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61. 冲突化解:北京老城传统居住院落更新方法
摘要: 北京老城传统居住院落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人口密、环境差等特点,是老城保护的基础性和突出性问题.随着申请式疏解、公房租赁管制等降低人口密度措施的深入,留住居民居住改善与腾退建筑利用得到了更多关注与探索,2019年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的雨儿胡同已初步完成修缮整治,有成效亦有遗留问题,亟需通过项目反思总结北京老城传统居住院落的保护更新路径.本研究从多元主体冲突与协调的创新性视角切入,建立冲突的主体、领域、过程维度分析模型,通过访谈、观察等田…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2. 触媒引导下的山地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探索——以重庆合川永兴村为例
摘要: 面对快速城镇化的挑战,山地历史文化名村因地形阻隔、生态条件脆弱、产业发展滞后,面临建成环境分散加大保护与开发难度、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保护投入较为乏力、人口流失加速历史文脉断裂等问题,使得山地历史文化名村陷入困境,如何在传承与保护山地乡村历史文脉的同时,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并实现生态可持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结合触媒理论,提出在充分把握历史文化名村文化内涵和空间载体、提炼触媒元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山地历史文化名村的生态、经济和…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3. 传统村落交往空间定量化评价探析——以雅安市富民村为例
摘要: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保留着农耕文明、乡规民俗、传统乡土风貌,是活态的、生产生活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的价值核心与保护关键:活态延续生产生活中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根植于社区,交往空间承载了社区的社会生活,是文化植根的重要空间.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将交往空间进行合理的评价并得到优化建议.归纳交往空间现状问题,分析三种文化需求,包括:文化主体(使用者)需求、空间对文化的适应程度(定量分析)、村落文化特色的空间需求.分析方法:AHP适…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4. 创新要素集聚下的历史传统地区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市瓶窑新区概念规划为例
摘要: 杭州作为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名城和创新活力之城双重身份的城市,随着城市创新能级的提高、城市内创新要素的不断凝聚,越来越多的未来创新与历史文明在城市中交汇,科创与文化的融合互动将是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主题之一.本文以面向杭州未来科技城腹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的杭州瓶窑新区,这处独特的历史传统地区为例,探讨科技创新与历史文化的耦合模式,研究创新要素与传统要素的多元融合路径.以文化引领、创新带动为原则,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通…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5. 从广州市恩宁路骑楼街看古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爆发式发展,中国城市建设也呈现井喷式扩张,当进入到城市更新阶段之后,这种高速的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其中之一便是对待古建筑的态度和保护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英美日等国家的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案例,同时结合国内广州恩宁路骑楼古建筑保护与改造所遇到的障碍与解决方法,提出了城市更新进程中所应采取的对策,得出了在改造与保护古建筑的同时,也要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的结论,古建筑的改造与保护的关键在平衡好"保…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6. 从文物古城到活态古城——韩城古城保护与发展
摘要: 韩城古城是中国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旅游开发,使得古城保护性改造远未实现真实性、完整性与改善民生的目标,与其他古城旅游同质化严重,居民回迁量未达预期.为了充分挖掘古城文化资源,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重游率,同时让古城成为有人居住的城市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对韩城保护与发展进行了问题诊断和初步设计探究.首先,本文阐述古城格局与文化的保护发展概况,总结古城在居住和旅游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借助场所理论和异质地…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7.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思路研究
摘要: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出台,标志着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正式推出.扬州作为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在大运河建设方面一直勇于担当,本次规划将提高站位,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以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为引领,从市域、城区、片区三个层次来解读,包括市域战略引导,城区规划策略,片区核心设计,重点从文化、旅游、生态、社会治理等方面系统性的梳理大运河扬…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68. 基于灾害影响分析的科学城地震安全韧性目标研究
摘要: 科学城作为城市的大脑中枢和创新驱动核心区,其功能保障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内对科学城的抗震防灾能力建设仍沿用传统防灾减灾的思路,未能与科学城的特点结合起来.本文以北京怀柔科学城为例,通过对"地震韧性"的梳理和分析,结合国际城市韧性能力建设案例剖析采用"灾害情景设定-最不利影响分析-地震安全韧性目标确立"手段,制定科学城内重要建筑物和生命线设施的地震安全韧性目标,以期为科学城的地震安全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69. 滇池边一个历史村落的研究发现与规划思考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历史村落,它既不是历史文化名村,也不是传统村落,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没有进入我国村落名录相关的评选条件,不能纳入相关的保护体系中.本文通过滇池边一个历史村落——晋宁金砂村的历史研究与价值发现,阐述了一套历史村落保护规划的四部曲:讲故事、挖价值、理清单、研出路.提出对历史村落需要建构科学的评价标准、保护措施、利用方法及发展路径,摸索一套适宜于地方管理又要兼顾村民需求的方法策略,使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利用.
提交时间:2021-09-25
70. 东关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疏散通道研究
摘要: 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扬州市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一直是扬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重点,然而这样一个拥有丰富遗产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却因游客流量严重超负而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文章从街区特征、旅游发展、高峰期人流密度、疏散密度、疏散现状通道等方面对现状安全进行评估,分析其安全隐患,在保护和延续东关街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通道和拓展功能来疏散人流、加强管控保障安全,形成历史街区特有的旅游疏散体系,在扬州传统空间里寻找风貌保护、旅…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71. 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原则下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以福建莆禧古城为例
摘要: 在当前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下,乡村发展呈现新趋势,但传统村落的保护机制还存在规划主体单一、治理路径混乱、村民基本生活问题得不到有效关注等问题.本文以福建省莆田市莆禧古城保护规划为例,通过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原则在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的提升、村庄文化旅游产业的建立、民居所有权的分配等方面中的应用,探索此原则中的规划编制主体、实施主体以及具体建设路径,希望能为今后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发展提供新思路.
提交时间:2021-09-25
72. 工业遗产再利用背景下的南京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本文以南京为例,探讨工业遗产再利用背景下创意产业发展情况.首先,从创意产业园利用工业遗产进行更新改造、工业遗产改造更新再利用成为创意产业功能正反两方面,分析创意产业和工业遗产空间耦合的必然原因,通过空间叠合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工业遗产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物质载体,创意产业同时给工业遗产再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模式.同时,创意产业的形成有其自身规律,不同类型创意产业的区位选择、开发模式均不相同,笔者梳理南京工业遗产转型创意产业的主导产业类型…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73. 共同缔造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社区复兴行动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西井峪传统村落为例
摘要: 传统村落是承载和彰显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空间载体,但在全球化和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其保护和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在当前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指引下,天津市蓟州区西井峪传统村落突破传统,引入共同缔造理念,通过机制创新,整合政府、村民、专业人士、企业等多元乡村建设主体的力量,针对传统村落在"农民、农村、农业"三方面面临的共性问题,建立乡村社区营造治理、乡村环境生态修复和乡村产业培育提升组成的方法体系,探索了传统村落复兴的新模式.
提交时间:2021-09-25
74. 古都景观视线通廊保护方法研究——以京都为例
摘要: 京都是东亚地区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都之一,其历史环境保护政策起步较早,发展至今体系完善.京都市政府提出"保护城市景观就是在保护全民的公共财产",现行的《京都景观政策》将"城市景观视线通廊保护"作为古都景观保护政策的5大核心之一.本文梳理了京都市城市景观视线通廊保护的主要制度,重点分析了其发展历程以及现行的精细化景观保护法规体系,总结出分类、分级的城市景观视线通廊管控方法及注重公众参与的政策实施保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展城市景观视线通廊保护提供经验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75. 基于文化自信的街区文脉保护与传承——以雅安市观音阁街区为例
摘要: 在全面践行"文化自信"、大力保护文化遗产的背景下,作为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文化街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过去高速扩张的发展模式对街区重视不够,导致在保护工作中存在文化传承和原真性保护不足、文脉空间缺失等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在街区保护中全面有效的传承、复兴文脉成为当今非常紧迫的课题.本文以雅安市观音阁街区为例,在梳理了街区的特色及当前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传、保、显、塑、控"等策略方法,以期加强街区文脉的保护及传承.
提交时间:2021-09-25
76. 机构改革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地方立法的昆明实践
摘要: 综观全国,保护得比较好的古城大多是立法先行的良好案例.随着整体立法理念的转变,新时期国家出台的新规范、新要求,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内涵和外延都进行的拓展和丰富,对于保护实践有重要意义.面对新时期的系列要求,名城保护条例如何解决近年来在日常保护和管理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是立法的根本初衷.本文以《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为例,通过对昆明地域文化特色、保护实施情况的研究分析,结合名城条例的修订,探讨机构改革后的职能分工与管理责权;保护…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77. 广西骑楼类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性保护发展思考
摘要: 骑楼类历史文化街区几乎占了广西历史文化街区的半壁江山,对保护广西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归纳广西11个骑楼类历史文化街区的共性与个性,研究其相互联系的内在逻辑,从而在整体上认识广西骑楼类历史文化街区.但对应的,现状广西骑楼类历史文化街区存在个性凸显不足和关联性思考不足的问题,其保护与发展缺乏整体性,因此,本文针对个性和关联性分别探索性的提出保护发展思路,以期为将来更多的广西骑楼类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78. 规划实施视角下的荆州古城疏散困境思考及建议
摘要: "古城疏散"战略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极为常见,荆州市在21世纪初就提出该战略,然而在具体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却屡遭困境,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有效的策略对荆州以及与之类似的欠发达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荆州古城疏散规划编制的背景和过程,其次总结归纳规划实施三大阶段,分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并对比其他古城疏散经验,建议荆州古城应在古城疏散战略贯彻指导下以渐进方式精细化推进规划实施.具体建议包括…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79. 规划视角下道路命名规律探寻与创新实践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城市道路名称转变为"城市名片",因此开展路名规划是保护、传承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的必要举措,也是进行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的方法总结国内城市道路命名的基本规律,重点关注成都市老城区道路命名规则和用词习惯,对城市新区道路命名规律进行了深入探究,从而总结形成了路名结构、专名和通名用词类型、使用方式等一套完整的道路命名规划体系.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成都市东部新区道路进行命名实践时,除了…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80. 社区可持续视角下居民安全感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以西安市两个城中村改造社区为例,从社区可持续的视角出发,围绕居民对社区环境的主观感受与评价,基于CPTED理论探讨社区居民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收集数据,然后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社区居民安全感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优模型,在微观尺度上对社区空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并提出对策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