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421. 县域乡村产业规划与布局方法探索——以盐城市大丰区为例

    摘要: 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乡村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部分,乡村产业的振兴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本研究在参考了城市和产业园区产业规划与布局规划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县域乡村产业规划与布局规划方法的探索,构建"自下而上"规划路线,强调以"人"和"地"为核心的规划基点,突出建立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的全产业体系,采用"多要素"的分区规划引导方式,探索了乡村产业而规划与布局方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作者:

    王乙喆

    提交时间:2021-09-25

  • 422. 县域城乡生活圈的规划策略研究——以高唐县为例

    摘要: 划定县域城乡生活圈对于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城乡生活圈划分存在的三大现状问题:传统规划中缺乏城乡生活圈的统筹构建;县域城乡生活圈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平均配置的规划思路对生活圈划分的误导.借鉴首尔、上海等地的实践经验,分析行政区划、居民的行为活动频率、交通可达性、人口密度对城乡生活圈划分的影响,以高唐县为例,将县域分为城、镇、村三个层面,划分为"5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活圈—15分钟生活圈—30分钟生活圈—45分钟生活圈"五个生活圈圈层,并提出了日常生活圈的构建模式,以及促进城乡生活圈落实的规划策略,提供县域城乡统筹的抓手,切实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作者:

    殷亚平

    提交时间:2021-09-25

  • 423. 县域村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识别与优化策略

    摘要: 县域村镇体系研究在乡村地理学和城乡规划领域有较高的交叉可融合性.本文从现有乡村地理学对村镇体系研究方法出发,借鉴运用地理学优势,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识别县域村镇体系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引力模型,定量的描述了村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较为科学体系等级划分方式,为重点镇选择、村镇体系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

    邓子健;李旭

    提交时间:2021-09-25

  • 424. 县域自然人文景观魅力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摘要: 随着近年来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日益凸显,城市群成为人口与经济集聚区,偏远地区的发展相对受限."魅力景观区"的提出,为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本文以生态文化资源富集的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为例,通过系统梳理挖掘其生态、文化及农业景观资源价值,参考国家魅力景观区的识别办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县域自然人文魅力景观体系的构建方法.其次,通过分类保护管控、分区主题风貌营造、设置展示线路及特色服务设施、打造风景廊道等四个方面的策略,进行全域景观风貌引导.其目的是通过价值挖掘、自然人文景观体系构建、保护利用策略的提出,为相对落后的生态地区寻找发展动力和发展路径.

    作者:

    贾萌;杜勇

    提交时间:2021-09-25

  • 425.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用途管制方法探索

    摘要: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由原来分系统的"各自为政"转变为统一施行"全域全覆盖"的用途管控.分析现行这种"各自为政"的用途管制体系存在的管控交叉与管控缺位并存、缺乏空间要素保护的系统性考量、不同空间要素的管控成效差异较大等问题.结合空间要素特征与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作用,提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优化方向:突出空间要素整体管理、体现国土空间多用性、反应地域差异性、考虑空间要素动态变化、强调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上下级规划传导落实.具体用途管制方法上,通过管控方案优化调整、管控边界协调划定、延用管控范围与要求三种方式衔接现行规划的用途管控内容.构建"功能分区+特定政策区"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框架.功能分区允许空间上交叠,并制定不同功能分区交叠时的用途管制规则.兼顾国土空间用途底线约束的严格传导落实与规划适应性,制定刚性管控与弹性约束引导措施.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加强规划的过程管理和评估,研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成效.

    作者:

    杨雨菡;王骏;邢栋

    提交时间:2021-09-25

  • 426.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估"的实践与探索——以射洪市为例

    摘要: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确立,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估的方法均已不再适应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如何发挥"双评估"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抓手和衔接作用,构建适应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评估框架,准确把握国土空间利用特点,识别发展阶段特征和问题成为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射洪市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估"基础研究为例,构建以"问题+目标+结果"为导向的评估框架,拓展评估方法维度,聚焦评估内容,为新时期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双评估"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

    向洁;严俨

    提交时间:2021-09-25

  • 427.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特点与工作方式初探——以南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试点为例

    摘要: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是"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承担着落实市级规划、直接指导县域用途管制、向下指导镇级规划的重任.通过在南雄的工作实践,认为县级规划应该从规定性内容出发,做实做好基础工作,以基础底图、"三线"优化、发展战略需求等内容为重点,建立符合本地发展环境的总体格局.同时,在空间规划中关注本地特色环境,针对重点内容展开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地方特色.

    作者:

    查冬冬;陈志宾;祝玲

    提交时间:2021-09-25

  • 428. 县级城市协同治理研究——以阆(中)苍(溪)南(部)地区为例

    摘要: 县域经济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而微的代表,县级城市是实现宏观政策转化落地的关键.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框架下,县级城市协同发展是更为广泛的新课题.同时,"协同治理"是"协同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本文以四川省阆中市、苍溪县、南部县(以下简称"阆苍南")区域一体化为例,从建构区域协同治理体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来助力县级城市协同发展.研究表明,县级城市协同治理的落脚点和关键词是"协争有高度,共治有深度".一方面,要寻求外部支持与帮助,联合向省级、中央部委争取,提升区域话语权,着力解决单个城市短期内无法获得的资金、政策支持问题.另一方面,以解决区域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为出发点,本着促进信息、资本、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自由合理流动的原则,打通城际之间行政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有效的协作管理、利益分享与市场主体机制,实现要素资源的深度对接,推动落实重大区域公共问题一体化解决方案.

    作者:

    刘长辉;王璐;王雪娇

    提交时间:2021-09-25

  • 429. 县级小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思路与要点探索——以商水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例

    摘要: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旨在解决城市内涝、水体黑臭等问题,以雨水综合管理为核心,绿色设施与灰色设施相结合,统筹"源头、过程、末端"的综合协调规划.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县级小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日益受到重视.结合县级小城市自身特征、问题及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探讨因地制宜、科学有效的编制思路及编制要点,构建符合县级小城市地域特色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体系,有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内容,以保证规划的针对性、指导性以及可操作性、可实施性.

    作者:

    韩伟超

    提交时间:2021-09-25

  • 430. 县镇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指标传导研究——以浏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

    摘要: 目前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已全面展开,规划核心指标有效传导是落实国土开发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的重要保证,也是县级规划编制的重难点之一.本文依据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在总结回顾传统县镇总规和土规指标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以浏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提出了核心指标"阶段式深化指标精度、联动式生成指标结果、激励式监督指标实施"的传导模式,并以浏阳市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传导为例,探索建立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指标传导体系和工作机制,详细介绍了"渐进式精度把控、上下联动沟通反馈机制、奖惩结合指标实施管控"的工作方式,保障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合理分配与有效传导,以期为县镇空间规划核心指标传导提供思路借鉴.

    作者:

    祝文明;李立峰

    提交时间:2021-09-25

  • 431. "双修"背景下城市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研究——以鹰潭市"城市双修"河道治理为例

    摘要: 水是城市的灵魂,许多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是因水而兴.城镇化的快速扩张给城市河道带来了污染和生态破坏,河道的治理和修复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重视.本文就"双修"背景下对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策略和方法进行讨论,分别从水安全防护、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三方面进行策略分析.并结合鹰潭市城市双修中河道治理与修复案例分析,提出新时期下我国城市河道治理和修复的若干思考.

    作者:

    许涛;林凯旋

    提交时间:2021-09-25

  • 432. "双修"语境下的湾区城市设计与探索——以无锡运河湾地区为例

    摘要: 城市设计在规划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双修语境下如何理解无锡运河湾地区的城市设计及其任务和使命,是本文撰写的缘起.文章通过对运河湾地区现状的四大维度分析,探讨运河湾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从时代角色入手,解析运河命脉,明确湾区职责和使命;利用大数据资料与感性分析相结合,了解发展需求,发掘社会期许;以"为人筑湾"为依托,提出构建"山水最无锡"、"岸线最生动"、"体验最多元"的运河湾湾区.文章以"服务导向"为依托,提出两类策略六大措施,对文化、景观、空间、交通、生产、服务等多方面提出更新方案及设计探讨;从而提出了湾区的规划目的与畅想.规划研究同时也对控规层面的规划引导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意见与设计指导框架,为运河湾地区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提供了相应思路.

    作者:

    华晶晶;吴烨;施莉;龚翔;沈洋

    提交时间:2021-09-25

  • 433. "双遗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思维及规划路径探索——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

    摘要: "双遗产"城市坐拥世界级高品级自然文化双重资源,在全球城市功能网络扁平化的宏观形势下,面临城市功能能级跃迁和动力提升的重要机遇.另一方面,面对世界遗产地严苛的保护要求,"双遗产"城市发展往往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矛盾激化,优势资源价值发挥不充分等瓶颈问题.本文以泰安为典型案例,针对此类与世界级高品级自然文化资源伴生的城市,探讨应如何找到一条与世界遗产和谐共生发展之路.一方面立足全球视野,从更全局、更长远的视野来研判城市发展的时代背景与选择,另一方面以破解瓶颈问题为己任,从战略定位、空间战略、区域协作和文化传承创新视角提出应对的思路.

    作者:

    谢宇;欧阳鹏

    提交时间:2021-09-25

  • 434. 发达地区生态县非集中建设区空间治理模式研究——以上海崇明、湖州安吉为例

    摘要: 在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聚焦生态县非集中建设区这一空间范畴,结合上海崇明与湖州安吉典型案例,围绕规划管控与政策管治,对空间治理模式予以归纳比较.研究发现非集中建设区空间资源的精细化使用是实现自然资产增值、新经济培育,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生态人文空间产品需求的重要前提;需以城乡空间公平正义为准绳,通过精细化、刚弹适度的规划管控,以及在地化、系统化的政策管治,建立刚性与弹性耦合、规划与政策互动机制,激发多元主体参与保护建设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包容性发展与高品质、特色化建设.

    作者:

    陈阳;闫雯;周韵

    提交时间:2021-09-25

  • 435. 口述史视野下的传统聚落文化空间演变——以厦门市刘五店村为例

    摘要: 目前多数传统聚落的口述史研究集中在"边缘地区"的乡土民居:建筑构件与营建技艺,对大城市建成区内传统聚落鲜有涉及.本文以厦门市刘五店村为例,通过口述史研究刘五店的历史空间与生活空间,探究不同时期的聚落形态与普通群众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以丰富大都市里传统聚落文化空间多样性的研究,为口述史在传统聚落的应用开拓新视野.

    作者:

    雷宇宏;魏成

    提交时间:2021-09-25

  • 436. 古猗园从私家园林到大众公园的造园变迁

    摘要: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古镇,始建于明代,是南翔镇仅存的古典园林之一.古猗园的变迁历程在现存诸多明清私家园林中具有代表性,通过从其不同时期的造园特征中汲取智慧,从变迁中反思当下园林营建存在的问题,为古典园林的现代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议.文章首先根据《猗园记》、地方志等资料,梳理古猗园兴建、改建、扩建、修复的历史变迁,总结其在私家园林、庙观附属园林、大众公园三种园林形态时不同的空间及功能特征.然后结合实地调研,从入园空间序列和水系变化、主题营造传承、特定景象寓意三个方面分析古猗园的空间景象演化,探讨古典园林在社会环境变化下的适应和改变情况.研究发现在园林变迁中,除受社会大环境变迁影响外,园林管理者的经营目的及举措是影响园林空间形态的关键,园林主题意境的延续和交往空间的塑造是修缮改建需关注的重点.

    作者:

    陆含芝

    提交时间:2021-09-25

  • 437. 古都景观视线通廊保护方法研究——以京都为例

    摘要: 京都是东亚地区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都之一,其历史环境保护政策起步较早,发展至今体系完善.京都市政府提出"保护城市景观就是在保护全民的公共财产",现行的《京都景观政策》将"城市景观视线通廊保护"作为古都景观保护政策的5大核心之一.本文梳理了京都市城市景观视线通廊保护的主要制度,重点分析了其发展历程以及现行的精细化景观保护法规体系,总结出分类、分级的城市景观视线通廊管控方法及注重公众参与的政策实施保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展城市景观视线通廊保护提供经验借鉴.

    作者:

    范跃虹;李紫妍;赖奕堆;张庆宁

    提交时间:2021-09-25

  • 438. 古镇更新的"绣花功夫——以铜陵旧城为例

    摘要: 历史古镇是一种活态文化遗产,在古镇的保护与更新中,不仅要保护历史遗产,更应该注重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空间品质.文章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审视铜陵古镇现状困境,以"产业提升、以人为本、文化复兴"为理念,提出"整合古镇空间构架、激发社会活力、激活文化基因"等多项构思与策略,以期改善古镇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

    作者:

    杨科;黄明华;修福宇

    提交时间:2021-09-25

  • 439.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维也纳智慧城市战略研究

    摘要: 2019年罗兰贝格全球智慧城市排名中,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凭借总分74分在全球153个智慧城市中获得第一名.维也纳智慧城市战略框架是实现维也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其包含三大策略:一是为每个人提供高质量的生活;二是最大限度地节约利用资源;三是在各个领域进行社会和技术创新.维也纳智慧城市战略框架构建出了一个可持续的、宜居的城市体系,只有当其中每个人都受益、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时才是成功的.因此,维也纳围绕"人"的智慧城市战略与其他城市围绕"新技术设备"的战略有了本质性的区别.本文深入分析了维也纳智慧城市战略框架的体系内容、制定背景、技术路线、监测与评估、实施路径等五大方面,总结其经验,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本质、"伞状"规划实施路径与交流对话方式、通过指标对独立目标和整体框架定期开展监测与评估等角度对首都北京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建议.

    作者:

    叶雅飞;张晓东

    提交时间:2021-09-25

  • 440. "1.5级"土地开发对新城聚集的经验借鉴和启示——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造城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但随着全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方式开始转变,主导我国城镇发展三十多年的简单粗犷式增量扩张式发展模式不再可行,大量新城面临成为发展动能不足、开发周期长等现实问题.研究以国内外关于"1.5级"土地开发以国内外实践经验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产生的客观背景、内在逻辑以及主要措施,从而推动新城快速聚集.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基于"1.5级"土地开发模式,提出适宜两江新区新城聚集经验借鉴和启示.

    作者:

    刘犇;陈颖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