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381. 区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秦汉新城遗址廊道构建

    摘要: 近年来我国历史遗址保护已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张,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关系冲突,遗址本体的破坏与遗址环境整体性地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遗址保护的工作迫在眉睫,如何以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探讨遗址保护,是当前的学术热点,无疑遗址廊道的构建是目前较前沿的保护方式.本文以秦汉新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秦汉新城遗址廊道布局的量化指标体系和建设标准,并对秦汉新城现有历史价值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确定适宜建立廊道的区域,从各个指标因子、路网全局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确定了秦汉新城遗址廊道的选线及布局,从而可以更高效地保护历史遗产资源,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作者:

    刘媛;侯全华;沙岩

    提交时间:2021-09-25

  • 382. "区政合一"的空间治理逻辑及其规划应对:以泰州为例

    摘要: 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空间载体形式,也是中国城镇化重要的模式创新.经过40年的发展变迁开发区模式日趋成熟,也日益面临新的宏观发展环境与新的产城关系格局下的发展瓶颈.在此背景下,"区政合一"作为开发区模式的创新和空间治理转型的思路被提出,旨在通过开发区与城市辖区的合并来突破各自发展瓶颈,为城市更高层级的竞争谋求空间.基于此,本文引入空间治理视角,探讨"区政合一"背后的治理逻辑及问题挑战,并结合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区政合一"的规划案例,探讨"区政合一"的规划应对.

    作者:

    陈昭;张惠中;石娟;于涛

    提交时间:2021-09-25

  • 383. 区级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策略探讨:问题导向、精细导向、落地导向——以苏州市相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摘要: 绿地系统规划在长时间内关注城市市域、城市市区尺度.分区尺度绿地系统规划作为既有规划类型的新尺度实践,其编制目的、编制策略、编制重点均无相关编制办法.本文结合苏州市相城区绿地系统规划项目的编制,尝试探讨分区级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方式,包括主动挖掘问题、寻找对策,以问题导向编制规划;在相对小尺度下精细化地落实空间、对接相关规划、细化树种引导;增强务实性,通过规划传导、项目化表达、提出建设引导、纳入管理平台等方式提高落地性.

    作者:

    韦仪婷

    提交时间:2021-09-25

  • 384. 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城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探讨——以北京通州区为例

    摘要: 在老龄化人口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有关医养设施的政策一直在推进.需加快医养结合发展,探索养老设施与医疗设施合作的新模式.然而在城市规划层面将医养结合切实落地实施的实践并不很多,许多问题有待探索.本文基于《北京通州区养老专项规划》的实践,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划布局问题.在总结现有医养结合的主要模式与特征基础上,对通州区的老龄人口、两者设施的现状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以GIS为研究手段,建立交通网络数据集,参考老年人的就医活动圈层及其他时间限制,分析不同医养结合模式下分级设施间的最近设施点情况.指出医养设施总量不足、分布失衡以及两设施不同层级结合层面可达性不足问题.通过通州区的实践困境,提出总量控制、均衡就近布局、对应性结合的原则和具体参考性方法,为之后的医养结合实践提供有价值参考.

    作者:

    张意鸣;陈喆

    提交时间:2021-09-25

  • 385. 医养结合理念下新型养老社区规划研究——以国外社区养老实践为例

    摘要: 全球"银色"浪潮的来袭,使得养老问题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随着"健康老龄化"的议题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中的提出,"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必要途径.在城市规划领域,与养老社区有关的理论探索热潮正逐步由理论层面转向技术实践层面.本文将"医养结合"理念作为切入点,结合国外养老社区宏观理念层面、中观规划层面、微观建筑层面的实践案例,形成"医养结合理念—养老社区理论—规划实践—策略响应"的研究框架,最终提炼出医养结合理念下新型养老社区规划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为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养老社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为老年人的健康老年生活提供保障.

    作者:

    郭海沙;曾坚

    提交时间:2021-09-25

  • 386. 医养结合视角下京津冀地区的医养设施空间格局关系研究

    摘要: 为应对老龄化日渐加剧,我国创新性地提出"医养结合"理念,促进医疗与养老设施密切合作.然而介于医、养设施联动存在诸多壁垒,不同城市开展"医养结合"工作应施以区别化的政策导向,这其中,城市医疗与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决定性一环.本文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例,以各城市的医疗与养老设施的核密度分布差、两级医疗设施满足合作距离要求的比例、医养设施平均偏移距离与距离标准差三项指标,对各城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县的医、养设施空间格局现状进行分类研判,将京津冀地区城市医养设施空间格局分为五类,提出各类城市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的医养结合政策导向,包括搭建医养设施间合作渠道;根据服务需求补充医养设施;依托现状补充医养服务模块.以期为各城市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

    姜美全;陈天宇

    提交时间:2021-09-25

  • 387. 十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策略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摘要: 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是促进城市住区发展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否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差异化特征,直接决定了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效率和质量.本文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新标准制定和旧城区与棚户区改造的双重背景下,以贵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配置特点、供给模式、使用偏好和分类特征的基础上,对贵阳市新城区建设、旧城区更新和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提出规划指引,希望对贵阳市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体系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

    周世谊;卿光园

    提交时间:2021-09-25

  • 388. 十五分钟生活圈建设实践分析——以杭州市为例

    摘要: 生活圈概念起源于日本,后被中国学者引入,2018年住建部出台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明确要求将生活圈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单元,各地开始探讨生活圈概念在当地的衔接落实.杭州市以长期关注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完善提升工作为基础,以品质生活追求下居民的需求特征为导向,分析了现状生活圈建设的基础、为提升生活圈建设水平而开展的持续不断的探索创新,并进一步总结杭州市15分钟生活圈建设在服务内容、设施布局、服务质量、碎片化探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立足杭州实际,提炼出"强调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聚焦供给和需求错位矫正、树立整体统筹的建设框架、鼓励多元弹性的建设模式"四大15分钟生活圈建设的核心要点,并提出"编制杭州市生活圈建设指引、细化层层规划落实要求、挖掘潜力空间以增加供给、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新运营管理模式"的完善建议.

    作者:

    卢银桃;侯成哲

    提交时间:2021-09-25

  • 389. 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绿道规划研究

    摘要: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背景下,构建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推进城市绿道建设等举措已成为全国各地推进城市高品质建设与转型提升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发展慢行交通的最适宜空间单元——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为研究范围,以整合公共空间、促进绿色出行、培育社区文化、优化服务配套为目标,对其空间单元内的绿道空间形态与生活圈规划布局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通过对比哥本哈根、上海和深圳的绿道规划案例,研究探讨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绿道规划模式构建方法,意在实现城市社区精细化建设目标和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作者:

    姚程欣;秦学然

    提交时间:2021-09-25

  • 390. 半城市化地区土地整备规划初探——以深圳市官田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为例

    摘要: 深圳市原特区外地区在城市化转地过程中,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仍掌控较多用地,该区域用地存在土地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土地权属复杂等问题,尚未完成空间规划与土地权属匹配的完全城市化,影响土地出让,成为制约半城市化区域土地开发利用、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用地供应,实现区域转型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以深圳市官田社区土地整备规划项目为例,剖析半城市化区域空间治理困境,明确政府、社区、周边居住等多利益主体空间诉求,提出统筹协调空间规划、土地资源、资金等各类要素规划路径,探索多方权益协同参与半城市化区域空间治理的规划模式,盘活土地资源,推进城市化深度完成,实现片区公共活动空间、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空间供给,落实政府管控以及社区转型发展等复合目标,合力提升片区空间品质,实现片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

    刘蓓蓓;许亚萍;程维军

    提交时间:2021-09-25

  • 391. 协同—竞争效应下区域人口空间分布预测研究——以崇左市为例

    摘要: 将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和约束指标进行逐级传导是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必然要求,对区域人口规模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分布预测,是今后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往将区域内各城镇人口进行孤立预测的方法,不利于区域统筹和规划指标逐级传导.该研究立足区域,对城镇间的协同-竞争效应进行创新集成研究,并基于综合评价法、多区域矩阵法和位序-规模预测法的综合运用,构建了城市协同-竞争模型,最后以崇左市域为实证,自上而下地对其2035年的人口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预测.实证研究表明,2035年崇左市人口规模将呈现以江州区为中心,以扶绥县和宁明县为副中心的规模等级结构体系,与总体规划结论高度一致.研究对新时期下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人口预测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对于保障国家和地区战略的有效实施、引领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韦文俊;黄杨;吴建勋

    提交时间:2021-09-25

  • 392. 协调公私关系:公共领域的层级化治理

    摘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家社会关系转型、现代化城市建设等一系列背景使城市空间资源发生巨大的供需变化,面对多主体的博弈和高质量的要求,空间资源的属性逐渐拓展与转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本文为理解多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空间资源配置的转型以及城市规划的政策属性提供了一种分析的角度,考虑了现代城市规划治理的核心在于协调公私关系,并生产尽可能多的优质区位.根据"公共空间剩余理论",本文提出转型期的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应遵循层级化与剩余化原则,即一个城市需要有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并且这些公共空间应该对应不同等级的管理机构,通过制度和物质空间设计来管理这些权力,利用城市设计与信息平台等技术工具进行治理,承载日常生活的城市将会更加高效和宜居.

    作者:

    吕清

    提交时间:2021-09-25

  • 393. 南京保障房住区人居环境品质评价及优化策略

    摘要: 有屋可居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人居环境品质的优劣与人民是否享受到美好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保障性住房作为城市政府提供给中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性住房,不能由于其最基础的保障性的特征而忽略其人居环境品质.从住区客观建成环境及各类服务设施供给的角度对南京市保障性住房住区人居环境品质进行评价,发现其人居环境品质整体低于同期建设的商品房住区,保障房住区的出行条件、出行便利程度均低于同期建设的商品房住区;保障房住区的各类生活设施覆盖率与可达性均低于同期建设的商品房住区,尤其是公园绿地、体育运动设施供给数量与品质均显著低于商品房住区;目前普遍较为低劣的保障性住区人居环境品质显然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未来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应当将提升保障房住区的人居环境品质作为工作重点,针对保障房住区的建设理念、建设过程以及建设结果与影响提出面向美好生活的规划优化策略.

    作者:

    陈弘正;王晓彬;仲昭成

    提交时间:2021-09-25

  • 394. 南京市住房价格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摘要: 以2020年3月南京市主城区与近郊区的984个居住小区的7806个二手房为研究对象,应用特征价格模型对南京市住房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重点关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得出的住宅绿地可达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南京市房价均价35713.33元/㎡,住房价格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呈圈层状分布;②住宅的绿地可达性普遍较高,中心城区较近郊区绿地可达性更好;③住宅的建筑特征、邻里特征、绿地可达性与区位特征显著影响住房价格,其中房龄、距离城市中心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建筑特征反映的住房本身价值显著影响住宅价格,小区品质越高、能够提供越多的服务,住房价格越高;与学校、医院和餐馆的距离等住宅邻里特征以及绿地可达性映射的住宅享受公共资源正外部性的能力与住房价格呈显著正相关;地铁站点带来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出行便利等正面作用,导致与地铁站点的距离反向影响住房价格.

    作者:

    何格;刘风豹;朱喜钢

    提交时间:2021-09-25

  • 395. 南京市老城被动迁居式人口职住通勤变迁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在城镇化不断加速的进程中,部分城市已逐渐进入存量开发的时代,而城市更新工作和旧城拆建改造活动的渐次展开,带来了大批被动迁居式人口,该群体的一部分被动择居于城市的保障性住区之中,这部分人群在迁居后的职住通勤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值得关注.本文以以保障性住区作为被动迁居式人口安置地,聚焦于南京市因老城建设和更新活动而被动迁居的人口,探讨其迁居前后职住通勤的变迁状况,挖掘其规律和背后成因,探索相应的改善策略.

    作者:

    薛杰;朱嘉;王晓;吴晓

    提交时间:2021-09-25

  • 396. 南京文化设施集聚区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

    摘要: 可达性是评价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论文从格网和街道两个尺度,引入与小汽车出行作对比,以平均出行时耗、费用为参数构建了南京市六合区至市域文化设施集聚区的公共交通可达性模型,基于网络地图API等开放数据,通过ArcGIS进行模型求解和可视化.结果表明,区内公交可达性的空间分布呈现以线网为中心、由高至低的圈层现象;考虑出行费用时,公交在长距离出行中的竞争力提高;龙池、程桥街道的公交服务有较大提升空间.

    作者:

    雷心悦;陈浩;刘珊珊;梁茜;过秀成

    提交时间:2021-09-25

  • 397. 南宁市综合示范村的建设回顾与反思

    摘要: 本文在对南宁市综合示范村的建设情况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其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建设成就主要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村庄建设、机制建设、建设标准等的示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示范的可推广性不够强、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机制不够健全等方面,并对存在的问题从提高示范的可推广性、增强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示范的建设水平、完善示范的机制体制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文章实地调研、采访相关部门、查询文献等方式,收集了翔实的资料,对南宁市综合示范村进行系统研究,在大量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是南宁市找准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建设路径,尽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方式.

    作者:

    肖周艳;丘琳;熊妮君;唐璞山

    提交时间:2021-09-25

  • 398. 南沙自贸区产业区块智慧空间治理的规划路径

    摘要: 空间治理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已成为实现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空间治理并不是在空间发展出现问题后的补救措施,而在空间规划之初即要引入的概念.智慧空间治理就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手段对特定空间开展治理.本文以特定产业政策区块智慧空间治理为例,在控规层面对小尺度区块的智慧空间治理做了规划路径探索.首先,依据智慧空间整体架构标准和要求搭建了智慧空间总体框架,其次,创新地构建智慧控制指标体系,以规划思维从宏观(区块)、中观(空间单元)、微观(节点)三个层面把控制指标科学合理有序落实.围绕智慧空间治理,探索了一套规划技术应对方法.智慧大脑(数据库平台)与泛在互联的网络和感知系统规划建设,为智慧管理、智慧企业、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商业服务、智慧市政(供雨排水、污水、电力、电信、水务、防灾、公共安全等)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也为精细化管理和各领域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科学合理的智慧空间治理,是促进区块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作者:

    宋雁

    提交时间:2021-09-25

  • 399. 南疆小城镇近期建设规划方法探究——以新疆莎车县16个乡镇近期建设规划为例

    摘要: 在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势背景下,南疆小城镇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与此同时,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规划体系难以适应建设需求、城镇特色丧失风貌雷同、规划意识淡薄规划知识匮乏的问题.本规划以莎车县16个乡镇入手,从前后方协同工作模式、"四位一体"规划理念、注重可实施性的近期建设计划、构建基层规划宣讲机制四方面探索适合于南疆小城镇的近期建设规划方法.

    作者:

    王奕;盛妍彬

    提交时间:2021-09-25

  • 400. "1.5级"土地开发对新城聚集的经验借鉴和启示——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造城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但随着全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方式开始转变,主导我国城镇发展三十多年的简单粗犷式增量扩张式发展模式不再可行,大量新城面临成为发展动能不足、开发周期长等现实问题.研究以国内外关于"1.5级"土地开发以国内外实践经验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产生的客观背景、内在逻辑以及主要措施,从而推动新城快速聚集.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基于"1.5级"土地开发模式,提出适宜两江新区新城聚集经验借鉴和启示.

    作者:

    刘犇;陈颖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