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261. 北京市"街区指引"工作创新与实践
摘要: 北京在"两规分立"的时期形成了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并行的双体系,在"两规合一"的时期形成了规划校核与转换的过渡性体系,在当下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完成了"三级三类"的新时代体系重构.目前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规划工作已基本完成,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稳定,如何进一步以详细规划传导落实总体规划、梳理完善规划体系、促进编管顺畅衔接等问题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北京现阶段正在开展的"街区指引"工作创新与实践,探讨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的体系构建、传导难点和实施路径等核心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实践提出新方向和新思路.
提交时间:2021-09-25
262. 北京怀柔区基于城市体检的城乡融合策略探讨
摘要: 加强城乡统筹是深化落实北京城市战略定位的重要环节.而生态涵养区作为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敏感区域.因此本文以怀柔区为例,以保障首都生态安全、激发区域内生活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探讨符合首都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特点的城乡融合策略.本文基于怀柔区2019年度城市体检,对标分区规划,分析全区城乡发展现状情况,从新城和乡村两个维度深入剖析现状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和成因,作为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优化近期城乡融合发展策略的依据.为确保分区规划确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内容得到落实,从推动城乡人口、空间双向流动,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精准配置城乡公共资源等方面提出近期城乡融合发展策略,并从机制创新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263. 北京紧凑低层空间形态演进特征及分析
摘要: 城市更新已逐渐成为中国发展新常态,而城中村、老旧小区等高密度紧凑低层社区则是更新重建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以北京市主城区为例,基于历史遥感卫星影像及机器深度学习方法,采用系统化的城市空间形态分类方案,识别并分析了2000-2020年紧凑低层空间形态类型的分布特征、形态演进模式及驱动力.结果表明,北京紧凑低层形态类型主要位于历史风貌保护区、老旧小区、棚户区、郊区居民点等.推倒重建是该类型在过去20年间的主要更新方式,其比例由2000年的25.8%下降至2020年的9.8%,更新重建主要发生在2005-2015年期间.其更新顺序则由城内开始,逐步转向郊区.此外,城内紧凑低层社区主要通过高强度开发建设为紧凑中层和紧凑高层等类型,而郊区的紧凑低层居民点则在迁村并点后"留白增绿".大尺度高时空分辨率的空间形态识别与分析,实现了传统空间形态演进研究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为城市更新、数字城市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交时间:2021-09-25
264. 北京经济动能演化与规划应对——上市企业的视角
摘要: 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影响呈现动荡萎靡的趋势下更显关键.捕捉城市的经济动能不仅仅是经济学的讨论范畴,也是城市规划面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需要面对的核心议题.研究从微观上市企业入手,通过聚焦企业上市这一经济行为的时序变化、行业演替和城市业态特征,定位目标案例城市北京的经济动能演化趋势和城市差异化竞争力.既为下一阶段实现更为精准、科学的城市规划提供一个方法论的视角,同时也指出,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未来的城市规划需要转换思维,从需求端入手捕捉城市经济新动能,从业态和产业链环节精准规划有城市竞争力的产业图谱,深入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同时做好制度环境与市场经济的双向城市建设,营建更有温度、更有黏性的城市营商环境.
提交时间:2021-09-25
265. 北美"完整社区"的概念、实践与经验启示
摘要: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承载社区活动、传承社区文化、实现居民美好生活愿景的重要空间.伴随着城镇化阶段转型,社区空间高品质提升的要求,以及空间利益主体多元复杂的特性,传统的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导的社区规划面临新的挑战."完整社区"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实践路径,本文以美国奥斯汀市完整社区和加拿大多伦多市滨水区完整社区为例,通过分析策略引导类和规划实践类两种不同类型的完整社区规划案例,试图从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对其概念内涵、工作框架、实施机制和公众参与方式等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提出中国完整社区规划应当因地制宜,完善并推广完整社区规划工作框架;健全完整社区相关标准体系,多渠道丰富实施机制;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引导公众全程参与完整社区规划的借鉴与启示.
提交时间:2021-09-25
266. 区域一体化的同城化发展空间规划的探索与思考——以武鄂同城化发展空间规划的前期研究为例
摘要: 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不断实施,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在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转型期的阶段后,其同城化的成熟度也越来越搞.同城化作为城市化的高端形态,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区域竞争的新趋势.本文选取了长三角的沪苏、粤港澳的广佛和成渝的成德三个城市群中典型城市同城化案例,分析总结其空间发展规律演变、不同阶段的空间发展内涵和空间规划内容.武汉城市圈作为中部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武鄂同城化是武汉城市圈成熟度最高的区域,本文对标先进案例,开展新形势下武鄂同城化发展的空间应对,寻找空间发展的突破口、路径及策略,将武鄂同城化作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试点,探索城市圈"1+8"城市同城化路径.
提交时间:2021-09-25
267. 区域视角下重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摘要: 传统村落作为典型的农耕文明遗产,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域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这一空间分异成为传统村落区系特征识别及区域整体保护的研究核心.首先,通过对重庆市166个传统村落普查研究,以原真性、代表性、直观性、共识性的原则,筛选出传统村落区域特征形成的9大区划文化景观因子,并解构其子类型.其次,以GIS为数据空间分析平台,划定重庆传统村落4大文化景观特征分异区域.然后,总结各区域的主导文化景观特征与保护策略,西部区域商贸主导文化、更新商贸景观,中部区域移民主导文化、修葺移民庄园,东北部区域防御主导文化、修缮防御遗存,东南部区域民族主导文化、传承民族特色.最后,提出区域传统村落空间特征与发展战略,西部区域网状空间发展、恢复商贸活动,中部区域带状空间发展、盘活闲置庄园,东北部区域枝状空间发展、开展科研教育,东南部区域片状空间发展、赋能民族文化.以期为重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268. 区镇一体的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探——以南京白马镇为例
摘要: 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工作的通知》发布,要求按照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压茬推进的原则,抓紧启动编制全国、省、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尽快形成规划成果.同年,国务院关于以白马镇为依托建成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式批复.在此双重背景下,区镇一体的白马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以高位定产的目标匹配、科学定量的传导匹配、精准定形的空间匹配三个维度,从全域要素统筹的角度,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构建支撑保障体系,通过保障传导机制的架构,形成白马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内容,为其他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经验.
提交时间:2021-09-25
269. 区镇村三级传导机制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初探——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
摘要: 近年来,中央部委、各级省市陆续出台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关的文件和政策,不断明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任务与要求,各省市也组织开展相应的试点工作.广州市从化区积极相应号召,相继推动区镇村多层级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在实践中对区镇村三级传导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发展历程与概念,浅析区镇村三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各自的重点以及彼此之间的传导机制.继而以广州市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实例验证,通过现状问题的分析厘清症结、整治潜力的分析寻找空间,明确整治思路和整治目标,对区镇村三级传导的整治路径展开了细化分析.以期为国内其他地区探索区镇村三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何进行有效传导,如何执行"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工作路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提交时间:2021-09-25
270. "十四五"时期上海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与对策建议
摘要: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上海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新型城乡融合关系、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形成农业主导、服务业渗透的"1+3"产业渗透、农业工业交叉渗透的"1+2"产业重组、农业为基,向二三产延伸的"1+2+3"的全产业链发展、工业主导,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2+1"农业园区、服务业主导,反哺农业升级的"3+1"产业联动等五种融合发展模式.同时也将面临产业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主体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资源要素有待进一步激活、城乡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建议未来上海农村依托紧靠国际大都市的先天优势,探索优化土地、资金、人才等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改革,整合城乡高能级资源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耦合互动,构建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
提交时间:2021-09-25
271. "十四五"时期我国空间治理体系优化建议
摘要: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一个五年,是中国空间治理体系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但伴随多年的快速城市化建设,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涌现出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本文以推动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标,结合"十四五"时期中国的战略方针,从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出发,指明现阶段中国空间治理在法治化建设、公共效益显化、前瞻性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契合新时期城市发展的形势变化和需求调整,总结空间治理在空间范围、关注点、参与主体等方面的四大转变,从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空间安全格局构建、新技术运用实践、全周期多元化管控等角度提出空间治理体系的优化建议,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空间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272. "十四五"背景下的川西林盘活化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发呆公园为例
摘要: 川西林盘是天府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十四五"规划背景与乡村振兴战略下,川西林盘的活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在城镇化发展阶段呈郊区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文章基于政策背景,以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发呆公园的川西林盘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综合分析发呆公园的川西林盘现状,通过影响因子的加权,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林盘院落的等级评价,基于产业链理论与产业融合理论,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文旅+的发展模式进行川西林盘活化,同时针对不同等级的林盘院落提出不同的发展策略,发挥川西林盘价值最大化.
提交时间:2021-09-25
273. "半工半耕"背景下乡村分类振兴的空间策略——以贵州省水城区为例
摘要: 以"半工半耕"理论为背景,客观认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根据国内相关学者在乡村类型划分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村庄进行分类.以贵州省水城区为例,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口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农村收入水平不高引起的人口外流明显、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呈现多渠道趋势的发展特征,以及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的"半工半耕"结构趋势.根据发展特征与趋势进行村庄分类,采取"逐级筛选"的技术思路,定性分析村庄发展的影响因素,通过ArcGIS软件平台定量评价,对县域乡村进行分类.基于村庄分类,提出集聚提升类村庄多元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响应、整治改善类村庄"微介入、针灸式"的空间呼应、特色保护类村庄民族村寨与地形的山水辉映、城郊融合类村庄高品质环境与自然的相融相映等空间策略.并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引导措施,以逐步引导人口与用地城镇化的合理匹配,逐步引导城乡建设用地的动态平衡.
提交时间:2021-09-25
274. 协同参与下的传统乡村聚落在地性营建探析——以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元阳阿者科村实践为例
摘要: 本文针对当下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聚落营建的矛盾问题,以哈尼族聚落为例,探析当代传统村落营建模式瓦解的原因,从心理层面、组织层面、操作层面提出当代传统村落营建的重构模式.此外,以营建的参与者角度,结合团队在阿者科村进行的营建实践,探索协同参与下的在地性营建方式,为当代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改善,保留乡村传统文化与记忆提出参考性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275. 南京保障性住房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匹配研究
摘要: 本研究依托南京市2010-2018年保障房社区项目信息,和2018年南京市交通、绿地、教育、医疗四大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高德地图POI数据,利用ArcGIS核密度空间分析工具对南京市保障性住房分布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最小邻近距离空间分析方法进行设施可达性分析,并基于此对南京市保障性住房与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空间匹配研究.主要得出的结论有两方面:保障性住房具有相似阶层集聚特征,大多布局在高速公路和铁路周边,并呈组团式集中布局;保障房对交通、绿地、教育、医疗四类设施的可达性优良排序为: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绿地广场>交通站点,对于保障性住房区人群而言,教育文化设施的获取成本最低,地铁、公交等站点获取成本较高.基于上述结果对现有保障房社区提出配套优化的建议,并为未来的保障房规划建设提供启示.
提交时间:2021-09-25
276. 南京消费性公共空间的分布特征——以吧式空间为例
摘要: 随着中国由高速发展向高质发展转型,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城市中出现了私有化、商品化的公共空间,本文将其定义为消费性公共空间,选择南京老城范围内以吧式场所为代表的消费性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爬取、GIS空间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南京老城吧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咖啡馆以新街口为核,在外围呈现多点分布;酒吧集聚于大行宫地区,分布集中;新式茶饮与城市商圈存在高度耦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城市消费性公共空间发展的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277. 南昌市一江两岸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研究
摘要: 作为城市设计方案"转译"为可实施可解读的规划管理依据,城市设计导则发挥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本文围绕《南昌市一江两岸规划控制导则(含分区指引)》的编制过程,提出"整体导控通则+分区指引细则"的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成果体系,通则部分结合一江两岸地区的整体特色从功能业态、道路交通、慢行系统、空间风貌、开敞空间、生态建设、滨江岸线、夜景照明八个方面进行设计引导,细则部分归纳出建筑形态、公共空间、道路交通、地下空间、生态环境五类管控要素进行详细管控,并最终落实到一张附加图则中.最后,针对一江两岸滨水地区城市风貌特色提出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四个要点,以期为国内其他城市一江两岸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提供参考和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278. 博弈视角下城中村拆迁改造困境分析与优化提升——以广州杨箕村为例
摘要: 城市化催生下的城中村拆迁改造,由于牵涉利益主体众多,博弈过程较为复杂,特别是关乎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平衡,一度影响城市、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本文从城中村拆迁改造的囚徒困境问题着手,以广州杨箕村为例,分析了其中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表达、博弈关系和博弈收益,得出针对城中村拆迁改造,转非合作博弈为合作博弈是破解问题的关键,并建议城中村拆改过程中应该:尊重不同利益诉求表达、建立可兑现的稳固契约、政府协调引导稳控全局、合作博弈中的适时妥协,以保证多方共赢.
提交时间:2021-09-25
279. 博弈视角下的留用地规划对策与运营模式探讨——以大理市经开区留用地为例
摘要: 留用地作为尚未开发的建设用地是城市重要的存量资源,然而留用地开发涉及利益主体较多,开发诉求协调困难,导致留用地开发推进缓慢.通过对大理市经开区留用地开发相关利益主体的访谈,分析其发展诉求发现,不同主体开发诉求的共性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差异是留用地的开发形式与运营模式选择.以大理市经开区留用地为例,尝试建立规划引导控制加运营机制创新的方式,从而使不同主体实现开发共识,推动大理市留用地的高效开发,同时为其他地区留用地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280. 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与近郊"城中村"的相遇——以上海松江九里亭街道杜巷小区试点为例
摘要: 研究从生活圈的起源与发展出发,分析上海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内涵及解决的问题.选取农民集中安置的杜巷小区为实践案例分析其区位、人口结构、空间特征的典型性,通过自下而上的对居委会和居民进行需求调研,梳理现状需求和短板,基于使用人群需求提出目标和4大行动计划,从美丽住宅行动、便利出行行动、贴心服务行动、魅力环境行动方面全面提升杜巷小区生活品质,以期为上海其他近郊农民集中安置小区的15分钟生活圈构建提供示范.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