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1581. 省际边界小城镇发展面临突出问题与整合研究——以苏皖交界的砖墙镇和水阳镇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行政区立足地方,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显著成绩,同时,行政边界地区发展仍相对滞后,跨界合作体制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区域协调发展,而基层小城镇之间尤为明显.本文以苏皖边界的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和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为典型案例,通过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两镇具有相似的地形地貌、文化底蕴以及特色产业,同时,也正面临着功能定位不精准、竞争大于合作、产业地域分割明显以及跨江天然阻隔与行政体制制约并存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通过转变发展思路、区域空间规划引导、整合区域特色产业、完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形成省际边界地区两镇跨界协调、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推动两镇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

    卢道典;许红梅;涂志华;姜红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82. 着眼于空间治理的华南某市村庄布局研究

    摘要: 当前,规划体系的变革与空间治理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空间治理体系有待加强仍然是客观问题.对于以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为主的乡村地区,如何协调三类空间的矛盾?在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背景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于华南某市乡村地区的发展现状,从资源、人口、产业、用地、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等方面,运用自上而下的GIS定量分析与自下而上的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划分城乡统筹发展区、生态保护发展区、丘陵特色农业发展区、平原现代农业发展区与山地农业复合发展区等五类乡村分区,分别提出发展指引.进而针对村庄发展定位、发展规模和建设标准,将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集聚提升类、精明收缩类与拆迁撤并类,引导村庄布局,并提出分类管控方案,探讨提升城乡建设与发展质量、实现科学空间治理的路径.

    作者:

    傅鼎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83. 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划定研究

    摘要: 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是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是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编制中,针对考古遗址公园范围的划定应秉持谨慎的态度,科学协调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的关系,合理划定遗址公园范围.文章以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从遗产保护和城镇发展两个视角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划定的研究讨论,明确考古遗址公园范围的划定需有机协调统筹遗产保护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切实保护最具历史价值的遗址遗迹本体及其依存环境,科学落实保护规划要求,统筹产业发展城镇建设需要.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划定后,在遗址公园阐释和设计中,强化遗址公园与区域产业、交通、城镇建设、乡村空间振兴的衔接,将遗址公园有机融入区域发展,在最大化发挥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直接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应更多关注考古遗址公园可能给区域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实现遗产保护和城镇发展有机融合.

    作者:

    许计平;李俊青;皮银姣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84. 石库门里弄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石库门里弄是一种跨文化建筑,被誉为展现上海地域文化的"活化石".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石库门里弄逐步走向衰败,数量和规模锐减.本文基于实践管理工作和调查研究,总结了石库门里弄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石库门里弄保护工作的策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从规划、土地、房屋、财政、税收等方面提出激励和促进风貌区保护与更新的政策建议.调动社会、市场、市民等各方参与保护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我市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工作发展.

    作者:

    肖飞宇;刘敏霞;衣霄翔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85. 碧道规划的思路及策略初探——以深圳坪山区为例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广东省创造性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万里碧水清流的"碧道"的概念正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本文以深圳坪山区为例,从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坪山区水系、生态本底、滨水空间等现状的分析,针对坪山区水安全、水文化、水景观、游憩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规划策略,为下一步碧道规划的空间实施指明了方向.

    作者:

    曹艳涛;夏煜宸;韩刚团;黄薇颖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86. 社会服务视角下哈尔滨市道里区社区生活圈GI供需评价

    摘要: 城市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功能分为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两种职能,在城市建成区内,其功能侧重于提供舒适的休憩娱乐空间.作为公共资源,在社区生活圈的不同层级上,满足不同距离的服务范围可达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2SFCA模型方法,基于ArcGIS平台,从小区点和社区生活圈两个层面,以供需关系为导向考察哈尔滨市道里区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空间可达性,最终得出该区域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供给明显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的评价结果.其具体表现为:总体上何家沟绿色基础设施可达性西侧明显强于东侧,且呈现出沿松花江、何家沟相关水系的轴向分布特征;近哈长铁路一侧呈现明显衰减的趋势.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作者:

    刘蒙;刘璐;牟思聪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87. 社会结构视角下乡村建设实践浅议——从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理论》说起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什么样的乡村建设才能带来乡村复兴?"成为城乡规划学术界必须直面的焦点问题.本文试图以梁漱溟先生的乡建思想为出发点,探讨社会结构视野下乡村建设对于构建市民社会的重要性,指出当下主流乡村建设实践的缺陷主要是由于忽视乡村共同体建设而导致的,在评析与梁漱溟乡建思想相契合的三个乡建实验——"内置金融""村寨银行"和蒲韩乡村社区之后,试图提出一种"资金互助体+以中农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X(农村养老、留守儿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及维护、公共服务等)"的乡村建设的可能策略,并简要探讨规划师相应的角色定位.

    作者:

    乔艺波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88. 社会网络分析视野下社区老年人公共空间研究——以深圳福田区益田村为例

    摘要: 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居家型已成为多数老年人满足行为和心理需求的选择,提供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也成为规划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就近年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社区老年人公共空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得出对于老年人的公共空间研究处在起步阶段且存在缺乏精确量化描述和分析的问题.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理论,针对深圳高密度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环境下,以老年人群体的行为特征对深圳市福田区益田村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城市社区公共活动的空间网络模型,通过社区网络关联度、整合度和联通度三个层面探究社区老年人的活动空间网络特征,得出结论:当前社区核心公共空间层级不够,无法整合到网络边缘节点,商业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对提升空间效应起到较强作用,并根据方法研究最终为优化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布局提供建议.

    作者:

    吕笑寒;闫闫;郑雯心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89. 社会资本视角下湖南省村庄规划编制策略研究

    摘要: 在时代变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指引的背景下,本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下提出当前湖南省村庄规划编制中存在村民、乡贤信任缺失,参与有限,村庄公共空间承载力受限等三大困境,提出村庄规划编制应培育乡贤引导下的村民集体意识,完善多层次的公共参与机制,构建多功能复合的公共空间,搭建多方沟通反馈渠道、建立信任网络四大策略,旨在保障村民、乡贤在村庄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建立村庄规划的"公众的参与、良好的机构组织、互相帮助的规范和信任",同时提升村庄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作者:

    谭乐乐;周娜;罗苏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90.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公平性评价研究——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我国现有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已很难满足居民的需求,合理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是实现居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浙江省长兴县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参考相关研究选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的覆盖率和重叠率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公平性的评价指标,基于网络爬取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POI数据和长兴县路网,利用网络分析的方法对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的覆盖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的覆盖率和重叠率进行统计,根据相关研究确定权重和评分标准,并对其进行赋值打分,最终得到长兴县中心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公平性的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长兴县中心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公平性存在的问题.为长兴县中心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

    郭嵘;曹健楠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91. 社区公共空间自主更新管理研究——以江浦老镇为例

    摘要: 新时代人民对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社区是最微观的城市空间系统.政府主导、市场介入是常见的旧城更新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自我更新已成为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存在形式,易于操作,资金花费少.其好的空间模式和组织管理值得探究.本文以南京江浦老镇社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老镇社区空间组织带有控制和自发的双重特征,在对其进行空间划分和用途识别的基础上,分析其背后空间逻辑及组织管理机制,并为更好的引导社区公共空间自主更新提供建议.

    作者:

    葛静;王清清;周裕红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92. 社区养老视角下失能老人公寓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日渐凸显,为减轻家庭护理负担,兼顾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失能老人社区养老可行性较高.但由于目前社区养老设施条件有限、服务专业性不高,尚不能满足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社区养老需求.本研究基于日本养老体系的成熟经验,结合中国老龄化特色,在社区养老视角下,提出失能老人老年公寓发展模式的构想,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提供专业化、定制化和普惠式的服务,多渠道建设小型化、嵌入式的社区养老公寓,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作者:

    蒲敏;尹思源;石晓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93. 社区可持续视角下居民安全感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以西安市两个城中村改造社区为例,从社区可持续的视角出发,围绕居民对社区环境的主观感受与评价,基于CPTED理论探讨社区居民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收集数据,然后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社区居民安全感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优模型,在微观尺度上对社区空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并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

    强靖淇;杜雅星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94. 社区基金参与基层空间治理实践的模式研究

    摘要: 在城市更新时代,提升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空间治理格局已成为规划工作的导向与重点.空间治理工作的核心在于搭建多元协作的街区更新机制,将社会治理格局建设与空间实践相协调.从2019年起,北京全面推进责任规划师制度,以专业规划人员的基层协作实践作为空间治理创新的抓手.本研究选取有代表性的责任规划师实践案例,探讨公益基金等社会组织在街区更新和公众参与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为加强街区更新领域的多元协作水平、推动责任规划师制度落地、推进空间治理格局建设提供策略参考.

    作者:

    王虹光;任书杭;李晓佩;郭鹤扬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95. 社区安全理念下老旧社区消极空间更新改造

    摘要: 在当今疫情背景下,老旧社区管理单一、信息发布不及时等问题不断凸显,社区安全被广泛关注.社区空间作为社区安全的重要载体和影响因素,包含了社区中建筑、绿化、设施、广场等多种空间.而消极空间和积极空间作为划分社区空间的重要方法,由于消极空间本身空间属性,对社区安全的维护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将消极空间转化为积极空间,消除对社区安全的影响,并将其作为社区更新改造的思路.本论文以成都市老旧社区玉林小区为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从建筑空间、街道空间、公服设施、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和文化活动六个方面展开实际调研,对老旧社区中消极空间存在形式及其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优化社区建筑空间、打造街道空间安全体系、建立现代化社区管理平台、营造安全活动空间、丰富居民文化活动和构建社区安全服务链条等多方面提出消极空间相应的更新改造策略,消除消极空间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其转化为有利于社区安全的积极空间,从而实现社区更新达到维护社区安全的目的.

    作者:

    袁云飞;王洪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96. 社区定制公交服务模式与线网规划初探

    摘要: 定制公交是一种针对乘客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公交模式,近年来,成为国内推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公交服务品质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定制公交在运行模式、线路规划、运营调度等方面尚不成熟,定制公交站点尚未落实到社区层面,存在线路设置不灵活、站点接驳距离较远、客流吸引力较低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区域划分的社区定制公交服务模式,将定制公交服务落实到社区层面,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社区站点进行接驳,真正实现定制公交"门到门"的服务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定制公交线网规划流程,并提出基于分层聚类法的起终区域进行划分方法、基于TransCAD软件的区域间客流分配方法,并构建区域内调度接驳模型以生成各线路在社区站点间的接驳方案.最后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模拟收集到的出行需求,进行客流分配并针对单个区域制定定制公交服务方案.本研究旨在优化定制公交服务模式、解决公交服务"最后一公里"接驳难题,对满足乘客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需求,提高城市公交服务品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作者:

    王楠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97. 社区意识视角下韧性社区的设计思考

    摘要: 社区意识的核心在于通过成员彼此间及与整个群体间社区意识的提升,来应对当今社会由于快速城市化和人口流动频繁所带来的风险挑战.韧性社区在建设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于物质空间建设而忽略社会心理建设.文章首先介绍了社区意识的缘起于发展,其次着重诠释了社区意识在韧性社区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最后,通过人口统筹和智能管理为韧性社区的建设提供意见,以期推动韧性社区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推广、落实和创新.

    作者:

    张越;范静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98. 社区福祉与健康规划——公共卫生视角的健康社区营造

    摘要: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ID)疫情打乱了我国城乡社会的整体节奏,反应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为当前城市社区建设提供了反省的契机.本文从健康城市与社区福祉理论分析入手,从公共卫生视角提出健康社区福祉要素的基本构成,提出以公共利益导向的社区空间福祉、以公共卫生安全的社区设施福祉、以健康活动为导向的公共活动福祉,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健康社区管理的机制与建议.

    作者:

    赵学彬

    提交时间:2021-09-25

  • 1599. 社区空间微更新的上海探索

    摘要: 随着上海市建设用地面积接近"天花板",近年来上海市社区改造工作更加强调低影响和微治理,更加注重社区空间微更新,并在此方面展开积极探索.本文从政策制度、城市实践、行动模式与改造内容四个方面总结上海市近年来在社区空间微更新方面的经验,以期为社区改造相关规划从城市层面提供行动借鉴.在政策制度层面,上海市初步建立"2+N"法规体系;建立三级组织架构,并探索形成社区规划师制度.在城市实践层面,通过三层级规划编制体系、"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及与城市节事结合的社区微更新改造活动,开展多路径微更新实践.在行动模式层面,政府通过搭建多方参与平台主导改造进行,逐步形成专业人士、第三方社会组织与企业三类推动主体,探索共同缔造行动步骤并注重社区自组织培育.在改造内容层面,更加强调先进设计思潮的引入,不断涌现出人性化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优秀成果.总之,当前上海的社区微更新在政策制度、实施路径、更新内容方面均处于积极探索与不断完善的阶段,不断涌现的社区微更新实践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也为后来的微更新提供了相应基础,推动制度、路径以及内容的不断探索.

    作者:

    王琪;卢银桃;王珊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00. 社区空间环境评估及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型社会,城市规划趋近精细化,住区开放、提升城市韧性、树立人-住区-社区-城市四级和谐共生发展观成为当前学界共识.基于韧性理论基础,构建社区空间环境评估体系,并借助空间句法计算、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长沙市5类典型社区路网整合度、空间互视程度、设施覆盖率、可达性等十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根据AHP法中的标度函数模型分析不同社区间的影响差异,描述其社区的空间形态和社会环境间差异性.根据描述结果,从空间环境分级分类、交通可达性、社区认同感三方面提出社区规划策略,为转型期的社区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社区内公共资源和谐共享,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作者:

    陈星安;肖艳阳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