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961. 基于交通数据的贵阳市老城区生活便利性评价
摘要: 居民生活便利性是指居民使用各类日常公共服务设施的方便程度,测量城市居民一定步行范围内可接触到的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可较好的对生活便利性进行量化评价.本文基于贵阳市老城区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的POI数据,借助ArcGIS工具,构建老城区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核密度分析图.对老城区进行居住片区划分,以此作为出行起点.再对老城区进行渔网划分得到出行采样点,并以此作为出行终点,模拟城市居民步行出行行为,爬取步行交通实时数据.借助反距离权重法进行…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62. 基于空间正义的价值取向对棚户区改造的反思
摘要: 在我国,棚户区改造是克服贫困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棚户区改造目前并没有涵盖克服贫困的全部内涵,其缺乏城市功能结构整体考虑,改造方式同质化,涉及人群边缘化,非产权所有者经济负担反而加重,并且原生社会网络被破坏.本文认为棚改当前存在的部分问题,是由于棚改的价值立场片面局限于改造对象的经济利益.因此,通过重新认知空间正义的价值立场,提出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应当保证在空间生产、空间资源分配以及对既有空间不正义现象的弥补三个维度上的正义.基于三个维度…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63. 西北欠发达小城镇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 在西北小城镇经济欠发达、地理限制因素多的现实背景下,产业园的集约利用土地、弹性发展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引入模矩空间理念,在企业用地需求不确定的前提下,对产业园的弹性规划进行研究.提出模矩空间应用于产业园规划的弹性路网组织、灵活用地布局及适度管理控制三方面核心内容,并以化隆县群科新区产业园规划为例,进行模矩空间理念下产业园规划的实证研究,提取模具空间理念应用于产业园规划的优势及其适用条件,以期为西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产业园规划予以借鉴.
提交时间:2021-09-25
964. 空间正义视角下大同市历史街区更新模式研究
摘要: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语境下,城市文化要素成为城市发展与竞争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早期单维经济导向下,我国城市更新协调模式单一,政府主导模式下的空间生产不正义忽视了历史街区空间物质与社会属性的协调统一,造成多方利益主体矛盾突出,街区社会网络破坏引发根植于其中的地域文化流失.研究对大同市历史街区更新行为模式所引发的空间不正义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保护更新模式,提出"政府—资本—原居民"…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65. 空间治理导向下低效工业用地更新规划方法研究——基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地区的探索
摘要: "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已经成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核心手段,如何有效激活低效工业用地、为实体产业提供高质量发展空间,正是当前地方政府提升空间治理效能的探索方向.而杭州市正面临工业用地低效、更新动力不足的现实困境,本文将以杭州市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样本,探索空间治理导向下的低效工业用地更新规划方法,并重点从低效工业用地评价体系、规划编制方法、规划传导体系三个方面,实现"精细管理、动态适应、有机协同"的治理目标.
提交时间:2021-09-25
966. 空间治理价值导向下的南京老城更新治理转型
摘要: 在城乡规划制度体系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转型主要方向的双重背景下,本文从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和城市治理理论的双重维度来理解城市更新的空间治理体系,结合南京编制《南京老城更新保护工作导则》的城市更新实践,解读当前老城更新保护如何将空间治理价值理念落位于城市更新的规划、管理和建设运营三个主要治理环节,并在各环节的具体落实阶段,通过一系列工作流程、任务、标准和机制的制定和引导,促进空间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和空间再造过程的可…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67. 昆明老城核心区翠湖的整治提升方法探寻
摘要: 在中国的城镇化由快速增长阶段迈向城镇化稳定阶段的背景下,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以及高品质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老城核心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亟需整治提升.论文以昆明老城核心区翠湖为研究对象,试图将城市历史景观法、百度地图法与以文赋形法应用到翠湖的整治提升过程中,通过历史性城镇景观法系统梳理翠湖的"时空"资源要素,通过百度地图法为翠湖功能的更新置换提供定量与定性的支撑,通过以文赋形法将翠湖的文化要素加以总结提炼并植入原有的空间之中,从而提升老城区…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68.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视角下的武汉市中心城区多级医疗机构可达性分析
摘要: 公共医疗设施是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保障,其空间可达性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目前规划研究与实践缺乏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多级医疗设施的探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居民对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的可达性,解释医疗设施的空间差异情况探讨一种应对上述实践的空间配置模式:首先,为克服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出行管控所造成的出行成本难以估量的困难,本文引入基于图论的空间句法以测度医疗设施可达性;其次,基于本次疫情的医疗模…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69.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区域空间关系视角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梅州市为例
摘要: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其发展离不开与周边相邻区域的相互联系.加强城市和区域间的联系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然之路.针对以往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多局限于城市本身而忽略城市在外部区域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定量研究不足等问题,本文以梅州市为例,基于区域空间关系视角及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要求,运用传统数据、新兴数据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了一套从生态、人口、产业、交通等方面评估城市与区域联系度的四大技术模块,深入分析了城市与区域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70. 网络开放数据视角下的南宁市餐饮业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开放大数据研究城市空间已经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研究的新途径.本文通过网络爬虫获得南宁市中心城区高德地图开放数据,通过运用ArcGIS平台,对南宁市餐饮业的商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核密度分析、评价等级分级和影响因素研究.研究发现,南宁市餐饮业整体呈以点状向外扩散的"十"字形分布,与已建成轨道交通走势相符;将餐饮商户按照人均消费和评分进行分级后,高评分高消费餐饮商户集聚性最强,主要分布在少部分高等级商圈内,高评分中消费餐饮…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71. 基于多源数据的慢行体力活动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
摘要: 科学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强度不足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当代人生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鼓励步行、骑行等健康的慢行体力活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研究多以休闲型体力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单元主要聚焦于社区、公园绿地等面状空间,缺乏对居民日常慢行体力活动及其与街道空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本文基于问卷调查、GPS轨迹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多源数据,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采用200m×200m…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72. 手机信令数据在昌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现状评估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 在今年疫情期间,如何运用手机信令数据提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文章通过对手机信令技术路线分析,在分析县级人群手机数据呈现出基础特点,从国土空间问题导向出发,从分析目的、分析逻辑入手对人群画像、人群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总结,为国土空间规划现状评估应用提出可行性路径.
提交时间:2021-09-25
973. 武汉市商业中心消费者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摘要: 利用LBS数据,采用GIS数据分析与数学统计等方法对武汉市主城区市级与区级商业中心的消费者空间分布特征及商业中心间的竞争关系进行可视化分析与定量研究,研究发现:江汉路商业中心的辐射能力最强,并在商业中心的竞争中处于"霸权"地位;两个等级商业中心内部差异性显著;武汉市江湖水系—长江、汉江、东湖等"天堑"对于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存在较大影响;汉口区域,在长江及汉江的交汇处构成了武汉市主城区最大的消费者聚集区.研究通过以武汉市主城区的消费者空间…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74. 开放式紧凑:城市高密度地区公共空间营造——以新加坡中心区为例
摘要: 生态文明新时代,在土地资源约束和空间紧凑集约的背景下,高密度城市空间建设已然成为国内外大都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公共空间作为环境塑造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对城市高密度地区的空间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笔者以新加坡中心区作为典型案例,以"紧凑"与"开放"作为解读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新视角,探讨如何实现城市空间的高效集约发展?如何在"紧凑"的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塑造"开放性"的高质量空间环境?如何在"紧凑"与"开放…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75. 科技产业平台的空间组织设计创新研究
摘要: 科技产业平台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土地经营模式引导下往往需进行产业升级及园区空间创新规划.在科技研发服务的产业建设层面,南通滨海园区三夹沙片区引入相关产业链支撑产业升级转型,在空间规划层面,通过多元化的空间整合形成具有复合功能的区域环境.本文尝试在实践案例中总结和验证科技研发平台的空间组织设计.本文研究采用图表均以通州湾新区(南通滨海园区)三夹沙区域分区规划及核心区域城市设计为例.
提交时间:2021-09-25
976. 公园城市视角下基于全域的棕地再开发策略研究
摘要: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理论创新.本文在解析公园城市内涵与棕地再开发的契合点基础上,采取全域和整体的方法,在宏观背景下探讨棕地再开发的策略.通过自上而下的构建全域化的评估参与体系,包括构建棕地项目数据库、优先化选择的设计工具和参与式的决策系统;同时在设计层面营造多元的历史文化景观载体,为解决公园城市视角下城市生态空间利用过低的现状及与生态相结合的人文价值构建提供了可利用的视角.
提交时间:2021-09-25
977. 乡村住宅建筑绿色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乡村住宅绿色可持续评价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指标评价体系.本文针对乡村住宅建筑体系的特征,通过对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的对比分析,指出现行标准中的不适用项并提出完善方法,最终提出一套适用于乡村住宅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并建立了绿色持续性能的基本类指标分级制与统一尺度水平度量系统的评价标准与权重系数,以此为乡村住宅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提供体系基础并为民居的住宅设计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提交时间:2021-09-25
978. 空间正义视角下的共融公园规划与治理
摘要: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城市中开放的、免费的活动场地,应该以公平的方式服务于社区.在现今公共空间分布不均的背景之下,构建地块尺度上的城市共融公园,使其能公正地服务社会中所有人,提高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效能,实现社会资源共享极为重要.本文从空间正义视角出发,以公共空间的空间正义的五个面相作为分析理论基础,以共融为基点,以单个公园为案例,通过呈现香港屯门公园中经久的文化冲突与阶层矛盾,从地块尺度上探讨屯门公园的多样性与社会包容性.分析结果强调了…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79. 类型学视角下山城街巷住区入口空间营造策略
摘要: 渝中区是重庆市历史以来的城市发展核心区域,发展至今存在的许多老旧街区正面临修复和更新,但受到空间等方面的制约,"大拆大建"显然不是明知之策,城市街巷"微"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正街为例,主要关注山地城市街巷中受地形影响而导致住区入口空间呈现多样化的现状,将入口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类型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对入口空间进行分类研究,从而针对不同形态的空间提出合理的空间营造策略.研究后显示,枇杷山正街中住区的入口空…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80. 社区可持续视角下居民安全感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以西安市两个城中村改造社区为例,从社区可持续的视角出发,围绕居民对社区环境的主观感受与评价,基于CPTED理论探讨社区居民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收集数据,然后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社区居民安全感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优模型,在微观尺度上对社区空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并提出对策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