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821. 基于"复合柔性边界"理念的街区制建设探索——以成都市淮州新城核心区设计为例

    摘要: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小街区/开放街区/街区制等研究的梳理,结合"柔性边界"所强调的私密与公共之间的过渡属性,提出"复合柔性边界"的概念,强调其空间厚度、功能属性、形式特色等特征,并结合成都市淮州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从单个的小街区和小街区系统两个层面,探讨了以这种形式推广街区制的实践方式,并从设计法定化、政府管理、设计提升等角度提出推广复合柔性边界模式小街区的保障实施措施.

    作者:

    曹萌;李润韬;徐志乐;周恩峰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2. 基于多元数据的商业街区活力研究——以济南市泉城路商业街区为例

    摘要: 商业街区在当今城市发展中逐渐成为城市魅力与活力的象征,而商业街区空间利用率低下、活力欠缺,无法带动街区周边区域的发展甚至对城市的精神面貌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济南市泉城路商业街区为例,从活力的外在表征和活力的构成要素两个评价维度作为活力强度评判值.通过百度热力图并辅以现场观测数据的对比来分析活动强度;交通组织状态;业态POI数据分析街区的业态功能,将活力表征与构成要素的分析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此作为商业街区活力评估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句法等工具对泉城路的基本活力特征和活力状态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商业街区的活力营造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趣味可达性和优化的交通组织、街区的可识别性与业态的丰富多样化也是活力营造的关键一点,此外,街区环境则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因素.最终从区位可达性、街区交通组织、空间环境、功能业态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街区活力营造与提升策略.

    作者:

    杨婉君;李卓然;李飞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3. 基于多元量化的乡村聚落规划策略研究——以山东淄博大泉村改造为例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深化,乡村聚落方面的研究受到诸多学科的广泛关注,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建设和发展乡村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选取山东淄博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聚落——大泉村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句法等技术理论对村落进行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详细分析,过程中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并重,探讨乡村聚落的"风水"选址、空间格局、文脉传承和建设组织规律等多方面的深层内涵.并且结合当前乡村建设的有关导则和规范,对乡村聚落的价值保护和未来发展提出合适的规划策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希望能以大泉村的规划改造为例,对新时代乡村聚落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建设规划有所借鉴和参考意义.

    作者:

    查伟;邓庆坦;王月涛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4. 基于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原则下开发保护现状评估的应用路径探索研究

    摘要: 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并发布了《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试行),部署市县国土空间开发现状评估工作,明确现状评估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有效实施监督的重要前提.城乡规划正处于变革的新时代,政府间权力界限不清晰,空间规划衔接不够,缺乏前瞻性、实施性、严肃性及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传统的规划编制方法与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下规划编制的要求,编制方法与管理工作转变创新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贵阳市息烽县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应用路径研究,探索"参与式"规划编制、"桥梁式"沟通通道、"合作式"管理模式及"交流式"规划技术课堂制等多方参与、协同治理规划方法与政府管理机制,为多方参与规划编制方法提供相应的参考.

    作者:

    韩若文;李明雪;彭招铜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5. 基于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白地"规划编制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摘要: 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并发布了《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试行),部署市县国土空间开发现状评估工作,明确现状评估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有效实施监督的重要前提.城乡规划正处于变革的新时代,政府间权力界限不清晰,空间规划衔接不够,缺乏前瞻性、实施性、严肃性及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传统的规划编制方法与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下规划编制的要求,编制方法与管理工作转变创新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贵阳市息烽县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应用路径研究,探索"参与式"规划编制、"桥梁式"沟通通道、"合作式"管理模式及"交流式"规划技术课堂制等多方参与、协同治理规划方法与政府管理机制,为多方参与规划编制方法提供相应的参考.

    作者:

    蒋维科;陈向楠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6.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众创空间活力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老城区为例

    摘要: 当前创新能力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动力,在城市老城区发展科创产业集聚的城市"硅巷",是有效促进城市转型和创新载体提档升级的新型城市更新模式.本文以南京市老城区为研究范围,以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人群时空大数据、道路矢量数据、POI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GIS和Depthmap软件进行空间定量分析,分析老城区与众创空间服务区内人群活力时空分布特征差异,在此基础上探究道路交通可达性、业态设施密度等相关影响因素对城市空间与其众创空间活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众创空间服务范围内人群活力较高,并与城区活力核心重叠,但各众创空间服务范围活力不均衡,活力核心会随时间出现涨落与迁移.道路交通可达性与设施核密度对老城区和众创空间服务范围内人群活力具有显著影响,但具体的相关性显著度在两个研究范围内有所不同.基于此,研究进一步讨论了众创空间与城市活力的关系,以及对其城市空间功能进行补充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促进南京市老城区内众创空间活力提升的优化策略.研究的结论也为促进众创空间和老城区活力共享,推动城市创新升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

    金桐羽;张方圆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7.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区域空间关系视角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梅州市为例

    摘要: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其发展离不开与周边相邻区域的相互联系.加强城市和区域间的联系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然之路.针对以往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多局限于城市本身而忽略城市在外部区域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定量研究不足等问题,本文以梅州市为例,基于区域空间关系视角及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要求,运用传统数据、新兴数据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了一套从生态、人口、产业、交通等方面评估城市与区域联系度的四大技术模块,深入分析了城市与区域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人口有序流动、产业协调发展、交通一体化等方面的联系强度,为"十四五"时期及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制定空间战略格局、优化空间结构以及安排布局重大生产力等提供了有效支撑,建立了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的基于区域联系视角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方法.

    作者:

    陈玉兰;牛勖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8.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高校周边地区绅士化研究——以南京内城高校为例

    摘要: 本文基于高校周边绅士化理论建构研究框架,区别于既往研究一般针对单一高校进行绅士化影响和形成机制研究,从整体视角研究南京内城高校周边绅士化现象.选取南京内城全部14个高校校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源大数据爬取、GIS平台可视化和SPSS软件定量分析,针对高端商业场所的集聚程度、房地产价格的变化趋势两方面,探讨绅士化现象对高校周边地区的影响.通过时间与空间、整体与局部的比较分析,发现南京内城高校周边地区依据绅士化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四个片区,其中高校越集中的片区表现出的绅士化特征越明显,而孤立的校区不具备足够的潜在消费人群推动绅士化进程.并且即便是在高校集中的地区,在高端商业场所集聚和房地产价格变化两方面都会受到既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作者:

    潘昌伟;谢华华

    提交时间:2021-09-25

  • 829. 基于多源数据下的洪涝灾害评估及应急设施布局分析——以南京主城区为例

    摘要: 城市扩张、资源开发下自然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洪涝灾害等频发对经济、人口、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威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洪涝多发区域,本文以南京为例,通过多源数据爬取分析,从危险性:降雨量、河网水库分布、地形高程及土地覆盖类型,易损性:人口密度、地均GDP进行ARCGIS空间地理分析,并构建洪涝灾害脆弱性指标体系,从而对南京整体洪涝灾害情况进行具体讨论.结合现有研究缺失以及应急设施在国家安全格局中的作用,本文以消防站点和医疗站点作为应急规划分析手段,对公共设施覆盖率及布局进行判别讨论.研究发现南京洪涝脆弱性受自然地形及长江及其支流影响较大,另单中心发展下其人口密度和地均GDP过于集中于江南片区,也带来洪涝易损性问题.另南京应急设施布点其覆盖率较好,但其本身布局处于洪涝危险性灾害较高地区,其安全性和服务性受到考验.本文期以完善洪涝评估方式并补充应急设施布局等安全格局研究,为南京等长江中下游城市未来防灾规划提供规划建议和发展方向.

    作者:

    管若尘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0. 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就近上学学区划分模型——以邳州市中心城区小学为例

    摘要: 本文以邳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多源数据,即小学及其周围居住街区经纬度信息、生源量信息,通过数据清洗、整合得到最终的数据信息,用于分析现状小学的生源容量和周边小区就近上学的生源需求;通过python程序调取高德API接口,输入街区与学校的经纬度信息,获取小学生步行上学的最短时间数据;并以此为数据基础,采取五点划分原则,在计算流程中使用了贪心算法,从而构建了"就近上学学区划分"模型.本文以邳州中心城区小学学区划分为例,先基于模型将学区划分情况描述成数学语言,再通过python编写程序进行求解.在满足新居住区规范的"等时圈"要求,精细化治理的背景之下,为就近上学的学区划分提供新方法和新模型参考.

    作者:

    李晨卉;刘烜赫;苏腾;卓璇;冀途;夏毓蔚;刘晓林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1. 基于多源数据的东莞市公共中心体系识别

    摘要: 大湾区背景下,东莞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立志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现代化大都市.随着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全面推进,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成为东莞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公共中心体系对于指导城市规划实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移动手机信令、高德POI、百度建筑等多源数据,以东莞市市域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核密度分析、高/低聚类(Getis-Ord General G)分析等方法,识别东莞市公共中心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结合用地及设施构成,分析现状公共中心发育情况,进一步评估城市总体规划设定的发展目标;最后提出东莞公共中心体系的优化和调整建议,以期为推动东莞公共中心体系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

    毕瑜菲;张佶;李洋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2. 基于多源数据的人群聚集特征与实际服务人口初探——以石家庄鹿泉区为例

    摘要: 人口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对地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厘清人口问题有助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统筹.本文基于微信宜出行热力、百度POI、OSM城市路网等多源大数据,通过分类分析各类数据,以及进行多元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探索石家庄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县的人群聚集特征,得出石家庄鹿泉区的发展定位.并采用热力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以测算地区实际服务人口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

    作者:

    仇婧妍;姚梓阳;潘鹏程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3. 基于多源数据的南京江南主城区热岛空间特征与缓解策略

    摘要: 本研究以南京江南主城区为研究范围,对Landsat8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识别现状热岛空间格局.研究发现:南京江南主城区热岛效应普遍存在,且以几何中心向外呈"∩"形圈层分异,并存在"局部高温集聚、低温集聚"的特征;较强热岛区与弱热岛区以热环境底图形式存在,极强热岛区与强热岛区以工业集中区为主;在斑块形态特征方面,较强热岛区的斑块面积较大,且连片集中分布.南京热岛的形成受到自然城市生态景观格局与人为活动两个方面影响,结合南京江南主城区特点综合应用多种措施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作者:

    韩四阳;章慧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4. 基于多源数据的南京老城区商业设施布局研究

    摘要: 城市商业的分布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便捷的商业分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本文通过收集南京老城区POI的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得出南京市老城区商业的聚集情况.同时运用空间句法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出反映南京市老城区道路空间可达性指标及其他相关空间句法变量.其次通过分析相同路段空间句法变量与其一定范围内POI的数量的相关关系,寻求空间句法变量对于商业POI数量的影响,发现南京老城区商业结构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特点;其中金融服务设施分布对可达性的要求最大.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建议未来南京市应继续加强多中心导向的城市结构,在用地规模较大的城市更新时,应采用以局域聚合度为主,全局聚合度为辅,辅助进行更新规划,在可达性较高的路段优先考虑金融保险服务类,其次为科教文化服务与公司企业,餐饮与生活则作为其相关配套出现.餐饮服务、购物服务、生活服务的布置应该优先考虑局域聚合度较高的路段,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活圈.

    作者:

    齐卓旭;王逍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5. 基于多源数据的商业空间布局模型研究

    摘要: 城市商业空间布局与人群需求存在空间供需错位现象,以人为本的商业空间布局将有效提升商业空间活力,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本文通过调查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影响商业空间活力的预选因子,获取相应因子的多源数据(城市POI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微博签到数据等),通过ArcGIS平台对各类型数据的空间属性与现状商业网点的空间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各因子的重要程度.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商业空间布局影响要素,并将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的相应居民活动特征纳入研究,最终筛选交通可达性、用地类型、服务设施、新型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微博签到数据等)、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商业空间自身属性等6大指标层因子及15个指标作为影响商业空间活力的因子.结合各因子贡献值情况构建AHP层次分析模型,通过ArcGIS平台,以格网分析为基础,对所获取的多源数据进行计算,从而构建商业空间布局模型.以南京市雨花台区为例进行商业空间布局的提升与优化.

    作者:

    李胜男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6.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研究——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

    摘要: 良好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是促进绿色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规划布局合理与否受城市用地格局、人口密度和道路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从城市公共空间分布数据、共享单车出行数据、城市人口分布数据入手,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分析城市慢行系统的安全性、换乘便捷性和专用道选点选线适宜性,把握当前慢行交通系统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对此提出意见建议,以期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作者:

    章怡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7. 基于多源数据的慢行体力活动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

    摘要: 科学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强度不足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当代人生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鼓励步行、骑行等健康的慢行体力活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研究多以休闲型体力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单元主要聚焦于社区、公园绿地等面状空间,缺乏对居民日常慢行体力活动及其与街道空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本文基于问卷调查、GPS轨迹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多源数据,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采用200m×200m的街区网格为研究单元,从而构建居民慢行体力活动影响指标模型,对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通服务水平、偏向日常生活与休闲游憩功能的公共服务设施密度以及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对促进居民慢行体力活动展开具有显著性影响,分析结果对健康城市背景下的慢行交通规划、街道空间品质提升与社区慢行生活圈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

    谢智敏;刘婧;管若尘;茆昕明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8. 基于多源数据的武汉市电动汽车充电站空间供需匹配研究

    摘要: 近年来,国家对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大城市中新能源汽车数量显著增加,充电站的建设也蓬勃发展.而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国家"新基建"之一,其科学布局和合理配置是现阶段城市规划领域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基于多源数据,从供需匹配的角度,创新性地建立了对充电站供给能力和需求强度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充电站空间布局供需匹配的评价模型,以此对武汉市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供需匹配评价,最终对未来武汉市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布局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作者:

    王雨晨;刘紫荆;朱欣然;毛宸婷;袁满

    提交时间:2021-09-25

  • 839. 基于多源数据的深圳市购物中心格局研究

    摘要: 近期学界涌现了较多利用兴趣点(POI)等新数据探究城市商业空间格局的研究,深入剖析了许多城市的商业空间分布格局,但对城市商业的等级体系和辐射范围却较少涉及.本文从深圳市购物中心的分布出发,结合移动智能设备位置数据等大数据和购物中心基础信息等小数据,使用最近邻指数、系统聚类和加权泰森多边形等方法,旨在通过分析各购物中心集聚区的空间格局,透视高密度城市化区域与存量开发背景下的城市购物中心格局,为高质量城市发展提出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全市购物中心具有"大分散大集中"的分布特征,且已经形成多个集聚区;由于城市化推进的节奏时差,核心区形成了购物中心连绵区,其等级高而辐射范围广,既能满足本地消费者的多数需求,也能吸引周边消费者;随着核心区人口疏散和城市交通条件改善,近郊区迅速成为消费热点区域,并集聚了数量最多的购物中心,但其等级相对较低,各集聚区的服务范围较大;而远郊购物中心的发展则相对独立,层级较低且以较大的市场区达到其规模门槛.市场主导下的购物中心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对规划引导下区域均衡和核心集聚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政策建议.

    作者:

    汪逸龙;王耀武;肖作鹏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0. "1.5级"土地开发对新城聚集的经验借鉴和启示——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造城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但随着全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方式开始转变,主导我国城镇发展三十多年的简单粗犷式增量扩张式发展模式不再可行,大量新城面临成为发展动能不足、开发周期长等现实问题.研究以国内外关于"1.5级"土地开发以国内外实践经验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产生的客观背景、内在逻辑以及主要措施,从而推动新城快速聚集.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基于"1.5级"土地开发模式,提出适宜两江新区新城聚集经验借鉴和启示.

    作者:

    刘犇;陈颖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