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61. 中国综合保税区总体空间特征和空间优化研究

    摘要: 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为蓝本,对数量占比达68%、核准面积占比达77%的综合保税区(含保税港区)进行剖析,重点聚焦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数量规模、空间布局、主导产业四个方面的分析研究,并从"双联、双增、双优、多集合"四个方面提出其空间优化的主要路径.

    作者:

    张小松

    提交时间:2021-09-25

  • 62. 中小城市低效工业用地整体再开发路径探讨

    摘要: 新时期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受限,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治理手段.2019年中央第五次财经委会议后,中小城市土地供应紧缩,亟需对存量用地进行挖潜与二次开发,尤其以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最为紧迫.本文基于现有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的相关研究,融合土地经济与城乡规划的思维,以茶陵县一园区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开发模式、经济平衡、规划引导、实施建议四个方面,探讨中小城市低效工业用地整体再开发的路径,提出政府收回、土地置换、政企合作三种开发模式,建立再开发经济效益与容积率的关系,制定综合性的规划引导方案,并统筹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为其他中小城市地区的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提供借鉴.

    作者:

    姚龙;李圣;朱琪

    提交时间:2021-09-25

  • 63. 中小城市公园体系优化路径探索——以重庆长寿城区为例

    摘要: 一座城市的品质可以透过公园得以有效的体现,聚集优势资源的大城市有充裕的资金开展公园建设,普通的中小城市需要寻求适宜自身特征的方式构建城市公园体系.本文以重庆主城近郊的长寿城区为例,通过城市公园的现状分析、问题梳理、借鉴优秀案例,提出优化这座城市公园体系需要从衔接城市周边生态本底、谋划公园主题、城市设计、慢行织补等方面入手,部分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中小城市.

    作者:

    胡鹏;黄雁

    提交时间:2021-09-25

  • 64. 中小学防灾地图规划探析——基于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启示

    摘要: 我国防灾意识不断提高,但社区与校园的基层防灾教育培训与灾害防救演练体系仍未构建.而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由于灾害频发,防灾观念较强,已形成以防灾教育为核心,防灾地图规划为重点的社区基层抗震防灾体系.本文结合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相关经验,从编制主体、规划层次、规划流程、内容引导、表达方式等多角度论述中小学防灾地图规划中应注重的问题,尝试探索构建一条以中小学防灾地图规划推动基层防灾教育起步的新路径,以期为我国基层防灾规划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作者:

    仇海囡

    提交时间:2021-09-25

  • 65. 中英规划系统中的土地价值捕获(Land Value Capture)实例对比研究

    摘要: 在生态文明和集约节约土地的背景下.如何拓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成为地方政府在构建现代化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议题,其中土地价值的捕获是关键.从中英规划系统演变与决策入手,对比研究了在英国弹性系统下布里斯托城市更新和中国刚性系统下南昌TOD开发的两个案例的规划土地价值捕获情况.两国的规划体系的刚性与弹性的特性在土地价值捕获的实际决策中呈现出收敛平衡的趋势,中国在刚性规划体系下试图提供一定的自主性,而英国弹性规划体系也试图提供一定的确定性.该案例为中国构建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中央与地方政府协商共治的规划体系成为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中国规划系统在借鉴弹性系统赋予地方政府更大自主权的同时,应结合自身刚性系统的优势,严控各类开发底线,探索符合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平衡点.

    作者:

    梁乐天

    提交时间:2021-09-25

  • 66. 临空产业园区规划实践中的弹性控制研究——以云南滇中新区东盟产业城为例

    摘要: 随着中国机场及其周边建设的蓬勃发展,未来临空产业园区将成为城市竞争的新焦点.面对临空产业园区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弹性控制是抵御总图变形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从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三个层面探索其运用弹性控制手段的实用方法,以及通过规划弹性控制增强规划适应性和降低日后土地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径,以云南滇中新区东盟产业城为例,基于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指出了增加临空产业园区规划弹性控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结合规划案例,阐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规划弹性控制体系、灵活的土地利用模式、弹性的指标管控体系和城市设计导则引导管控.

    作者:

    方雅洁;罗兵保;陈卓;罗晓杰

    提交时间:2021-09-25

  • 67. 临空商圈的发展特征及广州实践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中国各地市正围绕机场大力推进临空经济建设,但中国临空经济总体仍以加加工制造与物流运输为主,存在体系不完善、业态待升级等问题,亟待发展临空商务商业服务.文章对比总结六大国际枢纽机场的临空商圈发展特征,认为临空商圈具有圈层式分布特征,并对不同圈层的业态发展进行了研究揭示.并以广州空港经济区临空商圈实践为例,从整体策略、商圈布局、航站楼圈层节点发展策划等几个方面进行经验介绍,以期为国内其他地区建设临空商圈提供借鉴.

    作者:

    李文龙;叶宸希

    提交时间:2021-09-25

  • 68. 为实现街道沿线空间精细化设计的探索——以大兴清源路街道沿线城市设计为例

    摘要: 在北京新总体规划提出建设高品质城市公共环境的背景下,街道作为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对发展诉求及沿线用地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为迎合创新型控规编制的需要,要求细化用地类型,实现精细化及差异化用地管控.文章以大兴清源路沿线城市设计为例,提出了街道设计的工作方法及路径,规范了成果输出及形式.针对街道用地定义了完全新建、更新改造、保留整治及新增绿地四种类型,从规划设计手段、建筑风貌引导、空间改造方式等多个层面提出普适性与差异性建议,实现用地设计的精细化管控,旨在通过梳理街道沿线问题,提出差异化打造策略,提供高品质用地空间,同时为下一步街道的建设工作提供顶层依据,对部分地块提出规划设计条件,为后续的审批工作提供技术引导.

    作者:

    张昊;詹悦

    提交时间:2021-09-25

  • 69. 主体功能思维下县域镇村体系构建的反思与优化

    摘要: 县域空间是城乡融合最紧密的地方,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县域空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县域的城镇化不同于大城市区域,县域缺乏对外来人口的吸引,更多的依赖是本地人口的城镇化,因此镇村体系构建也有别于大城市.但传统县域镇村体系的构建对大城市的模仿现象普遍,本文针对传统县域镇村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反思,其主要问题表现为:发展统筹性差,实施指导性差,城乡协调性差,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乡镇间的粗放竞争,理论套用情况严重,重城轻乡的思维积弊等.并基于反思,提出了主体功能思维下的优化策略.策略提出基于"双评价"对乡镇全域进行主体功能分区,基于城乡统筹对镇区和乡集镇进行特色功能分类,共同构建起具有县域特色的新型镇村体系.并以湖南省桃源县为例,对镇村体系构建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

    作者:

    胡鹏亮;毛程;李圣;易维良

    提交时间:2021-09-25

  • 70. 主题产业园区策划与城市设计一体化研究——以西安昆明池婚庆产业园为例

    摘要: 随着主题产业园区建设的日益兴起,各具特色的产业业态对旅游市场形成拉动,但同时大量生意惨淡、经济效益低下的主题产业园区也随之产生.其原因多归结为园区方案设计阶段策划与城市设计各自为政,未形成相互指导与反馈的良性机制.然而学界对城市设计与策划一体化的研究相对缺乏,未能对主题产业园区的策划与城市设计进行良好的借鉴与指导.本文旨在探索主题产业园区策划与城市设计一体化的思路框架,结合西安昆明池婚庆产业园区规划案例,从市场分析与基地认知的一体化、业态组合与功能分区一体化、产品落位与核心规模一体化、形象输出与氛围营造一体化四个维度,研究主题产业园区策划与城市设计一体化的方法与路径.

    作者:

    王雨晗;楚雅静;杨孟轩;郝思嘉;米炜嵩

    提交时间:2021-09-25

  • 71. "九河下梢、运河天津"——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国土空间专项规划

    摘要: 随着国家《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提出,大运河作为中国境内蕴含历史起源、民族精神与价值观传承的地标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但各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对相关要素研究不够深入,难以做到保护优先,资源整布,弘扬特色的用地管控.天津编制《天津大运河国土空间规划》作为落实国家号召的抓手,推动两岸空间高效集约发展,并衔接市、区两级国土空间发展要求,统筹推进大运河国家公园的建设.作为一个以河流为单位特定区域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规划以文化引领为切入点,沿贯穿天津南北运河一线梳理文化形成时间的线索、发展脉落,注重挖掘文化范畴的典型的故事、突出运河个性特征汇聚.在规划中注重完善保护体系,在区域、文化、生态、城镇、农业等多个方面进行国土空间的统筹,推动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水系综合治理、生态生境修复、城乡空间统筹、乡村振兴等工程,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构建线性运河空间,整体再现区域文化、运河文明系统,重塑天津大运河的整体形象,打造蕴含文化精髓的地标,打造"三生一文"的国土空间体系.在创造大运河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推动资源活化利用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以期形成一条熠熠生辉的天津运河发展史.

    作者:

    郑兆唯;徐婧;陈莹;赵维珊

    提交时间:2021-09-25

  • 72. 乡土视角下乡镇小学特色化发展路径——以张家港市金港镇德积小学为例

    摘要: 小学是孩童集中培养认知、形成家乡意识的第一个场所.小学的变迁映射出乡镇的发展与时代的特征,一所耕植百年的小学是联系几代人成长记忆的触媒纽带,更是展现当地乡土文化与特色的重要载体.德积小学位于张家港德积街道办,百年来泽润一方,培养了大批莘莘学子.本文从乡土视角,立足历史、人本、空间三个层次挖掘德积小学的特色化发展路径:以史着手,梳理小学自建校以来的物质空间与社会关系变迁,解析不同阶段凸显的乡土特征;以人着眼,透过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德小"人的上学轨迹演绎学、街、河、人相互粘连形成的乡土网络;空间为本,以新时期小学内部的儿童农场、劳动工坊、乡土小品等空间容器为依托,转译特色化的乡土符号.在当前小城镇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期为乡镇小学的更新与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

    陈翰文;陈碧娇

    提交时间:2021-09-25

  • 73. 乡村住宅建筑绿色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乡村住宅绿色可持续评价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指标评价体系.本文针对乡村住宅建筑体系的特征,通过对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的对比分析,指出现行标准中的不适用项并提出完善方法,最终提出一套适用于乡村住宅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并建立了绿色持续性能的基本类指标分级制与统一尺度水平度量系统的评价标准与权重系数,以此为乡村住宅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提供体系基础并为民居的住宅设计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作者:

    臧柳;高晓明;王威;马东辉

    提交时间:2021-09-25

  • 74. 乡村公共空间的概念与转型研究

    摘要: 中国传统的乡村公共空间作为容纳村民公共生活及邻里交往的物质空间环境,是村民可以自由进入并开展日常社会交往、参与公共事务等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具有愉悦身心、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乡村社会整合等多重功能.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的背景下重新认知并深入探讨乡村公共空间的转型发展,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入的认识中国现阶段乡村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更有助于为新时期乡村公共空间的适应性更新提供现实依据.本文通过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内涵进行一定的解释和界定,并对其分类进行归纳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发展的维度来对中国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脉络进行梳理,探讨其背后生长的动力机制,并总结出新时期乡村公共空间发展面临的主要趋势及存在问题.最后在综合审视当前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实践之后,并提出一定的更新优化建议.

    作者:

    詹雪

    提交时间:2021-09-25

  • 75. 乡村发展理论的国际研究综述与展望

    摘要: 乡村地区在我国城镇化进行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日益清晰,客观要求了针对乡村规划体系的技术进步和乡村发展理论研究的发展提升.本文基于国际文献的梳理,重点在理论层面回顾了乡村发展理论中的两大经典理论模式,即外生式乡村发展和内生式乡村发展的理论内涵,以及不同模式主导下的国内外乡村发展实践,进而对新近相关衍生理论进行整理,并基于我国乡村发展的现实背景提出未来乡村发展的研究展望.

    作者:

    李雯骐

    提交时间:2021-09-25

  • 76. 乡村建设中公众参与和公益组织的关系研究

    摘要: 当今中国乡村建设中公众参与整体上处于参与程度较低的阶段,大量村民无法积极有效地参与自己村庄的建设过程中.面对这些困境,中国不少地区通过公益组织介入规划可以有效地解决乡村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社会学知识,分析为何当前乡村建设中公众参与会出现困境,实际上就是村民之间因为缺乏"组织"而导致的,而公益组织因为它自身的特性可以有效地组织村民参与其中,因此得到广泛推广.再以韶关市仁化县G村的参与式规划为例,记述公益组织的工作过程,证实公益组织确实可以促进村民积极参与规划,同时分析在公益组织介入后整个规划过程发生的变化及它的优缺点.

    作者:

    卢璨;肖铭

    提交时间:2021-09-25

  • 77. 乡村性视角下乡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以威海荫子村为例

    摘要: 新型城乡互动融合背景下,承载乡村精神信仰和公共生活的乡村公共空间面临着数量锐减、品质下降、特色缺失等问题."乡村性"作为乡村公共生活的重要基础和内在属性,深刻影响着乡村公共空间的形成、发展和更新模式.通过梳理传统乡村公共空间的形成动因和演化机制,结合山东省的传统乡村公共空间调研,基于乡村性视角,系统阐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类型和层次关系,从空间使用方式、界面特征等不同角度总结乡村公共空间特征,并提出保持功能多样复合、延续传统空间肌理、重塑文化生活特色、强化乡土景观风貌的传统乡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策略.最后,以威海荣成荫子村为例,将乡村性作为核心要素对乡村内的典型公共空间进行更新设计操作,期望能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空间的品质提升、特色重塑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作者:

    王露;周忠凯;赵继龙

    提交时间:2021-09-25

  • 78. 乡村性视角下江苏不同乡村治理模式的绩效特征分析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乡村振兴已成为社会焦点与共同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文以江苏5个乡村振兴实践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外生治理、内生治理与内外结合治理三类,构建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性指标体系对案例地乡村治理绩效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不同治理模式下乡村性特征存在差异,依靠农民能力提升的内生治理村庄乡村性得到均衡增强,而依靠主体资源要素投入的外生治理村庄乡村性片面极化或整体较低.乡村振兴实践应以乡村性的整体均衡提升为导向,乡村建设与乡村规划应注重保持乡村性并致力培育乡村内生发展路径.

    作者:

    徐辰;杨槿

    提交时间:2021-09-25

  • 79. 乡村振兴下村庄发展内生活力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东黄垡村为例

    摘要: 内生活力即自然而然,油然而生的生命力,是一个村庄自身的发展能力和势头.当前村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产业融合不足、基础设施薄弱、风貌塑造趋同、乡土文化失落等种种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将三农工作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落实乡村振兴的目标,重点在于激活村庄发展的内生活力,在深入分析村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提出乡村建设的相关要求、提升农业发展的方式、落实生态优先和民生福祉等多个方面的对策.本文依托于乡村振兴战略,以东黄垡村为载体,通过多次现场探勘,结合村庄基础数据和调研问卷结果分析,针对总结出的问题,分别提出盘活农业资源、建设宜居设施、营造风貌特色、修复文化基因等策略.

    作者:

    何佳琳;李朝旺;任利剑

    提交时间:2021-09-25

  • 80. "1.5级"土地开发对新城聚集的经验借鉴和启示——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造城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但随着全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方式开始转变,主导我国城镇发展三十多年的简单粗犷式增量扩张式发展模式不再可行,大量新城面临成为发展动能不足、开发周期长等现实问题.研究以国内外关于"1.5级"土地开发以国内外实践经验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产生的客观背景、内在逻辑以及主要措施,从而推动新城快速聚集.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基于"1.5级"土地开发模式,提出适宜两江新区新城聚集经验借鉴和启示.

    作者:

    刘犇;陈颖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