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801. 新土地蛋糕如何切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辨析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2019年新《土地管理法》颁布并规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依法进行出让、转让,从而清除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使得沉睡的集体建设用地成为建设用地市场的新"蛋糕",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不仅关乎农民与集体的利益,也关系着地方政府、企业等多方利益,本文以"新土地蛋糕"的利益分配即经营性建设用地…查看全部>>

    作者:

    李文艳;王海卉;林筠茹

    提交时间:2021-09-25

  • 802. 需求导向下多元主体协同型村庄规划模式研究——以崇左市保安村村规划为例

    摘要: 村庄规划对乡村振兴十分重要,然而普遍存在实用性不足的问题,对各主体需求掌握不足导致规划编制过程中各主体参与度偏低及其参与机制不健全是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立足于崇左市保安村村庄规划实践,分析地方政府、村委会、企业、村民、规划师等多元主体在村庄规划中的需求及其对应的规划参与行为,建立"发展需求—参与行为—协同机制"多主体一体化协同参与村庄规划编制模式.根据需求判定配套设施的优先建设级别,创新性绘制针对不同主体的不同需…查看全部>>

    作者:

    王秋敏

    提交时间:2021-09-25

  • 803. 以民为本简明实用——新时代村庄规划核心点思考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村庄规划从无到有,并成为中国城乡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类型.长期以来村庄规划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村庄发展、指导村庄建设的作用,同时伴随着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对三农问题更为重视,制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新的乡村发展战略,中国村庄规划类型也变得丰富多样,但是长期以来村庄规划中也产生了众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发展战略演变以及中国村庄规划发展历程的研究,对当前中国村庄规划的特点及突出不足进…查看全部>>

    作者:

    赵安国;王艳

    提交时间:2021-09-25

  • 804. 以社会治理为导向的乡村规划实施机制研究

    摘要: 为落实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等重大国家战略,乡村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中国乡村规划的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尚未形成一种成熟、合理的乡村规划实施机制,从而导致规划实效性差,难以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与全面发展.因此,建构一种符合乡村发展现实规律、可操作性强、具有可复制性的乡村规划实施机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分析现阶段政府为实施主体和在政府的支持下社会资本为实施主体的两种典型实施模式下中国乡村规划实施存…查看全部>>

    作者:

    熊周蕾;张超

    提交时间:2021-09-25

  • 805. 以实用性为导向的村庄规划编制研究

    摘要: 中国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乡村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问题日趋复杂、与城市差距日渐扩大.村庄规划是规范村庄建设行为、改善村庄生产生活环境,以达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性规划.在当前国家政策语境下,地方政府希望通过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来解决复杂的乡村问题,使村庄规划背负了沉重的时代责任.基于团队多年乡村规划与建设实际的经验,本文认为当前村庄规划不实用主要存在三点原因:(1)延用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因不符合乡村实际而难以指导村庄建设;(2)繁…查看全部>>

    作者:

    郭金枚;段德罡

    提交时间:2021-09-25

  • 806. 以乡村养老为主导的传统村落发展路径探析——以阳泉市平定县西岭村为例

    摘要: 目前中国的传统村落正在面临着数量减少,风貌丧失的危机,盲目跟风开发乡村旅游的现象比比皆是,过度干预和建设加速传统村落的消亡.为避免出现开发性破坏,风貌同质化等问题,对传统村落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新的市场需求与政策的引导下,部分养老产业转向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景观且更为低价的郊区乡野,催生了多种因地制宜的乡村养老模式.乡村养老产业成为除乡村旅游外,部分传统村落谋求发展的一种新机遇和新思路.本文首先对传统…查看全部>>

    作者:

    徐晗婧;袁心怡

    提交时间:2021-09-25

  • 807. 在地老化理念下乡村社区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重庆市巷子湾乡村社区为例

    摘要: 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空心化的加剧,乡村地区比城市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乡村社区是血缘、地缘的凝聚共同体,其社会关系、生活习惯、居住形式与城市型有着较大差别.乡村社区聚落空间作为老年人的主要生活场所,部分存在针对老年人实际诉求重视程度不足、适老化建设较低等问题.本文以重庆市长寿区巷子湾乡村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结合村落的现状情况、发展趋势和村民意愿,解析社区空间方面存在的适老化问题,并针对乡村社区老年友好空间的更新要求,…查看全部>>

    作者:

    陈祎;徐煜辉

    提交时间:2021-09-25

  • 808. 着眼于空间治理的华南某市村庄布局研究

    摘要: 当前,规划体系的变革与空间治理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空间治理体系有待加强仍然是客观问题.对于以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为主的乡村地区,如何协调三类空间的矛盾?在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背景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于华南某市乡村地区的发展现状,从资源、人口、产业、用地、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等方面,运用自上而下的GIS定量分析与自下而上的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划分城乡统筹发展区、生态保护发展区、丘陵特色农业…查看全部>>

    作者:

    傅鼎

    提交时间:2021-09-25

  • 809. 指导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方法——以北京市房山区村庄布局规划为例

    摘要: 乡村振兴是近些年来越发受到社会关注的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地区所承担的职能在逐渐转变,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愈发复杂,既有的村庄规划指导性文件不足以支撑新时代村庄建设发展的全面需求.文章重点探索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上下协调、刚柔并济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方法.重点通过深入的沟通,落实村庄需求;通过剖析上位规划要求,明确村庄的刚性管控底线;通过研判村庄资源本底和时代机遇,提出村庄特色化发展的引导思路.文章以房山区村庄布…查看全部>>

    作者:

    刘琳琳;苏琛其

    提交时间:2021-09-25

  • 810. 转型背景下的苏南地区乡村建设用地整治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摘要: 苏南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先发地区,乡村发展水平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也存在着空间破碎、用地粗放的典型国土空间问题.在转型发展的宏观语境下,苏南地区的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用地的提质增效密切相关,亟须通过开展用地整治实现国土空间的优化重构,为其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的空间保障.本文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紧抓武进区作为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和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有利契机,探索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苏南地区的"收缩型"建设用地整治方案.针对乡村建设用地的三大类型…查看全部>>

    作者:

    王婧;汪涛

    提交时间:2021-09-25

  • 811. 转型背景下镇级村庄布局规划的上海探索——以上海浦江新市镇镇级村庄布局规划为例

    摘要: 面对新一轮规划体制的改革,在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下,首先梳理了上海市乡村地区规划的演变历程,分析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而产生的合理性,其次解读了上海镇级村庄布局规划作为上海乡村地区规划的一种重要类型,阐述其操作要求,最后以上海浦江新市镇镇级村庄布局规划为例,从特征分析、上位要求、布局规划、近期建设、实施保障等方面对上海镇级村庄布局规划进行剖析与案例解读,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村庄布局规划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背景下提供上海经验与思路.

    作者:

    郭超

    提交时间:2021-09-25

  • 812. 资本逻辑下的乡村空间闲置现象辨析——基于大卫哈维空间理论视角

    摘要: 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建设热潮,以产业兴旺为抓手的乡村建设在中国蔓延开来,乡村在复兴蜕变的同时,逐渐显现出的空间闲置现象也引发了对于政策驱动、资本推动乡村能否可持续发展的质疑.本文基于大卫哈维空间理论,从资本空间化的批判性视角切入,寻求资本运作与乡村发展的逻辑关系,提出乡村发展是基于资本循环与空间修复的空间再生产,闲置空间的产生则是过度积累、生产同化、功能失调等致使的价值丧失等观点,揭示了乡村振兴语境下资本逻辑主导的乡村建设发展存在开发过剩…查看全部>>

    作者:

    林筠茹;王海卉;李文艳

    提交时间:2021-09-25

  • 813. 资本驱动下的古雷乡村地区快速"造城"研究

    摘要: 在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背景下,广大的乡村地域日益成为市场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资本与乡村关系越发紧密的同时,乡村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资本逻辑.本文所聚焦的漳州古雷乡村地区,在以石化资本为主导的多元资本共同推动下,短短几年间完成快速"造城"的过程,引发当地空间、社会以及经济的突变.资本的介入促使当地经济提升和设施完善,但由于缺乏对资本有效干预与限制,再加上石化工业本身的局限性,古雷衍生出产城失调、经济波动、社会秩序紊乱以及环境污染等众多…查看全部>>

    作者:

    苏奕宇;王海卉

    提交时间:2021-09-25

  • 814. 秭归县乡村聚落空间集聚特征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研究探究山地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集聚规律,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优化村庄布局工作的进行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VCM曲线法及洛伦兹曲线法对秭归县乡村聚落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形成了以下结论:(1)秭归县乡村聚落空间沿道路、水系集聚分布特征明显,与之距离越近,宅基地面积越大,且道路影响程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衰减速度明显大于水系;(2)绝大部分宅基地分布在海拔200m—1200m之间,海拔1200m以上宅基地面…查看全部>>

    作者:

    陈亚军;吴思

    提交时间:2021-09-25

  • 815. 大型商圈内TOD站点开发特征与布局模式研究

    摘要: 伴随城市的发展进步,城市经济逐渐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发生转变,在城市商圈建设过程中,TOD综合开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TOD综合开发由于研究匮乏,开发商往往以指标控制上限对商圈内轨道站点普遍高强度开发建设,在造成空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引发了商圈内大量同质化竞争、商业版块失活等现象.本文以城市大型商圈需求、TOD对商圈发展支撑为切入点,通过对日本、新加坡大型商圈内轨道站点综合开发特征的分析梳理,总结出大型商圈内TOD站点的布…查看全部>>

    作者:

    张冬璞;田苗

    提交时间:2021-09-25

  • 816. 城市边缘区产业型TOD发展思路研究——以佛山市轨道交通11号线细滘站为例

    摘要: 轨道建设成为近年城市建设的热点,依托轨道站点形成TOD综合开发和土地集约利用,成为趋势,对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传统产业地区同时面临转型升级和发展城市轨道的双重任务,需借助轨道带动转变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及完善道路交通体系等,建设适应不同城市不同产业地区的差异化产业型TOD.本文将结合TOD特征、理念和发展策略要求,依托佛山市轨道交通11号线细滘站周边TOD控制规划项目,提出适用不同发展条件的产业型TO…查看全部>>

    作者:

    姚江波;陈建凯;黄丹

    提交时间:2021-09-25

  • 817. 自然资源型乡村旅游资源评估及发展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鸡西市丰安村为例

    摘要: 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成为实现乡村经济腾飞与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本文以黑龙江省典型自然资源型旅游村庄丰安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与问卷调查梳理丰安村发展现状,基于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旅游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在体系中细化自然资源相关指标设计评估因子并结合问卷情况计算权重,得出该村自然旅游资源综合评估值后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丰安村旅游发展的前三位指标分别是乡村资源、乡村发展程度和可进入性…查看全部>>

    作者:

    题加荣;戴锏

    提交时间:2021-09-25

  • 818. 自组织视角下的乡村社区生态建设浅析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加速,乡村社区越发成为社区规划乃至城乡规划关注的焦点,而如何改善乡村社区人居环境是乡村社区规划的重中之重.自组织理论作为一种整体的、动态的、系统的视角,具有内在的科学性与创新性.文章以自组织理论为视阈,对于乡村社区的内涵、秩序、演化过程及转型要求进行阐述,进而探讨系统观与自组织理论对于乡村社区生态建设的适用性与意义,提出乡村社区作为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其生态建设应从把握自组织…查看全部>>

    作者:

    穆迪

    提交时间:2021-09-25

  • 819. 总量管控背景下县域村庄布局规划若干问题探讨——以高密市村庄布局规划为例

    摘要: 党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村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科学合理的村庄布局对村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乡村地区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村庄布局规划目的是优化村庄布局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管控的背景下,对城乡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目前各地国土空间规划正如火如荼地编制中,村庄布局规划的操作性与实施性更为重要.本文以高密市为实例,基于"多规融合"背景与方法,预判城镇开发边界,确定边界以外的村庄作为研究对象;梳理研究村庄现状情况…查看全部>>

    作者:

    张北;白雪;杨惠钰;皇甫传俊;赵文花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0. 社区可持续视角下居民安全感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以西安市两个城中村改造社区为例,从社区可持续的视角出发,围绕居民对社区环境的主观感受与评价,基于CPTED理论探讨社区居民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收集数据,然后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社区居民安全感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优模型,在微观尺度上对社区空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并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

    强靖淇;杜雅星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