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21. 深圳湾滨海岸线的生长历程与规划塑造
摘要: 以湾城关系发展为研究线索,重点对深圳湾滨海岸线的时空演变与功能利用进行现状分析与规律总结.首先,研究了深圳湾滨海岸线生长历程所经历的两个时期中经济要素与环境要素所占的权重关系,并综合比较环境因素与经济因素对深圳湾滨海岸线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通过马尔科夫模型来对深圳湾滨海岸线未来的发展模式来进行预测,确定深圳湾滨海岸线下一时期发展中经济与生态要素都应作为岸线演变发展的主要推力.然后,评价深圳湾滨海岸线的各阶段主要的发展要素,对岸线开放空…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22. 生态保育及利用视角下的"全域蓝网"规划研究——以长江大保护荆州段为例
摘要: 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和空间治理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修复及城市发展融合规划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与此同时,滨水地区作为生态保育及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往往面临生态污染、空间局促、资源错配、文化缺失、活力匮乏、风貌平庸等困境.本文以长江大保护荆州段为例,尝试探索在生态倒逼机制下滨水地区的生态修复及公共利用策略,构建"生态修复+公共利用"双体系六板块的全域蓝网规划体系,形成一揽子解决安全…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23.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以临沂国际生态城为例
摘要: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病"现象突出,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换的战略途径.当前生态城指标体系编制缺乏对城市建设过程的指导及地方特色的体现,限制了其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本文以临沂国际生态城为例,探索了生态城市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提出了"绿色生态、创新活力、包容共享、韧性安全、区域协调"5大目标,并从实施阶段、实施层次、实施途径、实施主体、实施评估与制度建设等方面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全过程进行了有益探索.
提交时间:2021-09-25
24. 生态融城理念下郑州大都市区生态网络构建策略
摘要: 生态融城理念郑州大都市区生态网络的构建,必定要处理好城市和生态的关系.城市外围或组团外围的生态空间是自然的,而城市内部的生态空间多为人为修饰的,怎样使得城市外围自然的生态空间与城市内部人为修饰的生态空间发生联系、产生共振;怎样增加大都市区生态空间,提高大都市区生态质量?因此,本文从分析郑州大都市区生态基本体征入手,以双评价为手段,摸清郑州大都市区生态本底,以国外都市区、都市圈生态建设为参考,提出强化东南平原生态绿心建设、推进黄河生态带…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25.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公园城市建设探索——以青岛中德生态园为例
摘要: 公园城市的提出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发展与建设领域的具体落实,突破了以往主张在"城市中建公园"的固有思路,对城市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人居环境优化提升等方面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公园城市发展历程与国内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公园城市建设路径应具有在地性,应因时因地制宜.最后以《青岛中德生态园公园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为例,关注自然本底保护与人本需求,以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为基础,以德国绿色建设标准为引领,将人、城市、自然生态功能…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26. 生态文明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技术方法探索实践——以武汉市硚口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摘要: 以武汉市硚口区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为基础,针对绿地规模、功能、空间布局等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为科学合理地指导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引导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27. 生态文明时代湿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思路创新——以杭州大江东江海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空间治理成为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生态类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湿地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重要生态空间,对它的规划自然面临地位跃升的契机;但另一方面,机构改革前的湿地规划由林业部门主管,其规划内容与当下的国土空间管理要求存在差异,亟待转型.因此,探索湿地规划编制的转变思路成为新背景新形势新机构给规划人出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现有湿地规划的局限性进行探讨,总结出内容失衡、规划控制方式僵化和传导失灵等问题…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28. 生态文明视角下东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初探
摘要: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广东省提出以河湖水系的自然脉络打造"万里碧道",建设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好去处",推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本文以东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为例,研究东莞市河湖水系的自然特征与资源条件,尝试从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目标探索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的思路,统筹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滨水高质量发展带的规划内容,的提出东莞市碧道的总体结构与布局.本文希望通过对东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29. 时空演变视角下湿地生境评估方法初探——以杭州大江东江海湿地为例
摘要: 基于时空演变视角,以杭州大江东江海湿地为具体研究对象,在认识其湿地的形成历史和现状特征的基础上,从时间、空间和要素三个层面展开系统性的湿地生境评估.通过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呈现江海湿地的"成长"历史,主要对湿地的类型和大小、植被覆盖度、植被健康度三个重要因素进行评价,并在空间上进行可视化表达.评价所呈现的结果识别了湿地生境的整体演变状况和空间上的差异化演变特征.研究结论面向实际保护和管理工作,在具体空间和要素内容上提出精准指向的…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30. 水敏性城市设计探索与实践——以鄂州市为例
摘要: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水敏性城市设计的出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水资源作为维系生态系统的首要条件,对于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水敏性城市设计内涵解析,从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出发,将水敏性城市设计理念融入鄂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并提出从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城市特色风貌营造、水生态修复及循环利用、实施管控四个方面,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循环利用,以期对后续规划、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31. 体验经济视角下生态旅游区开发研究——以小南海湖为例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区的建设正处于顶峰,生态旅游区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选择.旅游业也在为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加速变革,旅游方式开始从观光式旅游转向体验式旅游,体验经济视角成为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思路.文章通过体验经济视角的引入,将体验经济中的避世体验、娱乐体验、教育体验与审美体验四类体验与RMP分析法相结合,以小南海湖为例,构建体验经济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区开发框架,对生态旅游区的资源、市场、产品开发和规划方法进行研究,希…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32. 五大体系叠合的沙漠边缘地区综合发展策略
摘要: 沙漠边缘地区始终遭受土地沙漠化的侵袭,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社会经济受到制约,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长期存在.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双重要求下,这类地区亟需得到具有宏观战略性的统筹规划指引.内蒙古磴口县境内的乌兰布和沙区生态资源优越、交通条件和产业基础较好,且沙区内存在较多城镇、村落居民点,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为一体的沙漠边缘地区.本文在生态文明和国土空间规划思想的指引下创新性地在沙区提出集生态治理、绿色产业、综合支撑、…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33. 武汉市滨江街区风环境特征与其影响因子研究
摘要: 滨江空间是城市通风廊道的重要空间载体,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武汉市滨江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PHOENICS对城市滨江街区风环境展开模拟研究,定性定量分析滨江街区风环境特征及其与街区空间形态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①舒适风速区域(v≥1m/s)主要分布在江滩、公园、湖泊等开敞空间、主要道路沿线及周边的部分街区空间、部分高层建筑周边及高层建筑集聚区域,静风区(v<1m/s)主要分布在街区内部以及部分城市支路…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34. 武汉市主城区城市绿地公正性测度与优化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提高,我国对于公平性关注也越来越高.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充分"是效率问题,"不平衡"则是公平问题[1].城市绿地作为绿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其配置公平性与人居环境质量紧密相关.目前国内对于城市绿地公平性研究多集中于数量和可达性研究,研究指标多为城市绿地数量、面积、等级及公园绿地可达性,对于城市…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35. 咸阳市生态网络建构与发展引导研究
摘要: 伴随着快速城镇化,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在习近平提出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下,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已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核心任务.生态网络是绿色生态格局的结构性要素,也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了生态网络的发展脉络及近年来的相关理论研究,在统一数据底版的前提下,利用Arc GIS对咸阳市生态要素进行风险性评价,基于咸阳市的生态网络构建,总结了咸阳市生态网络特征,并且从分级分类,精准施策、行政划分,系统…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36. 香港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可持续生态规划研究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具有越来越重大的意义.香港的铜锣湾商业区是世界上密度和活力最高的商业活动中心之一,而位于相邻区域的维多利亚公园则在寸土寸金的港岛创造了大片开放的公共绿地空间,成为香港地区广受欢迎的公园.本文通过分析香港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运用绿色基础设施等多种城市规划理论,与纽约中央公园和伦敦海德公园的空间环境相类比,对铜锣湾商业中心与维多利亚公园在发展和转型过…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37. 小流域SWAT水文模型的构建及规划应用探究——以威远河流域为例
摘要: 生态文明,品质提升的时代背景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刻不容缓,生态空间尤以水生态空间的保护修复是国土治理、生态修复的重要工作.但当前针对水环境的空间规划未全面考虑其合理研究尺度以及自然水文循环过程的动态模拟.因此本文提出基于生态水文学的流域-小流域-集水区三级研究尺度,引入SWAT水文模型动态模拟自然水文循环的过程,着重阐述适用于规划领域的模型构建过程,筛选空间规划适用参数,将水生态环境落位于相应的国土空间,形成点-线-面三级空间管…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38. 新加坡国家公园体系规划解读及其对广州的启示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国家公园作为最具典型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承载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的目标.新加坡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以自然保护地和城市开敞空间为对象,逐步建立了一套从规划到管理的国家公园体系.本文以新加坡的国家公园规划体系为例,研究其自然保护体系下各类保护地类型划分与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分析总结新加坡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游…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39. 英国密尔顿·凯恩斯新城与重庆悦来新城的对比研究
摘要: 英国是最早实现城镇化的国家之一,为分担中心城市的人口、就业、以及产业发展压力,提升人们居住水平,英国进行了三代新城建设,而密尔顿凯恩斯是其中最成功的例子.而悦来新城作为重庆集国际商务、会议展览、文化创意和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大型宜居新城,代表着重庆未来新城发展的方向.本文从两者的建设背景、空间策略、生态城技术层面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期望能从动态规划观、公众参与制度及街区尺度等方面进行借鉴和反思,探索重庆乃至全国的新城建设的最佳模式.
提交时间:2021-09-25
40. 社区可持续视角下居民安全感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以西安市两个城中村改造社区为例,从社区可持续的视角出发,围绕居民对社区环境的主观感受与评价,基于CPTED理论探讨社区居民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收集数据,然后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社区居民安全感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优模型,在微观尺度上对社区空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并提出对策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