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1721. 街区文化要素对街道公共空间微更新影响研究

    摘要: 在国家"城市双修"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旧城空间发展模式从"城市建造"走向"城市经营"—-向"微更新"模式转变.本文选取了成都老城区梨花街-水井街路段,对研究范围内具有一定触媒效应的文化要素进行街区文化要素梳理.通过横向对比老城区街道微更新现阶段成果,为街道公共空间品质评分,并从街区文化要素利用出发,总结得到文化要素对街道公共空间微更新带来的项目驱动更新、街道名片形成、公共空间活化等积极影响,得出现阶段街道微更新存在的进展完成度不一、侧重立面更新、街道绿视率低等问题,进而为旧城街道公共空间微更新提出建议.

    作者:

    陈岚;丁传欣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22. 街景数据支持下的城市特色街道设计方法探究

    摘要: 街道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公共空间,其不仅承载着人们日常通勤、休闲和社交的功能,也是彰显城市特色和魅力的重要窗口.然而,由于多年来"重量而轻质"的城市扩张,使得街道的空间质量低下,特色湮灭.同时,传统的街道研究方法在高密度、大尺度的当前城市空间中很难进行高效、大规模的量化测度.对此,本文从人本尺度出发,根据人眼平视街道,高度等采集街景数据,并使用全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方法对街道构成要素进行识别、测度和分析,并打通从数据测度结果到城市设计实践应用的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江南水网密集,具有水陆双网,河街相融,"双棋盘"街道格局特色的常州市为具体案例,在城市设计实践中,探索和建构街景数据支持下的,高效、大规模、精细化的城市特色街道设计方法,提升街道空间氛围,推动城市空间人本高质量发展.

    作者:

    郑屹;杨俊宴;李京津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23. 街道复兴场所营造实践研究——纽约百老汇大街复兴的经验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重心从增量向存量转变,精细化与人性化的街道空间建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街道建设的理念也有了巨大转变.本文以纽约百老汇大街为例,探究街道空间复兴中的场所营造方法,认为协同管理、灵活的功能与活动规划以及以人眼视角的空间设计是场所营造的主要内涵,并从公共生活氛围营造、空间改造实施和空间管理维护三个层面提出对我国街道空间复兴的启示.

    作者:

    罗璨;梁宏飞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24. 街道空间综合实施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摘要: 街道空间作为有机整体,空间要素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强调人本位的街道空间设计理念被广泛倡导,但精细化设计往往未能精准落地,原因是各专业、各要素与街道空间其他专业及要素统筹不够、管控不足.为实现街道空间的精细化设计,本文尝试探索街道空间新的规划设计方法,在实操层面构建新的操作体系,通过搭建街道空间综合实施规划平台,将街道空间包括横向延伸至建筑,纵向延伸至地下空间系统的多专业、多学科进行统筹,突破道路红线界限,实现各专业、各要素的功能互补、有序衔接,实现街道空间的"一张蓝图",为下阶段各专业设计提供上位依据,为后续各专业方案审批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

    董驹萍;荣博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25. 西北欠发达小城镇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 在西北小城镇经济欠发达、地理限制因素多的现实背景下,产业园的集约利用土地、弹性发展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引入模矩空间理念,在企业用地需求不确定的前提下,对产业园的弹性规划进行研究.提出模矩空间应用于产业园规划的弹性路网组织、灵活用地布局及适度管理控制三方面核心内容,并以化隆县群科新区产业园规划为例,进行模矩空间理念下产业园规划的实证研究,提取模具空间理念应用于产业园规划的优势及其适用条件,以期为西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产业园规划予以借鉴.

    作者:

    阮建;雷连芳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26. 西南山地城市特色塑造机制与规划策略研究——以重庆主城区为例

    摘要: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向西南地区推进,原本丰富多彩的人居环境形态逐渐受到现代城市与建筑的侵蚀,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地域特色衰微.而当前城市特色理论研究客观上并未聚焦于西南地区的发展,特色提取方法与规划措施研究较为缺乏,亟须相应理论创新.本文针对西南山地城市面临的地域特色衰微现实困境,提出构建"特色原型——要素体系"结合的城市特色塑造机制,从山水格局、历史遗产、空间形态、文化风俗四个维度,凝练提取山地城市特色资源.文章以重庆主城区为例,总结其山水格局、组团城市、巴渝文化等核心特色,以及各片区特色资源禀赋要素,并提出保护并优化自然山水格局、延续自由式城市肌理、划分风貌分区、保护历史遗产、构建视觉感知系统五个方面的规划优化策略.

    作者:

    束方勇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27. 西南山地城镇人居环境评价研究——以巫山为例

    摘要: 高速城镇化为西南山地城镇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城市空间建设与生态环境带来压力与挑战;调和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空间建设和旅游服务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西南山地城镇未来的建设发展尤为重要.本文紧扣地域特色影响下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现状特征,针对山地城镇"生态-空间-旅游"三个主要方面,以山地旅游资源丰富的巫山县城为实证研究,总结西南山地城镇生态环境具有山环水绕之势,但生态及其敏感脆弱;城市空间拥多元立体之形,但土地空间紧缺受限;旅游资源占丰富多姿之景,但旅游文化开发滞后.通过"质-量结合"、"主-客结合"的分析手段,在真实的现状特征问题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环境系统、城市空间系统和旅游服务系统"分别对巫山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展开综合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尝试给出"三补、三活、三显"的改进策略与发展建议,希望对西南山地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与引导.

    作者:

    庞文东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28. 西南山地小城镇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困境探讨——基于重庆白马镇的案例研究

    摘要: 西南非优势地区的山地小城镇具有稳固民生,支撑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功能的重要作用,但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发展动力缺失,生活驱动型小城镇占主导,小城镇发展主要依靠外出务工的劳动返回等外部输血.工业化显著快于城镇化,工业发展面临着缺乏历史基础与民众基础、较高建设成本与物流成本、严峻外部环境与市场环境等问题.而如白马镇这样典型的工业驱动型小城镇,尽管通过工业化有力带动了城镇化,但存在这工业园区开发粗放、用地闲置突出、企业生存艰难等问题.因此要推动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强化重点小城镇发展动力,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尤其要围绕农业强化农副食品加工、农业旅游等产业,发挥其推动乡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另一方面,面对西南山地小城镇不可回避的动力萎缩现实,要探索山地小城镇精明收缩路径,推进小城镇社区重构.

    作者:

    谢亚;王钰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29. 西安历史地段综合价值评价与保护复兴策略研究

    摘要: 在"实现文化复兴,塑造城市特色"的背景下,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也进入了新时期,强调"全域保护,应保尽保",更加注重城市历史风貌的继承和延续,历史地段保护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新时期名城保护要求,彰显区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划定了西安市域范围内的40余处历史地段,通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历史地段进行评价分级、归纳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从保护认定工作到实施管理机制的多维度、全过程保护体系.同时,以保护体系为框架,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制定分级、分类保护利用策略,并进行了案例实践研究.

    作者:

    董钰;姜岩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30. 西安国土空间规划战略性问题的若干思考

    摘要: 西安作为国家向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关中城市群系统发展的核心城市,也面临着人民城市对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2018年,西安跻身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梯队,标志着西安的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全国规划改革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是当下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是西安未来近20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西安国土空间规划应首先明确城市发展战略选择,本文从"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人民城市"的国家战略传导、"生态+文化"的优势资源梳理、"增量发展+存量盘活"的空间优化三大方面论述西安国土空间规划的三大战略选择,并结合西安实际,提出对于西安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三点思考:统筹国家意志、谋划高点站位,立足自身优势资源、落实底线约束,整合空间资源、优化空间格局.为探索西安国土空间规划响应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提供参考.

    作者:

    李会会;米炜嵩;李龙涛;刘澜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31. 西安国际化功能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 国际化功能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支撑,西安作为国家战略确定的亚欧合作交流的重要承载都市,面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格局,研究西安国际化功能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研究立足西安国际化功能构成、分类和结构体系,遵循国际化、品质化、特色化协同发展思路,在强化国际枢纽和经济功能、提升国际交往和文化功能、完善国际服务功能等五方面探索西安国际化功能具体发展路径.

    作者:

    张帅兵;姬硕阳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32. 西安市中心城区路网加密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现状西安市中心城区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GIS技术以及空间句法对城市道路的密度、间距和连通性进行评估,并从城市道路等级结构、道路空间连通性、道路间距和街区尺度等多个角度对中心城区道路加密方式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优化等级结构、提升道路连通性和可达性、控制街区尺度等道路加密规划策略,以期对其他城市道路系统加密规划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

    华文璟;苏莹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33. 西安市主城区十五分钟生活便利度现状评估及研究

    摘要: 本文选取了西安市主城区3002个居住小区,以公共服务设施POI点为数据基础,通过GIS手段对小区的15分钟步行范围进行划定,设计"十五分钟生活圈"设施需求度问卷调查对市民意见进行收集,构建公共服务设施评估体系,对西安市居住小区十五分钟步行范围内的生活服务设施的覆盖率、达标率以及服务情况进行评估,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总结现状问题,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作者:

    苏莹;华文璟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34. 西安市工业用地演变研究——高质量发展中的规划思考

    摘要: 工业是城市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动力因素.西安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中心城市之一,亟需通过工业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目标.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西安城市工业发展为研究对象,总结西安工业发展历程、工业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之关系,审视现阶段西安工业用地利用困局,进一步从高质量建设视角的引导下,明确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认为西安用地的有效引导方式应该认识到存量工业用地价值提升是关键,同时要加强并积极开展工业用地管控的相关工作.

    作者:

    雷若男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35. 西部乡镇医疗卫生设施合理配置的策略研究——以四川省犍为县九井镇为例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我国西部乡镇的医疗设施建设出现的质量分配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东西部乡镇发展差距大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四川省犍为县九井镇为例,探究了影响其乡镇医疗卫生设施合理配置的制约要素、发展问题与具体解决策略.一方面通过公式模型的建立,量化地计算出不同乡镇、规划前后的同一乡镇,在对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发展迫切程度和合理配置程度,使西部乡镇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合理性与迫切性在空间与时间层面可以做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另一方面,通过对九井镇的具体案例分析,提出了划定救治范围、鼓励公私合作、将数量均衡转化为质量均衡的具体规划策略与方法.旨在对未来西部城镇的基础医疗卫生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可量化的评估计算模式,同时希望对西部乡镇的医疗卫生设施的合理配置与体系化发展起到借鉴与指导作用.

    作者:

    吴霜;谭少华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36. 西部工业型小城镇人口外流原因探寻与对策研究——以平南县为例

    摘要: 人口外流在我国小城镇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西部地区小城镇受到产业发展、贫困程度、生态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其人口外流尤其是劳动力人口外流现象更为严重,已成为影响西部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数量众多的工业型小城镇作为西部地区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其人口外流的特征与原因并提出规划应对策略对于提升西部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推动其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强县——平南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平南县城与21个乡镇(街道)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分析其人口外流的规模、动机、构成和态势,从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城市规划建设、乡镇企业五个角度探寻人口外流的原因,并提出产业升级、空间优化、服务提升、乡镇激活四大规划应对策略.

    作者:

    徐建华;廖海燕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37.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初探——以西部某县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对生态环境和耕地资源造成了威胁.城镇开发边界是遏制城镇无序蔓延和塑造新时期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工具,是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后的重要内容.城镇开发边界是底线管控,防止城镇无序蔓延,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为目的,也是"战略思维"视角下的空间引导边界,以解决城镇用地需求和引导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为导向.本文以西部某县为例,从城镇开发边界的政策内涵出发,重点探讨了基于"定容量、定总量、定格局、定边界、定机制"五步法的欠发达地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思路,以期为其他地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提供参考.

    作者:

    姚文山;刘超;侯建辉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38. 西雅图滨水区再生实践启示

    摘要: 城市滨水区在城市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是"人-城市-自然"三者融合的载体,其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雅图中央滨水区改造作为西雅图市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滨水区更新项目,是经济、社会、政策和城市空间环境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影响下的深度革新,其再生影响了西雅图市的城市形态,提高了城市品质,提升了城市特色和活力.文章通过对中央滨水区成功转型再生项目的梳理,从空间策略和操作策略两个层面,深入分析其在空间重塑、交通优化、生态环境改善、设计决策模式转变等方面的可持续操作机制.最后总结提出对我国滨水区更新发展的若干启示,具体包括共享设计开发权利、以开敞空间为主导营造滨水生活场所、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自然演变融入设计中、把可持续设计放在首位.

    作者:

    皇甫苗华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39. 要素流视角下的淮海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

    摘要: 基于淮海城市群9个地级市之间的经济数据、交通数据以及信息网络数据,以流空间的视角,建立要素流的数理模型,从流的强度、方向及范围对淮海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城市群不同要素的作用下呈现出多样化的空间结构,综合要素下最终呈现"6"结构;徐州各要素总量始终最高,是区域最核心的城市,呈"单中心极化";流的方向主要是中心城市指向、邻近城市指向、交通指向以及跨区域指向性的特征.徐州的影响范围最大,其余城市影响范围差异显著.在相关发展策略引导下,最终形成了"一主两副、两轴、三组团"的空间引导.

    作者:

    孙乾翔;朱文龙;李光耀

    提交时间:2021-09-25

  • 1740. 规划体系变革下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再思考

    摘要: 当前传统历史文化保护体系逐渐暴露出诸多的不适应性,而规划体系的变革带来对新思路的思考和探索.历史文化空间兼具物质性和内涵性,未来无疑需要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而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利用作为"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重要的专题或专项,需要在横向上明确核心内容,在纵向上建立层级传导机制,构建历史文化空间与三类空间的有效衔接,充分释放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以适应新时期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新要求.

    作者:

    贾清利;杨柳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