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221. 借力市场,创新成渝"走廊城镇"发展路径

    摘要: 城市群发展战略带领中国城镇发展进入下半场,但成渝城镇群仍未成熟.其核心城市间快速通道沿线的"走廊城镇"因交通区位独特而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且在城市群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以成渝"走廊城镇"为研究对象,基于其近中期城市高价值资源不足难以支撑发展、中远期核心城市高价值外溢资源的"识别"与"匹配"两大挑战,从借力市场创新发展为切入点,为"走廊城镇"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本文提出创新"走廊城镇"的发展路径——顺势而为,主动发展,识别潜力区,寻"走廊城镇"精准定位;顶层设计,搭"三位一体"架构;借力市场,提城镇发展资源配置效率;营销城镇,建立并持续经营城市IP;融入区域,明晰城市群中发展职能;夯实路径,城市战略再升级.

    作者:

    苏鹏海;刘苗

    提交时间:2021-09-25

  • 222. 停车治理视角下城市停车专项规划编制的优化与实践——以镇江市为例

    摘要: 城市停车专项规划作为重要的交通专项规划之一,往往会出现规划操作性不强、指导性弱的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从停车治理视角下对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编制进行了优化,创新规划编制体系,结合镇江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这一实践,在近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增加三年行动计划,从独立占地停车场设施选址、停车矛盾突出点位治理、存量停车场改造扩容、老旧小区改造和临时空地建设停车场等五个方面增加停车供给,并提出与之对应的建设保障措施.融入停车治理的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可以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现率,使老百姓对规划有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作者:

    沈小军

    提交时间:2021-09-25

  • 223. 健康促进视角下的社区运动空间规划策略新思考

    摘要: 随着城市便捷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被改变,慢性病日渐严峻.社区运动空间是促进人群进行日常健康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厘清运动空间与健康促进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科学规划的前提.大量研究文献表明,不同的运动类型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治愈作用效果不一,运动空间的优化设计能提高运动的健康效益输出.本文以社区为对象,通过分析健康、运动与社区运动空间的逻辑关系,阐明运动空间规划要素对运动干预的可能性,重点围绕运动空间类型、总量、质量、类型比例和分布模式几方面提出健康促进视角下的规划策略,旨在探索如何科学规划对改善慢性病效果较大的运动空间.为社区运动空间规划达到从"如何激发人们日常运动"到"如何激发人们进行高健康效益的日常运动"的目标提供必要的参考.

    作者:

    徐雯雯

    提交时间:2021-09-25

  • 224. 健康城市下山地城市生活性步道空间优化策略

    摘要: 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公共健康问题,2016年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健康城市建设时期,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步行作为低碳、简单的出行方式对改善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好的作用,而山地城市的生活性步道不仅使用频率高,还因地形起伏、组合多样相比平原城市更具健身条件,能够顺应健康城市的建设要求.在健康城市的建设中上海、苏州已经有所成效,而山地城市的健康城市建设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未形成体系.本文通过对Alfonzo的步行建成环境指标进行改进,结合山地城市的步道空间特点,融入健康城市理念,构建出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趣味性、包容性、特征性六个山地步道的健康要素指标,拟解决山地健康城市的建设问题.以重庆山城步道为例,通过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步道功能、细化基础设施、构建活力特性三项优化策略,促进健康城市的构建.

    作者:

    徐若璨

    提交时间:2021-09-25

  • 225. 健康城市导向下的新城绿道提升规划研究——以宁波市镇海新城为例

    摘要: 我国的新城建设已从过去的增量发展,逐步开启以人为中心的新发展阶段.本文以健康城市为导向,以宁波镇海新城绿道品质提升规划实践为案例,反思新城绿道建设的问题与不足,探讨如何在现有新城建设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城市微更新策略,以网络完善、功能导入、体验优化、特色塑造等策略,提升新城绿道的引力与魅力,进而推动健康城市的发展.

    作者:

    费逸蕙;江骅

    提交时间:2021-09-25

  • 226. 健康城市理念下天津市海河上游段滨水空间活力评价研究

    摘要: 以天津市海河上游段滨水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健康城市理念,从生态环境、公共活动、城市功能三个维度出发,构建海河上游段滨水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共10项指标,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健康城市理念下海河上游段滨水空间活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河上游段滨水空间活力总体评价介于一般与较好之间;城市功能、公共活动的滨水空间活力评价结果为较好,生态环境的评价结果仅为一般水平.最后,从提升空间可达性、打造宜人的生态景观环境、优化滨水土地利用、提高功能组织的多样性、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五个方面提出海河上游段滨水空间活力建议.旨在对其他城市滨水区域的活力提升及开发建设提供指导与借鉴.

    作者:

    孔俊婷;陈天钰

    提交时间:2021-09-25

  • 227. 健康城市理念导向下的老城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以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总体城区设计为例

    摘要: 在我国现行标准中,健康与城市空间相关的指标仍然停留在绿化、体育和医疗配置,缺少步行、骑行、公共交通出行、社区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以促进健康活动的空间设计标准.建设健康城市,应提倡以促进公共健康为导向的城市空间设计.本文通过借鉴北美城市健康设计导则中关于公共空间的设计指引,以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总体城区设计为例,思考将健康理念引入老城中心区的公共空间更新当中,从健康公共空间的包容和健康公平性、便捷可达性、场所特征性、积极交通友好性、生境网络韧性五个特征进行研究,尝试通过改善公共空间环境,创造有利于健康活动发生的场所,促进城市居民的健康,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健康.

    作者:

    邵伟良

    提交时间:2021-09-25

  • 228. 健康城市背景下城市食物系统规划探究

    摘要: 在城市化过程中,食物系统的变革对城市及人的健康都产生着影响,城市食物系统的研究和规划梳理成为健康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城市食物系统的概念及与其它城市系统的联系研究尚为薄弱.本文通过对城市食物系统的概念梳理,明确与健康城市耦合的城市食物系统特征,从供给端及消费端两个核心进行分析,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食物系统中的规划管控路径,包括城市食物系统评估及优化、完善城市食物生产端的土地资源配置、引导健康食物消费的城市空间布局.

    作者:

    董明娟;杨春;谭少华;刘诗芳

    提交时间:2021-09-25

  • 229. 健康导向下的社区规划经验及其启示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健康问题,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高度重视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健康社区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落脚点,社区规划是促进健康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人体健康的理论基础,梳理健康与社区规划之间的关系.然后从建成环境空间设计指导、制定健康行动计划、健康饮食、构建健康社区指标体系、多方协作管理方面,总结了国外健康导向下的社区规划经验.最后结合我国台湾和上海的社区规划探索,提出我国健康导向下的社区规划可以从明确健康需求导向的规划理念,构建社区空间设计指导指南,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构建全方位社区服务体系,构建健康社区指标体系,加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方面进一步完善.

    作者:

    陈丹

    提交时间:2021-09-25

  • 230. 健康有机生命体视角下城市滨水空间更新探索

    摘要: 2020年的重大疫情让全社会意识到城市人的健康与城市生命体的健康密不可分.城市滨水作为城市开放空间重要的载体之一,也是极具吸引力的景观要素之一,对城市人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探讨健康有机生命体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以太原市汾河两岸滨水空间的优化提升为例,探索促进城市人与城市生命体健康共融的积极策略.从人-河-城三者健康共融的视角出发,评估现状问题并提出打通城河生命健康脉络,塑造健康韧性防护体系和"公园+街区+驿站"三位一体提升滨河有机生命体健康活力体系三大策略.以此为失活滨水空间的有机更新提供可借鉴的新路径,也为促进健康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新方向.

    作者:

    奚婷霞

    提交时间:2021-09-25

  • 231. 健康理念下城市住区慢行空间环境规划研究——以石河子市为例

    摘要: 以新疆石河子市14小区、48小区和52小区慢行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PLPS调研方法和行为注记法对三个住区居民的慢行行为和慢行空间品质进行调查研究,查找慢行行为和慢行空间环境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影响慢行出行及活动的影响因素,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慢行空间进行满意度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愉悦性等方面提出石河子市住区慢行空间规划设计策略,构建一个健康的慢行空间环境.

    作者:

    欧阳吟

    提交时间:2021-09-25

  • 232. 健康社区空间弹性营建探析——基于社区体育公园

    摘要: 新冠疫情使重新认识弹性营建健康社区空间的迫切需求,健康的社区不仅须有卫生、安全的绿色开敞空间供给以解决居民户外活动的需求,还应有应急避难管理、应急服务供给的弹性储备空间,同时应通过空间营建落实国家预防为主方针、促进居民进行多元的运动健身活动,创造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的空间纽带.社区体育公园的规划建设恰可成为高效营建兼顾应急与预防的健康社区空间之良策、迅速推广.由此,基于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政策背景与上述需求,本文梳理了结合健康体育的社区空间营建相关研究进展,从弹性营建视角形成对日常服务、应急供给、交往共治多层次叠合的高品质健康社区空间再认识;结合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实践,探索应用平灾结合的弹性化设计策略,从以社区体育公园为代表的绿色空间营建切入,为适应新经济形态的规划实践提供体现"绣花功夫"的更新改造、多元共治的创新方向,以营建健康社区空间为基本、保障人与城市的长效健康.

    作者:

    唐晓璇;刘丽鹏;许刚;刘晓天;王兴禹

    提交时间:2021-09-25

  • 233. 健康老龄化视角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布局的社会公正绩效评价——以上海市为例

    摘要: 当今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的就医问题也成为各个城市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实现是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资源空间配置的公正性是制约健康老龄化实现的重要瓶颈之一.本文基于社会公正的价值理念,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结合份额系数、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方法,对老年群体享有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资源的社会公正绩效进行评价.首先总体上老年群体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资源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是本文还从扇面、圈层、地区三个空间维度分析,发现医疗设施资源空间配置与老年群体分布的空间不匹配,一定程度带来了资源分配的公正性问题.最后本文对异常值所在的空间单元进行了特征提取和原因分析,为城市规划工作者进一步合理配置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提供建议,从空间规划角度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社会公正绩效.

    作者:

    吴卓烨;尉闻;卢宣伊

    提交时间:2021-09-25

  • 234. 健康视角下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研究——以西安市四棉社区为例

    摘要: 庚子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老旧社区的疫情防控建设带来严峻挑战,而老旧社区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显得更加需要与紧迫.因此,本文基于健康视角,回溯健康社区的发展历程,关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针对老旧社区中存在的社区环境老化、安全隐患众多;基础设施缺失,健康保障受限;集体记忆淡化,场所精神失落等现状问题;提出适老化改造策略:搭建安全弹性的空间骨架;完善健康促进的服务设施;再造睦邻友好的场所精神.并以西安市四棉社区为实证,为双重老龄化社区更新改造提供新思路.

    作者:

    陈欣;唐继淳

    提交时间:2021-09-25

  • 235. 健康视角下青岛市滨海健身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 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带来了公共健康的威胁,城市居民慢性病的增长以及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的爆发更是引起了大众对公共健康与建成环境的关注.滨海地区具备天然的蓝绿资源,其物质空间环境对促进公共健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健康视角出发,结合健身环境的公共健康效益及其对健康行为的影响,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解析滨海健身环境的要素构成,提出物质环境包括用地功能属性、健身空间设计和慢行交通网络、社会环境包括全民健身服务和健身设施管理方面.通过对青岛市滨海地区的实地调研,文章总结当前滨海健身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青岛市地域特色,提出针对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提出公共健康视角下的滨海健身环境优化策略,拟在通过促进滨海体育文化提升、营造人性化滨海健身空间、提高健身目的地的可达性、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来提升滨海健身环境品质,促进居民健康活动的进行,推动全民健身发展.

    作者:

    梁晓琳

    提交时间:2021-09-25

  • 236. 儿童友好视角下小学体系、格局与外部空间研究——以美国图森市为例

    摘要: 美国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其规划理论与实践相对成熟.本文以美国图森市公立小学为例,采用统计数据分析法、田野调查、访谈、Landsat TM遥感影像等方法,研究小学类型、数量和分布,从交通组织、建筑形态、活动场地、周边设施等方面总结小学外部空间设计特点,并结合我国国情,从宏观到微观多个层面提出完善小学规划布局、积极组织校外交通、联合布局周边设施、场地复合化、游戏化等规划建议,以补充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规划理论.

    作者:

    刘凌云;贺晓珍;杨波;陈蕾

    提交时间:2021-09-25

  • 237. 儿童友好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规划——以宁波市明东社区儿童友好型规划设计为例

    摘要: 在我国放开生育政策、空间规划走向存量提升、儿童友好城市规划实践缺乏的背景下,研究适应本地发展状况和需要的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规划,提升城市原有社区的儿童友好度,保障儿童的空间权力,对于吸引青年人才、提升城市竞争力意义重大.本文从儿童友好的视角,梳理了国内外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了儿童心理特征、行为特征以及不同年龄组少年儿童对社区空间的需求,提出社区公共空间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及社会化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最后以宁波市明东社区为例,倡导儿童主导的陪伴式规划方式,搭建多方参与共同缔造的协商平台,探索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改造的儿童全流程参与机制,希望将儿童纳入城市规划决策体系,保障弱势群体的空间权利.

    作者:

    汪雪;付邦;郭秋萌;王沛

    提交时间:2021-09-25

  • 238. 儿童友好视角下通学出行路径研究——以大连市香炉礁街区为例

    摘要: 随着"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对儿童通学安全问题的关注,应加强对儿童上下学的安全保障.本文以大连市香炉礁街区为例,以"儿童友好城市"理念为依据.首先,通过发放问卷与路径空间观测、儿童行为追踪记录的形式进行调研,并利用空间句法Depthmap软件分析街区道路空间的可达性.然后,将街区内儿童通学出行行为与路径空间做综合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儿童出行行为与路径空间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最后,运用规划设计与管理方法,提出解决儿童通学安全出行问题的策略,为儿童营造安全的通学环境,从而提升城市街区的儿童友好度.

    作者:

    徐浩田;刘代云;邬晨玲

    提交时间:2021-09-25

  • 239. 儿童视角下社区生活圈可步行性测度研究

    摘要: 可步行性(Walkability)作为一种空间属性,反映建成环境引导人们步行的潜能.影响可步行性的因素中,步行目的地空间布局是重要原因之一,映射在人们生活中,即日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与布局.相较于传统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重物轻人"的价值取向,日前兴起的社区生活圈理论更注重依据人的行为特征调整资源配置,提升环境可步行性,增加居民步行出行意愿,营造社区生活.目前,社区生活圈理论和实践研究较少针对于老人、儿童等某一特定弱势群体,本文将聚焦于儿童视角,调查社区生活圈层次上儿童的公共设施服务使用偏好与需求.同时,通过国际上量化测度步行性的主流方法——步行指数(Walk Score),基于儿童行为特征对上海中心城区的社区生活圈可步行性进行定量测度,研究公共资源配置在空间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儿童友好的社区步行生活圈规划建设要点.

    作者:

    詹烨;于一凡

    提交时间:2021-09-25

  • 240. "1.5级"土地开发对新城聚集的经验借鉴和启示——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造城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但随着全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方式开始转变,主导我国城镇发展三十多年的简单粗犷式增量扩张式发展模式不再可行,大量新城面临成为发展动能不足、开发周期长等现实问题.研究以国内外关于"1.5级"土地开发以国内外实践经验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产生的客观背景、内在逻辑以及主要措施,从而推动新城快速聚集.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基于"1.5级"土地开发模式,提出适宜两江新区新城聚集经验借鉴和启示.

    作者:

    刘犇;陈颖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