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621. 城市更新背景下义务教育设施集约用地指标探讨——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学校的建设用地较为稀缺,校园的规模配置不仅需要考虑现有城市空间的有限性,还需要满足日益丰富的校园活动需求,保障学生基本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适当降低生均指标为教育设施扩大供给提供可能,但无节制压缩教育设施用地也是不可取的,本文从用地配置要素的优先序列"师生安全-空间使用-环境品质"三个层面分析义务教育设施集约用地需求,探讨校园建设指标的底限,并提出利用差异化的用地指标发展教育设施建设,以避免学校二次建设因用地受限而追求…查看全部>>

    作者:

    周敏慧

    提交时间:2021-09-25

  • 622.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再生策略研究——以焦作王封矿区为例

    摘要: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近代以来有力地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河南焦作因煤而兴,但随着煤炭资源枯竭与城市发展转型,城区遗留矿区如今成为城市发展的空白地带.本文以焦作王封矿为例,通过对矿区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社区需求、区域需求、城市需求等多层次分析,对矿区的功能业态、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定位,以多元化的再生利用呼应多元主体诉求,并提出合理规划与建筑再生策略,以期为工业遗产再生与高效利用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作者:

    谢孟举;彭骆

    提交时间:2021-09-25

  • 623. 城市就餐的隔离特征及共生策略研究——以宁波市鼓楼15分钟生活圈为例

    摘要: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的阶层分异与隔离现象突显.以宁波市鼓楼15分钟生活圈为例,采取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从就餐偏好、就餐空间和就餐心理三个维度,创新性地从社区尺度研究就餐行为中的社会隔离现象.研究发现:鼓楼街道内存在就餐隔离现象,但其隔离程度较轻,仅存在就餐空间的隔离,心理隔离现象尚未显现.最后,尝试性提出优化业态比例、完善平面功能、调整空间组织三方面宏微观结合的共生策略.

    作者:

    徐铭晖;甘素凡;王宏

    提交时间:2021-09-25

  • 624. 城市更新片区POR更新模式探索——以长沙为例

    摘要: 近期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同时再次强调了"房住不炒"的政策要求.然而当前常用的城市更新模式往往和房地产紧密绑定,亟需探索新的可持续模式.长沙市近期在片区更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其特征是在政府主导下以公共资源为导向的片区更新模式,意图减少城市更新对房地产的依赖,将更新动力向产业和运营端下沉,从而较好地将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本文介绍了长沙市片区更新POR模式的工作背景,从工作流程、工作主体以及核心思路方…查看全部>>

    作者:

    胡荣煌;孙晶

    提交时间:2021-09-25

  • 625. 城市更新全周期过程中的地方性建构思考——以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摘要: 城市更新作为一个动态的全周期过程,其更新结果是对当时阶段的价值取向的折射.夫子庙历史街区作为南京城市发展的文化名片和老城更新的典型空间,其物质空间及文化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地方性特征.本文梳理了夫子庙的更新历程,聚焦其在2012年科举博物馆建设后的更新活动,提出物质空间更新、商业业态更新、空间使用反馈三个阶段,并就地方建构的动态性与全周期性、更新过程中不同主体间的博弈展开讨论,为体现地方特质、人文关怀和公平正义的全周期城市更新管理提出思考与建议.

    作者:

    徐铭泽;孙世界

    提交时间:2021-09-25

  • 626.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社区空间微更新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以东湖路37号"城市交集"改造及周边地区微更新为例

    摘要: 目前上海的城市更新理念已经从大拆大建转变为社区微更新为主的"城市有机更新".本文以东湖路37号"城市交集"改造及周边地区微更新为例,分析其在社区空间微更新中的多维度需求,及在项目改造中运用的策略和改造后的运营模式,尝试以这样一个典型却又具有普适意义的社区微更新项目探讨在整体城市更新视角下的社区空间微更新可持续发展策略.

    作者:

    邱怡箐;邱瑞祥

    提交时间:2021-09-25

  • 627. 城市更新治理的主体角色:"管理型"与"服务型"——来自广佛存量建设用地更新模式的对比研究

    摘要: 在中国现行政体结构下,城市更新治理的核心是通过政府放权让利,推动存量建设用地土地产权交易.其制度设计受"政府-市场-社会"关系格局影响,三者因不同的博弈地位,形成了两种城市更新治理模式,政府相对"集权"的"管理型"治理,三者关系相对均衡的"服务型"治理.研究以广州、佛山为例,从政策目标、治理结构、土地交易成本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等方面,分析两地的治理模式及其实施效果,提出对中国城市更新治理模式构建的启示.

    作者:

    袁媛

    提交时间:2021-09-25

  • 628. 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市场配置方法研究

    摘要: 城市更新背负着新时代大背景下城市存量盘活、人文底蕴振兴、社会活力激发的多重使命,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引擎".在有限城镇建设用地的制约下,能否有效实施公共空间建设,为城市提供高品质、多元化的公共空间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难点.公共空间的配置根据传导方向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政府主导,通过制定强制性的规章制度,自上而下实施的传统路径;一种是由市场主体、民众或非政府组织主导,在实施过程中建立市场型管理体制的非传统路径,…查看全部>>

    作者:

    孔诗雨;潘珂

    提交时间:2021-09-25

  • 629. 城市更新中基于功能置换地方文化资本的激活——以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为例

    摘要: 过去历史街区的城市更新多以单一的商业开发模式为主,在更新过程中忽视了历史街区所承载的城市记忆与地域历史文化,这无疑造成更新结果的同质化甚至是许多历史街区文化的灭失.现以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更新规划案例作为研究实证,并引入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概念.在对历史街区文化资产的在地梳理与总结的同时,提出下列思考,包括:功能置换下历史街区物质保护与功能保护的博弈选择;历史街区空间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地方文化资本的活化的价值;规划介入下新…查看全部>>

    作者:

    杨镇铭

    提交时间:2021-09-25

  • 630. 城市更新中土地产权与收益分配的制度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 规划范式的转型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城市更新作为存量土地优化利用的重要模式,不仅需要空间设计,还需要配套的制度设计.深圳市作为城市更新的先行地区,在更新实践中探索出了颇有成效的制度设计.本文基于对城市更新中涉及的产权和收益分配问题的认识,对深圳市城市更新的制度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其实施成效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对国内大都市城市更新提供借鉴与启示.

    作者:

    焦丹峰;唐楷

    提交时间:2021-09-25

  • 631. 城市更新中土地增值收益公共还原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摘要: 城市更新作为存量规划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当前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城市更新对存量土地的再开发必然带来土地增值收益,增值的收益如何分配才能保证收益与全社会共享?世界各国已经确立了不同的开发利益公共还原制度来应对这一问题.而国内增值收益的公共还原制度尚未成熟,因此本文以中国城市更新重点城市广州为例,探究广州城市更新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如何进行公共还原,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作者:

    陈思楠;戚冬瑾

    提交时间:2021-09-25

  • 632. 城市更新中消除邻避效应的土地复合开发研究——以重庆市唐家桥污水厂改扩建为例

    摘要: 在生态文明导向的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格局下,提升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成为理论与实践的迫切难题.与"摊大饼"式增量扩张开发模式相比较,存量用地的复合开发是一种立体化、内涵式的增长方式,且更能显著地提升用地效率与空间质量,正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策略之一.而土地复合开发的适用类型之一是城市中的邻避设施.将土地复合开发应用到邻避设施更新中,可以化解公众对邻避设施的抵触情绪,确保正常功能的实现,也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空间品质,使城市用地更…查看全部>>

    作者:

    陈柳伊

    提交时间:2021-09-25

  • 633. 城市更新助推创新型产业发展:深圳经验总结

    摘要: 在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城市、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发展创新型产业、建设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大都市的目标.而在当前,中国的大都市又普遍面临着新增建设用地有限的问题,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已为必然.因此,城市更新已成为中国许多大城市发展创新型产业、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途径的重要手段.深圳近年来创新型产业蓬勃发展,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市.城市更新对于深圳创新型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把深圳的城市更新模式演变历程分为了探索…查看全部>>

    作者:

    黄国燊;谢涤湘

    提交时间:2021-09-25

  • 634. 城市公共场所母婴室的配置标准与布局路径初探——以南京主城区为应用案例

    摘要: "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城市公共场所妇女哺乳的需求与当前相应服务空间供给不足的矛盾愈发明显.现有实践和研究对宏观层面母婴室配置的数量标准和总体点位布局的方法探索较少,在政策制度方面也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基于此,本研究重点解决两个问题:母婴室布局的总体数量计算,母婴室布局点位的技术路径架构;然后以南京主城区为应用案例,以行政街道为空间统计单元,基于15分钟生活圈步行可达的开放可进入区域、城市大型公共设施、城市专项规划的综合研…查看全部>>

    作者:

    全雨霏;吴晓

    提交时间:2021-09-25

  • 635.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摘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外延式城市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城市存量更新成为新议题,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成为建设关注重点.本文在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内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方法与测度的研究进展,对以POE使用后评价、PSPL调研法现场等为代表的现场建成环境审计方法和依据传统数据和大数据的非现场建成环境审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概述,传统的调研、问卷等方法研究范围小、采集成本高,统计结果易受调查主体自身的主观影响,但可以体现个…查看全部>>

    作者:

    董宇;邵静然

    提交时间:2021-09-25

  • 636. 城市公交线路服务水平评价方法与应用

    摘要: 为解决现有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对交通调查的依赖度高、对具体公交线路服务评价适用性不强、难以满足公交行业精细化管理要求的问题,本文从北京市公交行业规划与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指标计算可行性,建立了基于公交IC卡数据和公交电子地图数据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城市公交线路的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并应用该方法以2019年北京市567条公交线路为样本,从线路运行高效性、便捷性、可靠性、舒适性、总体服务水平五个维度对各条公交线…查看全部>>

    作者:

    朱珊;孙建平;张溪

    提交时间:2021-09-25

  • 637. 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

    摘要: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智慧城市的时空数据底座,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支撑各类智慧板块,构成了城市发展的反馈、决策、治理的完整闭环,为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辟了新的思路,为掌握城市发展运行规律提供了可能.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蓝图,其诸多理念与内涵对中国智慧城市及CIM平台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文章首先对CIM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进行概述并对相关行业视角下CIM平台的建设思路进行分析.随后对城市规划视角…查看全部>>

    作者:

    曹先;张恒;黄亮东;何龙

    提交时间:2021-09-25

  • 638. 城市规划体检评估指标体系与平台设计研究

    摘要: 本研究为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重要指示,研究探索适合城市的规划体检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系统的规划评估平台来优化评估方法,提高评估质量和效率,全文从规划评估的必要性分析、规划评估工作框架设计、规划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规划评估平台概念设计等四个方面阐述研究成果,得出集城市发展评估、规划方案评估和规划实施评估于一体的全新的规划体检评估整体工作框架,设计了定量化的城市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并且研究设计了规划评估平台概念方案,为下一步规划…查看全部>>

    作者:

    魏大鹏

    提交时间:2021-09-25

  • 639.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活力研究——以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周边用地开发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而衡量站点周边空间活力大小则是对其预先土地开发效果反馈的一种评价方式.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许多实时数据可以用到动态规划的实施以及规划实施后效果的评测.本文借助GIS分析,结合百度热力图和POI数据,从人口的空间热度和设施空间热度两方面对轨道站点周边区域的空间活力进行评价和解读.结果显示:轨道站点空间活力呈现明显分期分异特征,空间活力上一期强于三期强于二期,老城区站点空间活力普遍高于新城区;…查看全部>>

    作者:

    曹政;任绍斌

    提交时间:2021-09-25

  • 640. 城市空间的社区属性研究

    摘要: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承载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只有当二者同时得到满足,人们才能真正获得"诗意的栖居".本文希望通过对社区属性的发展研究,更好的将这种"家"的延伸到城市各类空间,打破传统社区的桎梏,将城市更多单纯的场地功能升级到传递温暖、真诚、陪伴的精神枢纽,让所有关于美好的憧憬,于此慢慢酝酿、发酵.

    作者:

    闻雪浩;雷雪姣;温辉新;黎玉玲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