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841. 基于多目标模拟的城市社区韧性提升研究

    摘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问题,城市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与适应能力也愈发重要,韧性城市的建设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且正不断成为新兴城市提升核心价值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提升城市韧性的基石,对社区韧性的探索也已成为城市韧性领域的重要议题.韧性社区的建设不仅需要构建宏观的理论体系,也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来量化与感知.因此,通过对社区进行物理环境模拟不但有助于消除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影响,还能够真实地反映韧性社区的建设情况并指导韧性城市的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以深圳居住区更新单元为例,通过在设计前期运用计算机对城市社区多种不利因素(如社区通风,社区热岛,社区噪声等)进行模拟,提出基于多目标模拟的韧性社区的理性评估的规划思路和优化策略,以此来提升社区韧性,建设韧性城市.

    作者:

    彭骆;徐燊;李志信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2.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城市建成区演变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摘要: 在遥感和GIS的技术支持下,以美国的国防气象卫星提供的22期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影像、OSM地图边界以及城市统计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影像修复法进行数据校正,改进的基因突变发进行阈值提取以及建成区提取的方法,对青岛市的空间形态、空间利用与质心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青岛市近20年建成区面积增大1125平方公里,扩张速度逐年降低;土地集约化程度有所改善,各辖区的不均衡性逐年减弱;城市发展质心的迁移符合了青岛市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作者:

    陈天一;吴泽华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3. 基于夜间经济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 夜游经济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是当前对夜间的经济研究大多着眼于城市的夜间旅游发展,而忽略了乡村夜间旅游的发展需求.在乡村振兴政策背景和夜游经济的基础上,以打造乡村夜游的方式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将成为地方发展的新途径,这不仅延长游客驻留时间并满足其夜间消费需求,也丰富村民夜间活动并拉动当地发展,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竞争力.本文首先总结出乡村夜间旅游在时间、空间和文化方面具有的特征,然后从供给层面、需求层面和效益层面分析其内涵,再提出当前乡村夜间旅游存在特色不明显、设施不健全、产品单一化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提升吸引力、完善配套设施和完善管理机制的规划策略,最后总结并展望了乡村夜间旅游的发展,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作者:

    蔡诗韵;谭少华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4. 基于大数据的上海上班族夜间游玩地分布研究

    摘要: 基于连续8天的上海市地铁刷卡数据,采用PostgreSQL数据筛选与处理方法以及ArcGIS进行数据可视化,并采用"叠加法"将人流量空间分布规律与OD图上班族空间流动规律进行叠加,验证数据与可视化结果的可信度.通过识别上班族以及职住空间与分析通勤格局、上班族工作日与双休日夜间游玩地空间分布格局与流动规律、对比分析连续8天内两种生活模式下夜间游玩地选择特点等研究步骤,推测上海市夜间活力范围、总结上班族夜间游玩地分布格局并研究不同工作地上班族夜间游玩地选择规律.结果表明上班族在周一到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呈现四种夜间游玩模式,周五夜间游玩人数最多;上海城市中心区是游玩地选择的集聚区与高频区,不同片区的郊区中心在工作日承担夜间游玩地角色;在周末,除商圈以外,大型公园也是上班族夜间游玩地的高频选择.

    作者:

    杨怡;文君;肖颖禾;庞佳燕;张玥晗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5. 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疏解效果评估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摘要: 人口疏解是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调控手段,其中北京市作为国内采用人口疏解手段的典型代表,疏解工作已开展多年,而疏解效果的综合评估讨论与实践较少.本研究针对人口疏解效果评估,考虑了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的显性指标,以及包括表征产业发展情况、区域宜居情况的隐性指标,构建了人口疏解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经数据自相关性、以大数据为参考的相关性检验,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本研究引入多源社会大数据,在支持更精细化的评估分析方面有一定借鉴意义,把握小尺度空间单元的疏解效果,可更加合理地将疏解总体任务目标分配拆解至不同区域,高效推进人口疏解工作.

    作者:

    刘雨晴;陈清凝;李昊杰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6.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以郑州市主城区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发展,城市的各类功能也日趋复杂,城市空间结构及中心体系也日趋多样化.商业作为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其空间结构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结构发展,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趋势.空间大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城市各类功能的空间特征,为商业空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此,本文选取郑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郑州商业发展脉络进行阐述,并选取POI数据为研究数据,利用GIS软件对郑州市主城区的商业空间布局、中心体系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郑州市商业空间具有多中心发展的特征且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城市三环以内;同时各行政区之间的商业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特征.最后基于已有分析结果对城市商业发展进行讨论,未来郑州应均衡副中心和区级中心的空间分布,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商业中心体系助力郑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

    凌云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7. 基于大数据的文化演出空间公平性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摘要: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要求,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公平性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社会公平理论,以大众点评POI数据为数据来源,考察南京市各街道/乡镇文化演出空间的"服务密度"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并基于四维象限法的思想,比较各街道、乡镇的服务密度分级与人口密度分级,将全市街道、乡镇分为3类:①人口密度分级高于服务密度分级的街道/乡镇;②人口密度分级等于服务密度分级的街道/乡镇;③人口密度分级小于服务密度分级的街道/乡镇.总体来看,南京市文化演出空间不公平现象突出,主要问题是设施配置滞后于人口发展,也有少量街道/乡镇设施配置超前于人口发展.南京市应加强全市文化演出空间的配置,尤其是加强设施配置滞后于人口发展街道/乡镇的文化演出空间配置.此外,还应积极促进个别设施配置超前于人口发展街道/乡镇的人口集聚,释放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优势.

    作者:

    汪鑫;杨卓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8. 基于大数据的福州市公共卫生设施效率体检

    摘要: 文章通过福州市公共卫生资源POI数据、联通手机信令、高德交通态势数据,分析了福州市公共卫生资源的空间布局与人口空间分布的关系.并以特殊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为背景,诊断出福州市公共卫生资源的"洼地"区域.基于诊断结果,文章提出针对福州市公共卫生体系的防控应急策略.另一方面,文章拟合城市仿真交通环境,测度日常真实通行状态下的城市等级医院覆盖率,有效的识别出了福州市公共卫生设施空间布局的"空缺"区域,由此提出正常状态下针对福州市防疫短板的"检、修"策略.

    作者:

    孙士玺;王秀凤;杨钦宇

    提交时间:2021-09-25

  • 849. 基于"大遗产区"理念的文化网络体系构建——以松阳县为例

    摘要: 本文以"大遗产区"理念为切入点,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宪章、公约等文件的梳理,表述了"大遗产区"理念的提出背景.诠释了"大遗产区"理念在时间跨度、空间广度上的拓展,在遗产类型"纵横"两个维度上的辨析以及在遗产内在关联层面上的整体思考逻辑.此外,概述了文化网络体系的概念与构建路径.文化网络体系强调对文化遗产的分体系梳理与关联保护,"大遗产区"理念下文化网络体系的构建,使保护对象在时间、空间、类型等维度上拓展,有利于更加全面、更加立体、更加鲜活地保护与延续文化脉络.本文以松阳县为实例,论证"大遗产区"文化网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通过对松阳县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分体系梳理,构建松阳县大遗产区文化网络体系,秉承关联保护,整体展示的理念,形成"一廊五线,三核六区多节点"的保护与展示格局.

    作者:

    陆磊;黄峥;吴宦漳;李梦柯;黄唯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0. 基于存量规划为目标的旧城更新研究——以杏林老工业区改造发展规划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我国社会所存在的主要矛盾,也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变,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发展到"美好生活需要".城市规划作为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由"增量扩张"走向"存量治理",已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本文以厦门市杏林老工业区为例,通过对现有城市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宏观到微观角度,从规划到实施层面,从空间、区域、产业、配套、文化、运营六方面提出基于存量规划为手段的旧城更新策略与方法,实现片区功能提升,盘活低效存量用地,促进新城和旧城融合,推动城市资源要素配置和空间的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作者:

    杨章期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1. 基于学生出行需求的校园步行空间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摘要: 大学校园承载着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休闲的功能,对以步行为主要出行方式的学生来说,校园步行空间的适宜性对学生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但随着城市化和开放化的发展趋势,机动车入校园,人车矛盾加剧,难以满足学生出行需求.华中科技大学校内机动车穿越现象明显,加大了学生出行安全隐患,步行体验缺失.本文以此为着眼点,以主校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观测、空间分析、访谈法,基于交通通行、休闲游憩、生活研学的出行需求,对其步行空间现状进行梳理和客观分析,总结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华科校园主校区步行空间品质提升优化设计对策,以期为步行友好型校园交通建设及便捷、舒适、安全、宜行、宜交往的步行网络空间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

    刘凯丽;赵丽元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2. 基于"宏观—中观—微观"理念下的丘陵沟壑地区"城市双修"规划研究——以延安市北高速出入口片区为例

    摘要: 文章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角度出发、以问题及目标导向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出发,从生态环境改善、道路交通提升、文化风貌彰显、城市功能补充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延安市北高速出入口片区的综合环境整治规划策略.文章首先分析了基地生态、交通、文化、功能方面的主要问题,其次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宏观层面的功能定位及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中观层面着重片区生态环境保护、道路交通整治、文化形象展现、城市功能修补等方面的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制定,微观层面则将基地分为城市门户区、生态休闲区、生活居住区三个分区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其规划设计思路可以对相关实践项目做出良好的经验借鉴.

    作者:

    李海峰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3. 基于宗地尺度的工业用地更新潜力评价研究——以开化县工业园区为例

    摘要: 生态文明体制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重构,随着国土空间约束趋紧,存量更新规划越来越成为规划主流形态.开化工业园区面临着生态保护要求高,发展空间局促的资源本底条件,存在能级不高、用地粗放、产出效益低、转型升级困难等发展问题.园区产业转型发展和提质升级势在必行,低效用地盘活将成为整合土地资源、提升产出效益的重要路径.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存量工业用地更新潜力综合评价模型,为工业园区存量空间挖潜提供科学依据.以开化工业园区现状建成区块内214宗企业地块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评价结果显示65%左右的企业地块更新潜力大或更新潜力较大,仅有10%左右企业地块更新潜力较小,此外,有三家龙头更新潜力大.依据评价结果提供分类存量更新指引策略建议,以期推进存量用地有序有机更新,提升工业园区存量用地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水平.

    作者:

    黄唯;陈侃侃;施益军;吕文佳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4. 基于实施导向的旧城更新改造研究——以巴彦淖尔市近期建设规划棚户区改造为例

    摘要: 目前我国城市空间拓展已经从高速阶段转入了高质量增存并重的发展阶段,原有的城市空间拓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的新时期的城镇发展建设的需要.对于既有存量的空间如何盘活利用,从国家空间规划治理体系的变革、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需要对于城市存量地区提出合理化、可实施的更新改造策略,推动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和城市品质的提升.本文结合巴彦淖尔近期建设规划,谈讨棚户区更新改造的评价体系和思路方法,并提出棚户区改造的建议和计划.

    作者:

    付世华;吕元磊;程婧炜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5. 基于实测的山地城市街谷空间PM2.5时空分布研究——以重庆市商圈为例

    摘要: PM2.5作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由于其细颗粒易吸附有害物质的特点,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对于城市污染物的扩散规律研究,引导合理的城市设计工作,降低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从而营造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空间.然而,对于重庆这样的山地城市,一方面,常年的低风速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另一方面,其微空间的污染物分布规律和多风城市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本文对重庆多个人流密集的商圈街谷空间进行PM2.5的浓度实测,分析了低风速城市中,微空间PM2.5的时空分布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垂直街谷轴线的微风条件使街谷迎风面污染物浓度增高;(2)平行街谷轴线的微风条件造成下游污染物浓度略微堆积;(3)紧密交错的绿植布局方式,有利于空间内污染物的吸附和沉降.最后,提出了针对低风速环境下,山地城市街谷的微空间设计策略,希望能为今后的山地城市微空间设计以及风环境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

    张浩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6. 基于实用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径研究——以肥西县官亭镇河北村为例

    摘要: 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库.而近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乡村人口、资源外流,导致乡村空心化,传统对乡村的建设主要集中于中心村,导致资源分配不均,部分乡村越发颓废.当前,户籍城镇化率依然未达50%,两栖农村劳动力的潜力依然较大,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为农民的返乡积极创造各项条件,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为农村的人居复兴打下一定的基础.相关文件指出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村庄规划的一部分,更加要以实用性为准则.即需求实用、编制实用、手法实用、管理实用,通过建立"需求"下的人居精准摸底、编制"菜单式"的整治规划、采用"微改造"的塑造手法、强调动态性的管护机制的村域"三生空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径,为国土空间背景下的全域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

    程堂明;周裕钧;吴艮;刘亚东;鱼兆丹;王国海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7. 基于实践解析的钢铁工业用地调整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 目前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突出,钢铁行业面临转型发展.本论文针对这一现实需求,通过分析国内外钢铁工业用地调整实例,总结了钢铁工业用地的4大特征,分析了城市规划、环境污染、区位交通、社会稳定、工业遗产五个方面的调整影响因素,并从区域协调、产业转型、环境修复、空间格局和遗存传承等方面进行了钢铁工业用地调整规划策略的初探.

    作者:

    王晨;刘莉倩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8. 基于小流域单元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体系探索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当前,实施生态修复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意义和作用愈发凸显.新时期国土空间的生态修复,逐渐由单目标走向综合目标,由工程导向走向多元价值,由点状治理走向全域治理.如何将国土空间规划的全域性、战略性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工程性、实施性有机结合,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到生态修复工程的精准传导已成为亟待研究的紧迫问题.本研究以丽水市为例,通过引入小流域单元这一中间层级,构建"市域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小流域单元生态修复分区"两个层面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框架,以期解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宏观分区层面与微观项目层面脱节的问题.小流域单元向上衔接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对下可指导基层单元具体生态修复工程,能够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衔接与协同.

    作者:

    葛梦莹;高翔和;隋玉亭

    提交时间:2021-09-25

  • 859. 基于居民视角的国际宜居城市规划策略研究——以青岛为例

    摘要: 城市是人们居住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空间载体,宜居则是城市的首要功能,提升城市宜居性更是现代国际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对宜居性的理解也逐渐从单一的物质环境扩展到社会、人文领域,宜居性的内涵更加全面丰富,对宜居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我国已经迈进城镇化发展下半场的关键时刻,城市发展的思维也转变为"以环境吸引人才,以人才聚集企业,以此带动城市快速发展",通过提升城市宜居环境来吸引国内外人才已成为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手段,也必然是青岛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重要支撑.本文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围绕"国际性"与"宜居性"两个维度,梳理总结建设国际宜居城市的关注要点,开展城市居民和外籍人员的问卷调查,充分研判青岛建设国际宜居城市的居民评价和现状特征,分析影响居民国际宜居性的感知因素,有针对性地从"营商环境、引人政策、消费业态、公共服务、城市环境、社会氛围、交通条件、特色文化、平安建设"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以建设国际城市的高标准促进城市宜居性的精准改善和快速提升,助推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

    作者:

    商桐;耿白;陈天一;王雯锦

    提交时间:2021-09-25

  • 860. "1.5级"土地开发对新城聚集的经验借鉴和启示——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造城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但随着全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方式开始转变,主导我国城镇发展三十多年的简单粗犷式增量扩张式发展模式不再可行,大量新城面临成为发展动能不足、开发周期长等现实问题.研究以国内外关于"1.5级"土地开发以国内外实践经验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产生的客观背景、内在逻辑以及主要措施,从而推动新城快速聚集.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基于"1.5级"土地开发模式,提出适宜两江新区新城聚集经验借鉴和启示.

    作者:

    刘犇;陈颖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