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21. 三大城市群与"人口流动"视角城镇化格局研究
摘要: 从春节后的全国人口城际流动入手,研究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在全国人口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及三者之间的差异.使用百度迁徙的移动互联网定位数据,对三大城市群与全国各地级市在春节后的净流入、净流出特征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三大城市群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三个特征.第一,三大城市群在全国人口净流入总量上仍占较大比例,中部省份的省内城镇化仍未占到主体;第二,三大城市群的影响力都是全国性的,但三者之间有明显差异;第三,三大城市群各自的中心城市在其中的作用特征各有不同.三大城市群主导的全国人口城镇化仍将延续,应继续优化和拓展其人口承载力,而全国范围内则应有重点地打造若干城市群,其余地区以建设都市圈为首要目标.
提交时间:2021-09-25
22.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村宅基地活化利用研究初探
摘要: 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由于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镇等原因,部分农村出现房屋闲置、宅基地"一户多宅"、土地利用非农化等不良现象,农村土地浪费严重,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并成为了制约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道阻碍.本文在梳理了宅基地制度发展及三权分置政策对宅基地活化利用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以实际案例为对象归纳总结了农村宅基地的三种发展模式,并对其开发模式特征和优劣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村宅基地活化利用的策略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23. "三生"理念下美丽乡村基础设施评价研究
摘要: 美丽乡村创建的过程中,基础设施普遍存在建设缺位、内部不协调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大西安64个美丽乡村基础设施的实地调研,从"生态修复、生活保障、生产服务"的功能视角展开评价.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乘法集成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然后,通过空间分布特征、平均值、变异系数分析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生态修复、生活保障型设施优于生产服务型设施.(2)基础设施整体水平较差,基础设施薄弱乡村占比较大、基础设施便利乡村其次、基础设施完善乡村占比最小.(3)限制三类乡村基础设施发展的因素各异,其中短板问题最突出.研究发现大西安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存在县域发展不均衡、村内结构不合理、后期管护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24. "三生空间"视角下乡村功能评价及镇村体系优化
摘要: 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共同构成了乡村地区,当前中国乡村发展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生活空间公服配套欠缺、生产空间低效碎片化、生态空间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因此三生空间的优化与协调发展对于宜居乡村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乡村"三生空间"概念进行解读,然后从"三生空间"的视角分别建立乡村生活、生产、生态功能评价体系,进而基于三生功能评价结果在乡村协同发展的思维下,对镇村体系进行重构,引入"村-村共同体"概念,通过综合考虑村庄生活、生产、生态功能之间的协调以及各村庄发展的不同功能侧重点对村庄进行组团划定,将村庄划分为"生活功能主导单元""生产功能主导单元""生态功能主导单元",使其作为镇域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单元,本文以平谷区大兴庄镇为例,最后提出了乡村地区三生空间整体优化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25. "三生"融合视角下新区产城发展评价与策略研究——以珠海市西部生态新区为例
摘要: 产城融合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理念.近年来,我国逐渐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下半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逐渐突显,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因而,对于产城发展的认识不应仅局限于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更需要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角度解决"产城分离"问题,从产城融合走向三生融合.基于此,本文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三大维度,结合多源数据,构建了"三生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珠海市西部生态新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珠海市西部生态新区的整体发展情况,有助于明确其"三生融合"的发展水平,帮助查找关键问题及提出规划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26. 三线城市疫情下的城市问题初探——以济宁为例
摘要: 三线城市因其医疗基础设施的相对不完善、城市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相对较弱等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程度较大.本报告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通过对新冠疫情确诊病例的研究及城市相关空间分析,发现其存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低层级医疗资源作用甚微,社区治理被动等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关规划应对措施,可为类似中小城市的城市系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提供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27. "三边共振"视角下边境村庄规划策略研究——以凭祥市油隘村为例
摘要: 边境村庄是展示祖国形象和风貌的门户,也是守卫祖国边境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伴随着近年国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和邻国政治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边境村庄人口外流、产业低迷、建设滞后的现象日益加剧,村庄持续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本文以"固边兴边"类型村庄作为研究对象,从"边民、边贸、边境"整合发展角度出发,探索构建振奋边民、振活边贸、振兴边境的"三边共振"规划策略,并以凭祥市油隘村规划建设为研究实证,从边民参与平台、特色产业体系、公服及基础设施系统、建筑特色风貌等方面落实方法要点,为边境地区的村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28. 三里屯天桥缓建背后交通改善思考
摘要: 区政府统筹下,三里屯街道办事处搭建了多方参与平台,就三里屯辖区交通整体提升和拟修建过街天桥方案进行了多次研讨,责任规划师认为三里屯的交通改善,并不能建立在牺牲行人的便利上,路口建设天桥虽保障机动车交通功能,但增加行人过街距离和时间.通过现场全天的调研分析与国外大街改造经验借鉴,目前交通改造趋势为从机动性转向宜步性与宜居性.三里屯的交通改善,需要关注以人为本,通过多方协同参与,借助系统的管理和改善,结合城市更新等多种手段提升三里屯地区的特色与魅力.
提交时间:2021-09-25
29. 上海三林湾小镇规划设计全过程管控研究
摘要: 对于规划设计从业人员而言,编制一套好的规划设计成果不难,难在如何有效落实.脱离规划管理的规划设计使得规划设计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然而现实是除法定规划外,其余编制的很多彰显片区特色、体现高品质空间建设的规划成果由于管理责任主体的不清晰无法落实.新时代背景下,区域整体开发成为主流,高品质空间建设成为基本要求,这就对规划设计与规划管控的创新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本文以上海三林湾小镇总控研究为例,尝试探讨作为规划设计单位,如何从规划设计管理角度出发,通过规划设计与规划管控机制的创新,协调多方建设主体,实现规划设计阶段在区域开发建设中的全过程管控,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落实高品质空间建设,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30. 上海与宁波舟山在中国航运网络的角色识别
摘要: 加快建设航运强国事业已经成为国家重要发展议题之一.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航运网络的不断演化对港口城市的等级结构、网络地位、经济贸易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一港口群的上海与宁波舟山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实务界和学术界关心的问题.尽管两大港口城市的国际枢纽职能已逐渐明确,但对内(面向大陆)联系的研究仍未完全展开.中国大陆内部的跨城航运网络数据表明:①不论是江、海向腹地,上海对内的联系广度、强度高于宁波舟山与其他城市的联系,明确了上海航运中心城市之首的地位;②上海与宁波舟山之间的总关联度高,相互协作关系紧密,且两者存在明显南北区域协作以及江海分工;③但也发现,上海与宁波舟山的航运货物比重不同,立足于经济产业基础,是错位发展、城市转型、实现共赢的重要突破口.
提交时间:2021-09-25
31. 上海中心城区商业簇群识别与等级结构研究
摘要: 商业簇群是商业设施在城市局部空间极化集聚形成的点状结构,是由商业簇群、商业洼地、商业轴廊和商业环带构成的复合商业结构中最为明显的结构要素,其等级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本文首先基于核密度分析法识别了上海中心城区内的46商业簇群,并结合设施密度门槛划定了46个商业簇群的空间边界;其次,根据商业簇群内商业设施总量、商业设施总密度、商业设施类型数量、高等级设施优势度和低等级设施优势度5个指标对46个商业簇群进行定量计算,并通过聚类分析法得到最终的商业簇群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对比分析了规划数据与商业簇群等级识别结果的差异性,并给出了具体规划建议.整体而言,本文对上海商业中心规划和城市战略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也为实践角度的规划评估提供了方法基础.
提交时间:2021-09-25
32. 上海中心城单元规划转型思路与经验探讨
摘要: 随着中心城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用地减量化"的发展要求.为适应存量发展的新形势并使新一轮总体规划得以更好地落实,2017年,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对上海市规划体系提出调整要求,单元规划的作用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基于其委托的"中心城单元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和成果规范——以杨浦区为例"课题研究,以单元规划内涵转变、问题评估、优化思路、借鉴意义四部分内容展开讨论.第一部分阐述了上海上一版中心城单元规划的编制背景、实施成效,以及新时代背景及新一轮规划体系改革要求下,中心城单元规划作用内涵的转变;第二部分以对杨浦区上版单元规划的对上承接度、对下指导度及未来适应性三方面评估作为基础,总结了上版单元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在新时代背景要求下的不适应性;第三部分从规划定位、编制思路、技术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上海新一轮中心城单元规划的优化方向;第四部分从价值逻辑、技术方法、动态实施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了上海中心城单元规划的评估及实证研究经验对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借鉴意义.
提交时间:2021-09-25
33. 上海市主城区不同社会区居民的职住特征研究
摘要: 研究不同社会属性居民的职住特征,是缓解职住失配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社会极化趋势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较少有研究将城市的居住空间分异与职住特征结合起来,从宏观维度探讨不同社会区通勤空间的差异.本文以上海市主城区为例,基于六普数据和手机信令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空间连接的方法,将社会属性与职住属性相结合,比较不同社会阶层的职住空间分布与通勤距离.研究表明,上海市主城区可划分为蓝领人员聚居区、多种人群混居区、商业服务业人员聚居区、科研人员聚居区和高管与专业技术人员聚居区五类社会区,且不同社会区居民的居住和就业空间出现显著分异,通勤距离呈现出分级的规律,验证了社会属性影响职住特征的研究假设.
提交时间:2021-09-25
34. 上海市创意阶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以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上海人口地理信息库为基础数据,以街道单元为研究尺度,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探究上海创意阶层近十年来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上海市创意阶层人数快速增长,空间分布基本呈现圈层式布局,近郊区增速最快,其次是远郊区,最后为中心城区,创意阶层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②集中程度略有下降,在未来其集聚格局可能会稍有分散,中心城区的创意阶层集聚区会向近郊区蔓延.③热点区(高聚集区)在发展过程中热点区域有所扩大,并在外围东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形成新的分散的热点区.④上海市创意阶层时空演化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要素、社会人文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影响.
提交时间:2021-09-25
35. 上海市商业空间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商业空间的格局也在不断演变.本研究运用百度地图POI、高德地图POI、大众点评等大数据,结合Voronoi图、核密度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上海市商业空间的分布特征.通过梳理2009-2016年的商圈项目,研究不同时间阶段商业要素的空间集聚和演变趋势.基于高德地图POI中不同类型体验式商业设施的集聚特征,进行特色商业空间的分析,并且进一步探究轨交交通对商业空间发展的支撑作用.本文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城市商业的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同时为挖掘多元体验式消费空间提供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36. 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新动态
摘要: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时代、国土空间统一规划时代背景下,上海市对标上位要求、国内国外技术水平发展水平,梳理自身在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数据管理方面存在如数据入库太堵、入库图层太多、底板内容太少等具体问题,剖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一是成果数据管理流程再造和数据库结构更新双管齐下,实现"批后入库"到"批前入库",在线审批和在线技审"无图运行"到"带图运行","人工维护"到"系统自动维护"三大转变;二是对现有的标准体系瘦身、优化、整合,同步对现有规划编制报审软件(暨质检软件)进行迭代开发,让在线审批系统带"轻图"运行;三是在成果数据应用支撑上,打破行政壁垒,充分挖掘系统内外数据资源,增加规划基础要素底板内涵,提高规划基础要素底板功能模块的服务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对规划编制的服务能力.按照这三个解决方案进行上海市现有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数据管理体系的优化提升,能极大确保规划成果数据的全面、准确和现势,有助于规划成果规范的落地实施,有助于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广泛共享.
提交时间:2021-09-25
37. 上海市远郊农民集中居住意愿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崇明区横沙乡为例
摘要: 作为一项政府推动工程,农民集中居住的实行效果取决于政府的引导力度和农民的参与积极性.目前上海市正以村庄布局规划和郊野单元规划为抓手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其中农民自身参与意愿不强是影响工作推进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崇明区横沙乡为例,运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市远郊乡村地区的农民集中居住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总体生活满意参与集中居住的自身动力较弱;不同特征的农户在搬迁、安置方式与地点选择上的意愿存在显著差异;接受度最高的是在本乡内宅基地自建安置,部分愿意选择城镇化较高的长兴镇集中居住.有意愿搬离横沙岛、具备一定文化水平、承包地较少的农户在安置选择上反映出较强的城镇生活意愿.以此为依据,需要结合意愿特征制定差异化引导与统筹协调相结合的安置方案,提高农民参与集中居住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完善动态规划与机制保障等对策,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作实施,助力乡村振兴.
提交时间:2021-09-25
38. 上海市闵行区市民诉求热点的空间分布与变迁——基于市民服务热线大数据的分析(2012—2019年)
摘要: 在网格化管理的背景下,条线职能下沉,属地化治理凸显,基层治理展现出新的面貌.网格化中心的一大工作是处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其海量数据能够展现市民诉求与基层治理焦点的空间分布及演变.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对2012年至2019年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据分析,公共设施管理、用途变更、物业管理、邻里冲突等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分布模式随城市建设、发展而改变.社区治理的相关政策会引发市民关注,相关案件数量先增后减.闵行区主要有三类居住区,三个典型案例的研究表明其治理的焦点有显著差异:商品房小区的邻里冲突及物业管理问题最突出,体现出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参与、不断博弈.老公房和大型居住社区有明显的公共设施管理、用途变更问题.
提交时间:2021-09-25
39. 上海空间规划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崇明区为例
摘要: 伴随着中国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改革和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2020年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年份.上海市通过规划和国土职能部门的合并率先在全国实现了"两规融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城乡覆盖"的空间规划体系,在规划理念、规划方法和传导体系中均取了的创新和成效,对全国其他城市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日本、德国、荷兰的空间规划体系,明确其各个层次的规划内容和传导方式,剖析国外规划体系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发展与管理的关系.再从总体规划层次、单元规划层次、详细规划层次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上海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以崇明区三个层次的规划实践为例,从战略意图传导、刚性指标传导、空间管控传导、民生设施传导四个方面剖析上海空间规划自上而下、从规划到实施的传导全过程,为中国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可借鉴之处.
提交时间:2021-09-25
40. "1.5级"土地开发对新城聚集的经验借鉴和启示——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造城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但随着全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方式开始转变,主导我国城镇发展三十多年的简单粗犷式增量扩张式发展模式不再可行,大量新城面临成为发展动能不足、开发周期长等现实问题.研究以国内外关于"1.5级"土地开发以国内外实践经验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产生的客观背景、内在逻辑以及主要措施,从而推动新城快速聚集.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基于"1.5级"土地开发模式,提出适宜两江新区新城聚集经验借鉴和启示.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