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1621. 空间治理导向下低效工业用地更新规划方法研究——基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地区的探索

    摘要: "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已经成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核心手段,如何有效激活低效工业用地、为实体产业提供高质量发展空间,正是当前地方政府提升空间治理效能的探索方向.而杭州市正面临工业用地低效、更新动力不足的现实困境,本文将以杭州市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样本,探索空间治理导向下的低效工业用地更新规划方法,并重点从低效工业用地评价体系、规划编制方法、规划传导体系三个方面,实现"精细管理、动态适应、有机协同"的治理目标.

    作者:

    周子懿;江佳遥;倪彬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22. 空间治理背景下农村殡葬设施规划编制方法——以蓬莱市为例

    摘要: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多次要求建立覆盖城乡的节地生态安葬公共体系,但目前殡葬设施建设中,依旧存在的用地规模过大,布局混乱,管理体制不清晰,建设形式落后及宣传不足等问题,特别是相关规划的编制存在滞后性,其中以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因此本文结合蓬莱市的具体问题和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空间治理为抓手,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相关规划,整合现有殡葬设施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殡葬设施布局、规模及数量,严格控制公墓建设和发展,有计划推进新型公墓的建设,推广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海葬等殡葬方式,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将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其它政策法规要求的限建因子作为殡葬设施选址布局的刚性影响因素,通过GIS分析方法划分禁建区和适建区,实施不同的规划策略;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引导墓地向节地化、生态化和景观化方向发展.最后,从行政保障措施入手,编制殡葬设施实施图则,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政策的宣传导向作用.

    作者:

    董雨辰;苏旺;姜瑞琦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23. 空间治理背景下城市新区工业用地规划管理策略探讨——以广州南沙新区为例

    摘要: 在空间治理的背景下,合理管控和分配城市新区工业空间资源是促进城市新区产业发展和战略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探讨广州南沙新区的工业用地规划管理的趋势与问题,提出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完善规划管理规程体系、分类建立工业用地指标体系、确定区块外工业用地布局原则等策略建议,为城市新区工业用地规划管理提供策略借鉴.

    作者:

    安东琪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24. 空间治理背景下的同城化邻接地区空间协同措施研究——以成德同城化为例

    摘要: 同城化是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的新型发展战略,旨在突破行政边界的约束以实现各类要素的跨区域合理配置.在同城化进程中,不同城市空间发展思路和管控标准往往会在不同层次体系出较大的差异,对同城化措施的落实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了涵盖区域空间发展方式、城镇空间组织模式、要素空间管控要求等三个层次的空间协同框架,并以成德同城化为例展开实例研究.

    作者:

    郑玉梁;黄鑫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25. 空间治理视角下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优化落实

    摘要: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水平治理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大逻辑.2010年,为了规范空间开发和保护的秩序,《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颁布;2017年,为了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构建国家空间治理体系中的关键性作用,完善中国特色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要求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2019年,国土空间规划元年,基于"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开展.本文以空间治理为视角,通过系统梳理和认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中探讨分析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传导落实.

    作者:

    战强;闫峰;王银;张群;付天宇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26. 空间治理视角下城市更新中的政府角色演变——以深圳、广州、上海为例

    摘要: 中国快速城镇化持续了十余年,城市空间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存量更新已经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途径.在城市更新实践中,各治理主体基于资源配置、利益博弈而形成的角色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更新的内容和结果,很明显,传统政府行政主导或者房地产导向的治理模式已经无法解决更复杂的利益纠纷与博弈的问题,只有关注城市更新中的利益博弈与各主体的协调治理才能应对目前复杂的存量规划难题,其中政府治理主体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结合现阶段城市更新治理的现实情况,以政府角色为主要研究切入点,对未来城市更新的内在的治理机制与发展方向进行判定,希望探索符合其阶段特征的空间治理模式.

    作者:

    司婧平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27. 空间治理视角下阿坝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研究——以色尔古藏寨为例

    摘要: 空间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未来城乡空间发展的主要目标,传统村落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其存在的社会发展和空间问题也应纳入空间治理范畴.本文以四川黑水县色尔古藏寨为例,从空间治理视角对阿坝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传统村落存在的普遍问题,整合出在此视角下色尔古藏寨保护发展的新思路,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发展策略,以期对未来传统村落空间治理和保护发展政策的提出有所启示.

    作者:

    华涛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28. 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历史街区绅士化现象思考——以"新天地模式"为例

    摘要: 在旧城更新与全球化背景下,历史街区被改造成"消费空间",形成的历史街区绅士化现象虽然改善了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和提升了土地价值,但也带来了社会负面影响,亟需充分认识历史街区绅士化现象及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本文以具有历史街区绅士化代表性的"新天地模式"为例,选取上海新天地、武汉天地和重庆天地三个具体案例,结合空间生产理论进行案例研究,得到"新天地"历史街区绅士化现象的三个特征:物质空间符号化、经济空间同质化和社会空间极化,并分析发现该现象背后权力与资本利益驱动的本质,并针对该现象造成的本土文化丧失、空间资源分配不公平、阶级壁垒加重等弊端提出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发展机制及相应对策,可供其他历史街区参考.

    作者:

    张嘉慧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29. 空间生产视角下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究

    摘要: 我国城市将工业遗产转换成创意产业园等各类新型城市空间的实践有近三十年历史.然而,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存在改造模式单一、空间绅士化、文化表象化等诸多问题.随着城市空间拓展方式的转变和城市产业转型,工业遗产成为重要存量资源,有必要对其保护和利用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本文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揭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动力机制,剖析工业遗产作为城市空间再生产的动机、行为特点,并将空间生产的类型划分为创意空间、消费空间、文化教育空间、主题公园等类别,提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改进建议,即优化顶层制度设计,遏制地方政府企业化倾向;创新改造模式、完善公众参与渠道等.

    作者:

    孙永辉;王国恩;李磊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30. 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近郊型村庄规划——以谭家铺村为例

    摘要: 村庄规划是"五级三类"空间规划体系中级别的延伸,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伴随着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提出,乡村建设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村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新时代空间规划的要求.本文以谭家铺村为例,介绍了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思路,规划的侧重点,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为未来村庄规划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作者:

    冯国军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31. 空间规划体系下许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思考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成为新时代国家宏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自然资源部成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建立,新框架下历史文化保护名城保护与传承的思维方式正在转变.本文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探索的角度出发,选取河南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许昌市为例,梳理许昌市全域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并且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现状进行评估,确定保护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基于文化空间梳理及文化聚集度的分布研究方法,确定了许昌历史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并且根据空间分布特点构建了全域全要素的历史文化空间保护格局.在保护格局的框架下,确定了新背景下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明确了保护重点及保护内容.以历史名城保护框架为基础,确定历史文化传承与展示的策略与方法.最后通过整理许昌市城市特色,提出城市风貌定位,划定城市风貌一般区域、重点区域及中心城区三个层面的风貌分区,并且制定一定的管控措施.

    作者:

    牛嘉乐;朱振威;许忠秋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32. 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发展路径的转型与创新

    摘要: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显现出"多规图斑冲突、发展动力不足、区域内部失衡"等城乡问题,倒逼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一方面围绕"开发"和"保护"的两条主线对原有规划体系进行了整合,另一方面在包括"规划一张图、放管服改革、体系化编制"的三个层面上,对前述问题进行优化.空间规划改革同时影响着城乡发展所依托的"人、生活、经济、空间"四个关键要素,可能推动我国城乡发展在"高水平治理、高强度竞争、高标准合作"的路径创新下,向"公共服务为依托、内生发展为动力、区域协作为导向"的模式转型.明确这一结论,有助于在新时代中国的城乡治理进程中进一步优化发展理念与实践.

    作者:

    李晋轩;曾鹏;任晓桐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33. 空间规划背景下基于地理时空大数据的规划实施评估——以益阳市为例

    摘要: 本研究运用地理时空大数据分析方法,在搭建多源数据库的基础上,研发数据驱动评估综合模型系统,通过综合模型系统的全方位与深度应用,支撑规划实施评估面向以人为本、定量化、精准化、可视化转型,从而建立一套"多源数据+规划评估"的全新范式,从空间联系、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用地布局、道路交通、设施服务六大方向建立评估体系,为开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的规划支撑.

    作者:

    孙燕红;王柱;潘兆宇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34. 空间规划视角下城景边际地区发展指引研究——以江西省庐山市为例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自然资源部的成立意味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统一行使.城景边际地区是城市与自然的交界地带,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空间开发适宜性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全域全要素管控和治理的重难点区域.目前,城景边际地区发展紊乱,城市与景区之间存在用地、生态、社会、经济、风貌等各方面的矛盾.因此,本文以世界遗产地庐山的城景边际地区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以城景融合为目标,以现状发展特征和休闲潜力特征双重导向为原则,在国土空间双评价基础上,针对城景边际地区的资源要素特征进行休闲适宜性潜力评价修正,精准判断城景边际地区发展特征规划方法,得出生态旅游型、农业旅游型、城镇旅游型、融合发展型、原态发展型五大功能分区,并针对各分区从功能管控、生态管控和建设管控三方面提出细化的发展指引.

    作者:

    刘晓;屠颖星;张曼曼;葛凡华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35. 空间规划语境下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思路探索——以山东省某县为例

    摘要: 伴随着国家机构改革,"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新的规划语境更加强调全域范围"城+乡"的统筹协调和"城镇+生态+农业"的空间管控.同时,在县域层面的村庄分类和村庄布局规划工作也更加突出对全域全要素的综合评判,这是有效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山东省某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实践案例,针对当地村庄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地方特色,确定村庄类型划分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传统村庄发展指标和基于土地整治的特色指标为评价要素的基准模型,再以制约因素和调控因素为修正模型的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方法,对该县全域全覆盖的行政村进行科学评价和分类.进而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的构建,明确保留村庄和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管控范围,落实村庄开发建设边界的"第四根线",与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线、城镇开发边界共同构成全域"四线"管控体系,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城乡一盘棋"的初衷.最后,提出分期分类、多模式推动村庄布局规划实施的策略建议,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下的村庄布局规划思路探索提供借鉴.

    作者:

    魏易芳;陆嘉;张硕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36. 空间计量经济学在城乡规划领域的研究综述

    摘要: 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辅助分析城乡规划问题,能有效提升规划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我国的相关研究正蓬勃开展.本文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工具,以1990-20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源,对我国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文献发表年份、作者与研究机构、关键词等方面的信息挖掘学科结构与研究前沿,重点关注城乡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研究表明,现有研究存在着显著的学科交互性,但研究方向较为分散,研究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未形成成熟的研究主线和学科结构,学术交流和合作仍有待加强;在研究方法上,现有文献多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城乡及城市群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定量探讨,但研究方法依赖和限制于空间计量经济学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成熟度;研究对象主要基于城市发展中的社会和经济地理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也与高质量人居环境建设、空间要素智慧化和城乡网络建设息息相关.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意见与展望.

    作者:

    马倩丽;侯鑫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37. 突发公共事件下城市水环境韧性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 城市水环境作为关系到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稳定可靠运行至关重要.突发公共事件考验着城市的反应能力,也考验着水务行业的社会担当.籾性理论有助于增强城市水环境抵御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保障城市水系统安全.本文从突发公共事件影响下城市水环境的多样性风险、抵抗冲击能力不足和灵活应变能力薄弱等方面总结城市水环境面临的挑战,以韧性理论为指导采用"适应"和"减弱"的态度应对高度不确定性突发公共事件,从组织韧性、工程韧性、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四个方面提出城市水环境韧性规划策略,做好常态化的准备构建韧性的城市水环境.研究结果以期提升城市水环境稳定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城市水环境在突发事件的适应性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

    胡凯丽;戴德胜;李香云;柏安琪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3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公共空间的防与控规划思考

    摘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跨区域性、公众性、危害性、紧急性、隐匿性及动态性等特征,会对公共健康安全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良好的、可信赖的公共空间不仅是健康的缓冲点,更是应急和救助的生命线.本文从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公共空间出发,分析疫情时期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以应对平疫需求的"防"和"控"为目标导向,借助日本和西班牙的案例经验,通过规划层面的建立公共空间体系、整合零散用地、疏通街巷网络、空间置换等技术性措施;及管理层面的制定预案、全民参与、资源整合、分类管理等制度化手段,打造健康安全的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及时抵御公共卫生危机的发生和危害,减少疫情传播的概率,并为今后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管理,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

    熊安昕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3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区空间治理思考

    摘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是防疫工作的基本单元和最后防线,但原有社区空间属性与防疫工作不匹配,存在核心空间资源利用不足、应急空间缺乏、"分""共"空间组织不当等问题,且治理机制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社区应急防疫、管理服务能力受到较大限制.问题解决需要探索社区空间的"平、战结合"利用模式、确立现有社区空间的应急使用要点,并以空间引导社区自治机能构建,推动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

    唐由海;胡全熠;吴瑾

    提交时间:2021-09-25

  • 164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街区制影响因素再思考

    摘要: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席卷全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针对新冠肺炎这种突发性公共事件时,严格的小区封闭式管理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有关城市规划中长期坚持实行的"街区制"受到较多讨论、较大争议.本文旨在探讨疫情防控下厘清街区制影响因素的必要性.通过对城市街区制的起源、发展及构成要素的演变分析,从成因和表征两个层面辨析并确定了4个影响因素,对此类空间形态的建设和管理面临的挑战和不足进行了探讨.选择了国内2个典型城市街区制案例,探讨了街区制影响因素调整后带来的相关性变化.通过对比研究和分析总结开放式街区和封闭式街区的区别,探讨如何通过良好的街区空间形态、道路交通系统、开发建设模式和安全管理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围墙设置、街区规模、街区活力、产权划分等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适应性改善策略,为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街区制推广提供案例和借鉴.

    作者:

    李大利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