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基本信息
2021-09-25
2021-09-2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
941. 基于人群视角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规划应对
摘要: 随着新冠肺炎的爆发并发展为全球大流行病,人们对于各个城市的疫情应对体系褒贬不一,如何更好地应对突发偶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医院消纳存量,疾控削减增量"的疫情防控原则,按照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隔离易感人群的要求,提出将人群划分为医护人员、感染患者、高风险人群、主动应对人群和被动应对人群五大类.基于人群划分提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重点,认为建设实时完善的城市基础信息平台、组织多方协调的应急预案和设立平疫结合…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42. 基于韧性效率评估的城市空间模式探讨
摘要: 城市正逐渐成长为一个复杂巨系统,解决城市安全问题、提高城市韧性正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全国32个城市为例,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资金、人员、土地、基础设施四个维度作为投入指标,以经济韧性、生态韧性、社会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四个维度作为产出指标,构建并评估城市的韧性效率,再比较分析不同空间形态和结构特征下的韧性效率分布,探讨韧性效率最优的空间模式.研究发现:城市规模等级和韧性效率有一定关系,表现在发达地区韧性效率普遍高于…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43. "二次订单设计"理念下的城市设计策略探讨——以贺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 作为建设高品质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城市设计在我国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本文通过分析解读"二次订单设计"理念,阐述了该理念对于中国城市设计的借鉴启发;以贺州市中心城区为例,探讨以"决策环境"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全覆盖方法,并提出"中介过程"等优化策略;结合当前趋势,提出城市设计相应的策略建议和未来展望.
提交时间:2021-09-25
944. 基于生态冗余性提升的黄河滩区韧性策略研究——以新乡市黄河滩区为例
摘要: 黄河滩区位于黄河下游宽河道段,位于黄河防洪堤之内,既发挥着汛期行滞洪功能,又承担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职能.然而,不确定的洪水袭扰使得滩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发展水平低,韧性发展思路有助于提升滩区城乡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冗余性作为韧性城市的重要表征,要求城市系统具备额外的储备能力,在偶发性冲击下提高系统风险应对能力.研究从"冗余性"理念出发,梳理冗余理论的发展、阐明韧性城市范畴内冗余性表征的关注重点.并将冗余理念引入新乡市黄河滩区的…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45. 基于疫情防控视角的韧性城市规划对策
摘要: 近年来,一系列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引起了越来越引多的关注,对于城市运行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以及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事件所导致的影响力也成倍增长,而"韧性城市"是目前防灾减灾领域关注度很高的概念,但以往更多的是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视角展开,缺乏疫情防控视角的应对措施,作为城市规划从业人员,希望以疫情防控的视角,分别从结构韧性、过程韧性和系统韧性三个板块提出规划应对策略,以推动韧性城市建设,从而加强城乡应对突发疫情灾害的预警、防治和恢复的能力.
提交时间:2021-09-25
946. 基于疫情下急救医院的布局研究及规划反思
摘要: 本次疫情从武汉的突发到现在的逐渐趋于平稳,社会各方的援助均缺一不可,其中急救医院作为特殊时期出现的专业类医院,在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城市规划专业,从急救医院的选址、布局、再利用以及今后的规划中应增加的内容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研究及思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947. 基于疫时人群需求的"健康单元"构建与研究
摘要: 新冠肺炎的出现突显了城市和人类在流行性传染病这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的脆弱性,但我国疫情逐渐向好的事实也证明了当城市应急响应及时、人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能使人类健康得到有力的保证,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为了更好地应对此类事件,本文通过分析疫时各类人群需求,解读当下关于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的相关研究并指出两者在公共资源整合、社会力量调动、防疫响应机制等方面存在短板,难以快速有效地满足各类人群需求,高效防控疫情.为保证快速高效地整合资源、…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48.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医疗设施应急能力分析与优化建议——以醴陵市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 先阐述当前重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发生,而暴露医疗资源配置不科学等问题的背景,以及提升城市医疗设施应急能力的必要性.再以醴陵市为例,阐述如何构建引力模型,将现状医疗设施分三级进行分级评价,分析各级设施的应急救援辐射范围和运行管理分区,进而叠加分析三级设施评价内容,综合得出醴陵市现状城市医疗设施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价结论,并提出设施布局等方面问题.最后,为提升醴陵城市医疗设施的应急能力,而提出在接下来的国土空间规划中可考虑的相关优化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949. 基于应对灾害的城市安全供水系统规划——以温州市为例
摘要: 供水系统是城市生存发展的命脉,面临突发灾害状况下的城市供水安全是韧性城市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构建多重保障的城市供水格局是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温州市城市体量巨大、城乡界限趋于模糊、人均水资源分配不均、水源与用户东西对峙的城市发展背景下,编制可实施性强、经济效能优化、近中远期合理衔接的供水专项规划需要仔细斟酌,提出可行性规划方案.本文在提出上述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引入水源、供水保障、城乡供水、西水东送、水龄优化五个方面给…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50. 基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应对反思——以武汉市新冠疫情及其应对为例
摘要: 本文通过本次事件所暴露出来的城市规划建设的短板,剖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体系性和应急要素性两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改革总体要求,对应急保障类规划如何编制、规划方法以及社区空间治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
951. 建设多灾种综合应对的应急服务空间——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规划思考
摘要: 应急服务设施是城市抵御灾害、保障安全的重要公共设施,是提高城市抗灾能力、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空间保障.本文在分析不同灾害类型对应急服务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城市应急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探讨以平灾结合、综合利用为原则,建设多灾种综合应对的应急服务空间的必要性,并从战略预留应对"巨灾"的应急服务空间,均衡布局"常态"的应急服务空间,以及建立差异化、全过程、常更新的应急预案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思考.
提交时间:2021-09-25
952.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发展韧性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空间计量等方法测算了京津冀城市群各个城市发展韧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发展总体韧性及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高速城市化发展对部分城市生态和工程韧性产生了较大压力,城市总体韧性差距表现出"先增后减"趋势;②地带间差异是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发展韧性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中部核心功能区和滨海发展内部差距较大;③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发展经济…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53. 精准治理目标下"双评价"在灾后重建规划中的应用探索——以"双评价"在杭州"利奇马"台风灾后重建规划中的分析应用为例
摘要: 本文基于杭州"双评价"和临安区台风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的工作实践,利用"双评价"关于地形地势、气象条件、生态环境等部分单项要素的基础数据和评价内容,探索了"双评价"的成果和技术方法在台风灾害风险空间识别、灾害成因与影响效应分析、针对性空间治理策略制定等防灾减灾方面的专项应用,实践了在台风灾害防治的精准治理目标下,"双评价"对空间规划专项领域的支撑,指出"双评价"具有的多元应用场景和深化分析价值.本文提出,以"双评价"为代表的空间数据分析工…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54. 论城市防灾中性别差异的规划缺失和应对策略
摘要: 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体质有所不同,再加之社会和文化对两性关系的建构方式使得两性在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角色和责任各异,最终造成男女在灾害下的脆弱性存在差异.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始在城市防灾中考虑性别差异,然而我国在这方面仍有不足.本文首先针对性别差异在我国城市防灾中的规划缺失问题进行了客观阐述,分析了缺失的主要表现和原因.然后就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中纳入性别差异的适宜性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这些缺失问题,文章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和性别差异出…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55. 美国城市雨洪管理规划剖析及启示
摘要: 近年越来越严峻的城市雨洪问题吸引了国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除了编制传统的排水、防洪规划,国家又先后提出了编制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要求,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开展城市面愿污染控制规划、雨水利用等其他雨洪方面的专项规划.但是未来中国雨洪规划是延续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而放弃其他雨洪规划的编制?还是在延续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同时保留其他雨洪管理规划?抑或其他情况?并且未来编制的雨洪规划应包含哪些内容?系统构成又是什么?如何保证跨专业内容…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56. "慢城"理念下北京通州新城健康空间营造策略
摘要: 通过对城市商务中心区生活人群轨迹为研究对象,发现了在中心区工作中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以及由此引发一系列的身体、心理等健康问题.由此切入,提出"慢生活"的建设理念,以此为主题将生活理念引入商务中心区的设计中.依次对商务中心的外部环境、人群特点、"慢生活"理念的引入、用地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公共空间组织、建筑细部的设计进行了策略介绍.并且选取北京市通州商务新城中心区为实施对象,进行了具体的规划.最后,对将慢城模式融入商务中心区这一想法…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57. 基于康泽恩形态学的上海提篮桥空间组织研究
摘要: 伴随上海市北外滩区域整体的更新升级,作为区域文化窗口的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城市历史地段的更新工作中,保留和强化历史空间的形态特征是凸显区域特色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对提篮桥片区的平面单元、建筑类型和土地使用类型三个要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划分不同的形态区域,探究并归纳不同形态区域的空间发展特征、规律及现存的空间矛盾.结果表明:提篮桥片区保存有完整的犹太特色建筑与传统里弄民居相结合…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58.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基础教育设施供需特征及空间配置提升策略研究——以杭州市区为例
摘要: 基础教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是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近年来,"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等因素,均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杭州市区为例,从基础教育设施的供需两大方面,包含人口组成、空间分布、配置指标以及高品质发展多个维度,研判"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基础教育设施的需求变化趋势,剖析杭州市区基础教育设施供给现状,并以实现杭州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为目标,提出基础教育设施配置提升策略.研究表明,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59. 基于多源数据的东莞市公共中心体系识别
摘要: 大湾区背景下,东莞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立志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现代化大都市.随着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全面推进,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成为东莞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公共中心体系对于指导城市规划实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移动手机信令、高德POI、百度建筑等多源数据,以东莞市市域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核密度分析、高/低聚类(Getis-Ord General G)…查看全部>>
提交时间:2021-09-25
960. 社区可持续视角下居民安全感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以西安市两个城中村改造社区为例,从社区可持续的视角出发,围绕居民对社区环境的主观感受与评价,基于CPTED理论探讨社区居民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收集数据,然后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社区居民安全感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优模型,在微观尺度上对社区空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并提出对策建议.
提交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