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1901. 韧性和活力语境下的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研究——以武汉市江岸区蓝绿空间规划为例
摘要: 伴随快速城市化过程,城市建设空间的快速蔓延外拓,对原生态空间肌理形成了一定的冲击,间接导致了城市局部区域抵御洪涝、地质灾害等灾害能力下降,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重大威胁.本文以武汉市江岸区为例,基于城市系统抵御灾害能力评估,对现状水系不通、绿化不足等引发城市抵抗灾害能力下降的突出问题,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活力,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韧性为目标,制定生态空间网络化、滨水空间人本化、行动计划统筹化韧性提升策略.规划重点构建城市生态骨架网络,重组生态斑块、贯通蓝绿网络,提升城市生态韧性;科学治理水体,治污水、排涝水、保供水、防洪水,四水共治提升水体治理工程韧性;基于有机思维,制定蓝绿网络建设管理体系,保障提升城市韧性方案的实施.
提交时间:2021-09-25
1902. 韧性城市下的城市水安全体系构建——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
摘要: 近年来随着恶劣天气的不断频发,城市安全受到不断冲击,对城市危机应急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城市面临的未知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不断增加,基于此韧性城市理念油然而生.韧性城市成为新兴的城市研究热点,虽然韧性城市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但在城市发展中应用相对较少,而城市水安全作为韧性城市的重要组成也越发受到重视,城市水安全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恶劣天气下的应灾能力.本文中基于鄞州区案例,提出应对城市洪涝灾害防护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需转变传统思维,通过明确系统构建的"问题+目标"技术路线,运用infoworks等软件进行模型构建耦合分析,提出如何有效构建多层次水安全体系,并总结城市水安全构建模式和要求,以期得到对提升韧性城市的有益启示.
提交时间:2021-09-25
1903. 韧性城市导向下的陆海统筹规划设计方法探索——以深圳市海洋新城详细规划为例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统筹背景下,对海岸带地区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洪潮、台风、海水入侵等自然威胁和脆弱的海陆生境,韧性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将全面提升海岸带地区空间治理水平.本文介绍了深圳市海洋新城详细规划在韧性城市理念下,制定"外海+内河+陆域"整体做功、分区管理的生态与综合防灾韧性体系,建立从"陆域形成—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的全过程生态用海指导框架,创新"海陆全域通则+海岸特征区细则+生态造陆过程控制"的全要素、精细化城市设计导控方式,以期为河口三角洲高度城市化地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实施提供经验.
提交时间:2021-09-25
1904. 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下疫情防控规划编制初步探讨
摘要: 本文将2020年新春,以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多方位分析疫情给城市、国家、国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深刻反思城市规划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响应方面的短板和韧性城市建设中的空缺;提出编制疫情防控规划的必要性、重点和难点;提出建立国家-省(城市群)-市县-乡(社区)四个层级的疫情防控体系,为完善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探索探索;并建议尽快编制相关导则来指导和落实疫情防控规划.
提交时间:2021-09-25
1905. 韧性城市的神经末梢——以社区为基础的安全健康单元构建
摘要: 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球,暴露了城市在面对突发疫情和灾害时的短板与不足,反映了城市韧性和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在我国疫情防控中,社区作为主战场之一,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和访谈调研等方式,从韧性城市的概念和理论出发,归纳总结了韧性城市的三个基本特征——稳定性、适应性、学习性;解读了社区的五个构成要素,即人口、地域空间、生活服务设施、社会文化关系和组织管理机构,并分析了我国社区的特征;探讨了以社区为基础构建安全健康单元的可行性,提出了安全健康单元构建的总体目标和思路,并从建设韧性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社区应急管理和建立全时协同共治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安全健康单元的构建策略.
提交时间:2021-09-25
1906. 韧性城市视角下海岸带地区景观规划设计探索——以深圳市小梅沙海岸带地区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海岸带凭借其天然景观特质往往成为大众旅游的热点区域,海岸带景观开发建设也如火如荼展开.然而,我国在海岸带开发、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偏重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致使海岸带自然风貌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失去抵御自然灾害的弹性适应力.韧性城市设计理论发展已日趋成熟,其"适应"和"利用"灾害的理念能为我国海岸带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的方向.以深圳小梅沙海岸带地区设计项目为例,本文分析了海岸带地区现状及存在问题,从韧性城市视角出发,初步探索基于韧性城市设计理论的海岸带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介绍了应对风暴潮的策略,因地制宜地选取了人工礁石、珊瑚岛、生态护岸、防浪构筑物建立多级防护系统;雨洪管理中,针对上游、中游、下游,设计水资源分段管理与雨水净化系统;力求恢复生态系统完整性,识别小梅沙的重要生境,构建山海生态廊道;共筑海岸带地区韧性基底.希望能为我国海岸带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新视角,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依据.
提交时间:2021-09-25
1907. 韧性城市视角下湿地公园建设及管理的优化策略——以荆州市明月公园为例
摘要: 城市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同时,自然或人为的灾害对其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韧性城市理念的提出得到广泛关注.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提高城市抗灾能力、生态调节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湿地公园建设的开展,也暴露出各种规划、环保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具有生态保护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韧性城市视角下分析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发展现状,可以在提升湿地公园建设及管理质量的同时提升城市韧性.本文以湖北环荆州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环线中的明月公园段为研究对象,在韧性城市视角下分析了该公园在前期规划、中期建设、人群活动及后期管理的整个长时间的动态演进过程.提出应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以城市公园设计手法与自然湿地保育措施有机结合为原则,以提高湿地公园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来进行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为提高湿地公园建设质量和提升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1908. 韧性理念下宁波东钱湖会展新城规划策略探索
摘要: 宁波东钱湖会展新城片区位于东钱湖泄滞洪区域,随着东钱湖区域定位提升为宁波市的"副中心、城中湖、主战场",城市开发与生态水利安全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应对洪涝灾害的韧性提升刻不容缓.本文基于对韧性理念的解析,结合宁波传统水乡韧性机制的分析,以恢复力、适应力、变革力三力机制为韧性构建的核心框架,从整体生态格局、多元功能复合、设施体系协同等方面提出宁波东钱湖会展新城韧性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面临洪涝灾害地区的规划实践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提交时间:2021-09-25
1909. 韧性理念下海岛城市医疗卫生专项规划初探
摘要: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漫延,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被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何增强人类聚居环境的"免疫力",提高应对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编制为契机,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基于"韧性"理念,探讨通过医疗服务体系"补短板",基础医疗资源投放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等措施来提升城市韧性.总结实践经验,韧性理念下的医疗卫生专项规划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线,增强底线约束和城市治理的灵活性,提升城市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在规划管理中,应加强医疗卫生专项规划的编制力度,增强其法定地位.
提交时间:2021-09-25
1910. 韧性规划视角下的传统街区防灾优化研究——以五店市传统街区为例
摘要: 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快速的城镇化诱发出城市中诸多风险,传统与新时代的规划思路出现不适应,城市灾害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复杂化.传统街区因其蕴含着城市中的独特记忆与文化内涵而遗存,但不确定因素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并且传统街区的多种特性也导致其面临着潜在的灾害威胁.因此,本文从"韧性"规划理论视角出发,以五店市传统街区为例,分析传统街区于空间与社会层面所存在的灾害潜在因子,并提出建筑防范、基础设施修补、交通与避难场所增设的空间优化措施与多元协同、应急保障、防灾教育的制度管理优化策略以提升传统街区防灾能力.
提交时间:2021-09-25
1911. 韧性视角下关中城市群客运网络抗毁性研究
摘要: 本文利用复杂网络理论选取网络效率、最大独立路径数等指标,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客运网络进行抗毁性分析.基于提升城市群网络韧性的目,先从整体网络进行分析,再观察单点攻击的模式下城市群网络的抗毁性指标变化.从整体网络和重要节点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此提出提升城市抗毁性的策略.同时联系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1)客运网络在空间上依托铁路形成明显的轴向特征.(2)主导性节点本质上是在行政等级、生产总值基础上的垄断,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内聚特征.(3)脆弱性节点源于行政壁垒下小城市对于地级市的依赖,具有明显的边缘特征.
提交时间:2021-09-25
1912. 韧性视角下城市地下空间控规编制探讨
摘要: 文章尝试从韧性视角探讨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城市是复杂多变的韧性系统,当前土地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城市韧性系统平衡的核心问题,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最直接的手段.基于此,本文首先从韧性思维的角度指出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然后将韧性理念应用于地下空间控规,提出地下空间控规韧性控制策略,以期能够促进地下空间更加科学、高效的开发利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提交时间:2021-09-25
1913. 韧性视角下的海岛型中央活力区设计策略研究——以舟山群岛新区"千岛商务区"城市设计为例
摘要: 位于小干岛的千岛商务区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核心功能区之一.海岛型功能区由于脱离于主城腹地,不仅易受气候灾害的威胁,也面临着较高的开发风险.如何化解自然灾害、开发运作风险与高能级建设的矛盾是其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韧性城市的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小干岛城市设计竞赛实践,总结出以降低建设风险为目标的高能级中央活力区(CAZ)1的城市设计策略:以生态空间组织城市结构,强调绿色基础设施的复合功能;建立城市应急状态下的可自供给的能源系统;适度引导城市组团的功能混合以提升地区活力等.在当前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对城市协同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推动海岛型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提交时间:2021-09-25
1914. 韧性视角下雨洪管理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
摘要: 随着气候和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雨洪灾害挑战,建设雨洪韧性城市已成为城市规划与风险治理领域的热点议题.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各具特色的雨洪韧性管理理念和体系.本文在深入解析我国雨洪管理现状及存在困境的基础上,从生态、工程和社会韧性三个层面,分类梳理和总结美国、英国等先发国家的雨洪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可通过加强风险防患、提升技术支持、完善机制保障和促进公众参与等手段,构建具有良好的抵抗、恢复和适应能力的城市雨洪韧性管理体系.
提交时间:2021-09-25
1915. 飞地城区的空间发展思路与规划策略研究——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为例
摘要: 飞地城区是在区域协调创新探索下催生出的一种独特的城区类型,是当下中国解决区域不平衡的重要战略抓手和制度创新实践.本文在对飞地城区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探究飞地城区如何进行不同层级的空间构思和空间供给,以期为区域合作示范、飞地创新试验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空间规划以动力导入塑造、人气吸引聚集、辐射服务区域作为出发点,提供了一种导入式、滚动式、单元式的飞地城区空间规划路径,为中国未来区域协调飞地试验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作用.
提交时间:2021-09-25
1916. "馆园结合"模式下的军事文化主题公园规划实践
摘要: 近年随着"军事热"、"国防热",全国多地都在谋划或建设军事主题公园.但军事主题公园的规划尚未形成成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如何更好地传播军事文化、高质量营造军事主题公园形象和空间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借鉴了日本上野恩赐公园的公园型博物馆群经典案例,将这一模式总结、归纳、提升为"馆园结合"的一种规划方法,并在银川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一园五馆"的提升规划中进行实践.文章以军事主题为切入点,围绕"展馆"和"园区"如何结合、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进而形成合力进行论述.提出流量带动、环境融合、空间融合、活动融合等四个方法和手段,结出一种"馆园结合"的空间营造策略和方法.
提交时间:2021-09-25
1917. 香格里拉汤堆藏族传统村文化景观保护规划
摘要: 在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村落传统文化景观面临着破坏和消失的危机,保护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对传统文化与历史的传承.汤堆村是云南香格里拉市的藏族传统村落,村落原始肌理保持完整,藏族民风民俗保存较为完好,藏族民族特色文化浓厚.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汤堆村的文化景观现状,提取文化景观元素,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空间尺度,提出汤堆藏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风貌的多尺度保护规划措施.
提交时间:2021-09-25
1918. 香港市区重建中权责共享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摘要: 自2001年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市区重建局条例》以来,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市区重建局为核心,以改善市区老化与保障市民利益为原则的城市更新办法.在政府的引导下,香港建立健全了在规划编制审批、项目立项与土地批约等方面权责共享的公众参与机制,初步形成一套政府公开决策,市民全程参与,配套政策动态更新和流程设计可实施性强的城市更新体系.本文以香港市区重建计划的政策体系为切入点,对政府、市民通过正和博弈实现整体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流程设计展开研究,希望对其他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机制构建有所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1919. 香港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可持续生态规划研究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具有越来越重大的意义.香港的铜锣湾商业区是世界上密度和活力最高的商业活动中心之一,而位于相邻区域的维多利亚公园则在寸土寸金的港岛创造了大片开放的公共绿地空间,成为香港地区广受欢迎的公园.本文通过分析香港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运用绿色基础设施等多种城市规划理论,与纽约中央公园和伦敦海德公园的空间环境相类比,对铜锣湾商业中心与维多利亚公园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物质环境特征与生态模式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多层次分析,指出其现存问题,并且对片区发展前景提出了意见与指导策略,本文可以为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1920. 高中压统筹设计的城市配电网规划探索
摘要: 在城市用地资源不断紧张的形势下,如何构建容量充裕、运行安全高效的城市配电网,减少电力设施与城市用地的矛盾,解决电力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是规划中需要切实关注的问题.规划以提高资源共享率为导向,提出高压和中压配电网统筹设计的电网规划方案.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通过负荷预测与电力平衡计算所需变电容量规模,规划变电站等设施布局,集约安排高压电力廊道,并依托高压电网构架引导中压配电网设计,再通过中压配网需求对高压配电网的变电站站址、容量和出线间隔数等进行反馈,形成完整的规划闭环.规划以需定量,突出控制要素,统筹高压和中压配电网的衔接,协调电力设施与其他市政设施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处理配电网与城市用地的关系,提高配电网的互联共享和供电安全,增加规划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