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 901. 成都市温江区建设"公园城市"的规划实践探索

    摘要: "公园城市"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全面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所提出的重要理念.本文从对"公园城市"理念的内涵解析着手,得出该理念的三个规划思路转变,进而根据新的规划思路得出该理念的内在营城要求,然后提出规划实践应有的策略和举措,并以《成都市温江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为对象,对规划实践的策略和举措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同类工作提供建议.

    作者:

    代鑫;彭耕

    提交时间:2021-09-25

  • 902. 公共卫生事件中关于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冷思考

    摘要: 2020年初,时隔17年后,一种和SARS很相似的新型冠状病毒再一次与我们不期而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祖国各个战线的人们都在以实际行动对抗着"敌人".作为城乡规划战线上的一员,虽然不能深入一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但是居家隔离的过程中,也自然对现行城乡建设工作进行了思考.本文认为现阶段无论是在规划编制还是城市管理中都存在着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本文进一步从构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防御系统、建立城市健康体征监测、健全城市应急决策响应…查看全部>>

    作者:

    袁博

    提交时间:2021-09-25

  • 903. 面向安全规划的多灾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 从高速城市化时代粗放的增量规划进入全面调整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灾害对国土人居安全的影响成为考量的一大重点.既有体系下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缺乏对风险和防灾能力的评估,导致其既缺乏科学基础,又对管理主体的风险认知缺乏系统的前瞻和引导.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重要的基础支撑体系之一,综合安全规划在风险评估上面临全新的技术挑战.为开发面向综合安全规划的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技术,本研究以国际通用的风险评价四要素,即:致灾因子、脆弱性、暴露性和防灾能力为…查看全部>>

    作者:

    杜菲;岳隽

    提交时间:2021-09-25

  • 904. 纽约2050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韧性理念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在21世纪气候和环境变化愈加的情况下,城市发展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相比于传统城市规划的"刚性"应对,"韧性理念"以一种灵活的思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介绍韧性理念的起源与内涵基础上,通过解读纽约市2050城市总体规划《一个纽约2050:建立一个强大且公平的城市》,重点分析其中韧性理念的体现及其应用.研究发现,韧性理念贯穿纽约2050城市总体规划,在前期和中后期韧性理念体现在风险分析、实施策略等不同的方面.在研究基础…查看全部>>

    作者:

    李其妍

    提交时间:2021-09-25

  • 905. 气候变化与灾害背景下安全韧性城市策略研究

    摘要: 以气候变暖和极端事件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在给城市和人类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威胁,同时也从多个方面影响着人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韧性城市的概念自提出以来便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灾害的典范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作用在于通过提升城市的抗灾和适应能力降低气候变化和灾害对城市的不利影响.目前国内在韧性城市的概念、发展阶段和应用上有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但尚未整合出系统性的框架来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研究基础.基于此,文章从韧性城市提出的背景和发展需求…查看全部>>

    作者:

    薛天泽

    提交时间:2021-09-25

  • 906. 区域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框架与对策研究

    摘要: 特大地震灾害具有跨区域、灾害连锁效应突出、对经济社会冲击极大等特征,一旦发生会影响成千上万平方公里范围且造成难以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仅靠传统工程性措施或单个城市层面的防灾措施难以有效应对,因此,需要从区域层面研究特大地震灾害防御的方法与对策.本文首先明晰了区域防灾规划的定位,从区域地震灾害特征和抗震防灾的特点与需求出发,指出了区域抗震防灾体系的构建原则,探索了由防灾体系、抗灾体系、救灾体系、保障体系等构成的区域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查看全部>>

    作者:

    李甜甜;王志涛;马东辉

    提交时间:2021-09-25

  • 907. "小汤山"模式知多少——国内外应急传染病医院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发了诸多的反思与讨论,但目前尚无研究从应急传染病医院的建设模式入手,对已有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本文基于国内外各城市的已有建设实践发现,应急传染病医院主要有新建、扩建和改建三种模式,并对比了其选址区位、建设耗时、用地规模、灾后利用等特征,最后,本文建议各城市都应提前做出改造和新建预案,以便形成更加科学的用地布局、更高品质的应急建设、更合理的灾后利用.

    作者:

    许永成;韩文超

    提交时间:2021-09-25

  • 908. HEC-RAS模型对"双评价"洪灾危险性分析的优化应用

    摘要: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布局建设空间的参考依据.其中,洪涝灾害危险性因素是分析资源环境禀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评价因子之一,其危险程度可通过利用水文模型和水力模型等数学模拟方法绘制的洪泛区洪水风险图反映.本文介绍了其中一种具有前景的水力模型——HEC-RAS模型对洪水淹没事件模拟的案例,采用二维全动量法和扩散波法分别模拟某区域河谷地区大型洪水淹没事件的淹没路由,并对两种方法…查看全部>>

    作者:

    朱丹悦

    提交时间:2021-09-25

  • 909. 碧道规划的思路及策略初探——以深圳坪山区为例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广东省创造性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万里碧水清流的"碧道"的概念正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本文以深圳坪山区为例,从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坪山区水系、生态本底、滨水空间等现状的分析,针对坪山区水安全、水文化、水景观、游憩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规划策略,为下一步碧道规划的空间实施指明了方向.

    作者:

    曹艳涛;夏煜宸;韩刚团;黄薇颖

    提交时间:2021-09-25

  • 910. 城市"寄生空间"探索——"寄生空间",一种被病毒利用的"城市空间"

    摘要: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令人惊叹的人类运输系统,以及动物种群的驯养,将地球上所有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地球生命体的命运共同体.此次"新冠病毒"事件,给予人们更多对于"空间命运体"的思考.病毒不再百年偏居一隅而不与外界接触,如今人们处在一个微生物一体化的星球上,与病毒在同一个世界.病毒的巨大世界,已经越来越频繁的对人类世界构成巨大影响,将会对人类所生存的空间产生更为深远的变革,本文将以"病毒维度"来审视的城乡空间与病毒空间的"维度转化"现…查看全部>>

    作者:

    闻雪浩;雷雪姣;黄起彬;李博文

    提交时间:2021-09-25

  • 911. 城市背景下的传染病传播规律研究评述

    摘要: 传染病对个人健康、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而城市发展又使传染病影响范围更广、传播模式愈加复杂.本文基于近十年来传染病研究动态,重点梳理人类行为、空间环境与传染病时空传播特征相关研究,以及城市背景下传染病传播预测模型研究.目前对于疾病传播规律的研究呈现跨学科、多方法、新技术的特点,而研究内容却对各影响因素的统筹考虑不足,缺乏对预测模型的评价验证体系.未来应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完善传染病传播特征研究及传播模型评价体系,分析城市易感人群…查看全部>>

    作者:

    卢思霏;沈秀梅;周颖

    提交时间:2021-09-25

  • 912. 城市防灾避险公园空间配置均衡性的量化评价——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摘要: 城市防灾避险公园是城市防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灾害来临时能有效减少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规划建设中,由于防灾避险公园概念常常与城市公园、避难场所相混淆,并且在建设标准方面交叉不清,导致其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本文通过梳理防灾避险公园的概念内涵,明确了防灾避险公园是指公园绿地为载体的综合避难场所,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建设标准要求.本文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公园矢量数…查看全部>>

    作者:

    谢智敏

    提交时间:2021-09-25

  • 913. 基于空气传播的流行病在城市建筑环境中感染风险评估

    摘要: 2019年冬,湖北省武汉市遭到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的袭击,随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变成一场全球大流行疾病.据现有资料显示,病毒可以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但空气传播仍占主要因素.当代城市空间环境以高密度、高流动性为特征,病毒在这种环境下快速传播对人们的健康生活产生了巨大挑战.首先,本文建构病毒在小空间的空气传播的模型,其次将这种模型放置在不同功能、规模、空间的建筑进行讨论.最后在街块尺度评估几个典型…查看全部>>

    作者:

    陈一山;吴明柏;吴进;王吉力

    提交时间:2021-09-25

  • 914. 城市高温灾害风险评估及规划响应

    摘要: 随着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城市高温灾害成为城市夏季的主要灾害之一,应对高温灾害风险成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而高温灾害风险评估则是应对高温灾害的前置环节.选取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作为高温风险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构建高温灾害风险指数模型,并以我国著名的"火炉"城市重庆为例,对主城区进行高温灾害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规划响应提供目标导向.研究区高温灾害风险指数整体偏高,高等级风险分布较广,呈多中心…查看全部>>

    作者:

    向竹霞;韩贵锋;陈明春

    提交时间:2021-09-25

  • 915. 公共医疗与城市空间规划的系统协调思考

    摘要: 新冠疫情的发生全面检测了城市公共医疗系统的完善程度.此次疫情下,各大城市公共医疗资源不足与结构性失衡等问题逐步浮现.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公共卫生医疗的建设关乎公共资源统筹配置、城市空间规划与应急管理能力等各个层面.在全球人口增长、结构老龄化的趋势下,如何使公共医疗的基础设施更加合理化配置,有效的满足人口与新开发区发展的需求,长期提升城市面临突发重大公共医疗灾害的应急能力,已经成为衡量韧性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新加坡是高密度城市,工作…查看全部>>

    作者:

    陈敏扬;窦晨曦

    提交时间:2021-09-25

  • 916. 城市供水系统地震安全韧性规划对策浅谈

    摘要: 本文从韧性城市建设中供水系统的地震安全韧性建设角度,介绍了供水管网在地震中的破坏特征,并提出从工程与系统相结合的规划对策,进一步提升供水管网的地震安全韧性,为我国现阶段韧性城市建设中供水系统的地震安全韧性提供参考.

    作者:

    罗兴华

    提交时间:2021-09-25

  • 917. 城市空间平疫转换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城市迅速处于医疗资源短缺的状态,快速落实疫情防护空间在城市空间中的布局、完成由日常空间向疫情防护空间的转换、变被动为主动,是应对疫情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城市可转换空间类型、转换次序以及转换的评价标准,经过前期研究与专家咨询,在城市全空间、全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规模、可操作性、实施效率、运营效果、周边影响、交通组织、设施配套与疫后复原八大平疫空间转换评价准则,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平疫空间转换适宜…查看全部>>

    作者:

    王欣宜;汤宇卿

    提交时间:2021-09-25

  • 918. 城市物质空间对传染病的影响及布局优化策略

    摘要: 传染病在历史上直至当今社会,一直且将会长期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但针对防疫安全的城市物质空间优化研究基本是空白.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比农村地区面临更大的传染病风险,如何通过城市物质空间优化应对传染病威胁值得思考.本文从传染病的发生、传播、消除过程阶段梳理了疫情风险在城市物质空间上的表现,恶化的生态空间、人畜接触紧密的空间、高密度地区、通勤距离较长的地区以及医疗设施分布不均匀的城市物质空间都会对疫情扩散起到催化作…查看全部>>

    作者:

    刘思为

    提交时间:2021-09-25

  • 919. 城市中小学地震避难疏散通道研究——以济南市历下区为例

    摘要: 城市中小学作为主要的地震避难场所,其空间可达性直接影响到城市综合减灾效益.文章以济南市历下区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道路网络数据、建筑轮廓及层数数据、地形数据等为基础,综合运用GIS平台下的缓冲区分析、坡度分析、服务区分析、最近设施点分析和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从中小学避难场所的筛选,交通模型的构建与修正,服务范围分析、避难疏散通道网络研究四个方面搭建研究框架,最终得出历下区中小学地震避难通道系统.

    作者:

    王桂林

    提交时间:2021-09-25

  • 920. 社区可持续视角下居民安全感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以西安市两个城中村改造社区为例,从社区可持续的视角出发,围绕居民对社区环境的主观感受与评价,基于CPTED理论探讨社区居民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收集数据,然后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社区居民安全感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优模型,在微观尺度上对社区空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并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

    强靖淇;杜雅星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