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681. 城市形态演变中的城市规划功能属性认知线索
摘要: 不同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城市规划功能属性认知是一个统筹时空维度嬗变的过程.提出了认知城市规划功能属性的两根逻辑线,即时间线索与空间线索.纵观时间线索,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功能属性作为公共政策工具的基本功能属性永恒不变,而受不同时代复杂因素影响的具体功能作用不断变化.时间线索以外,认知城市规划功能属性的空间线索往往未受到很多关注,通过平果城市形态演变的分析,从城市形态演变的视角揭示了城市规划功能属性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指出城…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82. 城市修补视角下存量地区天际线优化策略
摘要: 天际线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外在表达,也是城市内涵特征的高度概括.该文聚焦存量地区出现的天际线秩序失控、特色缺失问题,从技术方法和案例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修补思路与优化策略.首先从外在表象入手,结合曲折度、层次感评价指标提出天际线空间形态的定量修正策略;随后由表及里对地域自然人文要素进行提炼,总结归纳为生态属性、风貌属性两方面的管控要素,通过设定底线空间要求构建地域特征显化路径,修复天际线内在特质;最后,以杭州市滨江区智慧新天地片区为例,…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83. 城市夜间空间安全感知评价研究——基于BWS方法的探讨
摘要: 测量人们偏好和意愿的研究多采用likert-style量表和成对比较法的问卷调查方式,但是由于likert-style存在系统和个人回复偏差,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倚.并且这两种方法在多个对象进行比较时,被试很难精准做出判断,而Best-Worst Scaling(BWS)克服了二者存在的弊端.更多专家提出使用BWS方法进行问卷测度,并认为BWS方法是成对比较法的一种延伸.所以本研究将使用BWS方法对夜间空间安全感知进行评价.结合犯罪环境理…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84. 城市遗产文化空间的建构与解构——以大雁塔文化空间为例
摘要: 城市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时空印记,承载城市记忆,凝聚城市精神,延续城市文脉.城市遗产文化空间集中体现当代人对保护、展示、发展的思考,是传播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的关键场所.解读城市遗产文化内涵,塑造城市遗产文化空间,让人民群众了解遗产价值,铭记传统文化,是坚定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建构主义与解构主义思维逻辑运用到城市遗产文化空间的相关研究中,分析既有研究的空间建构与解构思路,归纳空间建构的要点和空间解构的路径.在此基…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85. 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与功能业态相关性研究
摘要: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空间的聚集核心和增长极,其发展演替受到城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空间形态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与此同时,城市中心区公共设施的集聚规模也在不断提升与扩展,中心区空间使用竞争加剧,业态竞争激烈使得中心区内地块功能业态布局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那么城市中心区复杂的空间形态与多样的功能业态之间具有怎样的空间相关性?中心区空间形态又是如何影响功能业态的布局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取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研究对象,…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86. 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全周期实施性规划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光谷中心城为例
摘要: 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当前城市重点片区地下空间建设普遍暴露出地下空间规划落地性不强、地下空间政策法规不健全、地下空间互联互通难以实施等问题,缺乏一套可编、可控、可管、可实施的地下空间实施性编管体系.2013年起,武汉光谷中心城开展编制了包含"专项研究+布局规划+地下控规+策划报告+详细设计+管理规定+审批流程"的地下空间全周期实施性规划,总结了一套涵盖规划、策划、设计、管控、审批等多方面的地下空间编管体系.笔者以全周期实施管控为视…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87. 城市主义视角下的街道空间再生与活力营造策略研究——以昆山市人民路为例
摘要: 街道是城市基本的公共产品和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城市历史人文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发展向"内涵式增长"转型的背景下,街道设计成为关乎城市发展质量的焦点议题,也是城市设计工作的首要切入点.本文从城市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梳理了街道设计范式从重视工程技术到回归以人文本的转型,总结了街道城市主义的内涵及其在功能属性、设计范畴和路权分配上的特征.通过整理国内外典型的街道设计导则,归纳其六大人本化的街道设计策略.本文以昆山市人民路作为实证案例,在对其历…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88.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多灾种耦合风险评估综述
摘要: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改革,根据综合防灾规划要考虑灾害间相互作用的需求,针对多灾种耦合风险评价面对的主要问题,即如何能够较准确的评价多种灾害相互作用产生的复杂影响的问题,本文较详细的综述了现阶段国内外对多灾种耦合风险评估的相关理论与实际研究,辨析了多灾种的相关基础概念,从不同角度对多种灾害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梳理,对多灾种耦合的作用机理、耦合机制以及理论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的三个层次,分别从国家层面、市域层面和村镇层面…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89. 城乡等值化导向下的城郊连片式村庄规划探索——以溧阳市城郊四村庄为例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动下,特别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新环境下,城乡关系由二元结构向加速融合发展转变.溧阳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组成部分,结合城郊型乡村在协同共享、生态环境、功能复合、空间潜能等方面价值显著特征,以其城郊四村为例,以整体价值提升为导向,打破传统村庄"点"式发展带来的瓶颈,连片式统筹,围绕"绿、业、人、地、居、治"等六个维度探索城乡等值化的规划路径.构建"片区统筹发展策划-四村联编村庄规划-实施行动项目库"联动一…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90. 城乡防灾一体化的发展与思考
摘要: 近年来,中国城乡防灾减灾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其研究对象和范围多以城市中心区为主,城乡防灾减灾二元化现象严重.虽然目前已开展关于城乡防灾规划的研究,但现有规划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城乡防灾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救灾援助不协调等问题.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确立城乡安全发展的系统观,实现城乡防灾一体化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城乡防灾一体化的内涵理念、发展进程、主要内容及技术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综合…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91. 城乡互动视角下都市区域城边村振兴策略研究——以深圳迳口村项目为例
摘要: 近年来,因为城市自身的建设用地不足、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外围的传统乡村聚落逐渐被纳入城市建设的用地范畴,许多传统村落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乡村环境,而的区位优势和完备的基是被包围或半包围在城市中,城边村承载了更为剧烈的城与村不同社会系统的融合与冲突,半城市化状态,近城础设施,成为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聚落空间过渡与融合的社会单元,也是乡村振兴的成功例子重要答案.在文化方面,城边村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既保持乡村的传统,又接纳城市的新意,其…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92. 城乡混杂地区成片连片开发策略研究——南海的实践探索
摘要: 在新《土地管理法》"成片开发"的要求之下,在分析南海区土地利用格局破碎、城乡用地结构失衡以及土地权属国有集体混杂的典型的城乡混杂的土地特征基础上,结合既有的南海区土地开发政策,总结其面临着政策阻碍、路径锁定和利益失衡的成片连片开发困境.提出了合理界定政府+市场的土地开发抓手、以开发单元落实成片连片开发意图、统筹单元内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成片连片开发思路,并进一步结合LY片区的实践探索,形成上下协同、肥瘦搭配的单元划定方法,空间统筹、系统…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93. 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策略初探——以长寺绿径为例
摘要: "要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设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城乡人居环境整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但目前城乡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仍然存在,人居环境改善任重道远.本文以长寺村为例,通过对长寺村外部和内部条件的整体把握,挖掘限制长寺村发展的根本原因,综合长寺村的发展机遇与潜力,在"以交通促发展""以绿道赋动能"的思路基础上,提出打造线环结合的"乡野绿径"模式,并分…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94. 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测度——以安徽省为例
摘要: 城乡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历史重大问题,中国城乡关系已经进入融合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期,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促进安徽省城乡更好地融合,本文从经济、人口、空间、社会、环境等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安徽省各市的城乡融合度进行评价,分析各市之间的差距,并据此提出建议,并总结出以下结论:安徽省目前全省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平衡状态,…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95. 城乡融合视角下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更新研究——以南京高淳区漆桥老镇区为例
摘要: 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从快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大、小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城镇的激活与振兴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随着城市双修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处于城乡间的小城镇,反而成了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大城市边缘区的小城镇普遍存在功能设施落后、风貌特色缺失、环境品质脏乱和城镇秩序混乱等问题.本文基于城乡融合的视角,以南京高淳区漆桥老镇区更新为实证对象,…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96. 城乡融合视角下大都市周边乡村规划策略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乡村为例
摘要: 文章以城乡融合概念辨析为切入点,回溯中国城乡关系发展演变历程,判断城乡融合语境下,大都市周边乡村作为城市生态屏障和城乡共同体的角色尤为鲜明,其生态品质、休闲旅游、时尚消费、教育科普、医疗康养等价值日渐凸显.提出需要从城乡功能、业态、空间等多层面融合视角审视乡村发展特征与问题,分级分类引导乡村振兴.文章以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乡村为研究案例,提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生产为导向的四类分区,以及大都市融合类、辖区融合类、集聚提升…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97. 城乡统筹视角下县域教育设施布局优化研究——以泗水县为例
摘要: 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在空间层面解决城乡教育体系中城区挤乡镇弱、公平与效率难兼顾、教育资源配置错位以及教育设施配置不足等问题,是现阶段县域教育设施布局的重点.本文以泗水县为例,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思考,提出了紧抓各阶段主要问题、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强近期项目落地性、制定闲置教育设施处置方案等策略与措施,以期为县域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提供借鉴和指导,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提交时间:2021-09-25
698. 城镇低效用地概念框架及评价方法探析——国土空间背景下的地方实践
摘要: 本次研究基于国土空间背景下城市发展的三大转向,即发展模式由规模式扩张转向内涵式提升;用地供给由"给指标"转向"挣指标";政策导向由"旧地论地"转向连片改造,对城镇低效用地概念框架进行拓展,将批而未供用地、已供未建用地、城市更新用地和园区低效工业用地纳入,构建了覆盖批地、供地、建设全流程的城镇低效用地概念体系.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结合珠海地方实践,提出四类三级的概念体系,并探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城镇低效用地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提交时间:2021-09-25
699. 城镇历史景观的构成要素与形态类型分析及其启示
摘要: 城镇历史景观强调历史景观要素之间的整体关联以及历史城镇演进过程中景观形态的动态层积,为新时代历史城镇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在实践应用前明晰其构成要素与景观形态类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城镇历史景观的概念出发,结合其"背景-物质-价值"合一的内涵视角,将历史景观要素划分为自然、人工、人文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联立组合各类要素,结合相关理论,将历史景观形态划分为城镇格局、道路街巷、特色场所和地标建筑四种类型,并探讨了景观形态与景观要素之间…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700. 城市空间的社区属性研究
摘要: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承载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只有当二者同时得到满足,人们才能真正获得"诗意的栖居".本文希望通过对社区属性的发展研究,更好的将这种"家"的延伸到城市各类空间,打破传统社区的桎梏,将城市更多单纯的场地功能升级到传递温暖、真诚、陪伴的精神枢纽,让所有关于美好的憧憬,于此慢慢酝酿、发酵.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