿地规划编制的转变思路成为新背景新形势新机构给规划人出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现有湿地规划的局限性进行探讨,总结出内容失衡、规划控制方式僵化和传导失灵等问题,进而结合杭州大江东江海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实践,从整体性的规划视角、保用兼顾的生态价值观和实施传导有效的规划成果体系等方面提出编制调整的思路,以期对湿地以及生态空间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规划方法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提交时间:2021-09-25
1542. 生态文明理念下城市边缘区小城镇规划路径探索——以平湖市曹桥街道概念规划为例
摘要: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扩张的起点,也是城市化最为活跃的区域.城市边缘区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一直都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同时其生态脆弱、建设粗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文明理念为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全面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本文从城市边缘区特征和发展条件入手,解析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现状发展态势,并结合平湖市曹桥街道概念规划为实例,以生态文明作为规划切入点,从规划理念、空间布局、乡村发展、功能提升、景观风貌等多维度形成规划框架,目标构建"城市-乡村-田园"融合发展的生命共同体,打造现代都市田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从而为探索生态文明理念下城市边缘区小城镇规划路径提供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543. 生态文明理念下武汉市"景中村、绿中村"改造策略
摘要: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以武汉市等为代表的大城市发展迈入存量更新与增量扩张并存的阶段,作为存量更新的主要对象,城中村改造受到持续关注.但是与一般的城中村改造有别,位于生态控制线和风景名胜区内因历史原因形成的"绿中村、景中村"改造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在回溯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发展历程及政策的基础上,深入总结武汉市"景中村、绿中村"的改造困境,结合生态文明的理念、价值取向,从改造模式创新、生态规划体系完善优化、生态控制线调整等方面提出对武汉市"景中村、绿中村"改造策略的调整思考,建议通过政策平台搭建促进多主体之间达成改造共识,通过规划体系完善与规划实施引导不同类型的空间发展,在确有必要且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建议适当优化调整生态线管控.
提交时间:2021-09-25
1544. 生态文明理念下浅山区沟域治理的反思与重构——以北京市浅山区为例
摘要: 沟域是浅山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承载空间,也是人地关系、人山关系融合作用的前沿界面,历来是山地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的关注重点.北京浅山区沟域受到城市快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京郊休闲旅游产业的集聚地区,尤其是2010年沟域经济模式全面推广之后,浅山区沟域发展快速推进,虽然有效丰富了首都市民的节假日生活,带动山区居民增收致富,但也暴露出生态环境破坏、违法建设滋生、用地低效扩张等负面问题.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批复实施以后,浅山区沟域所在的生态涵养区落实严格的生态保护要求,既有的沟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亟待转型.本文以北京浅山区沟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理环境分析并统合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与规划管控要求,判别界定了浅山区27条重点沟域的空间范围,结合空间数据库与综合指标体系对沟域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梳理总结问题及其动因.最后,运用多要素耦合协调分析的方法对沟域进行类型划分,并基于治理视角提出规划引导的综合策略,以期对山地人居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545. 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水利空间规划设计——以雄安新区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为例
摘要: 在人类与自然的诸多斗争中,与洪涝灾害的斗争是最为典型和持久的一种,并贯穿在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堤防工程,是世界上最早,也是使用最广泛的防洪措施.在与洪水的一次次斗争中,人类逐渐从理念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堤防建设从"与水争地"向"把更多的空间留给自然"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人与水过度隔离的消极关系,建立人水和谐的弹性空间,在保障城市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城市综合品质.雄安新区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规划以城市水利空间为物理载体,在平面布局和竖向空间内,通过功能整合协调,使堤防工程同时满足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技术生态的要求,兼具保障城市综合安全、增强城市韧性、修复生态环境、保护历史遗存、注入城市活力的作用,扎实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雄安之道.
提交时间:2021-09-25
1546. 生态文明背景下小城镇公园绿地服务能力优化研究——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美丽中国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将可持续发展提升为绿色发展.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更加体现我国重视生态文明背景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设公园城市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将公园绿地体系建设为覆盖全城市的完整系统,讨论以"+公园"模式来实现服务市民均等化与公平性.基于此,本文以浙江省花园城市长兴县为例,以推动生态文明背景下小城镇建设公园城市为目标,对现状公园绿地的服务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人群活动需求进行GIS网络分析,得出现有公园绿地的服务能力并着力完善公园绿地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园城市建设的可行性规划方法与改善建议,建立多作用点覆盖城镇的公园绿地体系.旨在既发挥公园绿地对城市的有益作用,又在满足人类的使用需求下建设公园城市,为小城镇建设公园城市提供依据.
提交时间:2021-09-25
1547. 生态文明背景下沿江化工园区转型更新策略研究
摘要: 伴随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尤其是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下,治理"化工围江"、修复沿江生态、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本等成为沿江地区的全新使命,传统承载地方经济支柱的沿江化工园区面临更加艰巨、愈发坚定的转型提升职责.在时空发展轴线与生态文明维度上,沿江化工园区不仅是地方经济产能代表的时代产物,更是二次创业与生态创新蝶变的重要载体.本文尝试从二次创业与生态创新场域的产业及空间双维度,以泰州滨江工业园概念规划为支撑,尝试探索生态文明背景下沿江化工园区的系统转型路径,构建产业、创新、空间、生态等核心要素体系,明确产业聚能、创新链网、生态织绿、空间再生四大策略,打造"造城-聚人-引产"的生态创新场域.
提交时间:2021-09-25
1548.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公园城市建设探索——以青岛中德生态园为例
摘要: 公园城市的提出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发展与建设领域的具体落实,突破了以往主张在"城市中建公园"的固有思路,对城市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人居环境优化提升等方面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公园城市发展历程与国内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公园城市建设路径应具有在地性,应因时因地制宜.最后以《青岛中德生态园公园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为例,关注自然本底保护与人本需求,以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为基础,以德国绿色建设标准为引领,将人、城市、自然生态功能的有机融合,让城市生长在公园中,实现园区绿色、健康、人文、可持续发展.探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提供新时期城市健康发展的新思路,丰富我国公园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
提交时间:2021-09-25
1549.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乡绿道规划创新方法研究——以贵阳市花溪区为例
摘要: 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开始大规模进行绿道规划和建设,当前已有的绿道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主要侧重对城市绿道、乡村绿道的研究,而对自然本底、要素分析方面研究较弱.本文以贵阳市花溪区为例,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基础,运用GIS平台,采用深度学习街景识别技术,开展实地调研、出行模拟、道路景观品质、绿道建设适宜性、现状出行评价等分析,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对人文资源要素下的城乡线性绿道网络规划创新方法进行探索,以期对城乡绿道规划理论方法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1550. 生态文明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技术方法探索实践——以武汉市硚口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摘要: 以武汉市硚口区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为基础,针对绿地规模、功能、空间布局等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为科学合理地指导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引导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551. 生态文明背景下草原小城镇国土空间规划思路
摘要: 本文以生态文明背景下草原地区小城镇国土空间规划思路为研究对象,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的三重维度提出基于草原小城镇地域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思维范式——以构建草原生态共同体为战略思路.从认识论角度,明晰了本文所探讨的科学生态文明观是对传统生态文明观的反思和超越,明确了绿色发展和"三生共赢"是高品质发展阶段国土空间价值观的必然选择,并分别以草原传统文化中"天人相合"的天人观、"动态适应、开放包容、创新能动"的动态生存观为内涵和外延,构建草原小城镇国土空间价值观体系;从本体论角度,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性提出"草原生态共同体"概念,并进一步阐述国土空间话语体系下草原生态共同体中"人"、"城"、"草"的内涵及联系;从方法论角度,探讨增强草原生态共同体多重维度复合韧性的根本路径:构建"城-草"、"人-地"动态协调的规模调控机制、构筑"城-草"互适共生的空间结构、促进草原生态财富多元价值的整合利用、形成"大集中、小分散"与"疏密有致、开阔舒朗"相结合的草原特色城乡空间格局、塑造彰显草原文化的草原民俗体验和魅力景观空间,从而有效指导草原地区小城镇在守住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底线的前提现下实现更高品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提交时间:2021-09-25
1552. 生态文明视角下东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初探
摘要: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广东省提出以河湖水系的自然脉络打造"万里碧道",建设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好去处",推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本文以东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为例,研究东莞市河湖水系的自然特征与资源条件,尝试从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目标探索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的思路,统筹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滨水高质量发展带的规划内容,的提出东莞市碧道的总体结构与布局.本文希望通过对东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思路和内容的探讨,提出河湖水系综合治理与提升的思考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1553. 生态文明视阈下厦门市污泥处理处置方案探析
摘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量日益增加,随之产生的污泥量也迅速增多,因此污泥的合理处理处置是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本文针对厦门市污水厂污泥的产量及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厦门市的经济条件和环境特征,通过分析论证,提出了适合厦门市实际情况的污泥处理处理方案、思考生态文明视阈下污泥处理处置新思路,旨在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经验参考和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554. 生态景观视角下的重庆两江四岸消落区整治提升设计
摘要: 两江四岸是重庆是最重要的景观之一,是山城美丽景色的重要构成元素.文中通过对两江四岸消落区进行实地调研,将消落区依地势进行分类,分析并总结了两江四岸消落区现状存在的生态景观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品质提升策略及方案设计.通过重庆两江四岸消落区的规划设计,挖掘城市竖向多元特色,展现重庆两江四岸的城市风貌,把主城区"两江四岸"建设成为与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滨江带,实现城市品质"一年有变化、两年出靓、三年见成效"的目标.
提交时间:2021-09-25
1555. 生态约束下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及建设引导——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
摘要: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之下,生态因素的考量成为国土整治应有之义.小城镇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空间过渡,其定位与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生态脆弱地区环境建设的要求,从发掘小城镇潜力和增强小城镇吸引力的目标出发,通过对影响小城镇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估体系.本文尝试将生态约束因素纳入评估结果的计算中,根据生态因素与各项指标的正负影响,确定生态修正系数,对初次得分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结果.在此基础上,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基于生态建设的前提对各镇的发展潜力进行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以生态区位特征和产业发展条件为双核心进行小城镇发展的类型划分,并提出不同类型的规划引导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1556. 生态约束背景下城市边缘区乡村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乡村正经历着由"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历史性转变,探索乡村地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和空间重塑路径,对推进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的前沿区域,也是生态敏感地带,其乡村转型独具特点.本研究以济南市老峪村为例,详细阐述了在严格生态约束背景下城市边缘区乡村转型与重构的规划策略.通过研究,提出"空间规划-产业提升-社群营造"三位一体的城市边缘区乡村规划策略,通过管控生态空间、优化生产空间、提升生活空间、协力乡村社群建设等规划措施,实现乡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催生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需要对乡村发展内生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和全域整治,将底线约束与弹性规划相结合,构建起响应乡村转型发展的规划体系.
提交时间:2021-09-25
1557. 生态—经济视角下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划定
摘要: 土地保护与开发的合理布局是国土空间综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中山市为例,基于生态-经济视角,运用生态学方法和最小阻力模型分别构建中山市生态安全保护格局和经济开发适宜性格局;然后利用判断矩阵和条件函数将中山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分为生态安全约束区、经济增长主导区和生态-经济并重区.结果表明:(1)中山市单一生态安全格局均呈南高北低空间分布,且热点区均以南朗镇占比较大;综合生态安全保护格局呈南部以核心保护区为主,北部以生态可占区和非生态区为主.(2)中山市经济开发适宜性单一因子阻力值自北向南均呈现明显的"低-高-低"的空间特征;中山市经济开发适宜性格局以过渡开发区和优先开发区为主(共1377474个栅格,占比69.54%),呈"北部优先开发区主导、南部禁止开发区主导"的空间特征.(3)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整体上以经济增长主导区为主,集中在市域北部,生态保护约束区最少,以南部为主,生态-经济并重区主要在东西两侧呈条带状分布.(4)从镇区看,生态安全约束区、经济增长主导区、生态-经济并重区的镇区数量分别为4个、11个、5个.中山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分区为中山市后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开发活动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协调中山市土地保护与开发冲突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技术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1558. 生态融城理念下郑州大都市区生态网络构建策略
摘要: 生态融城理念郑州大都市区生态网络的构建,必定要处理好城市和生态的关系.城市外围或组团外围的生态空间是自然的,而城市内部的生态空间多为人为修饰的,怎样使得城市外围自然的生态空间与城市内部人为修饰的生态空间发生联系、产生共振;怎样增加大都市区生态空间,提高大都市区生态质量?因此,本文从分析郑州大都市区生态基本体征入手,以双评价为手段,摸清郑州大都市区生态本底,以国外都市区、都市圈生态建设为参考,提出强化东南平原生态绿心建设、推进黄河生态带建设、协同大都市区双层绿环建设、贯通区域生态廊道建设等措施,构建大都市区生态网络,加快推进生态融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提交时间:2021-09-25
1559. 生态要素影响下的山地乡村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基于湖北省长阳县乡村的分析
摘要: 中国山地乡村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该区域的乡村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立足田野调查,以湖北省长阳县乡村为研究样本,探讨生态环境主导下的中部地区山区和半山区乡村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与生态环境要素的空间关系,从生态视角分析山地乡村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提供研究基础和案例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560. 生活圈理念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地方实践——以相城经济开发区为例
摘要: 生活圈理念的引入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结合苏州市相城开发区社区公共服务配套面临的问题,以生活圈营造为导向,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体系构建、布局选址、精准配置、管控实施等方面内容展开了探讨,以期为后续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