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23年年会
基本信息
2023-08-17
2023-08-19
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
湖南棉花科学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学会;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会议论文集/摘要集
1. 外源生长调节剂对 Bt棉对位叶杀虫蛋白含量的影响及生理机理
摘要: 为研究外源生长调节剂对Bt棉杀虫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理。以Bt棉常规品种泗抗1号(SK-1)为试验材料,2021年于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温室进行试验。试验设计如下:白天(7:00-19:00)温度分别为34℃和38℃和32℃;夜间温度均为28℃;土壤水分含量设3个处理,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60%和75%。胁迫7d后喷施生长调节剂,分别为缩节胺(DPC)、水杨酸(SA),设置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外源 DPC、SA可显著提高…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 高表达的 BZR转录因子赋予棉花多重耐受性
摘要: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光形态发生以及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等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RASSINAZOLE-RESISTANT(BZR)转录因子是BR信号通路的核心组成部分,参与了许多植物的发育过程。为了探究BZR基因在棉花中的功能,对BZR基因家族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将67个BZR基因划分为3个亚家族,并通过保守基序和保守结构域分析…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 陆地棉和海岛棉纤维发育特征及其与品质-产量协同改良的关系探究
摘要: 棉花纤维品质和产量主要相关性状之间通常呈现显著的遗传负相关,严重制约了其协同改良。前人已对棉花纤维发育全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尚未将纤维发育各时期的特征与纤维品质-产量协同改良的关系进行系统鉴定。本研究从基因表达、细胞形态、物质代谢、激素响应等多方面系统梳理了棉花纤维生长发育全时期[开花前3d至开花后60d(-3~60 days post anthesis,-3~60DPA)]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通过系统比较海岛棉(Gossyp…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 不同播期与播种量对棉林套播油菜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
摘要: 为探明不同播期与播种量对棉林套播油菜产量及其抗倒性的影响,在赣北植棉区,以油菜阳光131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10月10日(T1)、10月20日(T2)、10月30日(T3)和5个播种量:3.75 kg•hm-2(D1)、4.50 kg•hm-2(D2)、5.25 kg•hm-2(D3)、6.00 kg•hm-2(D4)、6.75 kg•hm-2(D5)。结果表明,播期对油菜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对油菜产量、单株角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 棉花氮素利用效率动态调控机理的探讨
摘要: 了解低氮供应条件下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调控机理是提高作物生产力的关键。旨在阐明低氮(0.5mmol•L-1)和高氮(5.0mmol•L-1)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棉花的形态、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对氮素吸收、同化和利用的潜在机理,选用了氮高效型(HM-2270、GH-Uhad)和氮低效型(Z-50、FH-444)棉花材料。HM-2270的根系和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最大,而FH-444和Z-50的最低。HM-2270的叶面积、上表皮细胞面积、气孔密度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 外源添加物质包衣对棉花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摘要: 长江流域是我国棉花主要产区之一。棉花前茬作物(油菜或小麦)收获后易残留种子在土壤中,重新萌发后与棉花幼苗竞争生长空间和养分。种子包衣可促进棉花种子萌发及棉苗生长。为提高棉花幼苗竞争力,使其占据更多生长空间并抑制棉田杂草生长,进行了种子包衣试验。采用土培方式,选用华棉 3097(Gossypium hirsutumn L.)为材料,迈舒平为基础种衣剂,分别添加3种物质(K、G、M),均设置4个质量浓度梯度,其中物质K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g…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 花铃期土壤幹旱影响棉仁油分、蛋白质形成的生理机理
摘要: 棉花是集“纤维、油脂、蛋白质”为一体的重要的经济作物,关于幹旱胁迫影响棉花纤维发育的研究较多,而其对棉籽产量和品质形成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德夏棉1号和豫早棉9110为材料,进行花铃期土壤水分管理[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75%±5%(适宜含水量,CK);60%±5%,45%±5%]盆栽试验,研究幹旱对棉籽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RWC60%±5%对棉仁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的影响较小,SRWC45%±5%显著降低了UFA含量及…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8. 钾钠比对盐胁迫下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摘要: 【研究背景】棉花是我国集棉、油、饲为一体的经济作物,也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使棉花种植向盐碱旱地转移,盐碱地土壤钾钠比过低,过量的Na+与K+竞争抑制棉株对K+的吸收,严重影响纤维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研究土壤钾钠比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有助于探索棉花耐盐的调控途径,为盐碱旱地提高棉纤维产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计】选用耐盐型品种中棉所79为材料,在江苏南京(118°50'E,32°02'N)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9. 生物炭还田优化棉花蕾铃结构、协同提高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
摘要: 在麦棉轮作制度下,以中棉425为材料,进行了为期7年(2015—2021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4种秸秆还田处理:不添加秸秆或生物炭(CK)、秸秆覆盖还田(SM)、秸秆翻埋还田(SI)和生物炭还田(SBI),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间棉花养分吸收分配、蕾铃结构、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差异。第5年至第7年(2019—2021年)的结果表明,与CK相比,SBI、SI和SM显著提高了棉花的籽棉产量(24.5%~30.7%、12.6%~20.4%…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0. 转录组、sRNA及降解组测序分析表明 miRNA 调节 CMS棉花的花药发育
摘要: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表型性状,它的利用可以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纯度。miRNA在植物花粉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阐明miRNA-靶基因在棉花不育系ganmian15A及其保持系 ganmian15B中的作用,本研究对2个材料在花粉败育时期(3~4mm花蕾时期)的花药进行了转录组、sRNA及降解组测序。结果显示,ganmian15A与ganmian15B中共有339个已知的 miRNA和961个保守的…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1. 高温对棉铃对位叶蔗糖合成和转运的影响及其与铃重的关系
摘要: 高温通过影响棉铃对位叶的生理代谢,进而影响棉花产量。为研究高温对棉铃对位叶的影响及其与棉花产量的关系,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为期7d的高温试验(对照 28℃;高温 34℃)。结果表明:高温显著降低铃数,但铃重和纤维品质显著提高。高温处理7d,棉铃对位叶的13C分配比例下降,而棉铃的13C分配比例增加。对高温处理7d的棉铃对位叶进行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参与细胞分裂素和茉莉酸合成的基因以及 SWEET15表达上调,正向调控光合作用和蔗…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2. 早熟常规棉品种赣棉K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 赣棉K11是2022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在江西省植棉区夏播生育期99.4d,株高95.7cm,单株结铃11.0个,铃重5.2g,衣分41.7%,霜前花率96.1%,耐枯黄萎病,抗棉铃虫。在2020—2021年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90.6kg、79.6kg、76.5 kg。
发布时间:2024-06-13
13. 陆地棉 CBL基因家族成员鉴定与功能分析
摘要: 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s)在植物非生物逆境应答以及钙信号转导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CBL基因在棉花非生物胁迫响应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陆地棉 CBL家族成员的鉴定,利用转录组数据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陆地棉 CBL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对 GhCBL10-1基因进行沉默并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在陆地棉中获得25个 CBL基因,…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4. 赖氨酸二羟基异丁酰化和琥珀酰化修饰介导的叶绿体蛋白调控植物光合和免疫
摘要: 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必须在生长和防御之间进行有效能量分配。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最为严重病害,虽然报道了一些抗黄萎病基因,但由于植株的免疫和生长存在广泛拮抗作用,这些抗病基因对植株生长和产量的综合影响往往被忽视,限制了其进一步育种利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发现叶绿体介导的抗病反应是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的另一重要途径。叶绿体作为产能细胞器协同调控植株抗病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首次发现赖氨酸2-羟基异丁酰化(lysine 2-hydrox…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5. DNA 甲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 GhDMT6 触发了棉花对干旱和盐胁迫的反应中的 C5-MTase
摘要: DNA甲基化是基因组DNA修饰的重要表观遗传模式,是维持表观遗传含量和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胞嘧啶-5 DNA甲基转移酶(C5-MTase)是 DNA甲基化过程中的关键酶。迄今为止,还没有对棉花中C5-MTase 进行分析的研究。本研究利用棉花基因组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棉花 C5-MTase编码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鉴定了33个 C5-MTase,其中8个属于雷蒙德氏棉(D基因组)、9个属于亚洲棉(A组)、16个属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6. 50%呋虫胺对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
摘要: 【目的】评估 5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防效)。【方法】采用喷雾法进行5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的室内生物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呋虫胺对扶桑绵粉蚧3龄幼虫、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值分别为25.8297mg•L-1、49.5898mg•L-1,说明其对扶桑绵粉蚧有较强的毒力。田间药效试验显示,相同的处理时间,呋虫胺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效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关系;C1(0.125g•L-1)、C2(0.167g•…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7. 热胁迫下棉花 CMS-D2恢复系花粉育性相关环状 RNA 鉴定及功能初步分析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工杂交制种成本的逐年提升,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已逐渐成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棉花 CMS系中,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CMS-D2)胞质是目前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棉花“三系”杂交种的主要胞质来源。然而,其恢复系育性容易受夏季持续高温胁迫影响,这严重制约了“三系”杂交种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尤其在夏季温度更高的长江流域棉区)。已有一些研究发现非编码 RN…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8. 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毒力及龟纹瓢虫安全评价
摘要: 扶桑绵粉蚧 Phenacoccus solenopsis(半翅目:粉蚧科)最早于2008年6月传入中国广州,10多年间已扩散至中国18个省区,共记录有166种寄主植物,其中棉花受害最严重。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是该虫的重要防控手段。本研究旨在探索4种植物源农药对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的毒力,评价其对龟纹瓢虫卵及成虫的安全性,为扶桑绵粉蚧的绿色防控提供理想药剂和理论依据。采用喷雾法测定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3龄扶桑绵粉蚧的毒力和龟纹瓢虫卵孵化率的影…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19. 鄱阳湖地区扶桑绵粉蚧发生及其寄生性天敌鉴定
摘要: 扶桑绵粉蚧 Phenacoccus solenopsis(半翅目:粉蚧科)是重要的入侵性害虫,对棉花危害严重。为明确扶桑绵粉蚧在鄱阳湖地区发生危害情况,掌握其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寄生特点及生态控害功能,对鄱阳湖周边地区扶桑绵粉蚧及寄生天敌概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用形态学结合mtCOI基因序列分析对寄生蜂鉴定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扶桑绵粉蚧发生较为普遍,寄主植物种类较多,共涉及26科59种,棉花、胡麻等大田经济作物发生较重,辣椒等部分蔬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0. 澳洲棉 REVEILLE2 调控茉莉酸防御信号提高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机理
摘要: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VW)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 Kleb.,Vd)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其菌丝能侵染入木质部维管组织中,在防治上尤为困难,植物一旦发病将很难防治。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控制黄萎病策略,而深入解析植物-黄萎病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挖掘棉花近缘种中的优异抗病基因,能为棉花抗性设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基因资源。棉花的野生近缘种澳洲棉(Gossypi…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1. 播期与密度互作对直播棉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摘要: 为明确油(麦)后直播条件下中早熟棉花品种不同播期的最适密度,为油(麦)后直播棉轻简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赣杂棉0906为试验材料,于2020—2022年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播期,设3个水平;副区为密度,设4个水平,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会使棉花生育期缩短。在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中,5月15日播种、密度为6.75万~9.75万株·hm-2时,单位面积成铃数相对较高;播期与密度互作对铃重和…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2. 棉花品种资源黄萎病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
摘要: 通过田间抗病性鉴定和分析,掌握种质抗病性,筛选抗黄萎病核心资源,经遗传改良,定向选育与新疆棉花产业需求相吻合的抗病品种,并探讨病害治理策略。以收集的396 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鉴定对象,2018—2019年,通过自然病田小区试验,在6月底(蕾期)和8月底(铃期),采用5级分级法,对品种资源进行黄萎病抗病性鉴定和评价。供试陆地棉种质具备丰富的抗病遗传多样性,种质间黄萎病变异系数高,可选择抗病种质利用。年度间各材料发病程度差异大,2018年…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3. 不同密度条件下油后直播棉冠层温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6个密度处理:15000株·hm-2、37500株·hm-2、60 000 株·hm-2、82500株·hm-2、105000株·hm-2和127500株·hm-2,全天监测棉花倒四叶温度及冠层温度,定期测定棉花各器官干物质质量、籽棉产量等农艺性状,探索不同密度条件下油后直播棉冠层温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赣早5号冠层温度随密度的升高而升高;与2021年相比,2022年高温干旱条件下赣早5号整体营养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4. 赣北植棉区降雨后土壤水分短期运移特征分析
摘要: 铃期为棉花生长关键时期,在长江流域该时期多处在7-8月。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常遭遇极端天气。以赣北植棉区为例,2020年仅6-10月间总降水量就达到1043.6mm,在此长期阴雨的极端天气下,棉花较往年大幅度减产,大大降低了植棉效益;而2022年4-10月间降水量仅为558.2 mm,更是创下了干旱的历史记录,对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掌握棉田降雨后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对于及时制定灾后补救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于赣北植棉区棉田进…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5. 基于转录组、异位表达和遗传群体分析发掘棉花纤维品质改良候选基因
摘要: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和海岛棉(G.barbadense)是目前栽培范围最广的2个棉种,陆地棉产量高但纤维品质不及海岛棉,海岛棉纤维品质优异但产量低。分析比较海岛棉和陆地棉纤维转录组,挖掘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有利于明确优质棉纤维形成的分子机理,同时为分子育种提供候选基因,以实现高产、优质性状的有效聚合。基于此,本课题组采集海岛棉品种 Pima 90-53 和海7124开花当天(0DPA)的胚珠以及开花后5d、1…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6. 种植密度对棉花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摘要: 近10年,因种植面积的减少,长江流域棉花产量持续下降,而提高棉花单产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途径。麦/油后直播棉是长江流域缓解土地矛盾,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的主要种植模式之一,而且已经形成了以“晚播、增密、减氮、见花一次施肥、秸秆还田、阈值管理”为特点的“减投不减产”高效种植模式。在此基础上,试图以“增产不增投”为目标,通过进一步增加密度,探究提高棉花单产的路径。试验以华棉 2270为材料,在华中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农场进行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7. 棉花 ROP6通过促进纤维特异性 PIN3a 降解调控PIN3a的质膜定位
摘要: 棉花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为纺织工业提供重要的原料。棉纤维是由胚珠表皮细胞分化发育而成的单细胞结构。纤维起始时,生长素在纤维细胞中积累促进纤维突起。这种大量分散且以单细胞为中心的生长素梯度主要通过运输蛋白PIN3a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建立,但具体机理尚不清楚。我们研究发现 PIN3a的蛋白定位转变在此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纤维起始前,PIN3a无差别地定位在胚珠表皮细胞质膜,且不表现出明显的极性。当纤维起始时,胚珠表皮非纤维细胞中的PIN3a…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8. 陆地棉 BAM(β-淀粉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在棉纤维发育中的功能分析
摘要: β-淀粉酶(β-amylase,BAM)是植物体内催化淀粉水解转化为麦芽糖的重要酶,在调控多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迄今为止,BAM已经在拟南芥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在重要经济作物棉花中BAM基因家族的特征尚未见报道。为了解陆地棉GhBAM基因家族的结构和表达特征,对 GhBAM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进化分析,并研究了GhBAM在不同纤维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通过全基因组鉴定了陆地棉基因组中的27个 GhBAM基因,根据序列相…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29. 棉花密植优化冠层微环境、冠层结构可提高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
摘要: 密植是棉花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途径,但密植增产条件下是否提高了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及其调控机理仍存在争议。为明确新疆棉花密植高产、光能高效利用的作用机理,通过改变株距在田间设置10个种植密度(3、6、12、18、24、36、48、60、72和 84株·m-2),研究种植密度对棉花冠层结构、冠层微环境、光合特性、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密植条件下,单位面积生物量和花铃期群体光能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单叶光合速…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0. 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和恢复基因效应形成的分子基础
摘要: 杂交种的生产是杂种优势利用最重要的环节,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生产杂交种是最经济、最高效的方法。目前,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已经实现了“三系”配套,是生产上主要推广应用的三系杂交棉。由于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胞质来源于二倍体哈克尼西棉,通常携带野生棉的不利性状基因,在农艺性状、产量、花器官发育等方面存在缺陷,通常表现出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在夏季7-8月持续高温的长江流域棉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往往导致棉花减产。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的负效应已…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1. 缩节胺运筹对夏播棉熟相的影响
摘要: 为明确缩节胺运筹对夏播棉熟相形成的影响,2018-2019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设计缩节胺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处理探讨缩节胺运筹对此种植方式棉花熟相的调节。结果表明:缩节胺180g·hm-2于盛蕾期十初花期(1:2)或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1:2:3)使用后,再通过脱叶催熟,吐絮率都能达到90%;且吐絮强度高,比对照(常规施用方式,初花期用缩节胺120g·hm-2)显著提高59%~85.3%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黄叶率保持在9.0%…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2. 陆地棉叶片脱落关联位点有助于提高棉花机采效率和环境适应能力
摘要: 当前,在我国棉花主产区新疆地区棉花机采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化学脱叶催熟是机采棉综合农艺配套技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前提,不仅能够提高收获效率而且能够降低籽棉杂质含量。然而,当前对棉花叶片脱落的表型变异规律和遗传基础知之甚少,这阻碍了脱叶效率提升和机采棉品种培育。本研究通过对383份陆地棉材料进行多环境化学脱叶试验,揭示了棉花脱叶性状的基础表型变异规律。研究发现脱叶剂在显著提高脱叶率的同时,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小。同时观察到脱叶性状与纬…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3. 多组学整合分析揭示热响应微RNA参与调控高温胁迫下棉花 CMS-D2恢复系雄性育性稳定性
摘要: 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CMS-D2)胞质是目前市场上推广种植的棉花“三系”杂交种的主要胞质来源。然而,棉花CMS-D2恢复系花药和花粉发育易受夏季持续高温胁迫影响,这严重阻碍了“三系”杂交种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本研究选用1套同核异质近等基因恢复系NH(耐高温)和SH(以前命名为 ZBR,敏高温),通过对河南安阳和江西九江环境下2个材料成熟花粉的小RNA、转录组、降解组和代谢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探究高温胁迫下微RNA(miRNA)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4. 磷素对棉铃生物量形成关键期内棉铃对位叶碳代谢的影响
摘要: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使棉花种植转向盐碱旱地,盐碱旱地土壤缺氮、贫磷、富钾,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严重降低了棉花产量品质。棉铃对位叶是为棉铃生物量累积提供物质的主要光合源器官,其生理代谢直接影响棉铃生物量的形成。研究棉花磷素高效利用、探索磷素对棉铃生物量形成及棉铃对位叶碳代谢的影响,可为适应棉花种植向盐碱旱地的区域性转移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磷敏感性差异显著的棉花品种鲁54(低磷敏感)和豫早棉9110(耐低磷)为材料,在江苏南京(118°50'E…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5. 麦棉秸秆还田下适宜施氮量促进高效群体光合生产协同提高棉花产量品质
摘要: 秸秆还田下施氮可以提高籽棉产量,但是能否协同提高棉花产量品质尚不明确。本试验于2019—2021年在江苏大丰(120°39’E,33°11’N)大丰稻麦原种场进行,试验地于2015—2018年开展了连续4年的秸秆还田下施氮量定位试验。2015—2021年大田试验设置一致,即采取裂区设计,4 次重复,施氮量(纯氮)分别为0kg•hm-2、75kg•hm-2、150kg•hm-2和300kg•hm-2,每个施氮量小区划为2个等面积小区,并…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6. 不同施氮水平对麦后直播棉花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氮是棉花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大量矿质营养元素之一,然而氮肥施用量过少、过多都不利于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其中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棉花营养生长过旺,氮素分配不合理,从而降低棉花产量。本研究基于麦后直播棉花种植模式,考查氮肥水平对棉花光合生理与产量的影响,以揭示合理施氮影响棉花产量的光合机制,为实现棉花高产、肥料高效利用为特征的棉花高效种植提供理论基础。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L.)华棉3097为…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7.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新的棉花抗蚜 SNPs 和基因
摘要: 棉蚜(Aphis gossypii)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广泛分布于全球棉花种植区。棉花抗蚜基因型鉴定和抗性改良品种培育对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非选择性取食法对 200份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种质的抗蚜性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在不同棉花种质上的繁殖规模差异较大,据此构建了以相对蚜虫繁殖指数(relative aphid reproduction index,RARI)为指标的棉花抗蚜性评测…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8. 四氧化三锰纳米颗粒提高棉花抵抗强光胁迫的能力
摘要: 合成的聚丙烯酸修饰的四氧化三锰纳米颗粒(PMO,10.81nm,-26.93mV)能够提高棉花幼苗抵抗强光胁迫的能力,其具体机理如下:体内试验表明,在强光胁迫下(1800~2200μmol•m-2•s-1),与对照组相比,350mg•L-1PMO显著提高強光胁迫24h后两叶期棉花的抗性,表现为PMO显著提高棉花第一片叶的PS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PSⅡ潜在量子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分别提高153.8%…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39. 新疆喀什地区盐碱土棉花干播湿出水肥高效运筹管理技术
摘要: 喀什地区是南疆主要植棉区,棉花产量居新疆第二位,棉花主要在盐碱地种植,不与粮争地,形成了很好的粮棉互补的局面。传统的盐碱地植棉技术都是采取大水压盐后播种覆膜的技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介绍了喀什地区盐碱地棉花干播湿出水肥高效运筹管理,真正实现水肥一体化与节水灌溉的高效结合。
发布时间:2024-06-13
40. 江汉平原机采棉品种选育指标评价及栽培技术
摘要: 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江汉平原是棉花生产的重要地区。针对江汉平原机采棉育种现状,介绍了江汉平原机采棉的生育进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等,为江汉平原机采棉品种选育提供指导。
发布时间:2024-06-13
41. 氮素对棉花幼苗生长、养分分配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摘要: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生长对氮素需求较高,但其氮素利用效率较低。本研究设置了0、0.04、0.4、1、4、8mmol•L-ICa(NO3)2共6个氮浓度,分别记为N0、N0.04、N0.4、N1、N4、N8,研究其对棉花幼苗根系和地上部形态、生物量和主要营养元素吸收及其分配、光合能力、氮吸收效率(NUpE)及氮利用效率(NUt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棉花幼苗根系及地上部的生长、干物质质量、营养元素累积量、光合能力…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2. 2020—2022年湖南审定棉花品种分析
摘要: 对2020—2022年湖南审定的棉花品种分析,发现存在既抗枯萎病又抗黄萎病的“双抗”棉花品种仍然匮乏等问题。因此,建议湖南省棉花育种要注重引进抗病种质资源,拓宽遗传基础;充分挖掘抗病品种盐棉462和优质专用棉湘C176优异基因;加强抗性育种、优质育种,进而培育出早熟、优质、多抗棉花优良新品种。
发布时间:2024-06-13
43. 乡村振兴视域下湖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徒制探索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是人才振兴,有人方可兴。高素质农民培育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本文从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学徒制应用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必要性出发,总结出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徒制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高素质农民对于现代学徒制对的认识存在偏差、缺少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徒制开展的设备和师资、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徒制开展实训效果难达预期。据此,给出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徒制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6-13
44. 职业教育: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性源动力——基于积极福利改革视角的分析
摘要: 来源于“第三条道路”的积极福利改革,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在世纪之交针对欧洲第一代福利国家弊端进行系统性改革举措的总称,提供了一个在民生领域精准施策的治理框架。其核心内容是:对老弱病残进行“兜底”的同时,对有劳动能力的人,收紧福利发放条件,把民生资金用于社会再投资,使之与促进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从事公益事业挂钩,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思路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脱贫攻坚时期,精准扶贫与积极福利改革的思路不谋而合;在后脱贫…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5. 依托教授工作站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成效——基于北京农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服务乡村振兴是农业高校的责任使命,教授工作站是众多农业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平台阵地。本文结合北京农学院的实践,探索应用型农业高校依托教授工作站推动专业力量下沉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有效模式。本文认为:在功能定位上,教授工作站不能偏离大学的主责主业,是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社会服务平台;推动产业振兴离不开农业院校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在主导力量上,教授工作站是多主体共同建站,运行过程是多主体协同互动的过程…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6.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校短期农民教育培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能力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考
摘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形式,是最贴近农民的组织形式之一,它对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是当前推农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肩负着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任务,同时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效果检测的重要指标。本文以中职校短期农民培训中了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的现状,提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能力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几点对策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4-06-13
47. 人才科技工作助力建设农业强国的实践探索
摘要: 人才和科技工作是助力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方面,也是扎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为例,系统分析了农业农村人才与科技工作对助力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与主要做法,为梳理摸清农业农村人才与科技工作现状提供了参考。聚焦人才工作,详细阐述了单位在夯实人才工作基础、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做实人才举荐品牌等方面的主要举措与实现路径。聚焦科技工作,全面介绍了单位在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做实农业科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8. 加强新时代农村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制度化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的组织人才建设评析
摘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小康,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一直在往前迈进。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既要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推动者,又要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治理效能优化的组织保证。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弄清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的理论逻辑,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乡村治理实践中面临…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49. 国际发展视野下农民社会保护的政策经验与中国镜鉴
摘要: 社会保护的产生与风险社会中贫困问题密切相关,伴随着风险交织叠加、挑战增多,伴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农民社会保护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建立集“保护性、预防性、促进性和变革性”的社会保护政策是当前的国际共识,论文从经济、职业和社会三个方面梳理总结典型国家和地区关于农民社会保护的政策经验,进而从包容性社会保护理念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发展提出四点设想:第一,积极推进农业补贴和保险的转型与升级,在发展生产、增加就业机会、金融支…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0. 地方性涉农型高等院校农学毕业生投身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与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一种重要工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重大任务,其关键在人才,特别是农业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尤其农学大学毕业生选择扎根农村就业不失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出路之一。涉农高校农科毕业生在农村就业创业将极大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进程;因此,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到农村广阔天地去创新创造,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发布时间:2024-06-13
51. 中国蔬菜产业碳排放研究: 碳排、碳汇测算及低碳生产效率评估
摘要: 蔬菜是我国产量仅次于粮食的农作物,厘清其生产中碳排放的来源及结构,对进一步挖掘其碳排潜力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2010—2020 年我国蔬菜产业投入产出数据,系统测算了我国蔬菜整体以及代表蔬菜的总碳排、碳汇;并通过超效率SBM 模型与Malmquist-Luenberger 指数,评估了蔬菜生产效率。研究发现:(1)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呈现“升-降-升”的态势,主要集中在长江区和黄淮海与环渤海区,但在种质资源上还依赖于进口;(2)我国蔬菜产…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2. 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研究
摘要: 本文着重从理论角度分析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以下简称SPS 措施)对农产品出口的经济效应,包括SPS 措施形成机制的经济学分析,SPS 措施形成的技术、贸易规则、政府干预、政治等因素,提出SPS措施的作用机理,探讨SPS 措施的影响效应。
发布时间:2024-06-13
53. 数字经济下的生鲜冷链物流发展预测分析——基于灰色GM(1,1)模型分析
摘要: 针对当前农产品损耗率大和物流成本高,同时因缺乏相关冷链仓储物流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产业数据无法高效流通,产品浪费损失大,产销对接困难大。面对这些问题,冷链物流发展迫在眉睫。结合2016-2021 年的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本文利用灰色分析模型查看当前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同时使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各个指标情况,最后给出数字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发展建议。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所有指标都是上升趋势,说明人民对冷链的需求比较大,这就需要数字…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4. 农业外来物种生态风险与阻控途径
摘要: 农业外来物种为非本地生物种,科学评估农业外来物种生态风险与阻控安全利用途径,有助于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和保护生态系统。基于生物安全背景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及农业外来物种入侵相关案例,研究农业外来物种的来源、种类、分布、传入方式及生态风险,分析我国对外来物种阻截防控措施和痛点。农业外来物种入侵给农林业带来较大生态风险,严重威胁生物安全和国家安全;农业外来物种的阻控需从源头预上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风险评估机制、综合治理等…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5.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棉花强国的思考——走适度规模、质量兴棉和绿色兴棉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 本研究旨在比较我国和全球棉花大国、强国的单产、品质、生产成本、人均棉花占有量和相关重要技术等,为加快建设棉花强国提供背景参考值。以我国和全球棉花生产大国、强国的棉花单产、品质、生产成本等系统数据为材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指出,我国是全球棉花生产大国中单产最高的国家,但有被巴西超越的可能。棉花品质位于全球中等偏上水平,明显差于美国和澳大利亚,国产高品质原棉短缺率高达58.5%。最近20 年(2000—2019 年)我国棉花表…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6. 国家粮丰专项河北项目区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创新探析
摘要: 明确国家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简称“国家粮丰专项”)河北项目区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创新的思路、效果及创新之处,为相关农业类项目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创新开展提供参考。采用文献分析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国家粮丰专项是“十三五”期间河北省最大的农业类科研项目,在河北省粮食增产增效、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围绕“十三五”国家粮丰专项河北项目区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创新的思路进行了探析,首先分析了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的开展背景,…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7. 广西茶产业科技现状及转型路径
摘要: 广西属华南优势茶区,茶叶上市早、品质佳,但茶产业整体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滞后区外知名产茶省,亟待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茶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昭平、凌云、苍梧、桂平4 个广西典型茶区,参考产茶大省,结合茶产业政策,并依据相关典型文献及科技成果,剖析区域茶产业科技发展现状,为广西茶产业科技支撑提供理论思考。茶产业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带动乡村发展和致富的重要手段,尽管广西茶园面积、茶产量呈逐年增加,经济价值不断提高,但广西…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58. 功能性小麦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食品进入消费者的餐桌,功能性小麦是一类成分对人体有益,并且能带来特殊保健功能或者满足特殊人群需要的小麦新类型。从目前功能小麦新品种选育来看,主要包括彩色小麦与糯性小麦,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功能性开发和研究有利于保障生活水平。本文主要从功能性小麦介绍、新品种选育以及配套栽培技术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功能性小麦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发布时间:2024-06-13
59. 耕地资源保护外溢效应、农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与国家粮食安全发展路径计量分析——基于中国主要农业省份面板数据
摘要: 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经济提升,国家提出了耕地资源保护政策,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方式,农业技术创新战略等策略,耕地资源保护实施不仅帮助我国部分贫困地区脱贫,还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外溢影响,基于农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模式为农业经济转型提供新的方向,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粮食安全发展路径之一,因此,根据已有文献研究成果提取了耕地资源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技术创新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出研究假设,耕地资源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技…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0.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现的路径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要动力。在对农业现代化进行规划的时候,国家将农业科技现代化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重视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现的经验总结,并持续地深化对农业智慧的建设。在新的一轮农业现代化中,应该将农业的现实情况作为一个起点,将技术引进作为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并围绕产业链进行布局,从而加速农业技术创新的进程,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持。
发布时间:2024-06-13
61. 中国农业信息化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摘要: 十年砥砺奋进,中国数字农业已经从“登高望远”跨越到“快马扬鞭”。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同样是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满载硕果的十年,为农业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梳理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十年发展阶段的主要政策发布,回顾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十年发展历程与成就,提出了中国农业信息化未来发展重点建议,为促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提供参考。
发布时间:2024-06-13
62. 系统观念下的东西部协作在建设农业强国中的实践探索——以广州市对口帮扶毕节市为例
摘要: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为我们认识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论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涵括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等“三农”内在关系、区域协作关系、国际国内关系等内容,是一个全面系统、逻辑严密、博大精深、动态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坚持系统观念的典范。东西部协作作为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国具有理论和现实意…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3. 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探颐
摘要: 我国步入后扶贫时代与优先发展乡村经济新阶段,针对乡村产业兴旺的问题、思考与对策研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战略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文旅融合以数字技术为中介加快乡村发展步伐,符合新发展阶段基本要求。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实施乡村文旅结合战略,数字技术通过商业链接、文艺创新与数字科技三维赋能乡村发展,着力打通未来科技与乡村复兴的通道,推动乡村发展朝向多场域多维度融合转变。
发布时间:2024-06-13
64. 设施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及智慧化趋势
摘要: 随着人口、土地要素的日趋约束,挖掘利用立体空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过度消耗的设施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设施农业内涵、历程、类型角度,对设施农业的功能、分布、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目前我国设施农业智慧化关键瓶颈,从农业传感器、人工智能、应用体系等方面进行展望设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缓解我国人均耕地资源、高效利用水肥资源及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设施农业智慧化利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和生产效率,是未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新型发展 趋势之一。
发布时间:2024-06-13
65. 浅谈“畅通农业链”对农业强国建设的积极作用
摘要: 近年来,农民普遍存在增产不增收,究竟是市场饱和还是中介暴利抽层?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无数勤劳的农民辛勤耕耘未能改变农村贫苦面貌,谷贱伤农现象频出不穷,农民始终未将完整的农业链条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关键节点被他人卡脖子。农业链的畅通与优化已成为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畅通农业链意味着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协同与高效运转,通过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可追溯性和高效性,实现农产品的优质生产、流通和消费。本文将探讨畅通…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6. 农用地休耕生态补偿实施现状与法律关系构建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用地生态污染和数量减少趋势日益严重, 如何在发展农业经济与保护农用地之间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关系, 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农用地生态补偿制度因其既有利于改善因粗放式经济发展而引起的农用地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又有利于减缓因长时间耕种对农用地地利流失,遂成为破解农业经济发展与农用地生态破坏矛盾问题的有效手段。规范化、法制化的农用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必将有力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13
67. 农业强国背景下县域数字农业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摘要: 县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关键地位,也是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主阵地,数字农业农村的建设反过来也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存在发展基础较差、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建设运营和数据共享机制、缺少资金和人才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按照“5+N+N”的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建设顶层设计思路,即构建一个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目录、开展一次全面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评价、制定一个数字农业农村…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8. 粮食安全政策及时代启示
摘要: 本研究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粮食政策为研究对象,按照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干预程度分为建国初期粮食自由购销阶段(1949—1952)、计划经济时期统购统销阶段(1953—1977)、改革开放后“双轨制”阶段(1978—1993)、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阶段(1994—2003)、粮食系统支持保护阶段(2004—2014)及粮食安全系统性巩固阶段(2014—2021)等阶段。尽管每个阶段粮食政策内容、政策目的以及政策效果不同,但粮食政策都适应了从…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69. 加快农技推广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强国建设——基于湖州的实践
摘要: 为提高农技推广效果,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实现农业强国目标,各地纷纷进行了农技推广体制改革,但由于改革大多局限于小农推范围,导致改革系统性不强,以物为本,缺乏利益连接机制,效果不佳。湖州以大农推改革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构建了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利用外脑增加了农业技术供给,搭建了合适的农技推广平台,完善了激励机制与利益连接机制,实现了农技推广主体、平台与对象的协同发展,有效化解了农技推广困局,提高了农…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0. 活化地方文化资源 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以梅州市蕉岭县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为例
摘要: 五大振兴中,文化振兴对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等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为探寻乡村高质量发展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本文拟以梅州市蕉岭县深入挖掘和活化地方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当地乡贤和文化名人影响,因地制宜,建设“中国仓海诗廊”为例,梳理分析以乡村文化振兴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模式,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发布时间:2024-06-13
71. 贯彻“两山”理念 推动贵州乡村振兴
摘要: 本文将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发展理念,探讨贵州省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阻力和内在潜力,探索实现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和对策。通过梳理已有的研究和文章,对已有的方法和数据进行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阻碍贵州省实现乡村振兴的成因具有叠加性,还有历时长、面积广等特性,但其内在不乏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实现贵州省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要充分挖掘贵州省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坚持创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转化的思路和对策。
发布时间:2024-06-13
72. 关于建设农业强国的几点思考
摘要: 农业强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作者认为其主要标志是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强、科技支撑与引领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高。建设农业强国要在种源自主可控、高质高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创造体面工作场景等方面努力。在农业强国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田基本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防止资本过度介入和保障粮农合理收入等问题。
发布时间:2024-06-13
73. 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的绩效评估研究
摘要: 在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农村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而电子商务进村助力乡村振兴就是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契机。电子商务进村不仅助力农产品的产与销,还在很大程度上利用自身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牵动和带动了农村的产业、文化、人才、组织和生态的发展,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现阶段由于人们过度追求产品利润,忽视了电子商务进村的真正作用,使电子商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力量。为了引导和带动人们充分利用好电子商务对…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4. 大农业视角下有关农业园区规划与发展的思考
摘要: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时代对农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仅仅以在土地上种植谷物、蔬菜为全部内容,其边界在不断地拓宽。农业园区作为农业经营活动的主要载体,也应在现有条件和要求的基础上找准方向,有重点地规划和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大农业”的相关理论,结合数据可视化分析农业园区现状情况,并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比较分析差异特点,从园区产业结构、功能布局、指标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证。新时代“大农业”理…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75. 从现代中寻归传统:梁漱溟的乡村经济合作思想
摘要: 20 世纪初期,渐入中国的合作主义思潮被认为是解决乡村问题的工具之一,吸引着近代知识学人的目光,其中以梁漱溟的乡村经济合作思想最为典型。这一思想植根于儒学伦理与乡土秩序,借鉴了西方现代经济合作组织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在知识分子或社会团体引导下的乡村经济合作组织之设计方案,以恢复乡村经济,重建乡村社会。文章通过对话梁漱溟文化哲学观中的“老根萌新芽”理论,探究梁漱溟的乡村经济合作思想的内容及特征,回答了以下问题:现实层面,梁漱溟如何从现代文…查看全部>>
发布时间:2024-06-13
会议报告
ppt
-
早熟高产优质适于机械化棉花品种创新及应用
-
油菜素内脂介导的BES1-CERP-EXPA3信号通路保守调控植物细胞伸长
-
棉花对金属盐的抗性及响应机制
-
国审棉花品种源棉8号的选育及产业化应用
-
棉花耐高温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
陆地棉叶片脱落关联位点鉴定及单倍型解析
-
我国棉花生物育种发展历程、实践与思考
视频
-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油菜素内脂介导的BES1-CERP-EXPA3信号通路保守调控植物细胞伸长
-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我国棉花生物育种发展历程、实践与思考
-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棉花对金属盐的抗性及响应机制
-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棉花耐高温育种的理论与实践