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521. 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全周期实施性规划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光谷中心城为例

    摘要: 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当前城市重点片区地下空间建设普遍暴露出地下空间规划落地性不强、地下空间政策法规不健全、地下空间互联互通难以实施等问题,缺乏一套可编、可控、可管、可实施的地下空间实施性编管体系.2013年起,武汉光谷中心城开展编制了包含"专项研究+布局规划+地下控规+策划报告+详细设计+管理规定+审批流程"的地下空间全周期实施性规划,总结了一套涵盖规划、策划、设计、管控、审批等多方面的地下空间编管体系.笔者以全周期实施管控为视角,对城市重点片区地下空间实施性规划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望对国内其他城市类似地区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作者:

    吕华明;王硕

    提交时间:2021-09-25

  • 522. 城市降温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评估——以广州中新知识城为例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的新发展,城市降温正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议题,世界银行近年来也将可持续降温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新的着力方向之一.广州在2020年成为世界银行"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首个试点城市,本研究以广州中新知识城为范例,探索降温措施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评估技术:结合场地适用性,在中新知识城提出区域集中供冷、反射性表面、透水性表面、立体绿化、可持续管理水资源5类城市降温技术手段,并结合规划设计方案,制定最大化场地内通风、最小化太阳辐射及最大化遮阳空间、运用绿化降温、运用水体降温、在户外空间使用被动式通风设计、最大化户外空间遮阳空间、在户外空间提供充足防雨保护、可持续管理水资源八大设计策略,最终采用InVest模型对场地效果进行模拟测算.

    作者:

    尹圣竹;聂危萧;李晓晖;吴婕

    提交时间:2021-09-25

  • 523. 城市非正规性的精细化治理创新探索

    摘要: 城市非正规性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空间肌理,带来活力与品质的发展矛盾.在城市治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总始终关注非正规现象,伴随治理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非正规性的治理需要迎来精细化的创新转向.本文将在梳理分析城市非正规性的内涵与特点、城市治理的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之上,研究精细化转向对非正规治理在本质界定、"有序"与"混乱"的平衡、存量时代的重要性与实践意义,以"文化"、"协商"和"管控"为抓手,以非正规空间、人群与活动为影响要素,构建城市非正规性的精细化治理创新路径,以此路径分析厦门非正规社区治理的具体案例,并提出优化多元参与的角色定位与对话机制、促进地域文化与空间记忆保有、加强长期动态控制与信息化管理等改进建议.

    作者:

    李雪萍;肖铭

    提交时间:2021-09-25

  • 524. 城市韧性理论与实践进展研究

    摘要: 韧性作为城市应对不确定风险的新范式,韧性建设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作者通过比较三种韧性认知角度的递进研究,阐述了韧性城市的形成和定义,分析韧性城市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和城市韧性的提升策略,从城市规划学视角提出了城市韧性的课题研究方向与实践应用.研究明确,城市韧性的研究内容较为宏观,有待进一步细化,并阐明韧性内涵与城市系统之间的关系;在城市韧性提升方面,正逐渐由理论探索转向实践应用,从城市宏观系统、中观专项领域研究、微观要素设计三层级切入研究.韧性作为一个舶来词,在中国如何实现城市韧性的本土化建设仍是城乡规划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

    田丽;张云颖

    提交时间:2021-09-25

  • 525. 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下的"两江四岸"滨水空间治理——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规划实践

    摘要: 本文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规划》为例,系统阐述武汉市近年来的"两江四岸"滨水空间的系统化治理模式,提出了通过"城、滩、水"融合发展与统筹治理推动滨水空间建设、用途管制的机制优化建议,为相关项目提供了一定借鉴思路.

    作者:

    闵雷;熊贝妮;吴聪

    提交时间:2021-09-25

  • 526. 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研究初探

    摘要: 本研究首先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中国现有城市综合绩效评价侧重于对城市建设评价,而缺少人城协同互动方面的关注;其次,以案例城市舟山花园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为切入点,从人民幸福和城市发展两个维度、八个方向构建BCBL(Better City Better Life)综合指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分级、问题分析、建设指导等方面提供科学方案与建议;最后探讨了该指标评价在不同资源禀赋类型的花园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应用与分析.本研究从当前社会发展主要矛盾角度提出了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理论体系框架,不断弥补传统重城轻人评价指标体系的短板,指导城市高质量建设过程.本框架在舟山海上花园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评价中的充分地进行了应用,对促进舟山海上花园城市年度建设攻坚设施行动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与建议.

    作者:

    陈志端;陈鸿;郭晶鹏;吴若昊

    提交时间:2021-09-25

  • 527. 城景互融——华阴市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的思考

    摘要: 目前,中国正积极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工作,在"五级三类四体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框架下,编制市县级的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构建全域总体空间格局.本文以华阴市为例,针对近年来存在的城镇空间与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的冲突日益严峻,传统城市空间格局受到严重威胁,城区与景区未实现同步发展的现象,对华阴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进行初步研究,即通过划定"三区三线"确定空间基本格局,保障城景空间要素底线,然后通过"要素配置"进行秩序性的梳理与结构性的引导,不断优化全域空间格局,使各类空间格局相互协同,在总体格局上疏密有度,从而实现城景互融,协调发展.

    作者:

    张凯龙;张谨;李松睿;寇晓楠;肖佳

    提交时间:2021-09-25

  • 528. 城景融合的文化类集群型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笔者团队设计并跟进了天津文化中心,滨海文化中心,济宁文化中心,兖州文化中心等一系列文化类公共建筑集群的落成.在这一系列文化型公共建筑集群类项目建成后,笔者团队又开始做文化类公共空间集群设计城景模式的设计方法研究.因为文化类,公共类,建筑集群类的设计,是有共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比如说城市的渗透,文商融合,以弹性的设计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等等,这都是这类项目的一些共性问题和实操层面的协调,于是从这些共性问题出发,得出一些城景融合的空间模式,希望能够应用到每一个特色化的设计中.

    作者:

    陈旭;刘畅;周娜;侯勇军

    提交时间:2021-09-25

  • 529. 城镇低效用地概念框架及评价方法探析——国土空间背景下的地方实践

    摘要: 本次研究基于国土空间背景下城市发展的三大转向,即发展模式由规模式扩张转向内涵式提升;用地供给由"给指标"转向"挣指标";政策导向由"旧地论地"转向连片改造,对城镇低效用地概念框架进行拓展,将批而未供用地、已供未建用地、城市更新用地和园区低效工业用地纳入,构建了覆盖批地、供地、建设全流程的城镇低效用地概念体系.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结合珠海地方实践,提出四类三级的概念体系,并探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城镇低效用地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作者:

    李吉墉;杨智怡;陈威

    提交时间:2021-09-25

  • 530. 城镇历史景观的构成要素与形态类型分析及其启示

    摘要: 城镇历史景观强调历史景观要素之间的整体关联以及历史城镇演进过程中景观形态的动态层积,为新时代历史城镇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在实践应用前明晰其构成要素与景观形态类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城镇历史景观的概念出发,结合其"背景-物质-价值"合一的内涵视角,将历史景观要素划分为自然、人工、人文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联立组合各类要素,结合相关理论,将历史景观形态划分为城镇格局、道路街巷、特色场所和地标建筑四种类型,并探讨了景观形态与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城镇历史景观视角下历史城镇保护的思考和启示.

    作者:

    张栩晨

    提交时间:2021-09-25

  • 531.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路径优化

    摘要: 在新发展阶段中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是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综合运筹学规划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市域)层面上研究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路径规划优化问题,在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中的节点(收集站/转运站)确定的情况下,对于整体性的区域与GIS相结合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路线优化,降低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中的运输成本及对收运路线周边环境影响,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空间品质,促进城镇高质量发展.

    作者:

    王康;郑晓萍

    提交时间:2021-09-25

  • 532. 城际人员流动视角下的城市群发展类型研究

    摘要: 依托移动互联网定位大数据,在"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提升"、"发展壮大"、"培育发展"三类城市群发展类型的背景下,通过计算城际人员流动视角下城市群的中心特征和城市群内、外的流动特征,分析三类城市群的现实发展状况和其异同,讨论新型城镇化布局和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发现在城际人员流动视角下,同一发展类型的城市群,其中心城市人员流动规模特征、城市群内外流动特征、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都呈现出了进一步的差异.首先,同一发展类型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强弱不一,"优化提升"类型中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发展壮大"类型中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北部湾城市群都是同类型中中心城市较弱的城市群;其次,城市群内外流动的规模特征大致与"十四五"规划中城市群的3个发展类型相对应,其中,粤闽浙沿海、北部湾、滇中、呼包鄂榆4个城市群的内部流动占比都显著小于其它城市群,实质上并未能够真正地成为城市群区域;最后,19个城市群的内部人员流动空间结构明显受到省界的影响,长三角、长江中游、北部湾、哈长、兰州-西宁5个中心城市不在同一省份的城市群,内部结构仍旧以省界作为边界.城镇化仍旧以传统的省域发展模式为主,与城市群发展模式共同作用.根据城市群不同的城际人员流动特征,讨论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群发展类型的不同与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制定.

    作者:

    刘思涵

    提交时间:2021-09-25

  • 533. 基于AHP-CRITIC与物元分析的杭州市医疗设施韧性评价

    摘要: 本文将韧性理念引入城市医疗设施评价,基于稳健性、冗余性、适应性、智慧性等韧性城市基本特性提出医疗设施评价指标,建立AHP层次分析模型.通过专家评价法构建评价矩阵,采用AHP-CRITIC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并运用物元分析法对杭州市区医疗设施韧性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杭州市医疗设施具有一定优势,其中稳健性、冗余性、智慧性表现良好,适应性有待进一步强化,并针对上述评价结果提出杭州市医疗设施的相应调整策略.本文基于韧性视角建立评价模型,并引入AHP-CRITIC赋权法与物元分析法来开展医疗设施韧性评价,丰富了相关理论研究方法,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对优化杭州市医疗设施布局、完善杭州市医疗设施体系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

    黄乐鹏;童畅;周钰烨;陈秋晓

    提交时间:2021-09-25

  • 534. 基于AHP和Kano模型分析的城市公共空间满意度评价——以青岛市五四广场为例

    摘要: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造成城市公共空间的缺失,尤其对于人口众多、土地稀缺的老城区更是如此.提高使用者公共空间满意度是设计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文选取青岛市五四广场这一典型的滨水公共空间进行研究,从使用者满意度的角度出发首先对五四广场影响因子重要性进行评价和筛选,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五四广场满意度进行定量分析,得到POE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初始评定结果.在此基础上运用Kano模型,将重要度和满意度进行综合考虑,得到青岛五四广场POE改进权重以及不同因子的改进迫切程度,以期为青岛市五四广场这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提供一定依据,也可为其他城市公共空间改善提升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作者:

    段欣艺;孙旭光;白锦波;王一彤

    提交时间:2021-09-25

  • 535. 基于ANN-CA的酉阳中心城区城市增长边界模拟研究

    摘要: 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拓展应当注重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形成因地制宜的合理规模和空间布局.而各类模型的发展应用对于模拟预测未来城市用地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可为城市整体规划和布局提供依据.本文以在满足酉阳县政府对于城市拓展的大规模用地需求的基础上,划定合理可用的酉阳县中心城区城市增长边界为目标,借助GeoSOS平台,对当地城市未来空间拓展通过ANN-CA模型进行了模拟研究.首先,基于酉阳县中心城区2015年和2020年两个年份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各类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交通因素,对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训练,得出元胞自动机(CA)转换规则;然后根据确定的转换规则对酉阳县中心城区2025年城市用地拓展进行模拟;最后通过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等刚性要求和上位规划里中心城区未来发展定位的补充判断,最终划定出酉阳县中心城区四个组团的城市增长边界,为后续国土空间土地利用提供规划基础.

    作者:

    沈恩穗;胡晓艳;陈星余

    提交时间:2021-09-25

  • 536. 基于CFD的室外风环境数字化分析与典型空间形态单元优化设计研究——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例

    摘要: 伴随中国城市空间规模的快速拓展与建设容量的急剧增大,城市环境问题不断凸显,良好的城市室外风环境对于城市空气污染、热岛效应、室外环境舒适、人的安全与健康等均具有积极意义,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应用为认知与优化城市室外风环境提供了诸多手段.笔者选取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CFD数值模拟技术对新街口中心区的通风能力和室外行人层风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本文进一步选取新街口中心区内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形态单元,与其风环境进行耦合分析,探讨不同类型空间形态单元的风环境特征及其成因,针对现存导致室外风环境恶化的城市设计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并总结提升城市室外风环境品质的普适性城市设计策略.可为基于室外风环境的数字化城市设计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手段和优化策略,从而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户外环境与空间.

    作者:

    张涛;杨俊宴

    提交时间:2021-09-25

  • 537. 基于CIM时空云的智慧城市云原生平台研究

    摘要: 随着国家"新基建"与"新城建"战略的实施,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技术为基础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在构建数字孪生镜像与智慧应用底座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如何在多元异构的城市大数据环境下有效整合多种新兴技术,提供高效稳定、快速响应的平台级服务,驱动智慧城市应用落地,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以建设时空数据资源池、大数据治理中台、云原生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智慧城市云原生平台的应用框架,并设计了包含持续集成与容器层、存储层、中间件层、服务中心层、注册中心层、网关层、代理层以及终端设备层的技术架构,最后以四种智慧应用为例,阐述了平台的应用场景,从概念思考到技术落地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一套智慧城市平台实施技术方案.

    作者:

    高旭;曹先;何龙;张恒;李刚

    提交时间:2021-09-25

  • 538.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摘要: 本文运用CiteSpace对国内乡村人居环境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对该领域研究网络和研究热点的分析,总结得出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总体特征.通过详读文献,从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演化及驱动机制以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4个方面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研究发现:乡村人居环境相关文章年度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衡阳师范学院的李伯华、刘沛林和窦银娣是该领域的代表学者;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热点和国家政策背景紧密相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治理"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热点词汇;乡村人居环境的理论研究、乡村人居空间规划研究以及乡村人居环境研究成果对宏观政策的反馈路径研究是该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内容.

    作者:

    芮盼盼;惠怡安

    提交时间:2021-09-25

  • 539. 基于CiteSpace的乡村空间治理研究综述

    摘要: 乡村空间治理是解决国土空间问题、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乡村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当前,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在全国各地稳步开展和推进,关于省级、市级和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讨论议题很多,但乡镇层面的探讨尚未完全展开.本文力图借助CiteSpace对乡村治理及乡村空间治理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客观评价和可视化分析研究,从而直观清晰地反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探索新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空间治理问题提供参考.

    作者:

    周巍;袁建鹏

    提交时间:2021-09-25

  • 540. 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与近郊"城中村"的相遇——以上海松江九里亭街道杜巷小区试点为例

    摘要: 研究从生活圈的起源与发展出发,分析上海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内涵及解决的问题.选取农民集中安置的杜巷小区为实践案例分析其区位、人口结构、空间特征的典型性,通过自下而上的对居委会和居民进行需求调研,梳理现状需求和短板,基于使用人群需求提出目标和4大行动计划,从美丽住宅行动、便利出行行动、贴心服务行动、魅力环境行动方面全面提升杜巷小区生活品质,以期为上海其他近郊农民集中安置小区的15分钟生活圈构建提供示范.

    作者:

    陶成刚;付毓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