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561. 基于MSPA-MCR的东莞市域生态空间网络构建与管控研究

    摘要: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构建生态空间网络并实施科学管控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东莞市域为研究范围,首先根据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并结合景观连通性评价遴选出重要生态源地;其次借助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构建现状市域生态空间网络,并通过定量分析针对现状网络结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最后建立"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生态交融区"的分级管控机制与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有效衔接.结果表明:东莞市域现状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多集中在南部环莲花山山脉地区,市域整体结构性差.优化后生态网络结构的各项评价指数均有较大提升.本文提出基于MSPA-MCR的方法能够科学定量的识别、提取并优化生态网络结构,研究成果已纳入东莞市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中,也可为其他城市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借鉴.

    作者:

    陈丹阳;栗梦悦

    提交时间:2021-09-25

  • 562. 基于"PIAS"模型的"看大桥"观景点选址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最佳的城市观景点能让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城市的魅力,也能让政府决策者围绕最佳观景点来管控城市整体风貌,加强重点观赏区域的景观营造.本文探索建立一套"PIAS"(即"原则-指标-分析-模拟")观景点选址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观赏港珠澳大桥的观景点选址分析为例,实践与验证该选址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期为城市未来其他观景点选址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

    田向阳;杨峥屏;李沛权;侯鹏利

    提交时间:2021-09-25

  • 563. 基于POI数据的东莞城市功能区识别与空间结构分析

    摘要: 相较于传统的规划调研方法,通过POI数据进行城市的功能区识别和空间结构分析具有数据量大、数据获取便捷的优势,对于分区不明确、功能复杂的城市地区能较为准确的识别其功能分布和空间结构的特征.本文选取了珠三角地区的东莞市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类型比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空间核密度分析,对东莞市域范围内的功能分布特征以及东莞市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经过实证研究和分析后,笔者认为东莞市的空间结构存在两个主要特征:在城镇等级上呈现出扁平化、多极化的城市发展格局;伴随着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蔓延,在功能分布上呈现出各类用地交织混杂的状况.

    作者:

    许琳

    提交时间:2021-09-25

  • 564. 基于POI数据的临沂市城市边缘区识别及分析

    摘要: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扩张的前沿阵地,在城市向外拓展过程中发挥着诸多功能,识别并合理规划利用城市边缘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临沂市主城三区为研究区域,利用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密度值—距离法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模型对临沂市市辖区的城市边缘区进行划分和分析.结果表明:临沂市市区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一心多核"的空间模式;城市边缘区在不同的方向上空间扩张强度有所差异.城市边缘区的分布形态表现出城市呈现"圈层式+轴带辐射"的空间增长模式;临沂市城市边缘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分布破碎化,边缘区内最主要的土地类型是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耕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在城市拓展过程中减少最多,减少的用地主要转换为林地和建设用地.

    作者:

    闫秋宇;朱青;王小坤;陶遂

    提交时间:2021-09-25

  • 565. 基于POI数据的太原市零售业空间布局研究

    摘要: 零售行业的情况也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状况,零售业是一个可以反映国家经济情况的行业.通过对太原市主城区零售业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当前太原市零售业在空间上的布局特征,从而期望能够为将来太原市零售业的布局规划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引.使用零售业商店的兴趣点(POI)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距离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和Getis-Ord Gi*指数法,对太原市主城区六区零售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太原市主城区六区零售业.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主城区的零售业空间布局沿汾河两岸分为东、西两个组团聚集分布;太原市的零售业发展趋势总体上呈向外扩散的趋势,但是主要以汾河两岸为主,呈轴向发展;太原市主城区的零售业布局呈现高度不平衡的状态,集中聚集.

    作者:

    赵嘉晖;杨大伟

    提交时间:2021-09-25

  • 566. 基于POI数据的市域综合医院精准配置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摘要: 医疗设施配置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医疗设施规划主要根据医疗机构服务半径划定其服务范围,缺少从诊疗需求和医疗服务供给角度来探究医疗设施供需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本研究以综合医院可达性分析为基础,通过对综合医院服务强度识别和供给结构特征测度,发现沈阳市综合医院诊疗服务供需存在显著的错位问题.据此提出以提高医疗服务供给质量为目标精准配置综合医院,及以满足诊疗诉求为目标,转变综合医院服务职能的规划干预策略.

    作者:

    战明松;黄露瑶;朱京海;袁玉静

    提交时间:2021-09-25

  • 567. 基于POI数据的社区商业网点与快递点耦合关系——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 文章以武汉市的社区为研究对象,获取市域范围内各类零售商业网点及快递站点的POI数据,构建社区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的耦合度模型,量化探讨了社区尺度下零售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的耦合关系,并选取主城区为重点区域在空间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耦合协调规律.结果表明:主城区社区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的耦合度明显高于远城区耦合度;不同业种的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在数量上虽然差异较小,但在空间上的异质性较大;并对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弱关联区域分别从商业网点优化、快递站点渗透以及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的联动三个方面提出环境优化策略.

    作者:

    敬丽莉;单卓然

    提交时间:2021-09-25

  • 568. 基于POI数据的西安市城市用地功能识别研究

    摘要: 城市建设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客观准确地进行城市现状用地功能识别,是确定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有助于推动国土空间规划顺利开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和管理精细度.本文以高德地图POI数据、OSM道路网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西安市绕城高速内的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不同类型POI点的用地面积和功能影响力进行属性加权,并借助TF-IDF统计方法确定不同地块单元的主导功能,从而识别得到西安市中心城区的城市现状用地功能图,与《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修改》中的规划图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西安市中心城区组团式发展的总体趋势.本次研究能够为西安市国土空间规划与管控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城市规划的定量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利于城市规划工作在更为客观科学的基础上开展.

    作者:

    高旭鹏;李同昇

    提交时间:2021-09-25

  • 569. 基于POI检索热度的历史街区意象认知研究

    摘要: 当前,中国历史街区空间同质化现象严重,形成了千"街"一面的景象,塑造独特的历史街区意象十分必要.传统意象的研究费时费力,结果的呈现取决于选择的样本数量,未能全面地展现空间意象的全貌,反映大多数人群的意象.本文基于兴趣点大数据(POI)与历史街区检索得到的共现热度,对什刹海历史街区进行了意象认知研究.在研究中不仅通过大数据的运用为空间意象五要素赋予新内涵,还据此研究人群对什刹海历史街区的空间意象与衍生出的功能意象,最后提出基于意象的街区优化建议.此外,本文探索了POI数据在表征人群感知研究的潜力.文章旨在通过对街区现有意象的研究,确定总体意象基调,在未来优化设计中聚焦意象薄弱短板,突出街区自身优势,从而打造历史街区在人群心中的独特意象.

    作者:

    陈明远;武凤文;李烈航

    提交时间:2021-09-25

  • 570. 基于POI的15分钟生活圈公共设施服务水平评价——以南京市建邺区为例

    摘要: 15分钟生活圈是构建城市居民高质量社区生活的基本空间单元,其内部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质.本研究从日常生活需求的视角出发,兼顾效率性和公平性的双重价值导向,构建覆盖8大类22小类设施指标的城市15分钟生活圈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以南京市建邺区为例,基于百度POI数据,在ArcGIS实验平台,从中微观尺度对社区15分钟生活圈范围内,公共设施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供需匹配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布局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建邺区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效率性整体较高,但品质提升类设施的覆盖率仍有待提升;既有公共设施布局的公平性相对较低,不同街道间差异明显.综合效率性和公平性评价结果,以街道为单元划分为加快建设型、优化更新型、局部完善型三类,因地制宜对生活圈设施的布局优化提供建议.

    作者:

    伍芳羽

    提交时间:2021-09-25

  • 571. 基于POI的城市居民购物便捷度空间模拟研究——以大连市内四区为例

    摘要: 宜居城市应为居民生活提供高质量和便捷性的服务,随着人们支付能力逐步提高,购物越来越为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购物便捷度可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也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大连市内四区为研究区,基于6类城市POI大数据得到城市居住小区及相关的购物设施空间分布并获取其空间聚集特征,接着综合考虑线下、线上等多种因素构建购物便捷度指标体系,开展城市居民购物便捷度空间模拟并获取其空间格局,进一步探索其在城市内部精细化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大连市西岗区拥有最高的居民购物便捷度,中山区和西岗区内空间差异均较大,北部地区购物设施过于密集,但也有其他区域购物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沙河口区是传统的居住区,相关购物设施较为完善,区域内部空间差异较小;甘井子区居住小区和相关购物设施分布零散,居民购物便捷度普遍偏低,区域内部空间差异较小,可见该区的购物相关配套设施较为缺乏,具有很大的发展和完善空间.

    作者:

    黄栋

    提交时间:2021-09-25

  • 572. 基于POI的旅游景点与其配套设施的耦合度分析——以杭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 杭州历来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是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随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杭州正在打造专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杭旅游.同时,一个城市的旅游配套设施情况对该城市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杭州市主城六区为研究范围,以百度地图POI为数据来源,以此来探究区域内的旅游景点和"吃住行娱购"等各项旅游配套设施的空间耦合关系,来对杭州的旅游配套设施发展提供指导意见.研究发现:杭州市主城六区的旅游景点与各项旅游配套设施在空间上基本形成1个一级中心,2-3个次级中心的分布状态;中心区域各项设施的耦合度均较高,能够较好地覆盖旅游需求;江干区和西湖区的局部地区耦合度较低,是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

    作者:

    朱灵巧

    提交时间:2021-09-25

  • 573. 基于PSR模型的海南岛生态健康评价研究

    摘要: 作为独立生态系统的海岛,海南自贸岛建设过程中,生态健康是高质量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基于改进的PSR模型,利用RS和GIS,在1km×1km的尺度进行海南岛生态健康综合评价,并结合城市空间发展潜力模型,分析海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潜力.结果表明:海南省总体生态脆弱性高,呈四周安全中间病态的"回"字型格局;发展潜力空间格局极不均衡,整体上东部>西部>中部.最后尝试对海南省生态修复与城市开发分区进行思考.

    作者:

    王秀梅;许宏福;林若晨

    提交时间:2021-09-25

  • 574. 基于SEM的游客低碳旅游作用机制与景区策略研究——以鼓浪屿为例

    摘要: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承载体,在大力推行低碳旅游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低碳景区成为旅游业共同面临的挑战.文章以鼓浪屿景区为例,通过对游客低碳认知、游客低碳意愿、游客低碳行为三者旅游作用机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基础数据,并运用Amos进行实证分析,从游客低碳旅游认知、意愿、行为及三者互相影响的作用机制中反映出鼓浪屿在建设低碳景区各个环节中的不足,从而进行低碳景区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鼓浪屿游客的低碳认知、低碳意愿和低碳行为虽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但缺乏有效的正向转化.现阶段鼓浪屿景区低碳旅游建设措施对游客低碳认知、意愿和行为的正向转化促进效果不佳.建设低碳景区,就要充分加强游客低碳认知、意愿至行为的全环节正向转化,需要景区、产业和政府部门多方面协同配合.

    作者:

    戚俏蓉

    提交时间:2021-09-25

  • 575. 基于Space Syntax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摘要: 街巷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具体体现,而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代表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空间形态的研究,是用最直观与感性的方法去了解一座城市.本文基于空间句法、核密度、LBS技术、波段值统计以及地理配准的方法,利用田野调查和大数据两方面的数据,分别从历史、结构和功能对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空间量化分析,并将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道路分成三级,得出该区域空间核心区.从历史层面,将现状与历史城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构层面,依据核心区分析得出该区域空间结构图;功能层面,对街区内餐饮进行核密度分析并与现状结合,经过以上分析对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有了新的理解,也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作者:

    杨亦凡;杨大伟;赵雨晨

    提交时间:2021-09-25

  • 576. 基于SWMM模型的复杂地形小镇雨洪控制效果研究

    摘要: 本文以SWMM模型为平台,以复杂地形衡阳市大浦镇为例,构建了3种分别针对复杂地形不同坡度范围内使其各自具有独特的雨水利用模式.对其进行不同强度的暴雨模拟,了解各节点积水和管段溢流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和渗透路面7种低影响开发措施(LID)组合布设的雨洪控制效果模拟,研究表明,LID技术对大浦镇区域积水节点和满流管段削减效果显著,其中,LID措施组合的雨洪控制效果均比单一LID措施好,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组合措施对1年一遇和2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削减率达46.8%和32.2%,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内涝风险.结合径流系数控制效果,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组合的造价可以降低47.3%,考虑水文与经济效应的影响,得到大浦镇LID措施的最优配置为: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

    作者:

    黄筱

    提交时间:2021-09-25

  • 577. 基于TOD模式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建成环境评价——以重庆市观音桥站为例

    摘要: TOD模式是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促进土地利用集约化和多元化,形成绿色交通主导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发展也由过去的粗放式扩张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TOD模式成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中心商业区作为大城市中开发强度极高,人口大量集聚,交通构成复杂的重点地区,整体建设发展在时间尺度上先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站点所在地区往往缺乏与之配套的预留空间,导致当前轨道站点地区发展受限,难以进一步推动其后续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基于GIS系统的评价工具,以重庆市观音桥站点地区为例,按照层次分析法构建起影响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TOD建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可视化与数量化的方式分析得出站区的综合发展结果,总结出观音桥商圈的建成环境特征及其建成环境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适于当前TOD模式发展的土地与交通发展优化建议,并以此作为重庆市其他站点规划建设与改善提升的经验参考.

    作者:

    付雷雨;杨远祥;刘雯

    提交时间:2021-09-25

  • 578. 基于UNA的交通网络可达性与空间活力关系研究

    摘要: 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重塑城市空间活力是当下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与迫切需求.城市空间活力与交通网络可达性有着密切的联系.UNA(Urban Network Analysis,城市网络分析)可用于分析可达性研究及其与其他城市要素或城市现象的关系.本文首先基于UNA对交通网络可达性进行测度,以南京市中心城区-江南主城为研究案例,探索不同研究尺度与指标参数下的交通网络可达性格局;其次以百度热力图数据作为城市空间活力的表征,并进一步探索可达性与空间活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空间活力与交通网络可达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关系,同时活力受到建设强度的吸引,理想的高活力区营造需要路网体系与周边建设量的协调发展;社区尺度下的活力中心受到达指数影响较大,片区尺度下的活力中心受中间度影响较大.本研究结论可为空间活力提升、交通网络与建设量的优化调控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为不同能级的商业设施选址布局、完善城市空间活力体系建构提供依据.

    作者:

    南雅卿;周星呈;刘佳欣

    提交时间:2021-09-25

  • 579. 基于VISSIM仿真技术的住区开放交通噪声研究

    摘要: 住区内部道路对外开放是舒缓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但也将加大住区所面临的交通噪声干扰.基于交通仿真技术,以大连市某居住片区为例,提出住区开放所产生的交通噪声研究方法.首先,将交通仿真模拟与单车噪声排放模型及噪声传播模型相结合,构建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然后,采用实地观测数据,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在交通仿真模型中模拟实地案例,并开放部分住区内部道路,获取开放前后噪声分布情况.研究表明,住区内部道路开放的确会增加其两侧的噪声干扰,但噪声分贝满足住宅区声环境标准.住区的开与闭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议题.所提出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型为探索街区制模式下交通负影响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作者:

    翟宣臣;蔡军

    提交时间:2021-09-25

  • 580. 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与近郊"城中村"的相遇——以上海松江九里亭街道杜巷小区试点为例

    摘要: 研究从生活圈的起源与发展出发,分析上海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内涵及解决的问题.选取农民集中安置的杜巷小区为实践案例分析其区位、人口结构、空间特征的典型性,通过自下而上的对居委会和居民进行需求调研,梳理现状需求和短板,基于使用人群需求提出目标和4大行动计划,从美丽住宅行动、便利出行行动、贴心服务行动、魅力环境行动方面全面提升杜巷小区生活品质,以期为上海其他近郊农民集中安置小区的15分钟生活圈构建提供示范.

    作者:

    陶成刚;付毓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