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601. 城景互融——华阴市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的思考

    摘要: 目前,中国正积极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工作,在"五级三类四体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框架下,编制市县级的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构建全域总体空间格局.本文以华阴市为例,针对近年来存在的城镇空间与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的冲突日益严峻,传统城市空间格局受到严重威胁,城区与景区未实现同步发展的现象,对华阴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进行初步研究,即通过划定"三区三线"确定空间基本格局,保障城景空间要素底线,然后通过"要素配置"进行秩序性的梳理与结…查看全部>>

    作者:

    张凯龙;张谨;李松睿;寇晓楠;肖佳

    提交时间:2021-09-25

  • 602. 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下的"两江四岸"滨水空间治理——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规划实践

    摘要: 本文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规划》为例,系统阐述武汉市近年来的"两江四岸"滨水空间的系统化治理模式,提出了通过"城、滩、水"融合发展与统筹治理推动滨水空间建设、用途管制的机制优化建议,为相关项目提供了一定借鉴思路.

    作者:

    闵雷;熊贝妮;吴聪

    提交时间:2021-09-25

  • 603. 成都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分析

    摘要: 运用空间句法与复杂网络理论,对成都市与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上海市与成都市轨道交通网络都呈现出无标度网络的特性.但是,成都市轨道交通线路集成度与实际载客量匹配度不高,轨道交通枢纽站点与市中心耦合度较低.因此,成都市在中心城区需要依靠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配合,建设完整的交通换乘系统来提升运输效率,在新区则需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线路及加快交通枢纽设施的建设.

    作者:

    索世琦;陈锦富;李建兴

    提交时间:2021-09-25

  • 604. 成都市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差异研究——基于成都市POI数据

    摘要: 从2015年成都市首次提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到2018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实施,成都市的公共服务设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基于居民日常生活圈的使用需求对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研究,评价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为中心城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利用POI设施点数据,对居民不同尺度的生活圈需求与公共设施完善度进行空间叠加,通过两种指标的匹配度分析现状特征,以及对供需指标不…查看全部>>

    作者:

    邱瑞祥;邱怡箐;陈奇放;曹昶皓

    提交时间:2021-09-25

  • 605. 成渝城市群生态用地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定位的提出是成渝城市群面向未来新发展格局内循环需求下撬动西部发展的重要契机.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生态空间的演变驱动机制及优化策略在城市群绿色发展愈发重要.将成渝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群2000-2020年的生态用地演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以市区为单元,通过探索性回归、OLS模型及GWR模型,对生态用地演化的影响因素组合、影响程度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探索其演化机制.研究表明:成渝城市群近20年生态类用…查看全部>>

    作者:

    舒建峰

    提交时间:2021-09-25

  • 606. 成渝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合作初探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成渝地区(拓展到川渝地区)水资源禀赋、区域合作、统筹利用等情况,在深入探讨国家中远期水资源利用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合理预测川渝地区水资源发展需求、综合潜力,并根据现有基础和发展诉求,提出成渝地区水资源发展与合作目标、策略,构建重点区域水资源支撑体系,旨在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水资源科学配置及可持续利用.

    作者:

    刘亚丽

    提交时间:2021-09-25

  • 607. 成长期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划定方法探讨

    摘要: 良好城市形态和增长管理有助于提高都市圈的效率,成长期都市圈处于集聚发展阶段,其空间范围划定是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都市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也是非正式制度安排,建立经济发展与政策引导的双重视角必要且合理.研究在经济发展与政策引导的双重视角下探讨了成长期都市圈的空间范围的划定方法:从经济要素、人口要素、公共服务以及交通要素,综合认识都市圈的现状发展情况;结合政策对都市圈的人口规模、重大交通、宏观结构的引导,在现状空间范围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查看全部>>

    作者:

    刘诗琪

    提交时间:2021-09-25

  • 608. 城际人员流动视角下的城市群发展类型研究

    摘要: 依托移动互联网定位大数据,在"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提升"、"发展壮大"、"培育发展"三类城市群发展类型的背景下,通过计算城际人员流动视角下城市群的中心特征和城市群内、外的流动特征,分析三类城市群的现实发展状况和其异同,讨论新型城镇化布局和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发现在城际人员流动视角下,同一发展类型的城市群,其中心城市人员流动规模特征、城市群内外流动特征、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都呈现出了进一步的差异.首先,同一发展类型城市群的中心城…查看全部>>

    作者:

    刘思涵

    提交时间:2021-09-25

  • 609. 城景融合的文化类集群型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笔者团队设计并跟进了天津文化中心,滨海文化中心,济宁文化中心,兖州文化中心等一系列文化类公共建筑集群的落成.在这一系列文化型公共建筑集群类项目建成后,笔者团队又开始做文化类公共空间集群设计城景模式的设计方法研究.因为文化类,公共类,建筑集群类的设计,是有共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比如说城市的渗透,文商融合,以弹性的设计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等等,这都是这类项目的一些共性问题和实操层面的协调,于是从这些共性问题出发,得出一些城景融合的空…查看全部>>

    作者:

    陈旭;刘畅;周娜;侯勇军

    提交时间:2021-09-25

  • 610. 城区幼儿园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

    摘要: 幼儿园教育正在成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关注热点,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是亟待实现的目标.目前运用数字化的工具辅助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已经成为规划的主要趋势.本文运用ArcGIS、GEO-DA工具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武汉市江汉区幼儿园布局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和《幼儿园建设标准》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的历史成因和基本情况,得到幼儿园设施与居住区的空间耦合性关系,并将此关系在空间上分为五类.同一区域之间具有相似的背景环境,在辅…查看全部>>

    作者:

    林彤;刘畅;王宝强

    提交时间:2021-09-25

  • 611. 城市避灾"留白"空间的研究与管控

    摘要: 城市是由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等构成的复杂系统,面临着各类不确定的风险.为了解决此类不确定性等问题,本文基于弹性规划思想提出了城市避灾"留白"空间这一理念,在研究城市避灾"留白"空间形成与演进的基础上,试图从概念、类型与特征三方面解析内涵.为进一步研究其应用价值,文章归纳了城市避灾"留白"空间的五个选址原则,从"余、设、需、供、定"角度完善布局的流程,并在最后对城市避灾"留白"空间的管控方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

    柴钰晗;郭小东

    提交时间:2021-09-25

  • 612. 城市边缘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 近30年的城市快速扩张不断蚕食周边生态基底,本文结合多重生境视角,对城市边缘区各构成要素的重要生态价值与潜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势进行梳理,并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为核心目标,针对三类主要构成要素在空间布局、规模控制、功能组合与改造模式方面提出相应建设引导策略,以期为生态安全保障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共进提供规划管控路径层面的新思路.

    作者:

    吴优尤

    提交时间:2021-09-25

  • 613. 城市滨河空间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摘要: 为应对中国城市更新发展的挑战,以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适应新社会经济形态的城市设计与场所营造应运而生.城市滨河空间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提高居民幸福感的重要空间支撑.城市滨河空间与居民日常生活空间相互交融,提升滨河空间的活力是城市滨河空间更新改造的要点.本文以费县滨河片区城市设计为例,从居民活动空间品质低、空间体验感差、空间要素缺乏三个方面,揭示费县滨河空间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构建滨河空间更新改造策略的基础上,通过品质提升、体验介…查看全部>>

    作者:

    陈子豪;雷京;张承家;李梦洁

    提交时间:2021-09-25

  • 614. 城市滨水空间的空间记忆表达方式探究

    摘要: 在当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开始重视对空间物质属性以外的精神属性的探究,空间记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空间是否存在记忆?空间能否承载城市与市民的记忆?本文通过对空间记忆等概念的分析,采用了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层次对重庆市两个滨水空间的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以及多层级的分析比较.在对比研究中,通过总结规律,以图示,表格等方式分析并得出了一些建立和表达空间记忆的方式,以及对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相关思考.

    作者:

    潘雨松;邓蜀阳

    提交时间:2021-09-25

  • 615. 城市道路监控设备布设方案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城市道路监控设施布设过程中,布设方案的效果评价因素过多和目前评价体系相对不完善使得方案的科学量化评价存在困难.为保证城市道路监控布控合理化,本文就城市道路监控设备布设方案评价方法展开研究.本次研究首先对布设效果的评价指标选取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以熵权法标定各指标权重,最后依据指标权重利用TOPSIS法完成优劣排序.本次研究以苏州市吴江区卡口摄像机布设方案为分析案例,研究证明本次评价方法选取方案在重点桥梁覆盖率、重要场所出入口覆盖率和关…查看全部>>

    作者:

    沈凌;陆建;冯怡

    提交时间:2021-09-25

  • 616.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长期监测系统的构建

    摘要: 本文基于网络爬虫和少量购买所得的多源城市数据、实地和网络调查问卷数据等,通过arcgis等软件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的长期活力监测系统.以武汉市为例,运用arcgis软件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的空间分布数据库、城市公共空间活力信息库,结合数据库信息和居民实时评价信息,对影响武汉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外部相关公共设施进行分析,进而构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素信息库.该活力监测系统和活力影响因素信息库在城市的运行当中,可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空间以及住房的使用…查看全部>>

    作者:

    屠正伟;宋会访;肖杨光

    提交时间:2021-09-25

  • 617.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及需求预测方法探究——以珠海横琴新区为例

    摘要: 评估地下空间资源和预测需求规模,是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适度、合理、科学开发利用的基础,同时也是开展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以珠海横琴新区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影响其地下空间资源评估和需求的相关因素,通过因子选择及赋值定性分析,评价可合理开发空间和可开发程度,并分等级预测地下空间需求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城市新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估和需求预测的方法和原理.

    作者:

    邵美琪

    提交时间:2021-09-25

  • 618. 城市非正规性的精细化治理创新探索

    摘要: 城市非正规性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空间肌理,带来活力与品质的发展矛盾.在城市治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总始终关注非正规现象,伴随治理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非正规性的治理需要迎来精细化的创新转向.本文将在梳理分析城市非正规性的内涵与特点、城市治理的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之上,研究精细化转向对非正规治理在本质界定、"有序"与"混乱"的平衡、存量时代的重要性与实践意义,以"文化"、"协商"和"管控"为抓手,以非正规空间、人群与活动为影响要素…查看全部>>

    作者:

    李雪萍;肖铭

    提交时间:2021-09-25

  • 619. 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研究初探

    摘要: 本研究首先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中国现有城市综合绩效评价侧重于对城市建设评价,而缺少人城协同互动方面的关注;其次,以案例城市舟山花园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为切入点,从人民幸福和城市发展两个维度、八个方向构建BCBL(Better City Better Life)综合指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分级、问题分析、建设指导等方面提供科学方案与建议;最后探讨了该指标评价在不同资源禀赋类型的花园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应用与分…查看全部>>

    作者:

    陈志端;陈鸿;郭晶鹏;吴若昊

    提交时间:2021-09-25

  • 620. 城市空间的社区属性研究

    摘要: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承载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只有当二者同时得到满足,人们才能真正获得"诗意的栖居".本文希望通过对社区属性的发展研究,更好的将这种"家"的延伸到城市各类空间,打破传统社区的桎梏,将城市更多单纯的场地功能升级到传递温暖、真诚、陪伴的精神枢纽,让所有关于美好的憧憬,于此慢慢酝酿、发酵.

    作者:

    闻雪浩;雷雪姣;温辉新;黎玉玲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