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301. 共同缔造理念下艺术集聚村落治理模式探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下苑村为例

    摘要: 2019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广泛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艺术集聚村落主体种类更加多元、融合交流渠道少,村民理念滞后、主体地位不突出,利益交织、缺乏组织交流.与此同时艺术家的居住模式稳定、文化素质高等特点都给艺术集聚村落构建共同缔造治理模式提高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以下苑村为例,通过现场调研、文献分析等方法,从村庄治理主体、组织、结构等方面梳理治现状问题,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试图搭建"主体-组织-平台-结构"四级村庄治理体系,旨在保证治理主体能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促进各方利益制衡,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加速村庄治理体系转型.

    作者:

    赵铭;赵之枫

    提交时间:2021-09-25

  • 302. 共同缔造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社区复兴行动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西井峪传统村落为例

    摘要: 传统村落是承载和彰显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空间载体,但在全球化和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其保护和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在当前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指引下,天津市蓟州区西井峪传统村落突破传统,引入共同缔造理念,通过机制创新,整合政府、村民、专业人士、企业等多元乡村建设主体的力量,针对传统村落在"农民、农村、农业"三方面面临的共性问题,建立乡村社区营造治理、乡村环境生态修复和乡村产业培育提升组成的方法体系,探索了传统村落复兴的新模式.

    作者:

    赵博阳;张小弸

    提交时间:2021-09-25

  • 303. 共建共治共享目标下的社区规划实施浅析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转型,老旧小区、城中村社区以及未来社区的维护和更新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同时社区规划实施面对的事务、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都进一步复杂化,社区按空间规划方案实施的效益逐日下降.社区规划理论与实践显示社区组织和社区意识的提升是解决社区规划实施落地问题的关键,而这些是传统空间规划方案实施所依赖的工作组织和工作方式所难以应对的.为研究如何建立起更有效的社区规划实施的工作组织和工作方式发展路径,以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目标下的社区规划实施,本文结合广州大塘社区案例,说明通过政府主导介入并逐步构建有效的社区体制机制,以规划手段唤起社区公共意识,利于缺乏社区组织和工作基础的社区做好社区规划实施,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目标下的社区规划实施的有效路径.

    作者:

    蓝佳有;汪成刚;李哲林

    提交时间:2021-09-25

  • 304. 关中平原地区村庄绿色水基础设施空间落位研究

    摘要: 近年来,伴随乡村污水治理的深入研究,相关学者在绿色水基础设施的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将这些绿色水基础设施落位于村庄空间环境过程中却存在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文章立足关中平原地区村庄,在对该地区的村庄环境及绿色水基础设施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绿色水基础设施落位于村庄过程中存在的土地供给不足及用地权属限制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空闲宅基地、紧凑布局减少权属个体数量及利用"生物组合的非工程措施"等策略,满足了设施的空间落位需求,为该地区绿色水基础设施技术的有效实践提供了重要思路.

    作者:

    雷连芳;阮建;段德罡

    提交时间:2021-09-25

  • 305.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场平标高的探讨

    摘要: 通过对大连地铁5号线后关村车辆段的场平标高的确定,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设计标准和依据,对确定场平标高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重点介绍了后关村车辆基地场平标高的确定及分析过程,通过综合考虑及分析,节省了工程投资,确定了合理的场平标高.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推广,还有更好的思路来分析车辆基地的场平标高,值得大家探讨.

    作者:

    张汉冰

    提交时间:2021-09-25

  • 306. 关于武汉抗击新冠病毒工作的回顾与反思

    摘要: 任何疫情的防控,基本策略都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为此就要针对不同人群(全体市民、疑似病患、确诊病患等)施以分类、分区、分时的管控.通过对武汉抗击新冠病毒工作的回顾,梳理出武汉防控单元的漏洞、管控平台的短板、收治体系的弱项等问题.建议构建多层级的管控单元、智能型的管控平台、精准式的收治体系等,并通过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相关工作予以针对性完善、优化,全面提升城市应对不同等级响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能力.

    作者:

    许志昂;富春;许红卫

    提交时间:2021-09-25

  • 307. 关于社区建设容易被忽视问题及微观场景思考——以良渚街道社区规划为例

    摘要: 本篇主要在社区规划的微观层面上,发现一些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问题以及对微观需求场景的思考.通过对现有完整社区、宜居社区、幸福社区和未来社区等社区建设理念的梳理,发现新型社区建设的共同点,皆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良渚街道社区规划为案例,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社区建设中人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尤其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被忽视的微观需求,包括社工日常吃饭、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居民邻近就医和幼儿托管、租户及老年群体的忽视和发声渠道、ATM机存在的必要等,而正是因为这些不大不小的微观需求,体现着对人的关注,体现着社区管理的人本化、精细化和专业化,体现着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空间品质的高质量化.

    作者:

    王亚光

    提交时间:2021-09-25

  • 308. 兼顾"公平—效率"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实现"技术逻辑"与"管理逻辑"的双平衡

    摘要: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具有普遍的非排他性、强制性、无偿性的非竞争公共产品,其科学配置关乎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从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上看,呈现建设主体由"公"向"私",建设理念由"物"向"人"的双嬗变,而围绕"公平-效率"这一悖论自始至终贯穿其中.目前学界、业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多聚焦于公平配置与管控实施,但定量化技术路径缺失,实施化管理机制探索不足.本文将基于"公平-效率"视角,围绕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什么-建哪里-如何建-如何管"这四个核心命题,从技术逻辑入手,通过"精准匹配,精准模拟"实现设施的差异配置、科学选址,解决设施公平供给、公平布局的难题;从管理逻辑进行反思,提出"高效用地,高效服务"的设施合建新模式、管控引导新思路,解决用地集约性、服务共享性难题.

    作者:

    王子强;赵元元

    提交时间:2021-09-25

  • 309. 内源式发展视角下的普通乡村发展路径探析——以韶关市龙归镇冲下村为例

    摘要: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现代性成长正逐渐消解维系乡村发展的传统基础,乡村"散沙化"严重,缺乏内生动力,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模式已经无法有效解决乡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由此关注内生力量培育的内源式发展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条选择路径.而普通乡村在资源要素匮乏、外部力量缺位的困境下,如何形成内源式发展更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普通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内外内源式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普通乡村内源式发展的关键点,即以内生资源产业化发展为基础,以地方自治组织建立与村民参与为核心,以地方身份认同为精神内核,同时强调与外部环境的动态互动,最终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最后,以韶关市龙归镇冲下村为例,基于内源式发展的价值导向和该村现状,从多元自治组织的架构、产业经济发展、文化认同感增强、生态环境修复资本化等角度,构建了村民凝聚自组织、资源内生自整合、客家记忆自焕活、生态环境自赋能四大规划策略,以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作者:

    韩迎;赵晨西

    提交时间:2021-09-25

  • 310. 内陆边境型自贸区用地空间拓展与功能布局优化探索——以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为例

    摘要: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空间载体和平台将支撑中国的全面对外开放格局.中国自贸区经历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自贸区网络形成的过程,即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从沿海港口和沿海岸线,向内陆与边境型内陆延伸发展,形成综合全面开放的态势.本文在梳理和回顾自贸区设立和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自贸区发展经验,对自贸区尤其是内陆边境型自贸区的用地空间拓展、功能优化布局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为内陆边境型自贸区的用地空间和功能优化提供一点建议,并展望其对区域及所在内陆开放城市的影响.

    作者:

    果桂梅;曾德强;何凌

    提交时间:2021-09-25

  • 311. 再生语境下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策略研究——以长泾镇河北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摘要: 随着"微更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这一不断积淀和演替的活态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大拆大建"或是"博物馆冻结式"的保护已无法满足其新的发展要求.本文以长泾镇河北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针对其经物质环境整治后仍然出现的保护体系割裂、发展动力不足、居民需求脱节等现状问题,引入"微更新"策略,希望通过重构保护框架、植入多样化功能业态、营造人性化交往空间等措施实现街区复兴,从中探索"再生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新出路.

    作者:

    付莉莉;潘之潇;姚迪

    提交时间:2021-09-25

  • 312. 再续永庆坊——广州恩宁路城市史与建筑史研究

    摘要: 本文聚焦永庆坊—恩宁路改造这一近年来社会瞩目的事件,广州历史文化保护面临过于依赖价值认定的功利化趋势,和社会多元价值观冲突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恩宁路开展城市形态和建筑史研究,通过历史角度提供纵向视角,剖析今日围绕城市更新产生的种种矛盾.城市与社会经济研究认为恩宁路诞生于近代的资产资本化过程,从属于西关大的区域结构的同时代表了当时的城市空间生产过程,在整体结构衰落原有空间面临被取代时,产生空间和文化观念的冲突;恩宁路的空间肌理叠加了水陆交替和市民阶层的兴起,这些空间信息保存至今,与今日的城市更新开发存在一定兼容性问题;建筑层面的研究认为恩宁路的建筑现状存在多层叠加小规模更替的特征,并认为建筑设计应当积极包容通过建筑语言回应这些特征.最终得出结论,城市更新是社会经济改变在空间上的投射,无可避免迭代和冲突,需要历史研究来帮助理解片区的历史内涵,尊重建成环境以实现城市更新的内在和谐.

    作者:

    吴简池;杨文君

    提交时间:2021-09-25

  • 313. 农业产业化发展下的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以山东蓬莱为例

    摘要: 准确把握乡村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组织乡村空间布局,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要点.目前,乡村地区发展集中在转移农业人口、乡村旅游和工业带动,乡村居民点组织上也缺乏对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视,存在诸多问题.农业优势地区的乡村,具备通过农业产业化带动乡村发展的条件,乡村居民点布局也具有特殊性.山东蓬莱农业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本文在对蓬莱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业产业化影响下的乡村发展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农业产业劳动力需求、乡村人口流动和空间分布、相对合理的农业生产半径角度测算蓬莱农业产业化下乡村居民点理论规模,最后以蓬莱丘山山谷为例结合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组织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希望可以为农业优势地区的乡村空间规划提供借鉴.

    作者:

    宋万鹏;汪琴

    提交时间:2021-09-25

  • 314. 农业多元价值导向下小城镇近郊村发展策略——以韶关市龙归镇冲下村为例

    摘要: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位于城镇周边的乡村是最直接受到城镇辐射和冲击的地区,其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现有研究多关注于大中城市近郊村,关于小城镇近郊村的相关研究较少.小城镇近郊村具有与大中城市近郊村不同的区位背景和资源条件,其发展路径也有所不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解决好小城镇近郊村的发展问题,对其自身及城区、镇区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研究聚焦于小城市和建制镇近郊,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乡村.对于这类村庄来说,充分挖掘农业的多元价值有助于其稳健发展.文章探讨了该类近郊乡村实现农业多元价值的现实保障,并以广东省韶关市龙归镇冲下村这一典型的小城镇近郊村为例,基于现状问题及资源条件,提出夯实一产基础,巩固农业经济价值;策划"农业+"项目,发掘农业新经济价值;加强生态保育,激活农业生态价值;内外兼修,发挥农业社会、文化价值;整治空间环境,为农业多元价值实现提供保障等五方面策略,以期实现该村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并为同类型乡村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

    陈惠彬;牛琳;韦榆瑶

    提交时间:2021-09-25

  • 315. 农业生产要素主导的空间规划逻辑和规划响应——通海县总体规划的尝试与思考

    摘要: 通海县是云南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和交易基地,是玉溪市"南菜北运""西菜东运"重要的生产基地,蔬菜远销国内外130余个城市地区,以农业种植为龙头,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农产品商贸和运输物流产业蓬勃发展,以"蔬菜"串联的一二三产紧密融合、蓬勃发展的产业体系成为推动通海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蔬菜的种植也对位于通海县的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杞麓湖,带来了面源污染的沉重压力. 在通海县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在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的引导之下,充分尊重通海县农业发展的诉求,直面农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提出"以农业生产要素为主导"的空间规划逻辑.通过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梳理,划定县域"三生"空间,构建县域整体空间格局;通过对蔬菜商贸和物流运输路线的梳理,形成县域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网络,进一步确定城市空间的骨架;通过对杞麓湖环湖8大圈层污染治理体系的构建,形成以湖面为中心,圈层式发展的城镇建设管制要求;通过农业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的确定,明确通海县各城镇的主导功能,形成相互协同的县域城镇体系;在格局、骨架、圈层、功能确定的基础上,明确通海县县域-环湖城镇群-县城三个层级的空间布局,形成以农业要素主导的空间规划逻辑.

    作者:

    申峻霞;邓正芳

    提交时间:2021-09-25

  • 316. 农村"三留守"群体空间规划需求的帕累托改进

    摘要: 特殊群体因生理或心理上的某些特点,对规划设计有特殊的要求,但其规划需求往往得不到重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组成的"三留守"群体的规划需求更是容易被忽略.为强化空间利用的人性化、多样化,使规划更具温度,丰富空间规划实践的理论支撑,以农村"三留守"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三留守"群体特点、对空间规划的需求及现行庄村规划在空间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帕累托改进的理论,从规划对空间资源配置的角度,提出农村"三留守"群体空间规划需求的帕累托改进:加强规划理念的人文关怀;功能性的规划要素配置优化;建立规划优化机制.

    作者:

    赖笑娟

    提交时间:2021-09-25

  • 317. 农村电商化背景下浙江小城镇规划研究

    摘要: 2020年中央文件提出"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并明确要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技术领域,网络的普及促进了农村电商化成为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形式.十年间,全国淘宝村、淘宝镇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且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农村电商化成为新型城镇化路径中的全新模式.同时,随着5G技术的全面爆发将对社会、生产、生活、权力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根本性影响.网络区位取代地缘区位的特征显现,城镇化由传统的"场空间"导向转向"流动空间"导向,呈现出去"中心"向"节点"的结构特征.浙江作为农村电商化诞生较早、数量较多、产品涵盖面较广的省份,文章以浙江为例,将方法论为依托,旨在探索在"城乡二元化"结构消除与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小城镇的建设内涵、发展要素、空间结构等将发生的巨大转变,从而探讨小城镇规划编制方法的转变.

    作者:

    于敬;刘昱如;刘宇楠

    提交时间:2021-09-25

  • 318.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发租赁住房的问题和挑战——由杭州市萧山区试验点例证

    摘要: 在盘活农村集体土地促进农民增收、弥补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缺口和为城市务工人员提供租赁住房的三重需求下,各地的改革试验区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发租赁住房"的试点实践和探索,本文以杭州市萧山区试点案例为例,介绍其试点实践进展和暴露的矛盾问题,认为实证情况并没有完全达到政策制定的出发点预期,甚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未来改革中应考虑强化"镇级或区级统筹"、建立合理的"金融参与"机制、放宽多元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并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

    作者:

    袁超君

    提交时间:2021-09-25

  • 319. 农科特色视角下杨凌自贸区空间布局研究

    摘要: 在"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内陆地区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国家战略,其中杨凌片区成为"一带一路"农业型自贸区核心试验区,也是全国首个农业类型自贸区.在国家层面赋予自贸区新的发展内涵和发展趋势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杨凌自贸区特殊的发展环境,立足于其独特的"新兴之地"发展条件和基础,从主导功能+辅助功能的农科特色产业视角出发,以"城-校-区"联动发展、"商-研-产"用地混合、"限制-潜力"因子模型评价、农科特色功能构建、农科特色风貌塑造等为路径形成自贸区的空间布局.研究意在发挥规划对于自贸区建设的引导与统筹作用,也希望能够将杨凌自贸区的规划建设经验推广至未来更多的自贸区建设中.

    作者:

    刘稳定;王英帆;刘展;杨净

    提交时间:2021-09-25

  • 320. "1.5级"土地开发对新城聚集的经验借鉴和启示——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造城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但随着全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方式开始转变,主导我国城镇发展三十多年的简单粗犷式增量扩张式发展模式不再可行,大量新城面临成为发展动能不足、开发周期长等现实问题.研究以国内外关于"1.5级"土地开发以国内外实践经验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产生的客观背景、内在逻辑以及主要措施,从而推动新城快速聚集.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基于"1.5级"土地开发模式,提出适宜两江新区新城聚集经验借鉴和启示.

    作者:

    刘犇;陈颖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