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661. 初心驱动下的上海围合式住宅街区设计探索
摘要: 围合式住宅是上海一直以来在"小街区、密路网"导向下力推的住宅空间设计组合创新形式.本研究通过对上海三个建成围合式小区的实施评估,解析围合式住宅这一新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在上海推广遇到的现实瓶颈,并结合设计初心回溯,提出规划应回归以人为本,以更包容弹性的视角创新设计管控方法来驾驭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研究结合国内外经典案例,从项目选址、规划指标、建筑形态与实施管理等方面展开对策建议,为上海今后实施围合式住宅项目提供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662. 从共生到共荣: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的路径研究——以襄阳古城为例
摘要: 历史城区承载了历史价值、人居特色与聚集效应,兼容了保护与发展的时代需求.目前,相关研究普遍认为:新时期历史城区整体性保护的方法转型,是通过推动遗产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实现历史环境与现代环境的共生关系.本文提出历史城区的保护需要从共生的语境走向共荣的路径,通过历史遗存的活化与多样文化的耦合、集体记忆与地域环境的关联、传统生活与在地社区的延续、文创旅游与城市经济的融合四个方面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建构历史环境与现代环境相互补充、相互推动的"共荣…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63. 从建构秩序、触媒开发到行动计划:论城市相邻开发区的协同策略——以池州市为例
摘要: 各级各类开发区近年来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同质化竞争、建设用地蔓延失序等发展困境,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干预去协同并整合相邻开发区功能和空间布局,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关系着城市经济能否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是国土空间规划和治理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池州市"三区协同"为实证案例,提出建构新的空间秩序、采用包括EOD、SOD、TOD在内的多元触媒的开发模式,以及科学安排近期行动计划等规划策略,将原先各自为政、低效扩展的市…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64. 从空间到资产:新的街道治理机制——厦门市沧林路的实证研究
摘要: 街道作为一类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其治理机制历来是城市规划研究领域内的重要话题.与基于物质形态空间导则进行街道治理的传统城市规划理念不同,探讨了一种新的城市街道治理机制,即通过引入公共空间有偿使用机制将街道公共空间转变为城市的公共资产.首先从空间使用权利和长效治理机制两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国城市街道治理过程中的突出共性问题;其次,基于对市场化配置街道空间要素的理论分析,提出将街道空间要素资产化是目前应对中国街道治理问题的抓手;最后,结合厦门…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65. 城市设计贯穿国土空间规划全过程的路径方法研究
摘要: 自然资源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明确提出"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研究,将城市设计贯穿规划全过程"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国土空间的舒适性、艺术性,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和价值.本文在总结现阶段城市设计研究视角、研究内容、成果形式所面临困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设计内涵,从"总体城市设计研究如何开展"以及"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与规划的全过程如何融合"两个维度、"与规划总体要求的融合、与规划基础工作的融合、与规划编…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66.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途径——柏林、伦敦经验
摘要: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成区日益扩大,近自然土地流失严重,日益恶化的城市生境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威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的城市生境与生物多样性规划,正逐渐成为最具潜力的需求领域和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趋势.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亟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切实指导空间管控与行动落实.本文通过对柏林、伦敦两个城市的规划编制体系、传导机制及管控方式的综合分析,得…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67. 城市特"困"群体与居住空间耦合关系研究
摘要: 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同时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存在着许多人睡眠绝对时间不足,睡眠时间段相对滞后的现象,本研究将此类群体称为"城市特'困'群体".研究围绕城市特"困"群体展开,探究其生活行为特征与居住空间的耦合关系,通过问卷、访谈等社会调研方法,分析他们成为特"困"群体的一系列原因,并分别从城市环境、居住社区和住栋套型三个层面探讨相关影响因素.随之通过AHP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研究各因素所占权重,最终以分析结…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68. 法国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的实践及启示
摘要: 公共空间包含外在的物质空间实体和内在的社会文化内涵.在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等多重背景下,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往往由于品质不佳或不符合时代需求逐渐走向没落而亟待转型,但物质空间改变受相关保护政策的约束,因此复兴衰败的历史性公共空间可以从文化视角入手.本文认为文化策略是重塑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激发老旧城区活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对玛黑区城市更新这一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发现,运用历史营销、消费产业、包容氛围三种文化策略,有利于历史性公共空间的扩展与重组.
提交时间:2021-09-25
669. 城市体检:城市冠层小气候物理性能规划评价
摘要: 城市冠层小气候物理性能规划评价是一种面向健康城市的规划监测、政策复盘和问题预警工具,本文基于健康城市理念下的城市人流密集场所的城市体检行动计划,着重从城市冠层空间形态入手,运用GIS及CFD两种方法相互印证的方法,对准现状下的城市下垫面形态的小气候性能进行模拟数值采集和规划评估.具体利用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人流密集地区的3D模型,进行若干典型气象日下可测度模拟变量数值采样,如:梯度风速、相对湿度、太阳总辐射等,并对热环境(WGBT湿、黑…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70. 城市体检中的社会满意度评价研究——以济南城市体检为例
摘要: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中国现阶段的城市病越来越明显,主要有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等方面.城市体检将城市看作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多指标、多层次、多方法地对城市建设管理现状进行评估,查找目前城市建设的短板和存在的城市病.本文以济南市为例,主要对城市体检中的社会满意度进行评价研究,收集城市居民对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意见,探讨自下而上的城市规划管理方法,打造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
提交时间:2021-09-25
671. 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的弹性组织系统构成要素初探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中国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一定缺陷.从传染病等新型灾害严重威胁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城市规划是应对城市公共卫生危机的关键环节两方面出发,探讨了传染病等新型灾害防控纳入城市规划防灾减灾体系的必要性.基于当前城市规划中防灾减灾规划的时代要求,面向完善中国城市防灾减灾体系集合,以应急组织系统之"弹性"建构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本身之"复杂"属性,提出了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之弹性组织系统所应具有的4个基础性快速…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72. 城市网红文化消费空间的时空特征及影响机制——以天津市网红餐饮店为例
摘要: 本文使用了莫兰指数、高/低聚类、聚类和异常值等空间分析方法以及主成分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研究方法,剖析了城市网红文化消费空间的时间演变特征及空间格局分布特点,并构建基于三大类别的主成分指标体系,探究城市网红文化消费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时间演变和区域分布上,网红餐饮店与非网红餐饮店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相似性,两种类型的城市消费空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网红文化消费空间呈现出依靠经济发展中心集聚的趋势,而传统消费空间随着经济快速发…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73. 城市新区高质量绿色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为例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人民城市"战略发展要求及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趋势下,城市新区应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着力开展高品质建设.而绿色空间作为高品质建设的重要抓手,与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及城市文化等方面都应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本次研究基于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人民城市"等国家战略传导,聚焦人民对城市绿色空间的新需求,总结城市新区绿色空间生态性、服务性、文化性的三大特征.基于…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74. 城市网络的空间形态与可达性演化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为例
摘要: 随着城市间的联系日益网络化,注重网络节点属性的城市网络逐渐得到关注,交通流作为城市间联系的重要表征,已逐渐替代传统研究中的城市属性数据,被用于城市网络研究中.本文基于铁路客运流数据,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空间形态和可达性水平两方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三个城市群的城市网络空间形态和可达性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空间形态演化特征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联系的空间形态格局在原有沪宁、沪杭的基础上向安徽省合肥方向延展,核心区域的联系加强…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75. 触媒视角下历史街区渐进式文化产业集群模式初探
摘要: 经历30余年的城镇化历程,中国城市发展路径正由传统追求单一高速增长转变为追求高质量的空间品质提升.作为城市文脉传承与记忆汇聚的历史街区大多在上一轮城市化进程中丧失了原有的文化原真性,出现诸如街区品质降低、绅士化程度严重、人居环境退化等现实困境.经过对国内现有模式的研究,结合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街区的业态发展情况,立足街区文化触媒效应,发现渐进式文化产业集群的业态优化模式有利于历史街区的业态发展,从而促使街区的活力与品质提升.并在此基础…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76. 城市文化记忆的数字化转译与推广——以"广府茶楼"为例
摘要: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居民的精神血脉,文化记忆和城市记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空间对人的活动承载.随着城市风貌的变迁和人类迭代,文化和记忆不可避免的逐渐消失,然而得益于新时代下新科技手段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城市文化记忆的数字化保存、转译及推广成为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化的新趋势.广州市高度重视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数字技术保护新模式,2018年开发名城保护公众平台"广州记忆",开展并持续完善城市记忆梳理和资源整合工作,集中展示广州城市…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77. 城市文化空间的文脉传承与感知度重塑——以桂林旧城区为例
摘要: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确保自身特色的有效途径,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留特色与发展的根基.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也因山水旅游享誉世人,然而除了山水,桂林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似乎并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究其原因是其历史文化给人的感知度不够.桂林旧城区经过历代更替,沉淀出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要素,但由于规划管理制度与理念不完善,致使旧城区内各个历史文化节点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历史街区有形而无魂,人们置身其中难以感受到桂林的历史特色以…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78. 城市文化区位要素对文创企业分布的影响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新闻报道和数据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发展更为迅速.笔者获取南京市鼓楼区、秦淮区、玄武区文化创意企业POI数据,以高校、旅游景点、文化创意园区、公共文化设施、历史建筑与工业遗产等城市文化区位要素,以及与城市中心距离、交通可达性、生活服务设施密度等城市结构区位要素构成假设因子体系,并通过分析验证得出城市文化区位要素能够更好地解释不同地区文创企业的分布差异.在此基础上…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79. 城市文化设施的空间评价研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 随着"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的转变,文化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天津市内六区为研究范围,利用POI数据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天津文化设施进行空间评价,探索天津文化设施空间结构,结合空间结构、人口、道路交通等方面探索天津文化设施现存问题与不足,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天津市文化设施现状的规划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680. 城市空间的社区属性研究
摘要: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承载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只有当二者同时得到满足,人们才能真正获得"诗意的栖居".本文希望通过对社区属性的发展研究,更好的将这种"家"的延伸到城市各类空间,打破传统社区的桎梏,将城市更多单纯的场地功能升级到传递温暖、真诚、陪伴的精神枢纽,让所有关于美好的憧憬,于此慢慢酝酿、发酵.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