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101. 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天津历史街区溢价研究
摘要: 城市更新与历史街区保护带来的"独特性经济"能够为城市经济系统提供正外部性,产生带动周边住房市场价格抬升的溢价作用.本文以天津中心城区十四片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房价、历史街区与建成环境要素的空间数据库,利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特征价格模型、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历史街区更新对周边房地产的溢价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天津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对周边房产具有显著的价格溢出效果,并且外溢效果呈现自历史街区外边界向外递减的趋势.基于这…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102. 基于图式语言的传统村落空间解析与传承路径——以闽南沿海诚峰村为例
摘要: 针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碎片化"、"趋同化"等种种问题,从图式语言视角出发,揭示传统村落空间布局与图式语言体系的逻辑耦合关系,进而基于图式语言中语汇、语法、语境三大层面解析诚峰村空间营造的空间要素、空间秩序及场所意境,研究其"实体"上的空间表征并探索空间营造背后的逻辑秩序与民间智慧,尝试运用基因"解码"、"编码"的思路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基于图式语言的关联保护与多元传承,从根源上解决"碎片化"、"…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103. 基于原住民视角的古镇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浙东北水乡古镇保护规划实例
摘要: 随着周庄古镇开启旅游先河后,旅游开发成为古镇保护与利用的首选模式.但并非所有古镇都适用这种模式,而且在追求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古镇本源功能和原住民的需求.笔者结合浙东北某水乡古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实例,从原住民的视角出发,围绕原住民"衣食住行"等主要需求,探索了如何在保护好古镇肌理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条件,并让原住民成为历史文化活态传承最主要的因素,也为未来旅游开发做好更充足的准备.笔者希望通过保护规划真…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104. 价值导引的徽州历史文化街区活力重构——以泾县城南老街及周边地段城市更新设计为例
摘要: 文章提出以历史文化街区特征价值为导引的历史文化街区活力重构保护发展思路,在解读"价值导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以价值识别、价值关联、价值延续和价值活化为具体实施路径的历史街区价值导引保护与空间、功能重构方法,并以泾县城南老街片区的更新设计为例进行探索:首先,通过地域、相似遗产对象的差异化比较,总结提炼其特征价值为传统工艺发源地、漕运商贸典范、军事文化展示地;其次,将街区核心价值内涵与相应载体建立关联,载体要素包括宣纸原材料、制作工艺、宣…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105. 坚持文化自信,保护运河遗产——天津市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名镇独流镇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沿线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名镇,如何利用运河的生态与文化资源,在保护好运河遗产的同时发展建设好周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及村落,是我国大运河作为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在保护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独流镇位于雄安新区至天津滨海新区的大清河生态走廊与天津京杭大运河文化走廊的交汇处,是天津市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当前地区经济转型与城乡统筹建设的核心节点,本文基于对独流镇历史文化遗产与空间肌理的研究,提出了贯通历史、全域联动的…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106. 坚持文化自信的历史保护规划的策略与方法——以国家长城文化公园(黑龙江段)为例
摘要: 历史保护是对各时期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应坚持文化自信的原则,培育全体国民的健康文化心理.坚持文化自信的历史保护规划,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以及传播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的主要途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新的要求,承载了新的功能,需要运用创新的思路和融合的理念来提升其价值.笔者认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应以保护为基础,以国土空间规划的"底图"为依据,利用"文化+"的形式进行创新的…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107. 历史街区文化遗产影响评估(CHIAs)嵌入路径框架研究
摘要: 城市发展和历史保护的和谐共生成为当前重要议题.本文主要针对历史街区更新中规划编制阶段的规划影响评估展开,在人本思想的指导下,以人的视角审视更新活动,提出"嵌入"作为文化遗产影响评估的本土化路径,对接社区规划师制度,搭建、激活多元合作平台,促进历史街区的活态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将历史街区价值的研究范畴从物质层面扩展到社会层面,将影响评估的对象从属性扩展为指标体系,对文化遗产影响评估的基本方法进行修订,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街区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方法.
提交时间:2021-09-25
108. 减量提质背景下的历史街区空间评估机制研究
摘要: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减量提质"的背景下,对历史街区现有空间更新改造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关键节点.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北京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观音寺片区现状空间分析,构建出空间"定性评价——定量评估——优化引导"的整体研究框架,尝试建立在量化、实证分析基础上的具有普适性的历史街区空间评估机制.本文通过线上调研平台意见征集、线下入户调查、问卷分析、重点跟踪与访谈以及地图开放街景分析等方法,获取街…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109. 交通因素影响下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摘要: 该文通过对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发展演变的阐述,分析了"万里茶道"对传统聚落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还对交通因素影响下村落的整体空间形态进行解构,以此发掘传统聚落兴衰的内因及其现实应用意义.并结合下梅村面临的现状问题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针对村落不同层面的内容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保护和更新设计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110. 近十五年我国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摘要: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构成我国大运河体系的核心部分.随着京杭大运河成功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申遗时代下的我国京杭大运河保护与利用对城市历史遗产、景观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为主题,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近十五年国内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将目前研究归纳为"运河遗产分类与构成梳理、运河遗产与沿岸聚落、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三大类别,并对各方向的研究成果与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分析…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111. 空间规划体系下许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思考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成为新时代国家宏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自然资源部成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建立,新框架下历史文化保护名城保护与传承的思维方式正在转变.本文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探索的角度出发,选取河南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许昌市为例,梳理许昌市全域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并且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现状进行评估,确定保护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基于文化空间梳理及文化聚集度的分布研究方法,确定了许昌历史文化资源…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112. 口述史视野下的传统聚落文化空间演变——以厦门市刘五店村为例
摘要: 目前多数传统聚落的口述史研究集中在"边缘地区"的乡土民居:建筑构件与营建技艺,对大城市建成区内传统聚落鲜有涉及.本文以厦门市刘五店村为例,通过口述史研究刘五店的历史空间与生活空间,探究不同时期的聚落形态与普通群众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以丰富大都市里传统聚落文化空间多样性的研究,为口述史在传统聚落的应用开拓新视野.
提交时间:2021-09-25
113. 空间治理视角下阿坝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研究——以色尔古藏寨为例
摘要: 空间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未来城乡空间发展的主要目标,传统村落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其存在的社会发展和空间问题也应纳入空间治理范畴.本文以四川黑水县色尔古藏寨为例,从空间治理视角对阿坝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传统村落存在的普遍问题,整合出在此视角下色尔古藏寨保护发展的新思路,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发展策略,以期对未来传统村落空间治理和保护发展政策的提出有所启示.
提交时间:2021-09-25
114. 历史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空间保护——以岚城古城为例
摘要: 当前,许多与传统生活相关的空间逐渐消逝,如何激发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情并保护其传承的空间载体,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该文以岚城古城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古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面临的困境,之后以人地一体保护视角出发,通过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空间,旨在探究两者之间关系的紧密度.最后创新性地提出体验式保护与开发路径,并探索出4种模式:传习所实操式、活态博物馆式、主题体验式、空间感知式,通过物质…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115. 历史地段更新规划管理制度调适探索——以南京老城南小西湖地块微更新为例
摘要: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入质量提升的"下半场",面对更为关注城市内涵发展、产业转型、土地要素集约利用的发展形势,在社会参与、物权及公平意识日益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各地规划资源管理部门不断质疑反思原先城市快速更新方式,积极探索实践更好兼顾城市文脉、创新产业、居民利益和社会公正的包容性渐进更新方式.本文以南京老城南3.0版更新方式(小西湖地块微更新)探索实践为例,探讨在日益增多的存量更新时期,重构后的自然资源部门针对历史地段更新规划管理制度积极的调适探索.
提交时间:2021-09-25
116. 历史街区建筑价值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历史建筑承载着一个城市乃至民族的发展变迁,也凝聚着不同时期人民的智慧.历史建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不同人群情感的寄托.但价值又往往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对象,对于价值的认知往往因人而异,差别较大,也因此造成了很多历史建筑保护不到位,造成历史建筑的破坏,文化遗产的消失.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价值评定体系意义重大.2020年2月,大连市东关街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对其历史价值的探究与保护更显重要.本文尝试在国内外研究…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117. 历史街区商业化更新中的问题及对策——以武汉昙华林为例
摘要: 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业化开发是我国现今比较常见的一种街区活化手段.而部分历史街区在更新中为了追求利益,使得街区过度商业化,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街区商业化更新中问题的思考.武汉昙华林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内涵,是我国诸多"待开发"的城市历史街区的典型代表.通过对我国几处典型性历史街区商业化更新案例的改造策略和更新模式的评价,对比总结可用经验.并以武汉昙华林为例,分析其商业结构和形成机制,探究其在…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118. 历史街区文化基因的识别研究——以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历史街区为例
摘要: 哈尔滨中央大街其内融合了欧式等风格的历史建筑,是哈尔滨市最独具特色的历史保护街区,因此对于中央大街风貌特色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以文化基因为研究视角,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历史街区的文化基因,对中央大街的街区因素进行重组与归纳,分层次解析文化空间.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应用GIS平台建立历史街区的文化基因基础数据库,从环境基因、街巷基因、院落基因、建筑基因、历史文化基因及社会文化基因六个层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历史街区文化基…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119. 历史空间格局影响下的华阴城市总体布局
摘要: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城市建设史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经过时间的打磨,历久弥新.在近代城市发展中,由于现代建筑规划理论的东渐,中国传统优秀的城市规划理论和经验,在追求高效的城市建设中,渐渐被掩盖其光彩.本文通过对华阴市的历史空间格局特征的分析,针对华阴城市历史空间格局保护与城市总体布局相互矛盾的问题,提出历史空间格局的传承策略,将其融入华阴市的整体布局中,提出了历史空间格局传承保护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概念性的城市总体布局方案.通过对华…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120. 社区可持续视角下居民安全感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以西安市两个城中村改造社区为例,从社区可持续的视角出发,围绕居民对社区环境的主观感受与评价,基于CPTED理论探讨社区居民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收集数据,然后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社区居民安全感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优模型,在微观尺度上对社区空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并提出对策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